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优婆塞戒经》

「律部」经文1488卷24页码:P1034
北凉 昙无谶译

  《优婆塞戒经》六 ▪第3页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罪。若其杀已心善无记。亦得作罪及无作罪。若有说言。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无住。云何名杀。一念不杀微尘不坏。若一不杀多亦不能。云何言杀。是义不然。何以故。虽复现在一念不杀。能遮未来使不起故。故得名杀。以是义故。不可以见一处无杀举一切处悉便无杀。有人刺手则便命终。或有截足而命全者。头则不尔刺截俱死。若有作已得大罪者。是名业道。三业自得七业自他。若无作者亦无无作。或有说言。身业三事有作无作。口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口有作无无作者。口敕杀已不应得罪。是故口业亦应有作及以无作。心则不尔。何以故。贤圣之人不得罪故。何因缘故。名作无作。是业堕于三恶道故。生于人中寿命短故。所有六入常受苦故。余果相似。根本正果或有相似或不相似。受果报时在活地狱黑绳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三处受于余果。若于一人作杀庄严。作庄严已有二人死。当知唯于本所为人得作无作。若有说言。色是无记命亦无记。如是无记。云何杀已而得杀罪。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是身命是善恶心器。若坏是器遮于未来善恶心故。是故得罪。若王敕杀。侍臣称善。是王与臣罪无差别。猎亦如是。若有垂终其命余残有一念在。若下刀杀是得杀罪。若命已尽而下刀者。不得杀罪。若先作意规欲挝打。然下手时彼便命终不得杀罪。若作毒药与怀妊者。若破歌罗罗。是人则得作无作罪。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嗔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或有说言。若心在善不善无记。悉得杀罪。犹如火毒。虽复善心不善无记。触食之者悉皆死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有人捉火不烧食毒不死。非恶心杀亦复如是。不得杀罪。如诸医等或有说言。婆薮仙人说咒杀人杀羊祀天不得杀罪。是义不然。何以故。断他命故。痴因缘故。若见人死心生欢喜。当知是人得成已罪。见他杀已心生欢喜出财赏之。亦复如是。若使他杀。受使之人到已。更以种种苦毒而杀戮之。口敕之者唯得作罪。受使之人兼得二罪。作以无作。若发恶心夺取他物。是人亦得作无作罪。若数时取。若寄时取。因市易取。亦得偷罪。若自不取不贪不用。教他令取。是人亦得作无作罪。若欲偷金取时得银。出外识已还置本处。是人不得偷盗之罪。若欲偷金。得已即念无常之想心生悔恨。欲还本主而复畏之。设余方便还所偷物。虽离本处不得偷罪。奴仆财产先悉生意与主同共。后生贪想辄取主物。取已生疑而便藏避。复思是物同共无异。虽离本处不得偷罪若人行路为贼所剥。既至村落村主问言。汝失何物我当偿之。若说过所失取他物者。是得偷罪。若有发心施他二衣。受者取一云不须二。辄还留者是得偷罪。若人发心欲以房舍卧具医药资生所须施一比丘。未与之间更闻他方有大德来。辄回施之是得偷罪。若取命过比丘财物。谁边得罪。若羯磨已从羯磨僧得。若未羯磨从十方僧得。若临终时随所与处因之得罪。若偷佛物从守塔人主边得罪。若暴水漂财物谷米果蓏衣服资生之物。取不得罪。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为邪淫。出家之人无所系属。从谁得罪。从其亲属王所得罪。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家剃发。还近之者是得淫罪。若到三道是得淫罪。若自若他。在于道边塔边祠边大会之处。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为父母兄弟国王之所守护。或先与他期。或先许他。或先受财。或先受请。木埿画像及以死尸。如是人边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若有疑心若无疑心。若见若闻若觉若知。若问不问异本说者。是名妄语。若言不本见闻觉知。亦是妄语不名具足。若破相说无覆藏相。是非妄语。若异音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若颠倒语若发大声不了了语。若有所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两舌恶口。若坏前人不坏前人。作已得罪。无义语亦复如是。如是七事亦道亦业。其余三事是业非道。何以故。自不行故。妨于自他得大罪故。或有说言。一切微尘次第而住。亦念念灭。灭已无住。若无住者。尚无有作。况有无作。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之法有因有果无因无果。如面水镜则有像现离面无像。作亦如是从身有作。从是作法则出无作。如面水镜则有像现。譬如有人发恶心故则恶色现。发善心故则善色现。作以无作亦复如是。若因善业得善妙色。若因恶业得粗恶色。作以无作亦复如是。若以念念常灭无有作无作者。如先所说灯河等喻。虽念念灭。以二谛故说作无作。微尘虽复次第不住。亦复不破世谛法也。正以微尘次第得名。父母罗汉。其有杀者得无量罪。父母罗汉及以他人。阴界入等等无差别。所以得重。以是福田报恩田故。如说二字不得一时。然此二字终不和合义不可说。虽念念灭亦名妄语不破世谛。犹如射箭。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到不到处。作以无作亦复如是。如舞独乐。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而能动转。作以无作亦复如是。如旋火轮。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火得圆匝初发心异方便心异。作时心异说时心异。众缘和合故得名。作以作因缘生于无作。如威仪异其心亦异。不可得坏故名无作。从此作法得无作已。心虽在善不善无记。所作诸业无有漏失。故名无作。若身作善口作不善。当知是人获得杂果。若身善业有作无作。口不善业唯有有作无有无作。当知是人唯得善果不得恶果。是故经中说七种业有作无作。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须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优婆塞戒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