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七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岂不从如来边闻。我诸结已除。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胞胎。如实而知。今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波斯匿曰。我不从如来闻难陀比丘生死已尽。得阿罗汉。心得解脱。所以然者。有天来告孙陀利释种女曰。是时。孙陀利夫人闻此语已。便作倡妓乐。修治服饰。敷诸坐具。我闻此语已。便来至尊者所
难陀告曰。王不知不闻。何故大王而作是语。诸有沙门.婆罗门无不乐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而不自观此淫火之坑。复当就者此事不然。骨犹如锁。肉如聚石。犹蜜涂刀。坐贪小利。不虑后患。亦如菓繁折枝。亦如假借不久当还。犹如剑树之薮。亦如毒害药。亦如毒药。如毒华菓。观此淫欲亦复如是。意染著者此事不然。从火坑之欲乃至毒菓。不观此事。欲得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者。此事不然。以不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而欲得入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此事不然。大王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观察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此事不然。彼以作是观察。解了淫坑之火。犹如骨锁.肉聚.蜜涂利刀.菓繁折枝.假借不久。亦如剑树.毒树。如毒害药。悉观了知。此则有处。已解了知淫火所兴。便能得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彼已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云何。大王。以何见何知而作是说。今我。大王。已成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胞胎。心得解脱
尔时。王波斯匿心怀欢喜。善心生焉。白尊者难陀曰。我今无狐疑如毛发许。方知尊者成阿罗汉。今请辞还。国事众多
难陀对曰。宜知是时
尔时。王波斯匿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波斯匿王去未几时。时彼魔天来至尊者难陀所。住虚空中。复以此偈向难陀曰
夫人面如月 金银璎珞身
忆彼姿容颜 五乐恒自娱
弹琴鼓弦歌 音响甚柔软
能除诸愁忧 乐此林间为
是时。尊者难陀便作是念。此是魔行天人。觉知此已。复以偈报曰
我昔有此心 淫泆无厌足
为欲所缠裹 不觉老病死
我度爱欲渊 无污无所染
荣位悉是苦 独乐真如法
我今无诸结 淫怒痴悉尽
更不习此法 愚者当觉知
尔时。彼魔行天人闻此语便怀愁忧。即于彼没不现
尔时。众多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端正比丘者。无有胜难陀比丘。诸根澹泊。亦难陀比丘是。无有欲心。亦是难陀比丘。无有嗔恚。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愚痴。亦是难陀比丘。成阿罗汉。亦是难陀比丘。所以然者。难陀比丘端正。诸根寂静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弟子端正者。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是亦难陀比丘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为二。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如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槃界。此二涅槃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槃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乌喻。亦当说猪喻。善思念之。吾当演说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人喻如乌。犹如有人在寂静处。恒习淫欲。作诸恶行。后便羞耻。便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讥弹。此人习欲。作诸恶行。彼作诸恶行已。向人悔过。自知羞耻。犹如彼乌恒患苦饥。便食不净。寻即拭[口*隽]。恐有余鸟见言此乌食不净。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在闲静处。习于淫欲。作不善行。后便羞耻而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记识。此人习欲。作诸恶行。是谓名为人犹如乌
彼云何名为人如猪。若有一人在闲静处。长习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等不能得五欲。彼作恶已。不羞耻。此人喻如猪恒食不净。卧于不净。便自跳踉向于余猪。此亦如是。若有一人习于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不能得五欲自娱。是名为人如猪。是故。诸比丘。当舍远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人有似驴者。有似牛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人像驴者。若有一人。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衣钵。都违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取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彼作是说。我亦是比丘。我亦是比丘。犹如驴入牛群之中而自称曰。我亦是牛。我亦是牛。然观其两耳。复不似牛。角亦不似。尾亦不似。音声各异。尔时。群牛或以角抵。或以脚蹋。或以口啮者。今此比丘亦复如是。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了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念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见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尔时彼作是说。我是沙门。犹如驴入于牛群。是谓人像驴者也
彼人云何像牛者耶。若有一人。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应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清净。彼人便到诸梵行人所。诸梵行人遥以见来。各自扬声。善来。同学。随时供养。不使有短。犹如良牛入牛众中。而自称说。我今是牛。然其毛尾.耳角.音声都悉是牛。诸牛见已。各来舐体。此亦如是。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得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具足。是谓此人像牛者也。如是。诸比丘。当学如牛。莫像如驴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不善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彼。云何名为不善。云何名为善。所谓杀生为不善。不杀为善。不与取为不善。与取为善。淫泆为不善。不淫为善。妄语为不善。不妄语为善。绮语为不善。不绮语为善。两舌为不善。不两舌为善。斗乱彼此为不善。不斗乱彼此为善。贪他为不善。不贪他为善。起恚为不善。不起恚为善。邪见为不善。正见为善。如是。比丘行此恶已。堕畜生.饿鬼.地狱中。设行善者。便生人中.天上。及诸善趣阿须伦中。是故。当远离恶行。修习善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与汝等说微妙法。初善.中善.至竟亦善。有义.有味。得修具足梵行之法。所谓二法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具足说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为二法。所谓邪见.正见。邪治.正治。邪语.正语。邪业.正业。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三昧.正三昧。是谓比丘名为二法。我今已与汝说此二法。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观诵。勿有懈惓。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烛明之法。亦当说由烛趣道之业。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名烛明者。所谓贪淫.嗔恚.愚痴尽。彼云何名为由烛趣道之业。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由烛趣道之业。我由此已说烛明。亦说由烛趣道之业。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讽诵。勿有懈怠。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云何得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终不于优留毗处六年苦行。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以我有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
《增壹阿含经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