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壹阿含经》

「阿含部」经文125卷02页码:P0549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增壹阿含经》十七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彼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清净比丘告我。不使不清净比丘告我。或复有时。不清净比丘告彼比丘言。彼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若有比丘告我者。当在屏处。不在大众之中。或复有时。彼比丘犯戒。在大众中告语。不在屏处。比丘复作是念。此诸比丘在大众中告我。不在屏处。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目连当知。此诸法之本。兴起此行者。名为结使。目连。复知诸有四部之众。犯此行者。皆共闻知。虽言我行阿练若。在闲静之处。正使着五纳衣。恒行乞食。不择贫富。行不卒暴。往来住止。坐起动静。言语默然。彼比丘作是念。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斯诸梵行者。恒来供养我。彼比丘虽有是念。然四部众亦不随时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行未除故。见闻念知。犹如有人。一铜器极为清净。复以不净盛着铜器中。复以余器盖其上。持行诣国界。众人见已。问彼人曰。君所持者是何物乎。我等欲得观见。是时。众人素既饥俭。谓呼。是好饮食。寻发器盖。然是不净皆共得见。此比丘亦复如是。虽有阿练若行。随时乞食。着五纳衣。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彼虽生此念。欲使诸梵行者。随时来供养。然复诸梵行人。不随时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法结使未尽故

  目连当知。诸有比丘无此恶不善法。结使已尽。见闻念知。虽在城傍行。犹是持法之人。或受人请。或受长者供养。彼比丘无此贪欲之想。是时。四部之众及诸梵行者。皆来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行清净故。皆见闻念知。犹如有人有好铜器。盛好饮食。气味极香。复以物盖其上。持行诣国界。众人见已。问彼人曰。此是何物。我等欲得观见。时寻发看。见是饮食。皆共取食。此亦如是。比丘见闻念知。虽在城傍行。受长者供养。彼不作是念。使诸梵行者来供养我。然复诸梵行者。皆来供养之。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行以除尽故。是故。目连。以此诸行故。名为结使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叹曰。善哉。善哉。舍利弗。所以然者。我昔游此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到时着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至彼车师舍。在门外默然而立。是时。彼工师手执斧而斫材。是时。更有长老工师有少事缘。来至此工师舍。是时。彼工师修治材板。是时。彼老工师而生此念。此小工师斫材如我意不。我今当观之。是时。彼工师所嫌之处。彼工师尽取斫之。是时。彼老工师甚怀欢喜。而作是念。善哉。善哉。卿所斫材尽如我意。此亦如是。诸有比丘心不柔和。舍沙门行。心怀奸伪。不从沙门之法。性行粗疏。不知惭愧。强颜耐辱。为卑贱行。无有勇猛。或喜多忘失。不忆所行。心意不定。所作错乱。诸根不定。然今尊者舍利弗观察性行已。而修治之

  诸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甚恭敬戒。不舍沙门贤圣之法。无有幻伪。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伤人意。心恒一定。无有是非。诸根不乱。彼闻尊者舍利弗语已。便自承受。亦不忘失。犹如若男.若女。端正无双。极自沐浴。着好新衣。用香涂身。若复有人。复加以优钵华。持用奉上。彼人得已。即着头上。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此亦如是。若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恭敬于戒。不失沙门之法。无有幻伪。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伤人意。心恒一定。无有是非。诸根不乱。彼从尊者舍利弗闻是语已。甚怀欢喜。不能自胜。而受其教。如此诸族姓子说此法教

  尔时。诸贤各各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果。云何为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世间有此四人。亦复如是。云何为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熟而似熟。

  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来行步不行卒暴。眼目视瞻恒随法教。着衣持钵亦复随法行步。视地不左右顾望。然复犯戒不随正行。实非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尽坏败正法。根败之种。是谓此人生而像熟

  彼人云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视瞻不端。亦不随法行。喜左右顾视。然复精进多闻。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仪。见少非法。便怀恐惧。是谓此人熟而像生

  彼云何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行步礼节。亦复不知出入行来。亦复不知着衣持钵。诸根错乱。心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败之人。不可修饰。是谓此人生而似生

  彼云何有人熟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行步不失时节。看视不失威仪。然极精进。修行善法。威仪礼节皆悉成就。见小非法。便怀恐怖。况复大者。是谓此人熟而似熟

  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之人。当学熟果之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空中有随岚风。设复有飞鸟至彼者。若鸟.鹊.鸿.鹄值彼风者。头脑.羽翼各在一处。此间一比丘亦复如是。舍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时三衣.钵.器.针筒六物之属各在一处。犹随岚之风吹杀彼鸟。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梵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有此四鸟。云何为四。或有鸟声好而形丑。或有鸟形好而声丑。或有鸟声丑形亦丑。或有鸟形好声亦好

  彼云何鸟声好而形丑。拘翅罗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而形丑。彼云何鸟形好而声丑。所谓鸷鸟是也。是谓此鸟形好而声丑。彼云何鸟声丑形亦丑。所谓兔枭是也。是谓此鸟声丑形亦丑。复有何鸟声好形亦好。所谓孔雀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形亦好。是谓。比丘。有此四鸟。当共觉知

  此亦如是。世间亦有四人似鸟。当共觉知。云何为四。于是。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着衣持钵。屈申俯仰。威仪成就。亦复不能有所讽诵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承法之教。亦复不能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形好而声不好

  复有何等人声好而形丑。或有一比丘出入行来。屈申俯仰。着衣持钵。威仪不成就。恒好广说。然复彼人精进持戒。闻法能知所学。多闻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复彼法善持善诵。是谓此人声好而形丑。

  彼复有何等人声丑形亦丑。或有一人犯戒.不精进.不多闻。所闻便失。彼于此法。应具足行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谓此人声亦丑形亦丑。

  彼何等人声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着衣持钵。不左右顾视。然复精进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见小非法。尚怀恐惧。何况大者。亦复多闻。所受不忘。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之法。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声好形亦好

  是谓世间有此四人。在世间者。当共觉知。是故。诸比丘。当学声好形亦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云。云何为四。或有云雷而不雨。或有云雨而不雷。或有云亦雨亦雷。或有云亦不雨亦不雷。是谓四种云。世间四种人而像云。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声诵习。所谓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诸法。善讽诵读。不失其义。不广与人说法。是谓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诸善法。无毫厘之失。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复不修行契经.本末.授决.偈.因缘.譬喻.生经.方等.未曾有法。然从他承受。亦不忘失。好与善知识相随。亦好与他说法。是谓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复不雷。或有一人颜色不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诸善法。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读。复不修行契经至方等。亦复不与他说法。是谓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复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学问。所受不失。亦好与他说法。劝进他人。令使承受。是谓此人亦雷亦雨。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人。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谛.饶益.阿难  重担.四生.结

  四果.随岚风  四鸟.雷在后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增壹阿含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4】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