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十七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複有時。彼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清淨比丘告我。不使不清淨比丘告我。或複有時。不清淨比丘告彼比丘言。彼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複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若有比丘告我者。當在屏處。不在大衆之中。或複有時。彼比丘犯戒。在大衆中告語。不在屏處。比丘複作是念。此諸比丘在大衆中告我。不在屏處。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目連當知。此諸法之本。興起此行者。名爲結使。目連。複知諸有四部之衆。犯此行者。皆共聞知。雖言我行阿練若。在閑靜之處。正使著五納衣。恒行乞食。不擇貧富。行不卒暴。往來住止。坐起動靜。言語默然。彼比丘作是念。使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斯諸梵行者。恒來供養我。彼比丘雖有是念。然四部衆亦不隨時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未除故。見聞念知。猶如有人。一銅器極爲清淨。複以不淨盛著銅器中。複以余器蓋其上。持行詣國界。衆人見已。問彼人曰。君所持者是何物乎。我等欲得觀見。是時。衆人素既饑儉。謂呼。是好飲食。尋發器蓋。然是不淨皆共得見。此比丘亦複如是。雖有阿練若行。隨時乞食。著五納衣。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彼雖生此念。欲使諸梵行者。隨時來供養。然複諸梵行人。不隨時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法結使未盡故

  目連當知。諸有比丘無此惡不善法。結使已盡。見聞念知。雖在城傍行。猶是持法之人。或受人請。或受長者供養。彼比丘無此貪欲之想。是時。四部之衆及諸梵行者。皆來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行清淨故。皆見聞念知。猶如有人有好銅器。盛好飲食。氣味極香。複以物蓋其上。持行詣國界。衆人見已。問彼人曰。此是何物。我等欲得觀見。時尋發看。見是飲食。皆共取食。此亦如是。比丘見聞念知。雖在城傍行。受長者供養。彼不作是念。使諸梵行者來供養我。然複諸梵行者。皆來供養之。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以除盡故。是故。目連。以此諸行故。名爲結使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歎曰。善哉。善哉。舍利弗。所以然者。我昔遊此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至彼車師舍。在門外默然而立。是時。彼工師手執斧而斫材。是時。更有長老工師有少事緣。來至此工師舍。是時。彼工師修治材板。是時。彼老工師而生此念。此小工師斫材如我意不。我今當觀之。是時。彼工師所嫌之處。彼工師盡取斫之。是時。彼老工師甚懷歡喜。而作是念。善哉。善哉。卿所斫材盡如我意。此亦如是。諸有比丘心不柔和。舍沙門行。心懷奸僞。不從沙門之法。性行粗疏。不知慚愧。強顔耐辱。爲卑賤行。無有勇猛。或喜多忘失。不憶所行。心意不定。所作錯亂。諸根不定。然今尊者舍利弗觀察性行已。而修治之

  諸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學道。甚恭敬戒。不舍沙門賢聖之法。無有幻僞。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人意。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聞尊者舍利弗語已。便自承受。亦不忘失。猶如若男.若女。端正無雙。極自沐浴。著好新衣。用香塗身。若複有人。複加以優缽華。持用奉上。彼人得已。即著頭上。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此亦如是。若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學道。恭敬于戒。不失沙門之法。無有幻僞。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人意。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從尊者舍利弗聞是語已。甚懷歡喜。不能自勝。而受其教。如此諸族姓子說此法教

  爾時。諸賢各各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果。雲何爲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世間有此四人。亦複如是。雲何爲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熟而似熟。

  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來行步不行卒暴。眼目視瞻恒隨法教。著衣持缽亦複隨法行步。視地不左右顧望。然複犯戒不隨正行。實非沙門而似沙門。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盡壞敗正法。根敗之種。是謂此人生而像熟

  彼人雲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視瞻不端。亦不隨法行。喜左右顧視。然複精進多聞。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儀。見少非法。便懷恐懼。是謂此人熟而像生

  彼雲何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行步禮節。亦複不知出入行來。亦複不知著衣持缽。諸根錯亂。心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門而似沙門。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敗之人。不可修飾。是謂此人生而似生

  彼雲何有人熟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行步不失時節。看視不失威儀。然極精進。修行善法。威儀禮節皆悉成就。見小非法。便懷恐怖。況複大者。是謂此人熟而似熟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之人。當學熟果之人。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日空中有隨岚風。設複有飛鳥至彼者。若鳥.鵲.鴻.鹄值彼風者。頭腦.羽翼各在一處。此間一比丘亦複如是。舍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時叁衣.缽.器.針筒六物之屬各在一處。猶隨岚之風吹殺彼鳥。是故。諸比丘。當修行梵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知。有此四鳥。雲何爲四。或有鳥聲好而形醜。或有鳥形好而聲醜。或有鳥聲醜形亦醜。或有鳥形好聲亦好

  彼雲何鳥聲好而形醜。拘翅羅鳥是也。是謂此鳥聲好而形醜。彼雲何鳥形好而聲醜。所謂鸷鳥是也。是謂此鳥形好而聲醜。彼雲何鳥聲醜形亦醜。所謂兔枭是也。是謂此鳥聲醜形亦醜。複有何鳥聲好形亦好。所謂孔雀鳥是也。是謂此鳥聲好形亦好。是謂。比丘。有此四鳥。當共覺知

  此亦如是。世間亦有四人似鳥。當共覺知。雲何爲四。于是。或有比丘顔貌端政。出入行來。著衣持缽。屈申俯仰。威儀成就。亦複不能有所諷誦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承法之教。亦複不能善諷誦讀。是謂此人形好而聲不好

  複有何等人聲好而形醜。或有一比丘出入行來。屈申俯仰。著衣持缽。威儀不成就。恒好廣說。然複彼人精進持戒。聞法能知所學。多聞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義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複彼法善持善誦。是謂此人聲好而形醜。

  彼複有何等人聲醜形亦醜。或有一人犯戒.不精進.不多聞。所聞便失。彼于此法。應具足行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謂此人聲亦醜形亦醜。

  彼何等人聲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顔貌端政。出入行來。著衣持缽。不左右顧視。然複精進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見小非法。尚懷恐懼。何況大者。亦複多聞。所受不忘。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之法。善諷誦讀。是謂此人聲好形亦好

  是謂世間有此四人。在世間者。當共覺知。是故。諸比丘。當學聲好形亦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雲。雲何爲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雲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

  彼雲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顔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厘之失。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複不修行契經.本末.授決.偈.因緣.譬喻.生經.方等.未曾有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隨。亦好與他說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複不雷。或有一人顔色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複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複不與他說法。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複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顔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人亦雷亦雨。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谛.饒益.阿難  重擔.四生.結

  四果.隨岚風  四鳥.雷在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