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十八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長大。然複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多修四意斷。雲何爲四。于是。比丘未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滅。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滅。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知。諸有粟散國王及諸大王皆來附近于轉輪王。轉輪王于彼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諸善叁十七道品之法。無放逸之法最爲第一。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于是。比丘未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滅。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滅。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重令增多。終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諸比丘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爲第一。此亦如是。諸善功德叁十七品之法。無放逸行最爲第一。最尊.最貴。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雲何爲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若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滅。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若已生善法。求方便重令增多。終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有華之屬。瞻蔔之華.須摩那華。天上.人中。婆師華最爲第一。此亦如是。諸善功德叁十七道品之法。無放逸行爲第一

  若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雲何爲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滅。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終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修四意斷。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王波斯匿乘寶羽之車。出舍衛城。至祇洹精舍。欲觐世尊。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著一面。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告大王曰。大王當知。世間有四種人出現于世。雲何爲四。或有一人。先闇而後明。或有一人。先明而後闇。或有一人。先闇而後闇。或有一人。先明而後明

  彼人雲何先闇而後明。于是。或有一人生卑賤家。或旃陀羅種.或啖人種.或工師種.或淫泆家生。或無目.或無手足.或時裸跣.或諸根錯亂。然複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彼若見沙門.婆羅門諸尊長者。恒念禮拜。不失時節。迎來起送。先笑後語。隨時供給。若複有時見乞兒者。若沙門.婆羅門。若路行者。若貧匮者。若有錢財。便持施與。設無財貨者。便往至長者家。乞求施與。若複見彼施者。便還歡喜踴躍。不能自勝。身行善法。口修善法。意念善法。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猶如有人。從地至床。從床乘馬。從馬乘象。從象乘講堂。由是故我今說。此人先闇而後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闇而後明

  彼人雲何先明而後闇。于是。或有一人在大家生。若刹利種.若長者種.若婆羅門種。饒財多寶。金.銀.珍寶.車[(王*巨)/木].馬瑙.水精.琉璃。仆從.奴婢不可稱計。象.馬.[月*者].羊皆悉具足。然複此人顔貌端政。如桃華色。彼人恒懷邪見。邊見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受。亦無前人何所施物。亦無善惡之行。亦無今世.後世。亦無得道者。世無阿羅漢可承敬者。于今世.後世可作證者。彼若見沙門.婆羅門。便起嗔恚。無恭敬心。若見人惠施者。心不喜樂。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均。以行非法之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猶如有人從講堂至象。從象至馬。從馬至床。從床至地。由是故。我今說此人。如是。大王。所謂此人先明而後闇

  彼雲何有人從闇至闇。若複有人生卑賤家。或旃陀羅家.或啖人家.或極下窮家。此人必生此中。或複有時。諸根不具。顔色粗惡。然複彼人恒懷邪見。彼便有此見。無今世.後世。無沙門.婆羅門。亦無得道者。亦無阿羅漢可承敬者。亦無今世.後世可作證者。彼若見沙門.婆羅門。便起嗔恚。無恭敬心。若見人來惠施者。心不喜樂。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等。誹謗聖人。毀辱叁尊。彼既自不施。又見他施。甚懷嗔恚。以行嗔恚。身壞命終。生地獄中。猶如有人從闇至闇。從火焰至火焰。舍智就愚。由是而言。此人可謂先闇而後闇。大王當知。故名此人從闇至闇

  彼名何等人從明至明。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種.或國王家.或大臣家。饒財多寶。不可稱計。然複彼人顔色端政。如桃華色。彼人恒有正見。心無錯亂。彼有此正見。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有沙門.婆羅門。設複彼人若見沙門.婆羅門。起恭敬心。和顔悅色。己身恒喜布施。亦複勸人使行布施之。設布施之日。心懷踴躍。不能自勝。彼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壞命終生善處。猶如有人從講堂至講堂。從宮至宮。由是而言。我今說此人從明至明

  是爲。大王。世間有此四人。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王當知貧人  有信好布施

  見沙門婆羅  及諸可施者

  能複起迎逆  而教于正見

  施時極歡喜  所求不逆人

  彼人是良友  終不爲惡行

  恒喜行正見  常念求善法

  大王如彼人  死時有所適

  必生兜術天  先闇而後明

  如人極爲富  不信好喜恚

  悭貪心怯弱  邪見而不改

  見沙門梵志  及諸乞求者

  恒喜呵罵詈  邪見言無有

  見施起嗔恚  不令有施人

  彼人行極弊  造諸惡元本

  如是彼人者  臨欲命終時

  當生地獄中  先明而後闇

  如有貧賤人  無信好嗔恚

  造諸不善行  邪見不信正

  設見沙門士  及諸可事者

  而取輕毀之  悭貪無有信

  施時而不喜  見他施亦然

  彼人所造行  所適無安處

  如此彼之人  必當取命終

  當生地獄中  先闇而後闇

  如人極有財  有信好布施

  正見不他念  恒喜求善法

  設見諸道士  及諸可施者

  起恭迎敬之  而學于正見

  與時極和悅  常念于平均

  惠施無吝惜  不逆于人心

  彼人受命決  不造諸非法

  當知彼之人  臨欲命終時

  必生好善處  先明而後明

  是故。大王。當學先明而後明。莫學先明而後闇。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斯須。複以兩手摩如來足已。複以口鳴如來足上。而作是說。天尊之體。何故乃爾。身極緩爾。如來之身不如本故

  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汝所言。今如來身皮肉已緩。今日之體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體。爲病所逼。若應病衆生。爲病所困。應死衆生。爲死所逼。今日如來。年已衰微。年過八十

  是時。阿難聞此語已。悲泣哽噎。不能自勝。並作是語。咄嗟。老至乃至于斯

  是時。世尊到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是時。世尊漸漸乞食。至王波斯匿舍。當于爾時。波斯匿門前。有故壞車數十乘。舍在一面

  是時。尊者阿難以見車棄在一面。見已。白世尊曰。此車王波斯匿車。昔日作時極爲精妙。如今日觀之。與瓦石同色

  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汝所言。如今觀所有車。昔日之時極爲精妙。金銀所造。今日壞敗。不可複用。如是外物尚壞敗。況複內者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咄此老病死  壞人極盛色

  初時甚悅意  今爲死使逼

  雖當壽百歲  皆當歸于死

  無免此患苦  盡當歸此道

  如內身所有  爲死之所驅

  外諸四大者  悉趣于本無

  是故求無死  唯有涅槃耳

  彼無死無生  都無此諸行

  爾時。世尊即就波斯匿王坐

  是時。王波斯匿與世尊辦種種飲食。觀世尊食竟。王更取一小座。在如來前坐。白世尊曰。雲何。世尊。諸佛形體皆金剛數。亦當有老.病.死乎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大王語。如來亦當有此生.老.病.死。我今亦是人數。父名真淨。母名摩耶。出轉輪聖王種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諸佛出于人  父名曰真淨

  母名極清妙  豪族刹利種

  死徑爲極困  都不觀尊卑

  諸佛尚不免  況複余凡俗

  爾時。世尊與波斯匿王而說此偈

  祠祀火爲上  詩書頌爲尊

  人中王爲貴  衆流海爲首

  衆星月爲上  光明日爲先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載

  天及世人民  如來最爲尊

  其欲求福祿  當供養叁佛

  是時。世尊說此偈已。便從座起而去。還祇洹精舍。就座而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在世間人所愛敬。雲何爲四。少壯之年。世間人民之所愛敬。無有病痛。人所愛敬。壽命人所愛敬。恩愛集聚。人所愛敬。是謂。比丘。有此四法。世間人民之所愛敬

  複次。比丘複有四法。世間人民所不愛敬。雲何爲四。比丘當知。少壯之年。若時老病。世人所不喜。若無病者。後便得病。世人所不喜。若有得壽命。後便命終。世人所不喜。恩愛得集。後複別離。是世人所不喜。是謂。比丘。有此四法與世回轉。諸天.世人。乃至轉輪聖王.諸佛世尊。共有此法。是爲。比丘。世間有此四法與世回轉

  若不覺此四法時。便流轉生死。周旋五道。雲何爲四。聖賢戒.賢聖叁昧.賢聖智慧…

《增壹阿含經十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