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壹阿含经》

「阿含部」经文125卷02页码:P0549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增壹阿含经》三十八 ▪第2页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持此身供养圣尊。发此誓愿时。彼五华在空中化成宝台。极为殊妙。四柱四门。彼时。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发此誓愿。使我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灯光佛。弟子翼从。悉皆如是

  是时。灯光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时便笑。佛世尊常法。若授决时世尊笑者。口出五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光明已照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无复光明。还从顶上入。设如来授决之时。光从顶上入。设授辟支佛决时。光从口出还入耳中。若授声闻莂者。光从肩上入。若授生天之决者。是时光明从臂中入。若莂生人中者。是时光明从两胁入。若授生饿鬼决者。是时光明从腋入。若授生畜生决者。光明从膝入。若授生地狱决者。是时光明从脚底入

  是时。梵志见光从顶上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布发在地。并作是说。设如来不授我决者。即于此处自断坏。不成诸根。是时。灯光佛知梵志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速还起。将来之世。当成作佛。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摩纳闻佛授决已。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即于彼处。得遍现三昧。踊在虚空。去地七刃。叉手向灯光如来

  汝优波离莫作异观。尔时宝藏如来时长老比丘。岂是异人乎。尔时灯光如来是也。尔时王女牟尼。今我是也。时宝藏如来立我名号字释迦文。我今以此因缘故。说此八关斋法。当发誓愿。无愿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愿。即于彼劫成其所愿也。若长老比丘不发誓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记。得至甘露灭尽之处。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尔时。优波离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界。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渐至江水侧

  尔时。世尊见江水中。有大材木为水所漂。即坐水侧一树下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木为水所漂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世尊告曰。设当此木不着此岸。不着彼岸。又不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所捉。复非为非人所捉者。复非为水所回转。复非腐败者。便当渐渐至海。所以然者。海。诸江之原本。汝等比丘亦如是。设不着此岸。不着彼岸。又不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非人所捉。亦不为水所回转。亦不腐败。便当渐渐至涅槃处。所以然者。涅槃者。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涅槃之原本

  尔时。有牧牛人名曰难陀。凭杖而立。是时。彼牧牛人遥闻如是所说。渐来至世尊所而立。尔时。牧牛人白世尊言。我今亦不着此岸。不在彼岸。又非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捉。复非为非人所捉。不为水所回转。亦非腐败。渐当至涅槃之处。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

  世尊告曰。汝今还主牛已。然后乃得作沙门耳

  牧牛人难陀报曰。斯牛哀念犊故。自当还家。唯愿世尊听在道次

  世尊告曰。此牛虽当还家。故须汝往付授之

  是时。牧牛人即受其教。往付牛已。还至佛所。白世尊言。今已付牛。唯愿世尊听作沙门。是时。如来即听作沙门。受具足戒

  有一异比丘白世尊言。云何为此岸。云何为彼岸。云何为中没。云何在岸上。云何不为人所捉。云何不为非人所捉。云何不为水所回转。云何不腐败

  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灭耶。中没者欲爱耶。在岸上者五欲也。为人所捉者。如有族姓子发此誓愿。持此功德福祐。作大国王。若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如有比丘有此誓愿。生四天王中而行梵行。今持功德生诸天之中。是谓名为非人所捉。为水所回转者。此是邪疑也。腐败者。邪见.邪治.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此是腐败也

  是时。难陀比丘在闲静之处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即于座上成阿罗汉

  尔时。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以失神足。阿阇世太子日遣五百釜食而供养之。是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兜以失神足。又为阿阇世所供养。共相将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白佛言。提婆达兜者极大威力。今为阿阇世王所供养。日遣五百釜食

  尔时。世尊闻此语已。告诸比丘。汝等莫兴此意。贪提婆达兜比丘利养。彼愚人由此利养自当灭亡。所以然者。于是。比丘。提婆达兜所以出家学者。不果其愿

  比丘当知。犹如有人出其村落。手执利斧。往诣大树。先意所望。欲望大树。及其到树。持枝叶而还。今此比丘亦复如是。贪着利养。由此利养。向他自誉。毁呰他人。比丘所行宜。则不果其愿。彼由此利养故。不求方便.起勇猛心。如彼人求宝不得。为智者所弃

  设有比丘得利养已。亦不自誉。复不毁他人。或时复向他人自称说。我是持戒之人。彼是犯戒之士。比丘所愿者而不果获。如人舍根。持枝还家。智者见已。此人虽持枝还家。然不识根。此中比丘亦复如是。以得利养。奉持戒律。并修梵行。好修三昧。彼以此三昧心向他自誉。我今得定。余人无定。比丘所应行法亦不果获。犹如有人其求实木。往至大树。望其实。舍其枝叶。取其根持还。智者见已。便作是说。此人别其根。今此比丘亦复如是。兴起利养。奉持戒律。亦不自誉。复非毁他人。修行三昧。亦复如是。渐行智慧。夫智慧者。于此法中最为第一。提婆达兜比丘于此法中竟不获智慧.三昧。亦复不具戒律之法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彼提婆达兜者。云何不解戒律之法。彼有神德成就诸行。有此智慧。云何不解戒律之法。有智慧则有三昧。有三昧则有戒律

  世尊告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由禅得神足  至上不究竟

  不获无为际  还堕五欲中

  智慧最为上  无忧无所虑

  久毕获等见  断于生死有

  比丘当知。以此方便。知提婆达兜不解戒律之法。亦复不解智慧.三昧之行。汝等比丘。莫如提婆达兜贪着利养。夫利养者。堕人恶处。不至善趣。若着利养。便习邪见。离于正见。习于邪治。离于正治。习于邪语。离于正语。习于邪业。离于正业。习于邪命。离于正命。习邪方便。离正方便。习于邪念。离于正念。习于邪定。离于正定。是故。比丘。勿起利养之心。制令不起。已起利养之心。求方便而灭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当说此微妙之法。六十余比丘舍除法服。习白衣行。复有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船筏譬喻。汝等善思念之。戢在心怀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船筏譬喻。若汝等行路为贼所擒。当执心意。无起恶情。当起护心。遍满诸方所。无量无限不可称计。持心当如地。犹如此地亦受于净。亦受于不净。屎尿秽恶皆悉受之。然地不起增减之心。不言此好.此丑。汝今所行亦当如是。设为贼所擒获。莫生恶念。起增减心。亦如地.水.火.风。亦受于恶。亦受于好。都无增减之心。起慈.悲.喜.护之心。向一切众生。所以然者。行善之法犹可舍之。何况恶法而可玩习。如有人遭恐难之处。欲度难处至安隐之处。随意驰走。求其安处。彼见大河极为深广。亦无船.桥而可得渡至彼岸者。然所立之处极为恐难。彼岸无为

  尔时。彼人思惟方计。此河水极深且广。今可收拾材木草叶。缚筏求渡。依此筏已。从此岸得至彼岸。尔时。彼人即收拾材木草叶。缚筏而渡。从此岸至彼岸。彼人已渡岸。复作是念。此筏于我。多所饶益。由此筏得济厄难。从有恐之地。得至无为之处。我今不舍此筏。持用自随。云何。比丘。彼人所至到处。能用此筏自随乎。为不能耶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彼人所愿。今已果获。复用筏自随乎

  佛告比丘。善法犹可舍。何况非法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云何当舍于法。而况非法。我等岂非由法学道乎

  世尊告曰。依憍慢灭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见慢.慢中慢.增上慢。以无慢灭慢慢。灭无慢.正慢。灭邪慢.增上之慢。尽灭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时。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谁最豪贵。我当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时。我复重作是念。闻有弊魔波旬。今当与彼战。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贵之天。一切靡伏。时我。比丘。于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动

  虚空之中闻说偈声

  舍真净王法  出家学甘露

  设克广愿者  空此三恶趣

  我今集兵众  瞻彼沙门颜

  设不用我计  执脚掷海表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增壹阿含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3】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