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叁十八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持此身供養聖尊。發此誓願時。彼五華在空中化成寶臺。極爲殊妙。四柱四門。彼時。見交露臺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發此誓願。使我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燈光佛。弟子翼從。悉皆如是

  是時。燈光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時便笑。佛世尊常法。若授決時世尊笑者。口出五色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是時。光明已照叁千大千世界。日月無複光明。還從頂上入。設如來授決之時。光從頂上入。設授辟支佛決時。光從口出還入耳中。若授聲聞莂者。光從肩上入。若授生天之決者。是時光明從臂中入。若莂生人中者。是時光明從兩脅入。若授生餓鬼決者。是時光明從腋入。若授生畜生決者。光明從膝入。若授生地獄決者。是時光明從腳底入

  是時。梵志見光從頂上入。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布發在地。並作是說。設如來不授我決者。即于此處自斷壞。不成諸根。是時。燈光佛知梵志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速還起。將來之世。當成作佛。號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時。摩納聞佛授決已。心懷踴躍。不能自勝。即于彼處。得遍現叁昧。踴在虛空。去地七刃。叉手向燈光如來

  汝優波離莫作異觀。爾時寶藏如來時長老比丘。豈是異人乎。爾時燈光如來是也。爾時王女牟尼。今我是也。時寶藏如來立我名號字釋迦文。我今以此因緣故。說此八關齋法。當發誓願。無願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願。即于彼劫成其所願也。若長老比丘不發誓願者。終不成佛道。誓願之福不可稱記。得至甘露滅盡之處。如是。優波離。當作是學

  爾時。優波離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界。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漸至江水側

  爾時。世尊見江水中。有大材木爲水所漂。即坐水側一樹下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木爲水所漂乎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世尊告曰。設當此木不著此岸。不著彼岸。又不中沒。複非在岸上。不爲人所捉。複非爲非人所捉者。複非爲水所回轉。複非腐敗者。便當漸漸至海。所以然者。海。諸江之原本。汝等比丘亦如是。設不著此岸。不著彼岸。又不中沒。複非在岸上。不爲人.非人所捉。亦不爲水所回轉。亦不腐敗。便當漸漸至涅槃處。所以然者。涅槃者。正見.正治.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涅槃之原本

  爾時。有牧牛人名曰難陀。憑杖而立。是時。彼牧牛人遙聞如是所說。漸來至世尊所而立。爾時。牧牛人白世尊言。我今亦不著此岸。不在彼岸。又非中沒。複非在岸上。不爲人捉。複非爲非人所捉。不爲水所回轉。亦非腐敗。漸當至涅槃之處。唯願世尊聽在道次。得作沙門

  世尊告曰。汝今還主牛已。然後乃得作沙門耳

  牧牛人難陀報曰。斯牛哀念犢故。自當還家。唯願世尊聽在道次

  世尊告曰。此牛雖當還家。故須汝往付授之

  是時。牧牛人即受其教。往付牛已。還至佛所。白世尊言。今已付牛。唯願世尊聽作沙門。是時。如來即聽作沙門。受具足戒

  有一異比丘白世尊言。雲何爲此岸。雲何爲彼岸。雲何爲中沒。雲何在岸上。雲何不爲人所捉。雲何不爲非人所捉。雲何不爲水所回轉。雲何不腐敗

  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滅耶。中沒者欲愛耶。在岸上者五欲也。爲人所捉者。如有族姓子發此誓願。持此功德福祐。作大國王。若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如有比丘有此誓願。生四天王中而行梵行。今持功德生諸天之中。是謂名爲非人所捉。爲水所回轉者。此是邪疑也。腐敗者。邪見.邪治.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此是腐敗也

  是時。難陀比丘在閑靜之處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須發。出家學道者。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受。即于座上成阿羅漢

  爾時。難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提婆達兜以失神足。阿阇世太子日遣五百釜食而供養之。是時。衆多比丘聞提婆達兜以失神足。又爲阿阇世所供養。共相將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衆多比丘白佛言。提婆達兜者極大威力。今爲阿阇世王所供養。日遣五百釜食

  爾時。世尊聞此語已。告諸比丘。汝等莫興此意。貪提婆達兜比丘利養。彼愚人由此利養自當滅亡。所以然者。于是。比丘。提婆達兜所以出家學者。不果其願

  比丘當知。猶如有人出其村落。手執利斧。往詣大樹。先意所望。欲望大樹。及其到樹。持枝葉而還。今此比丘亦複如是。貪著利養。由此利養。向他自譽。毀呰他人。比丘所行宜。則不果其願。彼由此利養故。不求方便.起勇猛心。如彼人求寶不得。爲智者所棄

  設有比丘得利養已。亦不自譽。複不毀他人。或時複向他人自稱說。我是持戒之人。彼是犯戒之士。比丘所願者而不果獲。如人舍根。持枝還家。智者見已。此人雖持枝還家。然不識根。此中比丘亦複如是。以得利養。奉持戒律。並修梵行。好修叁昧。彼以此叁昧心向他自譽。我今得定。余人無定。比丘所應行法亦不果獲。猶如有人其求實木。往至大樹。望其實。舍其枝葉。取其根持還。智者見已。便作是說。此人別其根。今此比丘亦複如是。興起利養。奉持戒律。亦不自譽。複非毀他人。修行叁昧。亦複如是。漸行智慧。夫智慧者。于此法中最爲第一。提婆達兜比丘于此法中竟不獲智慧.叁昧。亦複不具戒律之法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彼提婆達兜者。雲何不解戒律之法。彼有神德成就諸行。有此智慧。雲何不解戒律之法。有智慧則有叁昧。有叁昧則有戒律

  世尊告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叁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由禅得神足  至上不究竟

  不獲無爲際  還墮五欲中

  智慧最爲上  無憂無所慮

  久畢獲等見  斷于生死有

  比丘當知。以此方便。知提婆達兜不解戒律之法。亦複不解智慧.叁昧之行。汝等比丘。莫如提婆達兜貪著利養。夫利養者。墮人惡處。不至善趣。若著利養。便習邪見。離于正見。習于邪治。離于正治。習于邪語。離于正語。習于邪業。離于正業。習于邪命。離于正命。習邪方便。離正方便。習于邪念。離于正念。習于邪定。離于正定。是故。比丘。勿起利養之心。製令不起。已起利養之心。求方便而滅之。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當說此微妙之法。六十余比丘舍除法服。習白衣行。複有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船筏譬喻。汝等善思念之。戢在心懷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雲何名爲船筏譬喻。若汝等行路爲賊所擒。當執心意。無起惡情。當起護心。遍滿諸方所。無量無限不可稱計。持心當如地。猶如此地亦受于淨。亦受于不淨。屎尿穢惡皆悉受之。然地不起增減之心。不言此好.此醜。汝今所行亦當如是。設爲賊所擒獲。莫生惡念。起增減心。亦如地.水.火.風。亦受于惡。亦受于好。都無增減之心。起慈.悲.喜.護之心。向一切衆生。所以然者。行善之法猶可舍之。何況惡法而可玩習。如有人遭恐難之處。欲度難處至安隱之處。隨意馳走。求其安處。彼見大河極爲深廣。亦無船.橋而可得渡至彼岸者。然所立之處極爲恐難。彼岸無爲

  爾時。彼人思惟方計。此河水極深且廣。今可收拾材木草葉。縛筏求渡。依此筏已。從此岸得至彼岸。爾時。彼人即收拾材木草葉。縛筏而渡。從此岸至彼岸。彼人已渡岸。複作是念。此筏于我。多所饒益。由此筏得濟厄難。從有恐之地。得至無爲之處。我今不舍此筏。持用自隨。雲何。比丘。彼人所至到處。能用此筏自隨乎。爲不能耶

  諸比丘對曰。不也。世尊。彼人所願。今已果獲。複用筏自隨乎

  佛告比丘。善法猶可舍。何況非法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雲何當舍于法。而況非法。我等豈非由法學道乎

  世尊告曰。依憍慢滅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見慢.慢中慢.增上慢。以無慢滅慢慢。滅無慢.正慢。滅邪慢.增上之慢。盡滅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樹王下時。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誰最豪貴。我當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時。我複重作是念。聞有弊魔波旬。今當與彼戰。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貴之天。一切靡伏。時我。比丘。于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動

  虛空之中聞說偈聲

  舍真淨王法  出家學甘露

  設克廣願者  空此叁惡趣

  我今集兵衆  瞻彼沙門顔

  設不用我計  執腳擲海表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