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叁十九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馬血天子品第四十叁之二

  是時。弊魔波旬嗔恚熾盛。即告師子大將曰。速集四部之衆。欲往攻伐沙門。又當觀察爲有何力勢。堪任與我共戰鬥耶。我爾時複更思惟。與凡人交戰猶不默然。何況欲界豪貴者乎。要當與彼少多爭競。時我。比丘。著仁慈之铠。手執叁昧之弓.智慧之箭。俟彼大衆。是時。弊魔.大將兵衆十八億數。顔貌各異。猿猴.師子來至我所

  爾時。羅刹之衆。或一身若幹頭。或有數十身而共一頭。或兩肩有叁頸。當心有口。或有一手。或有兩手者。或複四手。或兩手擎頭。口銜死蛇。或頭上火然。口出火光。或兩手擘口。欲前啖之。或披腹相向。手執刀劍。擔持戈矛。或執舂杵。或擔山.負石.擔持大樹者。或兩腳在上。頭在下。或乘象.師子.虎.狼.毒蟲。或步來者。或空中飛。是時。弊魔將爾許之衆。圍繞道樹

  時。魔波旬在我左側而語我曰。沙門速起。時我。比丘。默然不對。如是再叁。魔語我曰。沙門畏我不乎。我告之曰。我今執心無所畏懼。時波旬曰。沙門。頗見我四部之衆耶。然汝一己。無有器杖兵刃。禿頭露形。著此叁衣。複言。吾無所畏

  爾時。我向波旬。便說此偈

  仁铠叁昧弓  手執智慧箭

  福業爲兵衆  今當壞汝軍

  時。魔波旬複語我曰。我于沙門多所饒益。設不從我語者。正爾取汝。灰滅其形。又複沙門。顔貌端政。年壯可美。出處刹利轉輪王種。速起此處。習于五樂。我當將和使汝得作轉輪聖王。時。我複報波旬曰。汝所說者。無常變易。不得久住。亦當舍離。非吾所貪。時。弊魔波旬複語我曰。沙門。今日爲何所求。志願何物。時我報曰。吾所願者。無憂畏處。安隱恬泊。涅槃城中。使此衆生流浪生死。沈翳苦惱者。導引正路

  魔報我曰。設今沙門不速起乎坐者。當執汝腳。擲著海表。時我報波旬曰。我自觀察天上.人中。魔.若魔天.人.若非人。及汝四部之衆。不能使吾一毛動。魔報我曰。沙門。今日欲與吾戰乎。我報之曰。思得交戰。魔報我曰。汝怨是誰。我複報曰。憍慢者是。增上慢.自慢.邪慢.慢中慢.增上慢。魔語我曰。汝以何義滅此諸慢。時我報曰。波旬當知。有慈仁叁昧.悲叁昧.喜叁昧.護叁昧.空叁昧.無願叁昧.無相叁昧。由慈叁昧。辦悲叁昧。緣悲叁昧。得喜叁昧。緣喜叁昧。得護叁昧。由空叁昧。得無願叁昧。因無願叁昧。得無相叁昧。以此叁叁昧之力。與汝共戰。行盡則苦盡。苦盡則結盡。結盡則至涅槃

  魔語我曰。沙門。頗以法滅法乎。時我報曰。可以法滅法。魔問我言。雲何以法滅法。時我告曰。以正見滅邪見。以邪見滅正見。正治滅邪治。邪治滅正治。正語滅邪語。邪語滅正語。正業滅邪業。邪業滅正業。正命滅邪命。邪命滅正命。正方便滅邪方便。邪方便滅正方便。正念滅邪念。邪念滅正念。正定滅邪定。邪定滅正定。魔語我曰。沙門。今日雖有斯語。此處難克也。汝今速起。無令吾擲著海表

  時。我複語波旬曰。汝作福。唯有一施。今得作欲界魔王。我昔所造功德。無能稱計。汝今所說。方言甚難耶。波旬報曰。今所作福。汝今證知。汝自稱說造無數福。誰爲證知。時我。比丘。即伸右手以指案地。語波旬。我所造功德。地證知之。我當說此語。是時地神從地湧出。叉手白言。世尊。我當證知。地神語適訖。時魔波旬愁憂苦惱。即退不現

  比丘。當以此方便知之。法猶尚滅。何況非法。我長夜與汝說一覺喻經。不錄其文。況解其義。所以然者。此法玄邃。聲聞.辟支佛所修此法者。獲大功德。得甘露無爲之處。彼雲何名爲乘筏之喻。所謂依慢滅慢。慢已滅盡。無複諸惱亂想之念。猶如野狸之皮極修治之。以手拳加之。亦無聲響。無堅[革*卬]處。此亦如是。若比丘慢盡都無增減。是故。我今告汝等曰。設爲賊所擒獲者。勿興惡念。當以慈心遍滿諸方。猶如彼極柔之皮。長夜便獲無爲之處。如是。比丘。當作是念

  當說此法時。于彼坐上。叁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六十余比丘還舍法服。習白衣行。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得法眼淨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神祇恒水側。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摩竭牧牛人愚惑。少智慧。意欲從恒水此岸。渡牛至彼岸。亦複不觀彼此之岸深淺之處。便驅牛入水。先渡瘦者。又犢尚小。在水中央。極爲羸劣。不能得至彼岸。複次。渡中流之牛不肥不瘦。亦不得渡。于中受其苦惱。次複。渡極有力者。亦在水中。受其困厄

  今我衆中比丘亦複如是。心意闇鈍。無有慧明。不別生死位。不別魔之橋船。意欲渡生死之流。不習于禁戒之法。便爲波旬得其便也。從邪道求于涅槃。望得滅度。終不果獲。自造罪業。複墮他人著罪中。猶摩竭牧牛人黠慧多智。意欲渡牛至彼此之岸。先觀察深淺之處。前渡極盛力牛到彼岸。次渡中流之牛。不肥不瘦。亦得渡至彼岸。次渡極羸者。亦渡無他。小犢尋從其後而濟渡無爲

  比丘。如來亦複如是。善察今世.後世。觀生死之海。魔之徑路。自以八正道度生死之難。複以此道度不度者。猶如道牛之正。一正。余者悉從。我弟子亦複如是。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于現法中以身作證而自遊化。度魔境界至無爲處。亦如彼有力之牛渡彼恒水得至彼岸。我聲聞亦複如是。斷五下結。成阿那含。于彼般涅槃不還來此間。度魔境界至無爲處。如彼中流之牛。不肥不瘦。得渡恒水而無疑難。我弟子亦複如是。斷叁結使。淫.怒.癡薄。成斯陀含。來至此世。盡于苦際。斷魔境界至無爲之處。如彼瘦牛將諸小犢得渡彼恒水。我弟子亦複如是。斷結使。成須陀洹。必至得度。度魔境界。度生死之難。如彼小犢從母得渡。我弟子亦複如是。持信奉法。斷魔諸縛。至無爲處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魔王所應獲  不究生死邊

  如來今究竟  世間現慧明

  諸佛所覺了  梵志不明曉

  猶涉生死岸  兼度未度者

  今此五種人  及余不可計

  欲度生死難  盡佛威神力

  是故。比丘。當專其心。無放逸行。亦求方便。成賢聖八品之道。依賢聖道已。便能自度生死之海。所以然者。猶如彼愚牧牛之人。外道梵志是也。自溺生死之流。複墮他人著罪中。彼恒水者。即是生死之海也。彼黠慧牧牛者。如來是也。度生死之難。由聖八品道。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八聖道。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婆伽梨園中。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俱。盡是阿羅漢。諸漏已盡。六通清徹。唯除一人。阿難比丘也

  爾時。王阿阇世七月十五日受歲時。夜半明星出現。告月光夫人曰。今十五日月盛滿。極爲清明。當應施行何事

  夫人報曰。今十五日說戒之日。應當作倡伎樂。五欲自娛樂

  時。王聞此語已。不入其懷。王複告優陀耶太子曰。今夜極清明。應作何事

  優陀耶太子白王言。如今夜半極清明。應集四種之兵。諸外敵異國不靡伏者。當往攻伐

  是時。王阿阇世聞此語已。亦複不入其意。複語無畏太子曰。如今極清明之夜。應何所施行

  無畏王子報曰。今不蘭迦葉。明諸算數。兼知天文地理。衆人所宗仰。可往至彼問此疑難。彼人當與尊說極妙之理。永無留滯

  時。王聞此語已。亦不入其意。複語須尼摩大臣曰。如今之夜極爲清明。應何所施行

  須尼摩白王言。如今夜半極爲清明。然阿夷專近在不遠。多所曉了。唯願大王往問其宜

  王聞此語已。亦複不入其意。複告婆沙婆羅門曰。如今夜半極爲清明。應何所施行

  婆羅門報曰。如今十五日極爲清明。然有瞿耶樓近在不遠。唯願大王往問其義

  時。王聞此語已。複不合其意。複語摩特梵志曰。如今夜半極爲清明。應作何事

  梵志報曰。大王當知。彼休迦旃近在不遠。唯願大王往問其情

  王聞此語已。複不合其意。複告索摩典兵師曰。如今夜半極爲清明。應何所施行

  索摩報曰。先畢盧持近在不遠。明諸算術。可往問其義

  王聞此言已。亦不合其意。複告最勝大臣曰。如今十五日極爲清明。應何所施行

  最勝白王言。今有尼揵子。博覽諸經。師中最上。唯願大王往問其義

  王聞此語已。不合其意。複作是思惟。此諸人等。斯是愚惑。不別真僞。無有巧便

  爾時。耆婆伽王子在王左側。王顧語耆婆伽曰。如今夜半極爲清明。應何所施行

  是時。耆婆伽即前長跪。而白王言。今如來近在不遠。遊貧聚園中。將千二百五十弟子。唯願大王往問其義。然彼如來爲明爲光。亦無疑滯。知叁世事。靡不貫博。自當與王演說其事。王所有狐疑。[火*霍]然自悟

  是時。王阿阇世聞耆婆伽語已。歡喜踴躍。善心生焉。即歎耆婆伽曰。善哉。善哉。王子。快說斯言。所以然者。我今身心極爲熾然。又複無故取父王殺。我恒長夜作是念。誰堪任悟我心意者。今耆婆伽向所說者。正入我意。甚奇。甚特。聞如來音響。[火*霍]然大悟

  時。王向耆婆伽便說此偈

  今日極清明  心意不得悟

  汝等人人說  應往問誰義

  不蘭阿夷專  尼揵梵弟子

  斯等不可依  不能有所濟

  今日極清明  月滿無瑕穢

  今問耆婆伽  應往問誰義

  是時。耆婆伽複以偈報王曰

  聞其柔軟音  得脫摩竭魚

  唯願時詣佛  永處無畏境

  時。王複以偈報曰

  我昔所施行  于佛無益事

  害彼真佛子  名曰頻婆娑

  今極懷羞恥  無顔見世尊

  汝今雲何說  使吾往見之

  是時。耆婆伽複以偈報王曰

  諸佛無彼此  諸結永已除

  平等無二心  此是佛法義

  設以栴檀香  以塗右手者

  執刀斷左手  心不起增減

  如愍羅雲子  一息更無二

  持心向提婆  怨親無有異

  唯願大王屈  往觐如來顔

  當斷其狐疑  勿足有留滯

  是時。王阿阇世告耆婆伽王子曰。汝今速嚴駕五百牙象。五百牸象。然五百燈

  耆婆伽對曰。如是。大王。是時。耆婆伽王子即時…

《增壹阿含經叁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