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四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众生居处。是众生所居之处。云何为九。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所谓天及人也。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或有众生无量空。所谓空处天也。或有众生无量识。识处天也。或有众生不用处。所谓不用处天也。或有众生有想无想。有想无想处天也。诸所生之处名为九也。是谓。比丘。九众生居处。群萌之类。曾居.已居.当居。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离此九处。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嚫愿有九种之德。汝等善思念之。吾今当敷演其义。是时。诸比丘受佛教诫
佛告比丘。彼云何名为嚫愿九种之德。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成就三法。所施之物亦成就三法。受物之人亦成就三法。彼檀越施主云何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成就.誓愿成就。亦不杀生。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所施之物云何成就此三法。于是。施物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是谓施物三事成就。云何受物之人成就三事。于是。受物之人戒成就.智慧成就.三昧成就。是谓受施之人成就三法。如是。达嚫成就此九法。获大果报。至甘露灭尽之处。夫为施主欲求其福者。当求方便。成就此九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为成就九法。云何为九。强颜.耐辱.贪心.悭着.心念不舍离.健忘.少睡.隐匿淫泆.亦无返复为九。是谓。比丘。为成就此九法。恶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恶比丘强颜.耐辱.贪心.悭着.健忘.少睡.淫泆静匿.亦无返复.念不舍离为九
云何恶比丘强颜。于是。恶比丘不应求者而求之。违沙门之行。如是比丘名为强颜。
云何恶比丘耐辱。于是。恶比丘在诸贤善比丘所。自称叹说。毁呰他人。如是比丘名为耐辱
云何比丘生贪心。于是。比丘见他财物皆生贪心。此名为贪也
云何比丘悭着。于是。比丘所得衣钵不与人共。恒自藏举。如是名为悭着
云何比丘健忘。于是。恶比丘恒多漏失妙善之言。亦不思惟方便。论说国事兵战之法。如是恶比丘成就此健忘
云何恶比丘少于睡眠。于是。恶比丘所应思惟法而不思惟。如是恶比丘少于睡眠
云何恶比丘匿处淫泆。于是。恶比丘所为隐匿。不向人说。我今行淫勿令人知。如是比丘所隐匿淫泆
云何恶比丘无返复。于是。恶比丘无恭敬之心。不奉事师长.尊贵重之人。如是恶比丘无有返复
若恶比丘成就此九法。念不舍离者。终不成道果。是故。比丘。诸恶之法念当舍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孔雀鸟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孔雀鸟颜貌端政。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是谓。比丘。孔雀之鸟成就此九法。贤哲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贤善比丘颜貌端政。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
云何贤善比丘颜貌端政。所谓彼比丘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终不失叙。如是贤善比丘颜貌端政
云何比丘音响清彻。于是。比丘善别义理。终不错乱。如是比丘音响清彻
云何比丘行步庠序。于是。比丘知时而行。不失次叙。又知可诵知诵。可习知习。可默知默。可起知起。如是比丘知于时节
云何比丘知时而行。于是。比丘应往即往。应住即住。随节听法。如是比丘知时而行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所得遗余。与人共分。不惜所有。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少睡眠。于是。比丘初夜时。习于警寤。习三十七品无有漏脱。恒以经行.卧觉而净其意。复于中夜思惟深奥。至后夜时。右胁着地。脚脚相累。思惟计明之想。复起经行而净其意。如是。比丘少于睡眠
云何比丘少欲知于返复。于是。比丘承事三尊。奉敬师长。如是比丘少欲知于返复。如是。贤善比丘成就九法。今此九法当念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成就九法系缚男子。云何为九。所谓歌.舞.伎.乐.笑.啼.常求方宜.自以幻术颜色形体。计尔许事中。唯有更乐。缚人最急。百倍.千倍。终不相比。如我今日观察诸义。更乐缚人最急。无出是者。随彼男子系之牢固也。是故。诸比丘。当念舍此九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优迦罗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与汝当说妙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清净修行梵行。此经名曰。一切诸法之本。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佛告之曰。彼云何名为一切诸法之本。于是。比丘。凡夫之人不睹贤圣之教。亦不掌护如来言教。不亲近善知识。不受善知识言教。彼观此地如实知之。此是地如审是地。如实是地。亦复是水。亦复是火。亦复是风。四事合以为人。愚者之所娱乐。天自知为天。乐于天中天。梵天自知为梵天。大梵自知为大梵。无能出者。光音天还自相知由光音天来。遍净天自知为遍净天。果实天自知为果实天而不错乱。阿毗耶陀天自知为阿毗耶陀天。空处天自知为空处天。识处天自知为识处天。不用处天自知为不用处天。有想无想处天自知为有想无想处天。见者自知为见。闻者自知为闻。欲者自知为欲。智者自知为智。一类自知为一类。若干类自知为若干类。悉具足自知为悉具足。涅槃自知为涅槃。于中而自娱乐。所以然者。非智者之所说也
若圣弟子往觐圣人。承受其法。与善知识从事。恒亲近善知识。观此地种皆悉分明。知所来处。亦不着于地。无有污染之心。水.火.风亦复如是。人.天.梵王.光音.遍净.果实.阿毗耶陀天.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见.闻.念.知。一种.若干种。乃至于涅槃。亦不着于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善分别.善观察。若彼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尽生死原本。平等解脱。彼能分别地种。都不起想着。地种.人.天.梵王。乃至有想无想处。亦复如是。至于涅槃。不着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坏淫.怒.痴之所致也。比丘当知。如来.至真.等正觉善能分别于地。亦不着于地种。不起地种之想。所以然者。皆由破爱网之所致。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皆悉除尽。是故如来成最正觉。佛说此语时。是时诸比丘不受其教。所以然者。由魔波旬闭塞心意故
此经名曰。一切诸法之本。我今具足说之。诸佛世尊所应修行。我今已具足施行。汝等当念闲居树下。端意坐禅。思惟妙义。今不为者。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诫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一比丘。身遇疾病。至为困悴。卧大小便。不能自起止。亦无比丘往瞻视者。昼夜称佛名号。云何世尊独不见愍
是时。如来以天耳闻彼比丘称怨。唤呼投归如来。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吾与汝等。悉案行诸房。观诸住处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与比丘僧前后围绕。诸房间案行。尔时。病比丘遥见世尊来。即欲从座起而不能自转摇。是时。如来到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止。止。比丘。勿自动转。吾自有坐具。足得坐耳
是时。毗沙门天王知如来所念。从野马世界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释提桓因知如来心中所念。即来至佛所。梵天王亦复知如来心中所念。从梵天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四天王知如来心中所念。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是时。佛告病比丘曰。汝今患苦有损不至增乎
比丘对曰。弟子患苦遂增不损。极为少赖
佛告比丘。瞻病人今为所在。何人来相瞻视
比丘白佛言。今遇此病无人相瞻视也
佛告比丘。汝昔日未病之时。颇往问讯病人乎
比丘白佛言。不往问讯诸病人
佛告比丘。汝今无有善利于正法中。所以然者。皆由不往瞻视病故也。汝今。比丘。勿怀恐惧。当躬供养。令不有乏。如我今日天上.人中独步无侣。亦能瞻视一切病人。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救诸疾人。是时。世尊自除不净。更与敷坐具
是时。毗沙门天王及释提桓因白佛言。我等自当瞻此病比丘。如来勿复执劳
佛告诸天曰。汝等且止。如来自当知时。如我自忆昔日未成佛道。修菩萨行。由一鸽故。自投命根。何况今日以成佛道。当舍此比丘乎。终无此处。又释提桓因先不瞻此病比丘。毗沙门天王护世之主亦不相瞻视
是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皆默然不对
尔时。如来手执扫彗除去污泥。更施设坐具。复与浣衣裳。三法视之。扶病比丘令坐。净水沐浴。有诸天在上。以香水灌之。是时。世尊以沐浴比丘已。还坐床上。手自授食。
尔时。世尊见比丘食讫。除去钵器。告彼比丘曰。汝今当舍三世之病。所以然者。比丘当知。生有处胎之厄。因生有老。夫为老者。形羸气竭。因老有病。夫为病者。坐卧呻吟。四百四病一时俱臻。因病有死。夫为死者。形神分离。往趣善恶。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或为畜生。为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无量。复于不可称计无数劫…
《增壹阿含经四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