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四十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九衆生居品第四十四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九衆生居處。是衆生所居之處。雲何爲九。或有衆生。若幹種身。若幹種想。所謂天及人也。或有衆生。若幹種身一想。所謂梵迦夷天。最初出現也。或有衆生。一身若幹想。所謂光音天也。或有衆生。一身一想。所謂遍淨天也。或有衆生無量空。所謂空處天也。或有衆生無量識。識處天也。或有衆生不用處。所謂不用處天也。或有衆生有想無想。有想無想處天也。諸所生之處名爲九也。是謂。比丘。九衆生居處。群萌之類。曾居.已居.當居。是故。比丘。當求方便。離此九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嚫願有九種之德。汝等善思念之。吾今當敷演其義。是時。諸比丘受佛教誡
佛告比丘。彼雲何名爲嚫願九種之德。比丘當知。檀越施主成就叁法。所施之物亦成就叁法。受物之人亦成就叁法。彼檀越施主雲何成就叁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成就.誓願成就。亦不殺生。是謂檀越施主成就此叁法。所施之物雲何成就此叁法。于是。施物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是謂施物叁事成就。雲何受物之人成就叁事。于是。受物之人戒成就.智慧成就.叁昧成就。是謂受施之人成就叁法。如是。達嚫成就此九法。獲大果報。至甘露滅盡之處。夫爲施主欲求其福者。當求方便。成就此九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爲成就九法。雲何爲九。強顔.耐辱.貪心.悭著.心念不舍離.健忘.少睡.隱匿淫泆.亦無返複爲九。是謂。比丘。爲成就此九法。惡比丘亦複成就九法。雲何爲九。于是。惡比丘強顔.耐辱.貪心.悭著.健忘.少睡.淫泆靜匿.亦無返複.念不舍離爲九
雲何惡比丘強顔。于是。惡比丘不應求者而求之。違沙門之行。如是比丘名爲強顔。
雲何惡比丘耐辱。于是。惡比丘在諸賢善比丘所。自稱歎說。毀呰他人。如是比丘名爲耐辱
雲何比丘生貪心。于是。比丘見他財物皆生貪心。此名爲貪也
雲何比丘悭著。于是。比丘所得衣缽不與人共。恒自藏舉。如是名爲悭著
雲何比丘健忘。于是。惡比丘恒多漏失妙善之言。亦不思惟方便。論說國事兵戰之法。如是惡比丘成就此健忘
雲何惡比丘少于睡眠。于是。惡比丘所應思惟法而不思惟。如是惡比丘少于睡眠
雲何惡比丘匿處淫泆。于是。惡比丘所爲隱匿。不向人說。我今行淫勿令人知。如是比丘所隱匿淫泆
雲何惡比丘無返複。于是。惡比丘無恭敬之心。不奉事師長.尊貴重之人。如是惡比丘無有返複
若惡比丘成就此九法。念不舍離者。終不成道果。是故。比丘。諸惡之法念當舍之。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孔雀鳥成就九法。雲何爲九。于是。孔雀鳥顔貌端政。音響清徹。行步庠序。知時而行。飲食知節。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複少欲知于返複。是謂。比丘。孔雀之鳥成就此九法。賢哲比丘亦複成就九法。雲何爲九。于是。賢善比丘顔貌端政。音響清徹。行步庠序。知時而行。飲食知節。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複少欲知于返複
雲何賢善比丘顔貌端政。所謂彼比丘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終不失敘。如是賢善比丘顔貌端政
雲何比丘音響清徹。于是。比丘善別義理。終不錯亂。如是比丘音響清徹
雲何比丘行步庠序。于是。比丘知時而行。不失次敘。又知可誦知誦。可習知習。可默知默。可起知起。如是比丘知于時節
雲何比丘知時而行。于是。比丘應往即往。應住即住。隨節聽法。如是比丘知時而行
雲何比丘飲食知節。于是。比丘所得遺余。與人共分。不惜所有。如是比丘飲食知節
雲何比丘少睡眠。于是。比丘初夜時。習于警寤。習叁十七品無有漏脫。恒以經行.臥覺而淨其意。複于中夜思惟深奧。至後夜時。右脅著地。腳腳相累。思惟計明之想。複起經行而淨其意。如是。比丘少于睡眠
雲何比丘少欲知于返複。于是。比丘承事叁尊。奉敬師長。如是比丘少欲知于返複。如是。賢善比丘成就九法。今此九法當念奉行。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成就九法系縛男子。雲何爲九。所謂歌.舞.伎.樂.笑.啼.常求方宜.自以幻術顔色形體。計爾許事中。唯有更樂。縛人最急。百倍.千倍。終不相比。如我今日觀察諸義。更樂縛人最急。無出是者。隨彼男子系之牢固也。是故。諸比丘。當念舍此九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優迦羅竹園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與汝當說妙法。初善.中善.竟善。義理深邃。清淨修行梵行。此經名曰。一切諸法之本。汝等善思念之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佛告之曰。彼雲何名爲一切諸法之本。于是。比丘。凡夫之人不睹賢聖之教。亦不掌護如來言教。不親近善知識。不受善知識言教。彼觀此地如實知之。此是地如審是地。如實是地。亦複是水。亦複是火。亦複是風。四事合以爲人。愚者之所娛樂。天自知爲天。樂于天中天。梵天自知爲梵天。大梵自知爲大梵。無能出者。光音天還自相知由光音天來。遍淨天自知爲遍淨天。果實天自知爲果實天而不錯亂。阿毗耶陀天自知爲阿毗耶陀天。空處天自知爲空處天。識處天自知爲識處天。不用處天自知爲不用處天。有想無想處天自知爲有想無想處天。見者自知爲見。聞者自知爲聞。欲者自知爲欲。智者自知爲智。一類自知爲一類。若幹類自知爲若幹類。悉具足自知爲悉具足。涅槃自知爲涅槃。于中而自娛樂。所以然者。非智者之所說也
若聖弟子往觐聖人。承受其法。與善知識從事。恒親近善知識。觀此地種皆悉分明。知所來處。亦不著于地。無有汙染之心。水.火.風亦複如是。人.天.梵王.光音.遍淨.果實.阿毗耶陀天.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見.聞.念.知。一種.若幹種。乃至于涅槃。亦不著于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善分別.善觀察。若彼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舍于重擔。盡生死原本。平等解脫。彼能分別地種。都不起想著。地種.人.天.梵王。乃至有想無想處。亦複如是。至于涅槃。不著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壞淫.怒.癡之所致也。比丘當知。如來.至真.等正覺善能分別于地。亦不著于地種。不起地種之想。所以然者。皆由破愛網之所致。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皆悉除盡。是故如來成最正覺。佛說此語時。是時諸比丘不受其教。所以然者。由魔波旬閉塞心意故
此經名曰。一切諸法之本。我今具足說之。諸佛世尊所應修行。我今已具足施行。汝等當念閑居樹下。端意坐禅。思惟妙義。今不爲者。後悔無益。此是我之教誡也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羅閱城中有一比丘。身遇疾病。至爲困悴。臥大小便。不能自起止。亦無比丘往瞻視者。晝夜稱佛名號。雲何世尊獨不見愍
是時。如來以天耳聞彼比丘稱怨。喚呼投歸如來。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與汝等。悉案行諸房。觀諸住處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世尊與比丘僧前後圍繞。諸房間案行。爾時。病比丘遙見世尊來。即欲從座起而不能自轉搖。是時。如來到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止。止。比丘。勿自動轉。吾自有坐具。足得坐耳
是時。毗沙門天王知如來所念。從野馬世界沒。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是時。釋提桓因知如來心中所念。即來至佛所。梵天王亦複知如來心中所念。從梵天沒。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四天王知如來心中所念。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是時。佛告病比丘曰。汝今患苦有損不至增乎
比丘對曰。弟子患苦遂增不損。極爲少賴
佛告比丘。瞻病人今爲所在。何人來相瞻視
比丘白佛言。今遇此病無人相瞻視也
佛告比丘。汝昔日未病之時。頗往問訊病人乎
比丘白佛言。不往問訊諸病人
佛告比丘。汝今無有善利于正法中。所以然者。皆由不往瞻視病故也。汝今。比丘。勿懷恐懼。當躬供養。令不有乏。如我今日天上.人中獨步無侶。亦能瞻視一切病人。無救護者與作救護。盲者與作眼目。救諸疾人。是時。世尊自除不淨。更與敷坐具
是時。毗沙門天王及釋提桓因白佛言。我等自當瞻此病比丘。如來勿複執勞
佛告諸天曰。汝等且止。如來自當知時。如我自憶昔日未成佛道。修菩薩行。由一鴿故。自投命根。何況今日以成佛道。當舍此比丘乎。終無此處。又釋提桓因先不瞻此病比丘。毗沙門天王護世之主亦不相瞻視
是時。釋提桓因及毗沙門天王皆默然不對
爾時。如來手執掃彗除去汙泥。更施設坐具。複與浣衣裳。叁法視之。扶病比丘令坐。淨水沐浴。有諸天在上。以香水灌之。是時。世尊以沐浴比丘已。還坐床上。手自授食。
爾時。世尊見比丘食訖。除去缽器。告彼比丘曰。汝今當舍叁世之病。所以然者。比丘當知。生有處胎之厄。因生有老。夫爲老者。形羸氣竭。因老有病。夫爲病者。坐臥呻吟。四百四病一時俱臻。因病有死。夫爲死者。形神分離。往趣善惡。設罪多者。當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或爲畜生。爲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無量。複于不可稱計無數劫…
《增壹阿含經四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