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壹阿含经》

「阿含部」经文125卷02页码:P0549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劫为长远

  佛告比丘。劫极远。不可以算筹量。我今当与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当为汝说。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如大石山纵广一由旬。高一由旬。设有人来手执天衣。百岁一拂。石犹磨灭。劫数难限。所以然者。劫数长远。无有边际。如此非一劫.百劫。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限量。无有边际。众生之类。无明所弊。流浪生死。无有出期。死此生彼。无有穷已。我于其中厌患生死。如是。比丘。当求巧便。免此爱着之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时闻法有五功德。恒不失时。云何为五。未曾闻法便闻之。已闻便持。除去狐疑。亦无邪见。解甚深之法。是谓。比丘。随时闻法有此五功德。是故。比丘。当念常听甚深之法。此是我之教诫。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摩诃婆那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师子大将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如来告大将曰。施主檀越有五功德。云何为五

  于是。施主名闻远布。某甲村中有此好施之人。周穷济乏。无有爱惜。是谓。师子大将。第一功德施主所致

  复次。师子大将。施主檀越若至刹利众.婆罗门众.沙门众中。皆无所畏。亦无疑难。是谓。师子。第二功德

  复次。施主檀越多为人所爱念。普来宗仰。如子爱母。其心不相离。施主亦复如是。多为人所爱

  复次。师子。施主檀越布施之时。发欢喜心。以有欢喜即有悦豫。意性坚固。是时便自觉有乐有苦。亦变悔。如实而自知。云何自知。知有苦谛.苦习.苦尽出要谛。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施为众福具  而逮第一义

  其能忆施者  便发欢喜心

  复次。师子长者。施主檀越布施之时。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又有五事胜彼诸天。云何为五。一者颜貌豪贵。威神光明。二者所欲自在。无事不果。三者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贵家。四者饶财多宝。五者言从语用。是谓。师子。檀越有此五功德引入善道

  尔时。师子大将闻佛所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当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师子大将以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家中。办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即白。时至。今正是时。唯愿大圣垂愍临顾

  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至大将家。各次第坐。尔时。师子将军见佛及比丘僧已次第坐。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尔时。大将行食之时。诸天在虚空中而告之曰。此是阿罗汉。斯人向阿罗汉。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此是阿那含。此人向阿那含。此人是斯陀含。斯人向斯陀含道。此人是须陀洹。斯人向须陀洹道。是人七生往返。此人一生。是持信。此人奉法。此是利根。此是钝根。此人下卑。此人精进持戒。此人犯戒。施此人得福多。施此人得福少。

  尔时。师子大将闻诸天语已。亦不经怀。见如来食已讫。除去钵器。更取小座。如来前坐。尔时。师子大将白世尊言。我向者有诸天来至我所。而告之曰。从罗汉。至犯戒。皆具白如来。虽闻斯言。亦不经怀。亦不生此念。我当舍此施彼。舍彼施此。然我复生斯念。应施一切众生。有形之类。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我躬自从如来闻说斯偈。恒在心怀而不忘失。云何名为偈

  施当普平等  终不有所逆

  必当遇圣贤  缘斯而得度

  是谓。世尊。斯偈所说。我躬从如来闻之。恒念奉行

  佛告大将。善哉。斯名菩萨之心。平等惠施。若菩萨布施之时。亦不生此念。我当与此。置此。恒有平等而惠施。亦复有此念。一切众生有食则存。无食则亡。菩萨行施之时。亦复思惟此业。便说斯偈

  夫人修其行  行恶及其善

  彼彼自受报  行终不衰耗

  如人寻其行  即受其果报

  为善获其善  作恶受恶报

  为恶及其善  随人之所习

  如似种五谷  各获其果实

  师子大将。当以此方便。知善恶各有其行。所以然者。从初发意至于成道。心无增减。不选择人。亦不观其地。是故。师子。若欲惠施之时。恒念平等。勿兴是非之心。如是。师子。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复说嚫曰

  施欢人所爱  众人所称叹

  所至无疑难  亦无嫉妒心

  是故智者施  除去诸恶想

  长夜至善处  诸天所嘉叹

  尔时。世尊说斯语已。便从坐起而去

  尔时。师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夫施之家当施何处。

  世尊告王。随心所欢。便于彼施

  王复白佛。为施何处。得大功德

  佛告王曰。汝所问当施何处。今复问获福功德

  王白佛言。我今问如来为施何处。获其功德

  佛告王曰。吾今还问。王随所乐。还报吾。云何。大王。若有刹利子来。婆罗门子来。然愚惑无所知。心意错乱。恒不一定。来至王所。而问王言。我等当恭奉圣王。随时所须。云何。大王。须此人在左右乎

  王白佛言。不须也。世尊。所以然者。由彼人无有黠慧。心识不定。不堪候外敌之所致也

  佛告王曰。云何。大王。若刹利.婆罗门种多诸方便。无有恐难。亦不畏惧。能除外敌。来至王所。而白王言。我等随时瞻奉圣王。唯愿恩垂当见纳受。云何。大王。当受斯人不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当纳受斯人。所以然者。由彼人堪任候外敌。无有畏难。亦不恐惧

  佛告王曰。今比丘亦复如是。诸根完具。舍五成六。护一降四。施此之人。获福最多

  王白佛言。云何比丘舍五成六。护一降四

  佛告王曰。于是。比丘舍贪欲盖.嗔恚盖.睡眠.调.疑。如是。比丘。名为舍五。云何比丘成就六。王当知之。若比丘见色已。不起色想。缘此护眼根。除去恶不善念而护眼根。若耳.鼻.口.身.意不起意识而护意根。如是。比丘成就六。云何比丘而护一。于是。比丘系念在前。如是。比丘而护一。云何比丘而降四。于是。比丘降身魔.欲魔.死魔.天魔。皆悉降伏。如是。比丘降伏于四。如是。大王。舍五就六。护一降四。施如此之人。获福难量。大王。邪见与边见相应。如斯之人施盖无益

  时。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施斯之人其福难量。若比丘成就一法。福尚难量。何况余者。云何为一法。所谓身念是也。所以然者。尼干子恒计身行.意行。不计口行

  佛告王曰。尼干子者愚惑。意常错乱。心识不定。是彼师法故。致斯言耳。彼受身行之报。盖不足言。意行无形而不可见

  王白佛言。此三行中何者最重。身行耶。口行耶。意行

  佛告王曰。此三行中意行最重。口行.身行盖不足言

  王白佛言。复何因缘故。说念意最为第一

  佛告王曰。夫人所行。先意念。然后口发。口已发。便身行杀.盗.淫。舌根不定。亦无端绪。正使彼人命终。身根.舌根在。大王。彼人何以故身.口不有所设耶

  王白佛言。彼人以无意根故。致斯变耳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意根最为重。余二者轻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心之念恶

  即行即施  于彼受苦  轮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行即为  受其善报  如影随形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是。如来。为恶之人。身行恶。随行堕恶趣

  佛告王言。汝为观何等义。而来问我为施何人。获福益多

  王白佛言。我昔至尼干子所。问尼揵子曰。当于何处惠施。尼干子闻我所问已。更论余事。亦不见报。时尼干子语我言。沙门瞿昙作是说。施我得福多。余者无福。当施我弟子。不应施余人。其有人民施我弟子者。其福不可量也

  佛告王曰。尔时。为云何报之

  王白佛言。时我便作是念。或有斯理。惠施如来。其福难量。今故问佛。为与何处。其福难量。然今。世尊。不自称誉。亦不毁人

  佛告王曰。我口不作是说。施我得福多。余者不得福。但我今日所说。钵中遗余。持与人者。其福难量。以清净之心。着净水中。普生斯念。斯中有形之类。蒙祐无量。何况人形。但。大王。我今所说施持戒人。其福难量。与犯戒人者。盖不足言

  大王当知。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秽恶。以好谷子着良田中。于中获子无有限量。亦如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秽恶而下谷子。所收盖不足言。今比丘亦复如是。若比丘舍五就六。护一降四。如斯之人。其施惠者。其福无量。与邪见之人。盖不足言。犹如。大王。刹利种.婆罗门种。意无疑难。能降外敌。当观亦如罗汉之人。彼婆罗门种意不专定者。观当如邪见之人

  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施持戒之人。其福难量。自今已后。其有来求索者。终不违逆。若复四部之众。有所求索者。亦不逆之。随时给与衣被.饮食.床卧具。亦复施与诸梵行者

  佛告之曰。勿作是说。所以然者。施畜生之类。其福难量。况复人身乎。但我今日所说者。施持戒人难计。非犯戒人

  波斯匿王白佛言。我今重复自归。然世尊殷勤。乃至于斯外道异学传诽世尊。又且世尊恒叹誉彼人。外道异学贪着利养。又复如来不贪利养。国事多猥。欲还所止

  佛告王曰。宜知是时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杀庶母百子。即怀变悔。我造恶源。极为甚多。复用此为由王位故。杀此百人。谁能堪任除我愁忧。波斯匿王复作是念。唯有世尊能去我忧耳。时复作斯念。我今不宜怀此愁忧。默然至世尊所。当驾王威至世尊所。时波斯匿王告群臣曰。汝等催驾宝羽之车。如前王法。欲出舍卫城。亲近如来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