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经》

「本缘部」经文154卷03页码:P0070
西晋 竺法护译

  《生经》五 ▪第2页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吾等悉见于此梵志。以一钵蜜。多所饶益。而得缘觉。佛告比丘。于是梵志非但今世。以一钵蜜。多所饶益。前世宿命。亦复如是。乃往过世不可称计。有一婆罗门。往入闲居寂寞之处。见有神仙。多所博爱。或有人说。今此仙人。往古难及。当往启受。有人报言。用为见此养身满腹之种。尔时有一仙人。得五神通。见心所念。即于树下闲居之处。踊在空中。住其人前。其人见之。欢喜踊跃。善心生矣。即还其家。盛满钵蜜。而奉授之。时仙人受。飞在虚空。缘是施德。后作国王。名曰蜜具。以政法治国。治国积年。寿终之后。得生天上。佛告比丘。欲知尔时五通仙人则我身是。尔时梵志今梵志是。尔时施蜜受天人福。缘是今世亦复施佛。后致缘觉。于是贤者阿难。以偈赞佛

  世尊多哀怜  自然至诚度

  为诸天人世  怀众狱系着

  故为诸天世间尊  于法自在雨法教

  以欢悦心多所劝  出家上天无数千

  胜今无利皆得利  其有悦心归命佛

  恭肃殷勤造少萨  临命寿终见趣安 

  尔时世尊赞贤者阿难曰。善哉善哉。审如所云。复次阿难。造若干行。乃成所立。佛救一切。如母念子。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杂赞经第四十九(丹本此经为第五十)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俱。尔时有一比丘尼子。舍家为道。喜诣家家。与诸白衣。杂错粗犷。行不纯一。母数诃之。勿得尔也。行有节限。若有法会。讲经说义。乃可行耳。无得效进为俗间事。父亦呵之。亦不肯受父母之法教。在于人间。家居造乱。但与恶人不成就子共相追随。遇诸凶人共挝捶之。加得手拳。今欲投水中。久乃置耳。叫呼得脱舍去。诸比丘闻而往救之。得还归家。诸比丘众。而往白佛。说其本末。佛告比丘。此人不但今世不随家居教。迷惑其行。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诸乌巢。宾近家居。人数喜探。欲捕取之。乌妻谓乌。无得近人家作巢。莫信于人。得无取卿加之苦毒。其乌闻之。虽欲舍去。心怀恋恋。不能避去。众人数数。共触娆之。故不舍去。众人捕得。尽搣其毛羽。荆棘系颈。天时霖雨。泥溺叵行。又不能飞。徐徐自曳。归到其巢。妻时以偈。歌颂问曰

  谁皆搣毛羽  今天复阴雨

  被荆棘为铠  而立户何谓 

  乌以偈答妇曰

  我身吉祥有所缘  于今天时大霖雨

  汝促开户无恼我  且持食来活我命 

  其妇以偈答曰

  我如所念如所造  卿所谗哳多所贪

  今遭凶危如得华  后方当更获其实

  我之所颂亦可受  具足成酪致醍醐

  值此勤苦众恼已  当诣屏猥处闲居 

  去彼不远。有一神仙梵志道人。遥闻其声。而歌颂曰

  不睹恶罪果  缘是遭苦患

  以故莫作罪  将无受大恼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乌妻不乎。今此比丘尼是也。其乌夫出家子为沙门被打搣者是也。尔时仙人则吾是也。昔日相遇。今世相值。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驴驼经第五十(丹本此经为第四十九)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有一比丘。新学远来客至此国。诸比丘欲求猗筹。诸比丘闻不与猗筹。今观于子。行不具足举动不祥。将无于此造损耗业。尔时新学不得猗筹。复诣余处。求索猗筹。彼诸比丘。不问本末。速授猗筹。前比丘闻。即往问言。卿何以故。不问本末。便与猗筹。比丘答曰。吾授猗筹。有固不妄。当奉事我。供养以时。有新比丘。安详雅步。举动不暴。入出进退。不失仪法。类如佳人。不似凶恶。主比丘独在不出。新学比丘。复取衣钵。取主比丘。挝捶榜笞。就地缚束。犹系其口。将无所唤。人闻其声。即于其夜。驰迸行走。天欲向晓。诸比丘众。适闻其声。皆来趣之。解其系缚。则问其意。时彼比丘。本末为说。语比丘当共分布行求索之。使我还得衣钵。诸比丘答曰。吾等语卿。莫得妄信。勿与猗筹。将无见抂。自在放恣。不用吾语。所可作者。今可自省。时诸比丘。具启世尊。佛言。诸比丘。此比丘者。不但今世。为是凶人。所见侵抂。不知本末。而妄信也。所在相遇。辄为所侵。乃往过去。有梵志。名草驴驼。载瓦器。有持门户。行于道路。遥见一奴。住于道傍。遥睹梵志。稍来近之。心欲劫夺。与之相见。梵志信之。此人见我。来奉事我。有所施与。来亲附我。彼时梵志。以偈颂曰

  汝处于四衢  颜貌有反复

  人未知本末  不选择观察

  其道人睹此  净修行最法

  无有众凶恶  当施供事我 

  尔时余梵志。道共侣行。皆共谓言。莫信此人。将无欺卿挝夺财物。以偈颂曰

  梵志无得趣见人  于四衢路莫妄信

  摇动其目面无理  定将挝卿夺卿物 

  彼时梵志。不信伴语。反信贼奴。未有所益。佐助供养。于时彼奴。向于夜半。人见断绝。即奔走前。挝捶梵志。破伤脚膝。眼眩躃地。夺其财物。草驴驼梵志。亡失所有。又复破其膝。躃地啼泣。犹如小儿。称怨呼嗟。时有一天。名净修梵行。以偈颂曰

  其求财于利  而行于愍哀

  [怡-台+龙]悷而自用  不从尊师教

  皆当得是患  如彼梵志苦

  从愚不慎路  获罪如梵志 

  佛告诸比丘。尔时梵志草驴驼者。今此比丘授新学比丘猗筹者是。髡钳恶奴。新比丘心怀恶依猗筹缘是劫盗者是也。彼时诸异梵志。今诸比丘难彼比丘者是也。尔时净修梵行天者今吾身是。尔时相遇。今亦相值。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孔雀经第五十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比丘悉共集会。皆共嗟叹。心念世尊。得未曾有。一人兴世。号曰如来至真等正觉。毁坏一切诸外异学。忽然幽冥。无复光曜。未有佛时。致妙供养。衣被饮食。床卧之具。莫不恭事。自归之者。佛现世间。是等之类。言诲不行。佛以道耳。遥听比丘所共讲议。即到其所。问诸比丘。向者何论。诸比丘具足自启说。我等集会。平等正觉。适兴于世。诸外异学。便没不现。忽然幽冥。无复光曜。佛告诸比丘。吾未兴世。外学炽盛。如无日月。烛火为明。日月适出。烛火无明。今佛兴世。异学皆没。无复威曜。独佛慧明。无所不照。不但今世有殊异行也。前世亦然。未曾有法。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大国。在于北方边地之土。号曰智幻。智幻土人。赍持乌来。至波遮梨国。其土国界。无有此乌。亦无异类奇妙之禽。时彼国人。见持乌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供养奉事。饮食果蓏。日日月月。而消息之。远方之乌。而觉见之皆来集会。不可称数。一国普共供养奉事。尊敬无量。于彼异时。有一贾人。复从他国赍三孔雀来。时众人见微妙殊好。羽翼殊特。行步和雅。所未曾有。众人共睹。听其音声。心怀踊跃。又加于前千亿万倍。皆弃于乌。不复供事。乌无威曜。忽然无色如日之出。烛火不现。永无复心在诸乌许。普悉爱敬于彼孔雀。视之无厌。前所敬养诸乌之具。皆以供养孔雀之形。尊敬自归。诸乌皆没。不知处所。于时有天。即叹颂曰

  未见日光时  烛火独为明

  诸乌本见事  水饮及果蓏

  由音声具足  日出止树间

  诸乌所见供  于今悉永无

  当观此殊胜  无尊卑见事

  尊上适兴现  卑贱无敬事 

  于是贤者阿难。缘世尊教。心怀踊跃。以颂赞曰

  如佛不兴出  导师不现世

  外沙门梵志  皆普得供事

  今佛具足音  明白讲说法

  诸外异学类  永失诸供养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孔雀者我身是也。乌者诸外异学也。天者阿难也。于时在世。虽讲经法。未除三毒。生老病死。不能究竟。除尘劳垢。净修梵行。于今如来兴于世间。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天人师无上士道法御号佛世尊。于今说法。具足究竟。净修梵行。离诸尘垢。除淫怒痴。生老病死。独步三界而无所畏。降伏诸邪众外异学。莫不归伏。一切蒙度。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佛说仙人拨劫经第五十二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锦尽手长者。至舍利弗所。讽诵经法。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未得罗汉。一切所造。皆已备足。时诸比丘。往见世尊。今我等察锦尽手。稽首面见。闻说法律。寻时出家。而为沙门。博闻多智。讲若干法。言谈雅丽。庠序无犷。兴起禅思。故复还家。世尊如是。随其所应未得罗汉。无根无着法。以未成就睹见生死周旋回转。不得解脱。如佛所教。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获安隐。佛告诸比丘。何足为怪。吾成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锦尽手为舍利弗。虽见教化度于四患。吾于异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度诸勤苦。乃为殊特。往昔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仙人。名曰拨劫。得五神通。时为国王。所见奉事。爱敬无量。神足飞行。往返王宫。彼时国王。供养仙人。一切施安。坐在王边。日日如是。王奉仙人。布发而行。手自斟酌。百种饮食。积有年岁。供养无限。于时彼王。有小缘务。王有一女。端正殊好。于世希有。王甚敬重。重之无量。女未出门。王告女曰。汝见吾不。供养仙人。奉事殷勤。不敢失意。女则白曰。唯然已见。王告之曰。今吾有事。当远游行。汝供养之。亦当如我事莫失意。时彼仙人。从空中飞下。至王宫内。王女见来。以手擎之。坐着座上。适以手擎。触体柔软。即起欲意。适起欲心。爱欲兴盛。寻失神足。故不能飞行。思惟经行。欲复神足。故不能获。时彼仙人。见国王女。贪欲意起。不能从志。步行出宫。如是所为。其音畅溢。莫不闻知。时无央数人。皆来集会。王行事毕。还入其宫。闻其仙人。失于无欲。堕恩爱中。失其神足。不能飞行。王时夜至其宫。独窃自行。往见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颂曰

  吾闻大梵志  卒暴皆贪欲

  为从何所教  何因习色欲 

  时拨劫仙人。以偈答王曰

  吾实尔大王  如圣之所闻

  已堕于邪径  以王远吾故 

  王以偈问曰

  不审慧所在  及善恶所念

  假使发欲心  不能伏本净 

  时拨劫仙人。复以偈答王曰

  爱欲失义利  淫心郁然炽

  今日闻王语  便当舍爱欲 

  于时国…

《生经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