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要颂经》一 ▪第2页
法集要颂经有为品第一 / 尊者法救集 / 西天中印度惹烂馱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现世得名誉 后生于天上
教习使禀受 制止非法行
善者之所念 恶者当远离
善与不善者 此二俱不别
善者生天上 不善堕地狱
法集要颂经持戒品第六
智者能护戒 福致三种报
现名闻得利 终后生天上
当见持戒者 护之为明智
得成真正见 彼获世安静
持戒得快乐 令身无烦恼
夜睡眠恬淡 寤则长喜悦
戒终老死安 戒善止亦宁
慧为人之宝 福德贼难脱
何法终为善 何法善安止
何法为人宝 何盗不能取
戒法终为安 戒法善安止
慧为人之宝 唯福不能盗
修戒行布施 作福为良田
从是至彼岸 常到安乐处
苾刍立戒德 守护诸根门
饮食知节量 寤寐意相应
意常生觉悟 昼夜精勤学
漏尽心明解 可致圆寂道
智者立禁戒 专心习智能
苾刍无热恼 尽果诸苦除
以戒常伏心 守护正定意
内学修止观 无忘为正智
蠲除诸罪垢 尽慢勿生疑
终身求法戒 勿远离圣念
戒定慧解脱 应当善观察
彼已离尘垢 尽烦恼不生
集白净解脱 无智皆以尽
超越魔罗界 如日光明照
我慢及迷醉 苾刍应外避
戒定慧三行 求满勿远离
既不放自恣 诸有勿想念
是故舍阴盖 不生如是障
苾刍防禁戒 恒见学此者
直趣涅盘路 速得净如是
花香不逆风 芙蓉栴檀香
德香逆风熏 德人遍闻香
乌钵嚩哩史 多誐罗栴檀
如是等花香 勿比于戒香
若人能持戒 清净不放逸
正智得解脱 是名安乐处
此道无有上 消除禅定魔
贤圣德难量 得达八正路
法集要颂经善行品第七
守护身恶行 自正护身行
守护身恶者 常修身善行
守护口恶行 自正护口行
守护口恶者 常修口善行
守护意恶行 自正护意行
守护意恶者 恒修意善行
身当弃恶行 及弃口恶行
意亦弃恶行 及诸秽恶法
身当修善行 修口善亦然
及修意善者 无欲尽诸漏
身当修善行 修口意亦尔
今世及后世 永得生善处
慈仁行不杀 常能善摄身
彼得无尽位 所适皆无患
不行杀为仁 常能慎过言
彼得无尽位 所适皆无患
过去身恶业 应当自悔恨
今身不放逸 智生罪除灭
过去口恶业 应当自悔恨
今若不妄语 智生罪除灭
过去意恶业 应当自悔恨
今意常清净 智生罪除灭
慎身为勇捍 慎口捍亦然
慎意为勇捍 一切结亦然
此处名不死 所适无忧患
护身为善哉 护口善亦然
护意为善哉 护一切亦然
苾刍护一切 能尽诸苦际
护口意清净 身终不为恶
能净此三业 是道大仙说
法集要颂经语言品第八
妄语入地狱 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去
恒怀暴恶人 斧在口中出
所以自伤身 由其出恶言
说法自悦人 口出无量义
使我怀妊身 不惭此仪式
誉恶恶还誉 是二俱为恶
好以口快斗 彼后皆无安
争为微少利 如掩失财宝
从彼致斗诤 合意向恶道
百千尼罗浮 三十六五狱
诽谤贤圣者 口意发恶愿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若倚内宝藏 依贤圣活命
愚者堕恶道 犹愿邪见作
以失今良会 更立誓愿求
终不见圣谛 况欲见究竟
竹芦生实干 还害其自躯
若吐言当善 不演恶法教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趣
圣贤解不然 如彼愚得解
苾刍挹损意 不躁言得忠
义说如法说 所语言柔软
善说贤圣教 法说如法二
念说如念三 谛说如谛四
是以言语者 必使心无患
亦不克有情 是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欢喜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至诚甘露说 说法无有上
谛说义如法 是为立道本
如说佛言者 是吉得灭度
为能断苦际 是谓言中上
法集要颂经业品第九
应远离一法 所谓妄语人
无恶不经历 不免后世苦
宁吞热铁丸 渴饮洋铜汁
不以无戒身 食人信施物
犯戒放逸人 国中如肉团
无惭不畏罪 后受地狱殃
若人畏苦报 亦不乐行苦
勿造诸恶行 念寻生变悔
至诚为诸恶 自作教他作
不免于苦报 欲避有何益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免于老死
唯有仁智者 能免缠缚罪
妄语求贿赂 自所行不正
怨谮良善人 以枉治善士
罪缠斯等人 没溺深险坑
夫士为行者 好之与暴恶
各自为己身 终以不败亡
动转屈身形 唯影恒亲附
或起或往来 不离其形影
不但影随形 形亦自随影
犹行善恶行 终不离自身
遂贪食毒味 不从吾往言
为毒之所害 后乃自觉悟
愚心不开悟 习恶不从吾
受地狱苦痛 后方悟其教
戏笑为其恶 已作身自受
号泣受罪报 随行而罪至
恶不实时受 如[(壳-一)/牛]牛湩汁
罪在于阴伺 譬如灰覆火
恶不实时受 如彼锋利剑
不虑于后世 当受其苦报
恶为恶所缚 为恶不自觉
至恶知恶至 受恶恶根源
如铁生翳垢 反食其自身
恶生于自心 还当坏其体
法集要颂经正信品第十
信惭戒布施 上士誉此法
斯道明智说 得生于天界
愚不修天行 亦不赞布施
正直随喜施 彼得后世乐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安住
近者应得上 智寿中中贤
人业何者上 何行致欢乐
何要出要者 何寿寿中上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安住
实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信财乃得道 自致法灭度
善闻从慧得 得脱一切缚
信之与戒法 慧意则能行
健夫度恚怒 从是得脱渊
信使戒成就 亦获寿及慧
在在则能行 处处见供养
施共与斗集 此业智不处
施时非斗时 速施何疑虑
此方出世利 慧信为智母
是财出世宝 家产则非常
欲见诸真者 乐听闻法教
能舍悭垢心 此乃为上信
信能渡有河 其福难侵夺
能禁止窃盗 闲静沙门乐
沙门恒来至 智者所见乐
及余笃信者 闻则生欢喜
若人怀懊恼 贪他人衣食
彼人昼夜寐 不获三摩地
若人能断贪 如截多罗树
彼人则昼夜 及获三摩地
无信不修行 好剥正言说
如掘取清泉 掘泉扬其泥
智者习信行 乐仰清净流
如善取泉水 思冷不扰浊
信智不染他 惟智与贤仁
非好则远之 可好则近学
乐信与不乐 寂默自应思
远离无信者 信仁应行之
无常及欲贪 放逸与爱乐
戒善行语言 业信为第十
法集要颂经沙门品第十一
断漏降伏他 离欲名梵行
不犯牟尼戒 无一愿不满
行力若缓慢 作善与不善
梵行不清净 不获于大果
所有缓慢业 劣意尽除之
修习清净行 获果尽无余
譬如执利剑 执缓则伤手
沙门不禁制 地狱缚牵引
又如执利剑 执紧不伤手
沙门禁制戒 渐近涅盘路
难晓则难了 沙门少智能
诸想多扰乱 愚者致苦恼
沙门为何行 如意不自禁
步步数粘着 但随思想走
学难舍罪难 居在家亦难
会止同利难 艰难不过是
袈裟在肩披 为恶不捐弃
常念行恶者 斯则堕恶道
畏罪怀惊惧 假名为沙门
身披僧伽胝 如刳娑罗皮
所谓长老者 不必以耆年
形熟鬓发白 愚惷不知罪
能知罪福者 身净修梵行
明远纯清洁 是名为长老
所谓沙门者 不必剃须发
妄语多贪爱 有欲如凡夫
世称名沙门 汝亦言沙门
形服似沙门 譬如鹤伺鱼
如离实不离 袈裟除不除
持钵实不持 非俗非沙门
所言沙门者 消除窣兔罗
守护微细愆 是名真梵行
所言沙门者 息心灭意想
秽垢尽消除 故说为出家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法集要颂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