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阿弥陀经》下 ▪第2页
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续本经文上一页无边不障一切故。如莲华出水离一切染故。如雷音震响出法音故。如云叆叇降法雨故。如风动树长菩提芽故。如牛王声异众牛故。如龙象威难可测故。如良马行乘无失故。如师子座离怖畏故。如尼拘陀树覆荫大众故。如优昙钵华难值遇故。如金刚杵破邪山故。如梵王身生梵众故。如金翅鸟胜毒龙故。如空中禽无住迹故。如雪山照功德净故。如慈氏观法界等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为师导。为世灯明最胜福田。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德殊胜莫不尊重。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赞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及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举要言之。若广说者虽历一劫不能穷尽
泥洹去者分第三十五
尔时座中有阿逸多菩萨。即从座起。合掌问佛。阿弥陀佛刹中诸声闻。有般泥洹者否。佛言。此四天下星汝见之否。答云。皆已见之。佛言。如大目犍连飞行四天下。一日一夜可尽知其星数。彼刹声闻之众。尚百千亿倍。于四天下星。不可尽知其数。其一声闻般泥洹者。犹如大海减去一渧不觉其少。其般泥洹者数虽众多。犹如大海减去一溪之水亦不觉其少。虽般泥洹者及无央数。其现在者与新得声闻者。其数亦无量无极。犹如大海减一恒河之水而不觉其少。使天下诸水皆入于海。亦不能觉海水增多。所以者何。以海为天下诸水之王。容纳无穷。彼佛刹中亦复如是。使十方无央数佛刹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往生其中。亦不能觉彼刹人数增多。所以者何。以彼刹独冠于十方无央数佛刹。而至广至大旷若无边。所以者何。本其为菩萨时。志愿广大精进不懈。积德无穷故能如是
光明大小分第三十六
佛言。阿弥陀佛。与其刹中诸菩萨声闻。顶中光明各有大小。诸声闻顶中光明各照七丈。诸菩萨顶中光明各照千亿万里。有二菩萨尊为第一。其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常在佛侧坐侍政论。佛与二菩萨对议十方世界未来现在之事。佛欲使二菩萨往他方佛所。神足而往驶疾如佛。分身生此世界助佛扬化。于彼刹中不失现在。其智慧威神最为第一。顶中光明各照千佛世界。世间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或值官事。一心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其佛顶中光明极大极明。彼世界中日月星辰。以佛光胜故亦无光耀。皆住空中亦不运转。故无一日二日一月二月。亦无岁数亦无劫数。以此间计之。彼佛光明。后无数劫无数劫。重复无数劫无数劫。不可复计劫。终无冥晦之时。其世界无坏亦复如是
恩德无穷分第三十七
佛言。阿弥陀佛。于世间教化。意欲度脱十方无央数佛刹中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往生其刹悉令得泥洹之道。其间欲作佛者。即令修菩萨行以至成佛。既成佛已转相教化。度脱十方无央数世界中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其刹者不可胜数。作菩萨以至成佛者。亦不可胜数。是此佛恩德。及于十方世界。无穷无极不可思议
佛寿人数分第三十八
佛言。汝欲知阿弥陀佛寿命无极否。阿逸多对言。诚欲闻知。佛言明听。悉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又皆作缘觉声闻。共坐禅一心。合其智慧为一智慧。以计数彼佛寿命。几千亿万劫。无有能知者。其诸菩萨声闻。及彼刹诸天世人寿命。亦复如是。复令十方各千世界中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又皆作缘觉声闻。共坐禅一心。合其智慧为一智慧。以计数彼刹中诸菩萨声闻几千亿万人。莫有能尽知者。彼佛寿命浩浩渺渺无穷无极。谁能信知惟佛知耳
递次作佛分第三十九
阿逸多复白佛言。阿弥陀佛功德寿命。威神光明乃如是耶。佛言。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之道。欲作佛者则至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如一大师阿弥陀佛。无有穷极。其恩德所及一无有异。复住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不可复计劫。一一皆法阿弥陀佛乃般泥洹。其次大势至菩萨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一如阿弥陀佛。经历劫数永无般泥洹时
佛智无极分第四十
阿难复从座起。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他方世界皆有须弥山。阿弥陀佛刹中独无此山何耶。佛言。汝有疑于佛耶。十方世界无穷无极。不可思议。佛智亦如是。其中诸大海水。欲以一人斗量而尽。汝智亦如是。往昔过去世亿万亿劫。有亿万亿佛。各各自有名号。无有同我名号释迦文者。复经亿万亿劫间。有同我名号。如是积劫不已。其同我名号者。乃如恒河水边流沙。一沙一佛。此属过去。我尽见之。今现在面南正坐。见南方亿万亿世界。其中有佛。各各自有名号。无有同我名号释迦文者。又复过亿万亿世界间。有同我名号。如是过世界不已。其有同我名号者。乃如恒河水边流沙。一沙一佛东西北方四隅上下。亦复如是。此属现在我尽见之。将来亿万亿劫中。有亿万亿佛。各各自有名号。无有同我名号释迦文者。复经亿万亿劫间。有同我名号。如是积劫不已其同我名号者。如恒河水边流沙。一沙一佛。此属未来我尽见之。是知佛之智慧。能通十方世界。去来现在无穷无极。不可思议。岂可以斗量之智而妄窥测
独无须弥分第四十一
阿难闻佛所言。则大恐怖毛发耸然。复白佛言。非敢有疑于佛。所以问者。以他方世界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皆依须弥山而住。彼独无此山。恐佛般泥洹后。有来问者无以告之。故以问佛。佛言。他方世界第三炎摩天。上至第七梵天。皆何所依而住。对言。自然在于空中。佛言。彼刹中无须弥山。其四天王与忉利二天。亦复如是。天人行业果报不可思议。其诸众生住行业之地。亦不可思议。况彼佛威神浩大。凡有作为无施。不可无须弥山。无复何疑
十方称赞分第四十二
佛告阿难。东方有恒河沙世界。诸佛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南方亦有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西方北方四隅上下。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欲令诸天帝王人民。尽闻阿弥陀佛名号。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其刹。是人命终必得往生。若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喜悦。乃至一念至诚回向。愿生其刹。必得往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三辈往生分第四十三
佛言。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有志心欲生阿弥陀佛刹者。别为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心无贪慕持守经戒。行六波罗蜜修菩萨业。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是人则于梦中见佛及诸菩萨声闻。其命欲终时。佛与圣众悉来迎致。即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为不退转地菩萨。智慧威力神通自在。所居七宝宫宇。在于空中去佛所为近。是为上辈生者。其中等者。虽不能往作沙门大修功德。常信受佛语。深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此佛。随方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其刹。命欲终时。佛亦现其身光明相好。与诸大众在其人前。即随往生。亦住不退转地。功德智慧。次于上等生者。其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不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每日十声念佛。愿生其刹。命欲终时。亦梦见此佛。遂得往生。所居七宝宫宇。惟在于地。去佛所为远。功德智慧。又次于中辈生者
必修十善分第四十四
佛言。行菩萨道生阿弥陀佛刹者。即得不退转地菩萨。具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种好。渐次以入佛位。欲于何方世界作佛。皆如所愿。若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必修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调欺。五不饮酒。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妄言。九不嫉妒。十不贪欲。不靳吝。不嗔恨。不邪见。笃于孝顺谨于诚信。信受佛语。深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善法。昼夜思惟阿弥陀佛。及彼刹种种功德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闻无量无数诸佛。称赞此佛功德。永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有三等分第四十五
佛言。其次斋戒清净。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终必得往生。纵不得昼夜。当绝虑去忧。勿与家事。勿近妇人。端身正心。断除爱欲。斋戒清净。志心忆念彼佛。持诵名号欲生其刹。止一昼夜不绝断者。命终亦得往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众生。所作善缘悉以施与。令得安乐。当忆此佛及彼刹境界。是人命绝往生。即如佛色相种种庄严。贤圣围绕。速闻无上妙法
一生补佛分第四十六
佛言。诸往生者。皆具足三十二相。究竟深入妙法要义。诸根明利。其初钝根者成就二忍。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皆当一生遂补佛处。所以者何。彼佛刹中。皆住于正定之聚。无诸邪聚及不定之聚。复无三种过失。一者心无虚妄。二者住不退转。三者善无唐捐。所以生于彼者。有进无退直至成佛。惟有宿愿速度众生。则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入他方生死界中。作师子吼说法度脱。尔时阿弥陀佛。以威神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虽生五浊恶世。形迹与同。其清净快乐。无异本刹
大会宝池分第四十七
佛言。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群众大会于七宝池中。人人各坐一大莲华之上。自陈前世所持经戒。所作善法。所从来生本末。其所好法。及所得浅深。与智慧多寡。从上次下转相言之。其人若不豫作诸善。不明经理。于此应对。自然促迫其心惭悔。悔亦无及。但慷慨发愤。慕及等夷
世人极苦分第四十八
佛言。世人于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贵贱贫富。无少长男女。皆忧财物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时安息。若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有牛马六畜奴婢。衣食什物。悉共忧之。尊贵豪富既有斯患。婴结于心不能自适。若贫穷下劣常苦困乏…
《佛说大阿弥陀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