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论》下 ▪第2页
无著菩萨造 /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正觉。燃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汝当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正觉。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又何故彼法不可说。如经须菩提如来者。即是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或言燃灯如来所。于法不得正觉。世尊后时自得正觉。为离此取故。经言须菩提若人如是言。如来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等。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正觉法。于是中不实不妄者。显示真如无二故。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正觉。不无世间言说故。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即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一切法者悉是非法。是名一切法故。为入证道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妙身大身如是等。显示入证道时。得智慧故离慢。云何得智。有二种智故。谓摄种性智及平等智。若得智已得生如来家。得决定绍佛种。此为摄种性智。得此智已能得妙身。若于此家长夜愿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妙身。平等智复有五种平等因缘。谓粗恶平等。法无我平等。断相应平等。无悕望心相应平等。一切菩萨证道平等。得此等故得为大身。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经言如来所说。有人妙身大身即非身。是故如来说名妙身大身等。此于妙身等中安立第一义。如是等是为得智慧。云何离慢。如经若菩萨作是言等。此云何可知。若作是念我灭度众生。我是菩萨应知。此是慢者非实义菩萨。为显示此故。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众生。若菩萨有众生念。则不得妙身大身故。彼上求佛地。中为净国土三摩钵帝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成就庄严国土。则非菩萨。此义为于共见正行中转故。为断彼故安立第一义。经言即非庄严如来。说名庄严国土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信解无我法。无我法者此言为二种无我故。谓人无我法无我。又经言如来说名菩萨。菩萨者为于彼二种无我中二种正觉故。此等云何显示。若言我成就即为人我取。庄严国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萨
为见智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等。如来不唯有慧眼。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若异此则唯求慧眼见净故。于中略说有四种眼。谓色摄。第一义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色摄复有二种。谓法果修果此为五眼。粗境界故。是初色摄第一义智力故。世智不颠倒转。是故第一义谛摄在先。于中为人说法。若彼法为彼人施设。此智说名法眼。一切应知中一切种无功用智。说名佛眼。此等名为见净。如经说恒河等譬喻。所有若干种心住我悉知等。此为智净。于中心住者谓三世心。若干种者应知有二种。谓染及净。即是共欲心离欲心等。世者谓过去等分。于此二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心住者即为非住。乃至过去心不可得等。于中过去心不可得者已灭故。未来者未有故。现在者第一义故。为应知中证故。安立见为教彼。彼众生寂静心故安立智。于此智净中。说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见净中。何故不说眼即非也。以一住处故。见智净后安立第一义故。初亦得成就
为福自在具足故。经言此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若福聚有实等
于身具足中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以色身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非成就等
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具足见如来不如是等。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说法也如是等。于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于心具足中为念处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等。此处于诸众生中显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者第一义故。非不众生者世谛故。是人即为希有第一者。显示说第一义。是不共及相应故。此文如前说
于彼心具足中为正觉故。经言颇有法如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正觉也如是等。于中无有法者。为离有见过。已显示菩提及菩提道故。彼复显示菩提。有二种因缘。谓阿耨多罗语故。三藐三佛陀语故。于中经言微尘许法不可得不可有者。此为阿耨多罗语故。此显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脱相故。彼中无微尘许法有体。是故亦无可得亦无所有应知。经言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者。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示菩提者人平等相。于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是佛。此中经言无有高下者。显示一切诸佛第一义中。寿命等无高下故。经言无寿者。无众生得彼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于生死法平等相故。经言一切善法得正觉者。显示菩提道故。经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等。此安立第一义相故
于彼心具足中。为施设大利法故。经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如是等。于中为安立第一义教授故。经言如来颇作是念我度众生耶。如是等如来则有我等取者。此有何义。如来如尔焰而知是故。若有众生想。如来则为有我取。若实无我而言有我取。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我取者即为非取是如等。是故但小儿凡夫有如是取故。经言须菩提凡夫。凡夫者如来说非凡夫是名凡夫故。于彼心具足中为摄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应以相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不可见故。云何不可见诸见世谛故。是人行邪静者。定名为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者故。又复禅名思惟修故。于中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言寂静者即说意及识。此世谛所摄应知。彼不应见佛者。谓彼世谛行者。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见因缘。谓初分次分。于中偈言以法应见佛者。法者谓真如义也。此何因缘。偈言导师法为身故。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故彼不应见。复何因缘故不可见。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而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偈言法体不可知故。彼不能知。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以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具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也。如是等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经言须菩提汝作是念。发行菩萨乘者如是等。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乃至是故菩萨取福德等。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者。无生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福。尚于生死中不受苦恼。何况菩萨于无我无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胜多于彼。经言须菩提菩萨不应受福聚者。此显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经言须菩提言不应受福聚耶者。此有何义。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经言世尊言受福聚。不取福聚是名受福。而不取者。此显示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如前已说于行住心具足中。为威仪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等。于中行者谓去来。住者谓余威仪。为破名色身自在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等。于中细末方便及无所见方便等。此破如前说应知。经言彼微尘聚甚多者。是细末方便。经言世尊若微尘聚有者。世尊则不说微尘聚等是为无所见方便。此说有何义。若微尘聚第一义中是有者。世尊则不说非聚。世尊说微尘聚非聚。是名微尘聚者。以此聚体不成就故。若异此者。虽不说亦自知。是聚何义须说。经言如来说即非世界者。此是无所见方便。此破名身亦如前说应知。于中世界者。为明众生世故。彼唯名身得名。经言世尊若世界是有者。即为有搏取者。于中为并说。若世界若微尘界故。有二种搏取。谓一搏取及差别搏取。众生类众生世界有者此为一搏取。微尘有者此为差别搏取。以取微尘聚集故。经言如来说搏取即非搏取者。此上座须菩提安立第一义故。世尊为成就如是义故说搏取者。即是不可以言说说等。此何所显示。世谛言说故。有彼搏取第一义故。彼法不可说。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非第一义。已说无所见方便。破义未说。无所见中入相应三昧时不分别。谓如所不分别。及何人何法何方便云何不分别。此后具说。经言须菩提若有人如是言如来说我见等。此等显示如所不分别。云何得显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又为说有此我见故。安置法无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如是观察。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
经言须菩提菩萨乘发行者。此显示何人无分别。经言于一切法者。此显示于何法不分别。经言应如是知应如是见应如是胜解者。此显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钵舍那故见。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经言如是知解已。而不住法想者。此正显示无分别。经言法想。法想者即非法想。是名法想者。此显示法想中不共义及相应义。如前已说。如是一切住处中。相应三摩提方便亦尔应知。欲愿及摄散二种。如前所说更无别义。是故不复说。其方便于彼心具足中。为说法无染故。经言须菩提若有菩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等。此何所显示。以有如是大利益故。决定实演说。如是演说而无所染。经言云何演说而不演说是名演说者。此有何义。显示不可言说故不演说。彼法有可说体。应如是演说。若异此者则为染说。以颠倒义故。又如是说时不求信敬等。亦为无染说法
于彼心具足中。为生死不染故。说星翳灯等偈。此义如前说
若闻如是义 于大乘无觉
我念过有石 究竟无因故
下人于此深大法 不能觉知及信向
世间众人多如此 是以此法成荒废
金刚断割般若波罗蜜论竟阿僧伽作
金刚般若论卷下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本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经文阅读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