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论》三 ▪第3页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恶道。复有何善利。更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顶法耶。如偈说
无德受供养 是名为凡小
有善皆忘失 是名为顶退
此偈当云何通。答曰。此说得退。复有说者。世尊如顶。彼以恶心向佛。堕于恶道。故言顶堕。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复有何善利。不堕恶道。得世第一法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不退。所以者何。此善根性是不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彼次第得正决定。复有说者。得煗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作无间业。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唯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煗法。何以故。彼断善根故。得顶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染着我。问曰。若然者尸利掘多安仇利摩罗萨遮尼揵子。便为不得忍。何以故。染着我故。答曰。彼不染着我。以论义故。言有我耳。问曰。彼与如来。竞诤论我。云何乃言不染着我耶。答曰。彼以不断我见暂现在前。非染着也。世第一法得亦舍。离界地时舍。余如先说。西方人。作此论言暖善根。有何意趣。为何所依。有何因缘何法。有何果。有何依。有何报。有何善利。为行几行。为缘名生。为缘义起。为是闻慧。为是思慧。为是修慧。为欲界系。为色无色界系。为有觉有观。为无觉有观。为无觉无观。为乐根相应。为喜舍根相应。为一心。为众多心。为退为不退。乃至世第一法亦如是。问曰。暖有何意趣。答曰。所有布施持戒。乃至上忍善根。尽以回向解脱。是其意趣。为何所依者。依色界定起。有何因缘者。于自地前生善根。是相似因。缘何法者。缘四真谛。有何果者。顶近于暖。是功用果。有何依者。自地相似。后生善法。是其依果。有何报者。谓色界五阴。有何善利者。或有说者。是涅槃决定因。复有说者。不断善根。为行几行者。行十六行。为缘名生为缘义生者。当言缘义生。为是闻思修慧者。当言是修慧。欲色无色界系者。当言色界系。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者。当言三行。为何根相应者。当言三随所应说。为一心为众多心者。当言多心。为退不退者。当言退忍。于顶近者。是功用果。顶有何善利。或有说者。不断善根。或有说者。不作无间业。余如暖说。世第一法。于忍近者。为功用果。忍有何善利。有此善利。不堕恶道。复有说者。不染着我亦不退。其余如顶。世第一法。缘苦苦法忍。是功用果世第一法。有何善利次第。得正决定。行四行。当言一心不退。其余如忍生煗法时。若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四念处。现在行一行。未来修四行。取其同性。非不同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行。增长煗法。以下增长中。以中增长上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问曰。以何等故。初生煗法时。未来同性者。修非不同性。增长暖时。未来同性。不同性修。答曰。初生时。以行观谛。未曾得彼种而得。增长时。以行观谛。已曾得彼种而得。是以具修。初生顶时。缘苦集灭道。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增长时。下增长中。中增长上。若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初生忍。及增长时。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尊者瞿沙说曰。初忍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亦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增长时。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问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耶。答曰。如见谛道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忍亦相似。问曰。如增长忍时。尽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渐除所缘行亦如是。若缘四谛。有十六行。若缘三谛有十二行。若缘二谛有八行。若缘一谛有四行。通一忍生势则有十六。问曰。以何等故。增长忍时。或十六或十二。或八或四行修。答曰。渐除所缘。渐除所行。转近得正决定。是以或时修十六行。乃至四行。生世第一法时。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四。问曰。如世第一法曾得彼种。以行观谛。何以故。同性行修不异性耶。答曰。随彼所得。即此法修。如人裸形无衣可夺。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世第一法。最近见道。如见道中不修余行。唯修同性。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问曰。若生暖乃至忍时。为常相续。为不相续。答曰。或有说者。言常相续缘于四谛。如见道中十五心常相续现在前。彼煗法生时。常相续缘四真谛。复有说者。此义不定。或相续或不相续。或有暖缘苦而止者。或缘集灭道而止者
问曰。为正观思惟。何法次能生暖耶。答曰。是色界修。地定地心。有厌离有恶贱有渴仰。有不随顺生势不乐。有如此正思惟时。次能生暖。暖次生顶。顶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次得正决定。问曰。若离欲者可尔。不离欲者云何。答曰。不离欲者。彼亦可尔。有欲界思慧正观思惟缘苦行。苦行次第生煗法。余如上说
问曰。诸前身生煗法。未生顶法。彼便命终。于此生中。欲生顶法。为即生顶法。为还起煗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从师顺次闻顶法。即从顶去。若师不为说。还从根本起。问曰。若然者何以言暖次生顶。顶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答曰。作如是说者。谓一身中次第生者。若前身中。曾得煗法。从根本起者也。问曰。若前身曾得煗法。于此生中。欲生顶法。作何正观思惟。答曰。如暖正观思惟顶亦复尔。如生顶生忍亦尔。问曰。若生煗法为离欲不。答曰。或有说者。不为离欲。所以者何。彼行者爱乐宁生顶法不起有顶中忍。复有说者。若彼行者。自知有力能生顶者即便生顶。自知无力不能生顶。欲得离欲。所以者何。若得离欲我生处转胜
问曰。若依根本地。生达分善根。为有退不。答曰。或有说者。煗顶有退。忍则不退。何以故。此善根是不退法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何以故。若依根本地生达分善根者。即于现身。得正决定。何以故。此诸善根。尽为生圣道故。若依未至。此则不定
问曰。若依未至禅。生煗法。亦生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煗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初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煗法。次生初禅。煗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禅中间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于煗顶。次生初禅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禅中间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煗顶忍。次生初禅忍。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乃至第四禅亦如是。此则说声闻次第法。问曰。菩萨云何。答曰。菩萨依第四禅生煗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复有说者。菩萨依初禅。生煗法顶法忍法。二禅三禅亦如是。第四禅中。生煗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问曰。如达分善根中。不应次生下上。不应次生中下。云何菩萨而能生耶。答曰。自地不能。他地则能。复有说者。欲离如是过。当作是说。若依初禅。生煗法。乃至第四禅。若依初禅生顶法。乃至第四禅。若依初禅生忍法。乃至第四禅。次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所以者何一切菩萨尽依第四禅生煗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故。问曰。辟支佛复云何。答曰。辟支佛独出世者。当知如佛。若众多出世者。此则不定。与声闻同。如渴伽狩。独生一角彼亦如是。独出世者。当知如佛
问曰。菩萨前身为曾生达分善根不耶。答曰。或有说者。曾生为障恶道故菩萨九十一劫。不堕恶道者。是达分善根之力。此是他性达分善根。非是己性。评曰。不应作是说。应作是说菩萨不曾生达分善根。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有善根。不经历世菩提树下。一结加趺坐。生不净观。乃至尽智。问曰。菩萨九十一劫不堕恶道。此岂非忍力耶。答曰。不必以达分善根能障恶道。或以施力。或以戒力。或以不净。或以安般。或以闻慧或以思慧。或以煗顶后乃以忍。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障于恶道。非不因知缘起法。其义云何彼作是说。觉知缘起法。即是无漏道。非无漏道力不能障恶道。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先说者好。所以者何。菩萨若行布施。亦以戒以慧。若行戒时。亦以施以慧。若行慧时。亦以施以戒。以是因缘。能障那由他恶道。况十处恶道耶。声闻辟支佛。所有煗顶。菩萨尽能起。以障恶道。唯不起忍。所以者何。忍与恶道相妨。菩萨于三阿僧祇劫。在生死中。以愿力故。生恶道中。此中应说鱼因缘喻。复有说者。起声闻辟支佛忍。以障恶道。不起菩萨忍。所以者何。于得道身大玄远故。求辟支佛人。以生辟支佛忍。不能生佛种忍。以近辟支佛道故。复有说者。求辟支佛人。能起佛种忍。评曰。不应作是说。应作是说。求辟支佛人。不能起佛种忍。问曰。得忍凡夫命终时。为舍忍不。若舍者何故不生恶道。若舍者何故凡夫舍圣人不舍。若不舍者。行揵度四大犍度何故不说耶。如说。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乃至广说。答曰。或有说者舍。问曰。若舍者。何以不生恶道。答曰。或有说者。彼善根势力能尔。虽舍不堕恶道。自有善根虽成就。不障恶道。况不成就。所谓生处得善。自有善根。虽不成就。能障恶道。况复成就所谓忍也。是故彼善根势力能障恶道。复有说者。彼善根势力。能令身中堕恶道。烦恼业极令远离于此身中。更不复行。若其不行。何由得堕恶道耶。如人秋时服于下药。药亦不住彼人身中。…
《阿毗昙毗婆沙论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