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46卷28页码:P0001
北凉 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阿毗昙毗婆沙论》十一 ▪第3页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所断为因无三种因。诸修道所断。唯以修道所断为因者。圣人起现在前。诸修道所断。以见苦所断为因。亦以见集所断为因者。圣人不起现在前。所以者何。因已断故。尊者奢摩达多。作如是说。则为通前所说。彼作如是说。如圣人离欲界欲。诸修道所断。以修道所断为因者。修道所断。以见苦所断为因者。诸修道所断。以见集所断为因者。尽合集为束。如克契法九品断。后于离欲退。诸修道所断。修道所断为因者。成就亦得。诸修道所断。见道所断为因者。成就而不得。所以者何。因已断故。诸修道所断使。未来世成就亦得。当起现在前。过去者。成就而不得。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同一对治断使。于彼对治道退时。云何成就亦得。云何成就不得。如是波伽罗那识身经所说便不通。如前说者好。见道所断法。为一切染污法作因问曰。如爱果断地断种断他界缘使。何以不使他界他地。但使他种耶。答曰。此一切遍使。于自界自地五种中。有依果故能使。他界他地无依果故不使

  问曰。一切遍使报。一切不遍使报。展转为因不。答曰。或有说者。一切遍使报。与不一切遍使报为因。非一切遍使报不与一切遍使报作因。所以者何。如一切遍与不一切遍作因。彼一切遍报。亦与不一切遍报作因。如他种不遍使不能与遍使作因。如是不一切遍报。不能与一切遍报作因。评曰。如是说者好。一切遍报。与不一切遍报作因。不一切遍报。与一切遍报作因。所以者何。一切遍使。一切不遍使。异一切遍使报。一切不遍使报。不异一切遍因。定在过去现在。果是依果。云何报因。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为止他义故其事云何。或有说者。离思更无报因。离受更无报果。如譬喻者说。思是报因。受是报果。为止如是意。令离思有报因离受有报果。复有说者。报熟因则失坏。彼作是说为因。乃至报未熟。报熟因则失坏。如为种乃至牙未生。牙生则种失坏。为止如是意明报熟因不失坏故。复有说者。为止诸外道意故。外道言善恶诸业。无有果报。为止是意明善恶诸业有果报故。复有说者。为止摩诃僧祇部意故。摩诃僧祇部。作如是说。唯心心数法能生报。非余法。为止是意明五阴是报因是报果。为止他义现于己义亦显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云何报因。答曰。诸心心数法受报色。心心数法心不相应行乃至广说。色者是色阴。心者是识阴。心数法是三阴。心不相应行是彼生老住无常。此五阴是报果。心回转色。亦摄在心心数法中。复次身口业受报色。乃至广说。问曰。如心回转。身口业前已说。今复言身口业者是何。答曰。或有说者。是作无作。所以者何。同受一果故。不应作是说言。同受一果。复有说者。此说作即此刹那生无作。所以者何。同一时受报故。此亦不定。或有前受或有后受。评曰。应作是说。是作无作。复次心不相应行受报色。乃至广说。问曰。彼法生老住无常。已摄在彼法中。今说心不相应行。是何心不相应行。答曰。是无想定灭尽定诸得报

  问曰。无想定为受何报。答曰。或有说者。受无想及色命根受身处(此言受身处者是旧言众生种类)。是第四禅有心报。其余阴是共报。复有说者。无想定唯受无想报。命根受身处。是第四禅有心报。余阴是共报。复有说者。无想定受无想报。命根是第四禅有心报。余阴是共报。复有说者。无想定受无想报。余阴是共报。问曰。若然者。如所说云何通。一法是业报非业。答曰。一切命根尽是报。报以业差别故作是说。一法是业。报非业。复有说者。此是世俗言说法。如见短寿人言是人作短寿业。如见长寿人言作长寿业。命根亦从非业生报。复有说者。无心时亦受第四禅有心报。有心时亦受无心报。问曰。云何无心时亦受第四禅有心报。有心时亦受无心报耶。答曰。若尔有何过。如受色报时。亦受非色报。如受非色报时。亦受色报。尊者奢摩达多说曰。无想定报。得无想得受身处有心报。得色得命根。余心不相应行。心心数法非是报。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无想定不能造受身处(受身处有二种一是五阴性二是心不相应行此中言不造者不造具五阴性者也)。所以者何。非是业故。业能造受身处。及能得报命根。无想定报得无想。诸余阴是彼报果(诸余者阴五情根余悉是)。问曰。灭尽定为受何报。答曰。灭尽定不造受身处。若业造受身处。受彼报时。亦受彼四阴报。问曰。诸得为受何报。答曰。得亦不造受身处。若造受身处业。受彼报时。亦受彼报色心心数法心不相应行。色者四入。四入者色香味触。心心数法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及相应法。心不相应行者得生老住无常。尊者僧伽婆修作是说。得能造受身处。其事云何。积集诸得。能造受身处。受身痴不猛利卑小如是报。当知皆从得生得。能造受身处。能得报色心心数法心不相应行。色者九入除声入。心心数法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及相应法。心不相应行者。命根受身处得生老住无常。评曰。如是说者好。得不能造受身处。所以者何。若得同一果。可言积集业造受身处。诸得不同一果。积集百千亿得。亦不能造受身处。积集何所益。尊者佛陀罗又说曰。得不能造受身处受受身处报时。亦受彼报。如眼处所。色香味触等。展转受报如是。乃至身处所色香味触等。展转受报。生老住无常。无有别报。诸法生老住无常。还与彼法。俱共受报

  问曰。已得报当得报者。为是报因不耶。答曰。是报因。问曰。此文何以不说。答曰。以现在显过去未来故。若说现在当知亦说过去未来。复有说者。所以者施设。是地狱乃至天因。何事故施设。答曰。以现在事故施设。如说报现在前。是名地狱众生。以是事故但说现在。如波伽罗那说。云何有报法。答曰。不善法有漏善法。问曰。彼经所说与此文说报因。有何差别。答曰。彼经所说是了义。此文所说是不了义。此有余意彼无余意。此说有余彼说无余。此有岸有影有相续。彼无岸无影无相续。复次此说生。彼说生不生。此说现在彼说三世。此文彼说是谓差别

  问曰。有作无作。同一报不。答曰。不也有作报异。无作报异。问曰。身口有作同一报不。答曰。不也即身有作。报亦不同。彼身有作。有尔所微尘有尔所报。即彼生老住无常。俱同一报。所以者何。同一意所起。同一果故。有作有七种。不杀生乃至不绮语。当知如向所解。如欲界中善不善心心数法四阴。作报因得一果。善不善色二阴。作报因得一果。得生老住无常一阴。作报因得一果。初禅地有心回转五阴。作报因得一果。善心无回转四阴。作报因得一果。善身口有作二阴。作报因得一果。得生老住无常一阴。作报因得一果。二禅三禅四禅有心回转五阴。作报因得一果。无回转善心四阴。作报因得一果。得生老住无常。及无想定一阴。作报因得一果。无色界善心四阴。作报因得一果。得生老住无常。及灭尽定一阴。作报因得一果。

  有业得一入报。谓法入中命根。有业得二入报。谓意入法入。触入法入亦如是。若得报眼入。得四入。眼入身入触入法入。如眼入耳鼻舌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得三入。身入触入法入。如身入色香味入亦如是。诸作是说。一切四大。能生色声。一切欲界色香味。终不相离。若业报得眼入尔时得七入。眼身色香味触法。如眼耳鼻舌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得六入。身色香味触法。若得色入。得五入。色香味触法。如色入香味触入亦如是。有业报得八入九入十入十一入。问曰。何故业或报得多入。或报得少入。答曰。有业得种种果。有业不得种种果。得种种果者得入多。不得种种果者得入少。如小种子法。有得果多者。有得果少者。得多果者。如甘蔗蒲萄稻藕花子等。得少果者。如种娑罗树子。后生极高。唯有一叶。其形如盖。如修芝草等。生虽极高。唯有一叶彼亦如是。问曰。何故一世业得三世报。无三世业得一世报耶。答曰。无有多业生于少果。如是有一刹那业得多刹那报。无有多刹那业得一刹那报

  问曰。为先作受身处造业。先作满业。答曰。或有说者。先作造业。然后作满业。若不造者。彼何所满。犹如画师。先摸后以众采满之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先作满业。后作造业。如菩萨于三阿僧祇劫修集满业于最后身乃作受身处造业。评曰。应作是说不定。或有先作造业后作满业。或有先作满业后作造业。有三种业。谓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云何现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即此生中得报。非余生。是名现报业。云何生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次生中得报。非余生。是名生报业。云何后报业。若业于此生作。亦令增益彼业。后生中得报。是名后报业也。云何报义。答曰。不相似义是报义。报有二种。有相似报。有不相似报。相似报者。如善法有善依。不善法有不善依。无记法有无记依。不相似报者。如善不善法得无记报。问曰。若不相似义是报义者。如地狱作不善业。受无记报。亦不相似。何故言无报耶。答曰。彼亦是报。但是下贱。以下贱故。名为无报。如下贱村名为无村。复次彼亦有报。以极苦切故。名曰无报。犹如无巧便陶师。以多薪烧物。烧过烂坏。言物不熟。彼亦如是。复次无善果故言无报。彼中无有善报。问曰。饿鬼畜生趣中。亦有善报。何故言无报。答曰。以少故言无。复次彼虽有善。但减无增。犹如仓谷有出无入。名曰仓空。复有说者。彼虽有报所趣。非处故言无报。问曰。何故不善有漏法生报。无漏无记法不生报耶。答曰。如外种子。其性不破坚实。粪土调适。溉灌以时。亦以自力亦众具力。然后生牙。如不破坚实种子在良田中。如外种子不破坚实不以粪土调适。溉灌不时。无众具力。不能生牙。如种子在于仓中。如外种子。若不破亦不坚实。羸劣腐坏。虽复粪土调适溉灌以时。以性羸劣。不能生牙如腐种子在良田中。如外缘起法有三种。内缘起法。亦有三种。如初种子。如是不善有漏法。其性不破坚实。以爱水溉灌。诸余烦恼。粪土调适。亦以自力亦众具力。生于…

《阿毗昙毗婆沙论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