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46卷28页码:P0001
北凉 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阿毗昙毗婆沙论》二十九 ▪第3页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不隐没无记有为法。悉于最后无碍道。一时断此诸法。虽已知已断。离三界欲犹故成就。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乃至广说。而作此论。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色爱未断。乃至广说。问曰。为避何事。说见谛具足。为制何事。说世尊弟子。答曰。见谛具足。为避坚信坚法人。世尊弟子。为制愚小凡夫。问曰。何故坚信坚法人。不名见谛具足耶。答曰。若具足见四真谛。永断邪见。是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见谛未具足。而当具足。未永断邪见。而当永断。复次若身中无四种无明愚闇。有四种智。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未舍四种无明愚闇。未具四种智故。复次若裂四种犹豫疑网。生四种决定者。是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未裂四种犹豫疑网。亦未具足四种决定故。复次若身中无如霜雹烦恼邪见颠倒及诸恶行者。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无是事故。不名见谛具足。犹如苗稼无诸霜雹名为具足。彼亦如是。复次若能降伏四谛方土。是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未能降伏四谛方土故。名不具足。问曰。何故凡夫不名世尊弟子耶。答曰。若闻佛所说。于四谛三宝。心无有异。凡夫不尔。或信佛语。或信外道语。复次若不事余天。唯事于佛。是名世尊弟子。凡夫人。或事于佛。或事自在天等。复次若于佛有不坏信。是名世尊弟子。凡夫人。无于佛不坏信故。不名世尊弟子。复次若于佛法。心不移动。犹如门阃者。是名世尊弟子。凡夫轻躁。犹如树花。复次若有所闻不为邪闻所坏。是名世尊弟子。凡夫若有所闻。则为邪闻所坏。问曰。此中谁是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耶。答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不断。为色所系。色若断即时解脱。若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得解脱。无有是事。染污心心数法。或有先断后得解脱者。或有俱断亦解脱者。染污心有九种。下下乃至上上。前八种先断后得解脱。后一种亦断亦得解脱。若上上断余八种有缘缚。乃至第八种断下下种缘缚八种。所以者何。尽是一使展转相使故。如是等说。是略毗婆沙。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未断。为色所系耶。答曰。如是。设为色所系。色不断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先作是说。色若断即时解脱。若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解脱者。无有是事。须陀洹。斯陀含。五地色不断。为色所系。未离初禅欲。阿那含四地色不断。为色所系。乃至离第三禅欲。阿那含未离第四禅欲。一地色不断。为色所系。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受不断。为受所系耶。答曰。若为受所系。彼受不断。须陀洹。斯陀含。三界修道所断。受不断。为受所系。未离初禅欲。阿那含八地。受不断。为受所系。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一地。受不断。为受所系。颇为受所系。彼受非不断耶。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种子。彼欲界修道所断上中结。彼结相应受。为下下结所缚。家家若断三种。若断四种。如彼结断。彼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若五若六种结所缚。斯陀含已断六种结。如彼结断。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三种结所缚。一种子若断七种八种结。如彼结断。彼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一种。若二种结所缚。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已断。彼色不系耶。答曰。如是。若色不系。彼色断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先作是说。若色断即时解脱。若色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解脱。无有是事。离色爱圣人。断五地色。彼色不系离三禅欲。未离第四禅欲。阿那含四地色断。彼色不系。乃至未离初禅欲。阿那含一地色断彼色不系。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受已断。彼受不系耶。答曰。若受不系。彼受已断。阿罗汉三界见道修道所断受。已断不系。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三界见道所断八地修道所断受。断亦不系。乃至未离初禅欲。阿那含三界见道所断一地修道所断受。断亦不系。须陀洹斯陀含三界见道所断受。断亦不系。颇有断非不系耶。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种子欲界系修道所断上中结断。彼所断结相应受。为下结所系。家家若断三种。若断四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若为五种若六种结所系。斯陀含断六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三种结所系。一种子。若断七种。若八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若为一种。若二种结所系。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问曰。家家须陀洹所不摄须陀洹。断上上中结者为下。若七若八种结所系。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此是坏相不定故不说。若是不坏是定相者。此中则说。问曰。如色无色界结亦可尔。如离初禅上上结为八种结所系。乃至八种结断。为一种结所系。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结断亦如是。何以但说欲界结。不说色无色界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此现初义。若说欲界。当知说色无色界亦尔。复次以欲界结断时生种种人名。若断三种四种。名家家。若断六种。名斯陀含。若断七八。名一种子。离色无色结更无如是异人名故。是以不说。问曰。下结断亦可尔。如下上烦恼断。为下中下下结所缚。若下上下中结断。为下下结所缚。何以但说上中。不说下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如上上结断。为下八种结所缚若断二种。为七种所缚。如是一一种断。皆为下所缚。但不能一一作文。是故略说。家家是须陀洹差别。一种子是斯陀含差别家家者。若在二家。若在三家。二家者。断四种结。余有二有种子。三家者。断三种结。余有三有种子。家家无有断五种结者。所以者何。若能断五种。必断第六种。得斯陀含果。所以者何。第六种结。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犹如一綖不能制象。彼亦如是。一种子断。若七若八种结。余有一种子。问曰。余有二种结在。何以言一有种子耶。答曰。不以一种结在名一种子。以有一有种子故。名一种子。复有说者。无有尽八种结一种子者。所以者何。若断八种结。必得离欲界九种结。不能障碍留难离欲法故。复有说者。有断八种结一种子者。无有说断五种家家须陀洹。所以者何。若断五种。必断六种。得斯陀含。第六种结。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问曰。第九种结亦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若一种子。能断第八种者。亦能断第九种。而得离欲。答曰。家家须陀洹。若断六种结。犹在欲界中生所有决定已熟业。应于欲界而受报者。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一种子断九种结。更无欲界生分所有决定已熟业。应于欲界而受报者。能障碍留难。不得离欲。作如是说者。众生有三时烦恼业。能极障碍留难。一顶向忍时。二圣人离欲界欲时。三得阿罗汉果时。顶向忍时者。诸恶趣决定业。极为障碍留难。若起忍者。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圣人离欲界欲时者。欲界决定诸业。应受报者。极作障碍留难。若离欲者。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得阿罗汉果时。决定应受未来有业。极作障碍留难。若得阿罗汉果。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是故有断八种结。是一种子者。无有断五种。是家家须陀洹。家家有二种。有人中家家。天中家家。天中家家者。天上。若二生若三生。若一天中。若二天中。若三天中。或一天中。一家二家三家。人中家家者。若二生三生分或一天下。或二天下。或三天下。若一天下。或一家二家三家中。生一种子。天中一种子者。天中有一生分。人中一种子者。人中有一生分。以三事故名家家。一以业。二以根。三以断结。以业者。或造二生业报。或造三生业报。以根者。得无漏根故。断结者。若断三种。若断四种结。于此三事。不具一事。不名家家以三事故。名一种子。一以业。二以根。三以断结。以业者。造一生业报以根者。得无漏根故。断结者。若断七种。若断八种结。于此三事。不具者不名一种子。问曰。圣人住欲界受身造业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造。所以者何。以欲界多过患故。虽不作受身造业。而作受身满业。问曰。若圣人不作欲界受身造业者。此云何通如说。尔时世尊。赞说弥勒成佛时事会中有未离欲学人。闻说是已。皆共立愿。使我闻见此好妙事已。然后乃般涅槃。答曰。此须臾时。于所须物。无所乏少。不为苦痛所逼。而有所愿求。若为苦痛所逼。于一切生处。更无愿求我若能如鸟飞于空者。即于今日。而般涅槃。若作是说。圣人不作欲界受身造业者。彼作是说。彼家家。若二生三生造业。于凡夫时造。若断三种四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一种子。有一生分业。亦凡夫时造。彼若断七种八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复有说者。圣人住欲界受身处造业。圣人所造者。清净妙好。无诸苦患。随顺善法。若作是说。圣人住欲界身受身处造业者。家家须陀洹。造二生若三生。必受报业。此业或凡夫时造。或圣人时造。断若三。若四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一种子造一生。必受报业。此业或凡夫时造。或圣人时造。断若七若八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问曰。若人中得须陀洹斯陀含果。命终已生欲界天中。得阿那含果。彼命终已。为生色无色界中不耶。若生者。增一经说云何通。如说。有五人。此间种子。此间毕竟。五人者。一受七有人。二家家人。三斯陀含人。四一种子人。五现法般涅槃人。此间种子者。此间得正决定。此间毕竟者。此间尽漏。复有五人。此间种子。彼间毕竟。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有行般涅槃。四无行般涅槃。五上流般涅槃。此间种子者。此间得正决定。彼间毕竟者。彼间得尽漏。若不生者。帝释所问经云何通。如偈说

  若知于此法  俱生梵世中

  于诸梵中胜  威德最在前

  即此经说。复云何通。如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行正行。若有为我重解说者。我当胜进得阿罗汉果。能尽苦际。我所行正行。若无有人为我说者。我必生彼妙色摩[少/兔]摩天中。诸根具足。无有缺减。亦不卑陋。有清净色。以爱乐为食。身出光明。飞行虚空。寿命长远。于此命终。当生如是天中。答曰。或有说者。如此圣人不生色无色界中。问曰。若然者。增一经善通。如说。有五种人。此间种子。此间毕竟。帝释所问经云何通。如偈说。若知于此法。乃至广说。答曰。此所说者。不说死。亦不说生。何以知之。曾闻。释女瞿夷。有三比丘。常入其舍。以清净音声。为其呗唱。亦数数为说法要。尔时瞿夷。以闻法故。心生欣乐。厌患女身。愿男子身。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时彼诸天。即为立字称。瞿夷天子时三比丘。以自爱音声故。生于下处揵闼婆中。揵闼婆。是诸天作乐神也。朝夕常为诸天作乐。尔时瞿夷天子。见便识之。而语之言。我因汝等。生信乐心。厌患女身。成男子身。命终之后。今得生此为帝释子。汝等净修无上梵行。何缘生卑下揵闼婆中。时揵闼婆。闻天子言。心生厌离。得离欲爱。二以神足力。往梵天中。一犹住此。以是事故。知其不死。亦复不生。复有说者。彼二此间死生彼中。本于人中。得达分善根。闻瞿夷天子所言。心生厌患。得正决定。后离欲爱。得阿那含果。命终之后。生梵世中。虽死虽生。非本人中得须陀洹斯陀含者。问曰。若然者。帝释所问经第二说云何通。如说。我所行正行。乃至广说。答曰。帝释虽当得道果。以不知阿毗昙相义故。作如是说。问曰。即于佛前。而作是说。佛何以不呵之耶。答曰。佛知此说。不能障道。后入法时。自当知之。复有说者。如此圣人生色无色界。问曰。若然者。帝释所说经善通。增一经云何通。答曰。圣人不定。或有转行。有不转行。若转行者。如帝释问经说。不转行者。如增一经说。是则二经俱通。评曰。如此圣人不生色无色界。所以者何。圣人易世。必有三事。一不退。二不转根。三不生色无色界。所以者何。圣道于彼身中。以是旧住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阿毗昙毗婆沙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