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46卷28页码:P0001
北凉 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阿毗昙毗婆沙论》三十七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一

  二十二根。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五取阴。六界。二法。谓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三法。谓过去未来现在法。善不善无记法。欲色无色界系法。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见道断修道断无断法。四法。谓四谛。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八智。三三昧。三结。乃至九十八使。眼根几使所使。乃至无色界修道所断无明使。几使所使。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作优波提舍。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问曰。何故彼尊者。立二十二根而作论。答曰。彼作经者。有如是欲如是意。随其欲意而作论。亦不违法相。彼意欲立二十二根而作论。随其意立二十二根。复有说者。此中不应问彼尊者所以立二十二根。所以者何。佛经说二十二根。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此论亦说二十二根。彼尊者。不能于二十二根减一根说二十一根。增一根说二十三根。所以者何。佛经不可增减。无减可增。无增可减故。如无增无减。无多无少。无益无损无量无边。亦如是。无量者。谓义无量。无边者。谓文无边。犹如大海无量无边。无量者。谓深无量。无边者。谓广无边。佛经亦如是。如尊者舍利弗等百千万亿那由他论师。为解佛经二句义故。造百千万论。尽其觉性。犹不能知其量得其边际。问曰。置造论者。何故佛经说二十二根。答曰。为受化者故。受化者闻说此法。则得增益。复次此经皆有所以因缘。何者是耶。答曰。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世尊。种种语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说诸根者多。沙门瞿昙。说有几根耶。佛告婆罗门。我说二十二根。谓眼根乃至知已根。如来说二十二根。则摄一切诸根义。婆罗门若有人言。沙门瞿昙所说诸根。我能遮止。更说余根。但有是言。而无有实。若还问者。亦不能知反生愚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婆罗门问佛。若不应广问。此经所以因缘应问。婆罗门。往至佛所。但问二十二根。而不问阴界入真谛沙门果缘起助道等法耶。答曰。彼婆罗门所疑处便问。不疑者不问。复次此婆罗门。善能旋历。喜试有所问。为问根义故。经历九十六种为欲知一一道为说几根。如尼犍子说一根谓命根。是故彼不饮冷水。不断生草。所以者何。于外物中。计有命根故。问曰。外道于外物中。计有何根。答曰。或有说。计有意根。复有说。计有命根。复有说外道于物中。计有意根。名有根法。计有命根。名有命法。或有计二根者。谓业及意。复有说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是名圣修根。如波罗奢等。作如是说。问曰。何故名波罗奢耶。答曰。是其人名无有难名者。所以者何。自有不如义而立名。复次波罗奢是其姓。如婆罗门。各有别姓。有姓拘蹉。有姓婆蹉。有姓奢致罗。有姓婆罗堕。波罗奢姓亦如是。复次若从刹利婆罗门姓生者。名波罗奢。犹如从驴马生者名为骡。评曰。此姓波罗奢故。名波罗奢。彼有弟子。名优多罗摩纳婆。往诣佛所。问讯世尊。种种语论。在一面坐。世尊问言。汝师波罗奢。为诸弟子。说修根法不。摩纳答言。我师说之。佛问云何说。摩纳答言。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是名圣修根。时佛难言。若不见色名圣修根者。盲者便是圣修根人。尔时尊者阿难。侍佛后立。以扇扇佛。复难摩纳言。若汝所说。聋者便是圣修根人。所以者何。以不闻声故。问曰。如尊者舍利弗等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大论师。惟佛一人。能难其义辩及所立言使令不行。何故世尊。作第一难。尊者阿难。作第二难。世尊何故而不制止尊者阿难耶。答曰。佛观阿难。咽喉有相。欲有所问。佛行菩萨道时。不曾断人。乃至弟子亦不断其问。复次佛知阿难所说与我所说等无有异无有增减。无增减故。而不制止。复次若师与弟子俱能伏者。是名善伏。复次欲令外道无余言故。若当世尊作第一难。阿难不作第二难者。彼梵志。还自众中。作如是说。虽为彼师所伏。不为彼弟子所伏。虽伏我等弟子。不伏我等师。若世尊作第一难。阿难作第二难。则破外道憍慢之心。彼作是念。弟子犹能伏我。何况于师。复次为满彼梵志意故。作如是说。彼梵志作是念。沙门瞿昙。一切力士。无能伏者。一切论中。无能报者。一切论中。为最上者。往昔诸大论师无能伏者。何况我等。若彼弟子。共我言论往反。于理乃可。佛于一切时。常欲满化人意。如其所念。而便作之。复次佛以阿难。作证此义人。彼诸外道。于阿难所。生信敬处。阿难形容端正。善知因陀毗陀罗论。是故世尊。欲以阿难作证此义人。令彼外道。于此义中。生信敬故。复次欲现不断弟子问难。外道法不听弟子有所难问。所以者何。若听弟子问难者。或时令师堕负处门。若师堕负处门者。则失利养。如舍利弗等百千万亿诸大论师所立问难。犹无有能共佛等者。何况能胜。是故佛法不断弟子问难。复次为现悭法断故。外道所以不听弟子问难。彼作是念。或能因是事故。多得利养。佛则不尔。若令一切世人。多得利养。乃至无有施佛毫末者。如来终无异相之言。复次欲现善说法中所说具足同于一见无异意故。外道法中。师所说异。弟子所说异。师所

  解异。弟子所解异。善说法中。无如是过。如师所说。弟子亦尔。如师所解。弟子亦解。于文句义。终无有异。是故欲现善说法中所说具足同于一见无异意故。世尊作第一难。阿难作第二难。以是事故。不制止阿难所难。问曰。外道自作是说。眼不见色。耳不闻声。是名圣修根。世尊难言。若然者。盲聋之人。是圣修根。则顺他说。云何名难。答曰。佛作是说。是名大难。断他所说。亦名总说诸外道过。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名圣修根者。汝等何为缘。弃居家。除去饰好。修行梵行。但当害于二根。便是圣人。是故佛说名为大难。断他所说。亦名总说诸外道过。卫施师复说五根。谓眼耳鼻舌身根。如僧佉经。复说十一根。谓五觉根五事根。五觉根者谓眼耳鼻舌身根。五事根者谓语根手根。脚根。大便根小便根。意根第十一。或有说百二十根者。谓两眼根。两耳根。两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命根。五受根。信等五根。如是等有二十根。地狱趣有二十。畜生趣有二十。饿鬼趣有二十。人趣有二十。天趣有二十。阿修罗趣有二十。复有说者。诸外道不说百二十根。说有百二十主。如天主龙主阿修罗主人主。如是等上妙之身。经百二十处。然后得般涅槃。彼婆罗门。闻说是语。心转疑惑。不知何者是实为说一根者。为说乃至百二十根者。彼闻释种生太子。有三十二大人相。以自庄严身。有八十种随形好。纯黄金色。圆光绕身一寻。观无厌足。出家求道。得一切知见。能断一切疑。与一切决定。尽一切问难边际。我应往问。即诣佛所。到已问讯世尊。广说如上。尔时生闻婆罗门。白佛言。沙门瞿昙。说诸根者多。为有几根。问曰。何不作如是问。九十六种。一一道中。为说有几根。答曰。彼婆罗门。虽复黠慧。其性谄曲。有如是念。若我作如是问者。沙门瞿昙。当选好者而说。佛告婆罗门。有二十二根。谓眼根。乃至知已根。如来说如是等根。能摄一切根义。汝婆罗门。若有人言。沙门瞿昙。所说诸根。我能遮止。更说余根但有是言。而无有实。若还问者。亦不能知。反生愚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问曰。何故复作是说。若有人言。乃至广说。答曰。欲止彼人先所闻。或说一根者。乃至说百二十根者。皆非如实我。虽有一切知见。不能于二十二根减一根说二十一。增一根说二十三。何况外道小智小见邪慧之者。以是事故。彼婆罗门。往诣佛所。但问诸根。不问阴界入真谛沙门果缘起助道法。问曰。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几。答曰。阿毗昙者。作如是说。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十七。彼作是说。五根更无别体。谓男根。女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问曰。彼何故说男根女根无别体。答曰。彼说身根外更无男根女根别体如说。云何男根。答曰。身根少分。云何女根。答曰。身根少分。何故三无漏根。无有别体。答曰。九根之外。更无三根别体。九根者。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此九根。有时名未知欲知根。有时名知根。有时名知已根。在见道时。名未知欲知根。在修道时。名知根。在无学道时。名知已根。复次在坚信坚法身中。名未知欲知根。在信解脱见到身证身中。名知根。在慧解脱俱解脱身中。名知已根。所以者何。九根合聚。名未知欲知根。九根合聚。名知根。九根合聚。名知已根。以是事故。说三无漏根无有别体。是故说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十七。尊者昙摩多罗。作如是说。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十四。向说五根无有别体。更说三根亦无别体。谓命根舍根定根。问曰。彼何故说命根无别体。答曰。命根是心不相应行阴。彼说心不相应行阴无有别体。何故说舍根。无别体。答曰。彼说苦受乐受外更无别舍受。诸所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云何名受。问曰。若然者云何通佛经。佛经说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答曰。彼作是说。乐受或时上或时下。或时黠慧。或时不黠慧。或时寂静。或时不寂静。苦受亦尔。若乐受中下者。苦受中下者。乐受中不黠慧者。苦受中不黠慧者。乐受中寂静者。苦受中寂静者。是名不苦不乐受。此不决定在一分中。其犹如疑无有决定。问曰。何故说定根无有别体。答曰。彼作是说。心外无别定根。如说云何定根。答曰。一心是也。是故彼说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十四。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一谓意根。彼说有为法作二分。一四大分。二心分。四大之外无别造色。心外更无别数法。彼作是说。诸色是四大差别。诸无色根是心差别。是故说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实体有一谓意根。评曰。如前说者好。名有二十二。实体有…

《阿毗昙毗婆沙论三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