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昙心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50卷28页码:P0809
晋 僧提婆共慧远译

  《阿毗昙心论》三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智品第六

  智慧性能了  明观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是相今当说

  谓智贤圣品已略说有无。有境界今当说

  三智佛所说  最上第一意

  法智未知智  及世俗等智

  此三智摄一切智。于中法智名谓境界。于欲界苦习灭道无漏智境界。是初受法相故曰法智。从法智根现见已。非根现亦见未知智。未知智名谓境界。色无色界苦习灭道无漏智境界。是后受法相故曰未知智。等智名谓有漏智。是多取等谛智男女长短为首

  苦习息止道  二智如可得

  此名与四智  解脱师所说

  此二智法智未知智。若行于谛如是相似名所说。苦谛境界说苦智。习谛境界说习智。灭谛境界说灭智。道谛境界说道智。解脱师所说

  若智观他心  是从三中说

  尽无生智二  境界在四门

  若智观他心是从三中说者。他心智谓有漏境界。是等智境界。欲界道是法智境界。色界道是未知智。尽无生智二者。无学二智尽智无生智。于中所作已竟受无学智是尽智。不复更作受无学智。是无生智是亦法智未知智。问尽智无生智何谛境界。答境界在四门。此二智四谛境界苦习灭道。已说十智。行今当说

  二智十六行  法智未知智

  如是行或非  是说为等智

  二智十六行法智未知智者。法智性是十六行四行受。苦四行习四行灭四行道未知智。色无色界亦尔。如是行或非是说为等智者。煗顶忍第一法中摄等智行。无漏行二谛所摄。十六行第一法摄四行闻思。及余思惟等智十六行。离此余等智非十六行。谓施戒慈如是比

  四智有四行  决定行所说

  正观他心智  此或是或非

  四智有四行决定行所说者。苦智四行如上说。习灭道智亦如是。正观他心智此或是或非者。无漏他心智四行如道智有漏非

  尽智无生智  离空无我行

  说有十四行  受相为最胜

  尽智无生智离空无我行说有十四行者。尽智无生智十四行除空无我行。所以者何。彼行等谛我已作不复更作。空无我者不以此行。受相为最胜者。非一切无漏智在十六行。十六行者是总行。更有无漏智受十六相。如身意止是自相智。不在十六行前受十六行。此自相行于诸无漏智前受故胜。已说十六行。如此智所得今当说

  第一无漏心  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  于上增益一

  第一无漏心或有成就一者。第一无漏心苦法忍相应。未离欲成就一等智。已离欲成就他心智。二或成就三者。第二无漏心苦法智相应。未离欲成就三法智苦智等智。已离欲成就他心智。于上增益一者。于上四时增说一。四时得苦未知智。得未知智习法智。得习智灭法智。得灭智道法智。得道智。忍中不得智。问此智何地所摄。答

  九智圣所说  依倚于上地

  禅中有十智  无色地中八

  九智圣所说依倚于上地者。未来禅中间禅。无他心智根本禅摄故。禅中有十智者。根本四禅中有十智无色地中八者。无色中有八智除法智他心智。法智者境界。于欲界不以无色境界。于欲界他心智行。乘色无色中无色。已说地。修今当说。修有二种得修行修。得修者。谓功德未曾得而得。得已诸余功德彼所倚。亦得得已后时不求而生。行修者。谓曾得功德今现在前行。问此诸智云何修。答

  若以得为修  智者诸圣见

  彼即当来修  诸忍亦如是

  若已得为修智者诸圣见彼即当来修者。见谛道中谓智现在前修。即彼当来修法智乃至道智。诸忍亦如是者。忍亦如是苦法忍现在前修。即苦法忍当来修。非智非余忍如是一切

  是于三心中  得修于等智

  或修七或六  最后心所说

  是于三心中得修于等智者。即见谛道中。三心须当来修等智。苦未知智。习未知智。灭未知智。行此三谛时得修等智。所以者何。此三谛习已观非道谛。谓地见道即彼地等智及欲界。或修七或六最后心所说者。道未知智离欲修七智。谓阿那含果所摄。未离欲修六智除他心智。彼中非想非非想道得沙门果。是以不修等智

  十七无漏心  于上思惟道

  当知修于七  六修增益根

  十七无漏心于上思惟道当知修于七者。须陀洹果上思惟道。十七心须修七智。此道未来禅所摄是以无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是无学。以故无余七智必修。所以者何。彼意此功德常不空。若不修者曾得已舍复未更得。于其中间应空而不空是以必修。六种增益根者。增益根名谓信解脱。增益诸根逮得见到。彼有九无碍道九解脱道。是一切无碍道一切解脱道修六智。此说未离欲是以无他心智。尔时学道不学断烦恼。彼未曾得修功德非已曾得。是以不修等智

  得不还果时  远离于七地

  思学诸通道  解脱修习八

  得不还果时者。若得不还果修八智彼中要得根本禅是以修他心智余智如前。远离于七地者。四禅三无色离欲时。一切九解脱道修八智。于中一切修下地禅。思学诸通道解脱修习八者。三通如意足天眼天耳。一切九解脱道修八智。所以者何。摄根本禅故

  此无碍道中  及灭第一有

  彼八解脱道  说者修习七

  七地离欲时一切无碍道中。修七智除他心智。所以者何。此无碍道修灭结。智他心智非灭结。以故不修非想非非想处第一有。彼离欲时八解脱道中修七智除等智。所以者何。等智于非想非非想处转。还以非离故

  离于第一有  六修无碍道

  乘上应当知  修习于下地

  离于第一有六修无碍道者。第一离欲时九无碍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及等智。乘上应当知修习于下地者。此修一切地当知修自地诸智。及下地所摄。谓依初禅离欲彼修二地功德。自地所摄及未来禅。如是至无所有处

  漏无漏一切  诸地修功德

  初无学心中  此未知智意

  漏无漏一切诸地修功德初无学心中者。得无著果时九地及自地。亦一切诸地于中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处地烦恼相违。一切地有烦恼意不明净。无烦恼意明净。是以离彼修一切。问此无学初心何智相应。答此未知智意。是初无学心未知智相应。彼作是念我生已灭。是非想非非想处生缘。所以者何。最后尽故是以苦未知智相应。问又世尊言见智慧此三为一种为种种。答此是慧之差别慧性所有。但以事故世尊或说见或说智。问此义云何。答

  谓决定能知  诸忍非智性

  尽智则非见  无生智亦然

  谓决定能知诸忍非智性者。修行八忍能求故见能视故慧。但非智不决定故。所以者何。用始缘故。尽智则非见无生智亦然者。尽智无生智视故慧决定故智。但非见不求故无所为故。余无漏慧种三性所有见智及慧

  善俗有漏智  在意及诸见

  当知此则见  说一切是慧

  善俗有漏智在意及诸见当知此则见者。意识地中善有漏慧。三性见智及慧。五见烦恼性此见所有观察故。亦不离智及慧。余有漏慧种非见性所有。所以者何。无记意识相应慧种。非见性所有不观察故。秽污慧种亦非见性。所有烦恼所坏故。五识相应慧种亦非见性。所有不观察故亦不离智性。说一切是慧者。谓前所说离如忍中。离智尽智无生智离见。除善意识地及五见已余有漏慧离见慧不如是。所以者何。一切智种一切见种即是慧种故。问一一智几智缘。答

  法智未知智  晓了于九智

  因智及果智  是二智境界

  法智未知智晓了于九智者。法智观九智缘九智除未知智。所以者何。未知智者非欲界果非欲界因非欲界灭非欲界道。未知智亦如是九智缘除法智。因智及果智是二智境界者。习智是因智。彼有漏他心智及等智缘同习故。余非缘无漏故。苦智亦如是此即果智

  道智是九智  解脱智无缘

  余一切境界  决定智所说

  道智是九智者道智境界九智不缘等智有漏故。余尽缘同道谛故。解脱智无缘者。解脱智是灭智。非缘智缘无为故。余一切境界决定智所说者余有四智缘一切十智。等智缘十智境界一切法故。他心智亦缘十智。具他心境界故。尽智无生智亦缘十智。一切有为境界故。问又世尊言。未知智如离非想非非想处得无著果。未知智是彼道。非以此可知未知智。是彼道非余耶。答亦有法智是色无色界道。问何者。答

  若息止及道  法智之所行

  是灭于三界  非欲未知智

  若息止及道法智之所行是灭于三界者。谓灭法智及道法智。在思惟道是灭于三界结。或有法智离色无色界欲。谓此重见恶是于欲界思惟灭及道。离色无色界欲非苦智非习智。所以者何。不同苦习同于灭道故。问颇有未知智灭欲界不。答非欲未知智。无有未知智能灭于欲界。所以者何。无彼重见恶而悲此。问神通智性所有彼。亦应当说一一几智。答

  如意足等智  天眼耳亦然

  六于宿命中  五说他心智

  如意足等智天眼耳亦然者。如意足说等智天眼天耳亦如是。无漏智不以此行。六于宿命中者。宿命通有六智。法智忆法智分未知智忆未知智分等智忆俗。苦智忆过去苦习智。忆过去习道智忆过去道。五说他心智者。他心智通有五智。法智知他心中法智及彼相应心心数法未知智亦如是。等智知他俗心心数法。道智知他无漏心心数法他心智五

  九智漏尽通  圣人之所说

  八境界于身  法十九智二

  九智漏尽通圣人之所说者。漏尽通无漏九智。一切漏相违故。问又世尊言。身身观意止观者。是慧此意止何智所有。答八境界于身八智观身色假名为身。是八智所知除他心智及灭智。若智缘色者是身意止。此二智不缘色。法十者。法意止有十智离色痛心余法。谓法是境界有十智自相界。及一切总如是法意止。九智二者。痛及心九智除灭智。谓智缘痛是痛意止。谓智缘心是心意止。问诸如来有智力。云何如来力施设智。及如来四无所畏智性。所有如所说我等正觉。此诸法未等正觉不见此相。如是一切此亦应当分别。一一几智性所有。答

  是处非处力  及无畏第一

  此是佛十智  余此中差别

  是处非处力及无畏第一此是佛十智者。佛有十智是处。非处力。是处智名受诸法真实相真实行。受知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谓是处智非处智。名诸法他相他行不可得。则知非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名非处智。是佛十智初无畏。亦十智等正受故。余此中差别者。是处非处力差别有十力初无畏差别。有四无所畏处非处智。是境界差别故十种分别…

《阿毗昙心论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