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毗昙心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52卷28页码:P0869
刘宋 僧伽跋摩等译

  《杂阿毗昙心论》一 ▪第2页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切悉是行阴。何故契经说一思为行阴非余。答胜故增上故前故。作相是行相。彼思是作性。若有余阴悉入五阴中。今当如实说

  广说诸法阴  其数有八万

  戒等及余阴  悉是五阴摄

  八万法阴皆色阴摄。以佛说语性故。有说。名性者行阴摄。余戒等五阴。彼戒阴色阴摄。定惠解脱解脱知见阴皆行阴摄。若有余阴名悉入五阴中。问齐何当言法阴。答

  法阴谓经论  如是一一说

  及诸对治行  悉名法阴数

  有说。一一经论名为法阴。如是经论数有六千。复有说。一一阴处是法阴处。又说。阴处界处等为法阴数。如是说者谓众生有八万行。是故世尊随彼所行为说对治。悉是法阴数。问前说十种谓色入。亦无作假色是名色阴。何等为入。答

  所谓眼耳鼻  舌身及与意

  色声香味触  余则说法入

  彼眼入者。眼识所依。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耳鼻舌身亦如是。差别者。随识所依。意入者。是心意识。名义业世施设。彼名等所作差别应当知。名者。名为心。名为意。名为识。义者。集起是心义。思量是意义。别知是识义。业者。远知是心前知是意。续生是识。世者。过去世是意。当来世是心。现在世是识。施设者。界施设心。入施设意。阴施设识。复次贪恚痴等分别则无量境界。定心名不乱。此相违染污心名为乱。懈怠相应心名为下。精进相应心名为举。少习净心及染污心名为少。多习净心名为多。少根易得少对治少随转。诸染污心名为小。此相违善心名为大。于彼得修习修不修习。如是染污心名不修。此相违善心名为修。自性解脱及在解脱。于彼染污心名不解脱。此相违善心名解脱。或有心自性解脱非在解脱。或有心在解脱非自性解脱。或有心自性解脱。亦在解脱或有心非自性解脱亦非在解脱。自性解脱非在解脱者。是学无漏心。在解脱非自性解脱者。是无学有漏心。自性解脱亦在解脱者。是无学无漏心。非自性解脱亦非在解脱者。是学有漏心及凡夫心。色入者三种。谓色处俱。色者青黄赤白。如是广说。处者身作色。俱者如造画等。声入者三种。谓因受四大声。因不受四大声。因俱声。因受四大者。谓咽喉唇舌因缘发声。因不受四大者。谓风铃树等因缘发声。因俱声者。谓击鼓吹贝因缘发声。彼声一一有二种。谓可意不可意。香入者三种。谓好香恶香非好恶香。味入者六种。谓辛酸甜苦醎淡。问若尝味时。别味者为舌识。先觉为身识耶。答若先觉冷暖则先身识后舌识。若先别辛等味者则先舌识后身识。触入者十一种。谓四大及七种造色。七种造色。谓涩滑轻重冷暖饥渴。涩者粗强。滑者细软。轻者不可称重者淳厚。冷者求暖。饥者欲食。渴者欲饮。问何大增故涩滑乃至饥渴。答或有说无偏增者。彼业报先得涩。四大果乃至饥渴。复有说。水火增故滑。地风增故涩。地水增故重。风火增故轻。水风增故冷。风增故饥。火增故渴。问几触能起身识。答有说。从涩至渴一一能起。又说。五触能起四大与涩。如是乃至饥渴。复有说者。十一种起身识等。是身识境界故无过。有二种自相。事自相及入处自相。事自相者等境界。入处自相者自相境界故。此十一种。二种欲界系。饥及渴非色界系。九种欲界色界系。色界衣虽不可称。余亦可称亦可积聚。虽无冷暖之患。而有长养调适。饥渴者。或说依果以饮。食能断故。阿毗昙者说。报色不可断已更续。罽宾者说。饥渴是善不善报障故不可知。食消已还复可知。是故富者饥渴是善报。贫者饥渴是不善报。法入者。四种无作色。如业品说。心法如行品说。心不相应行如杂品说。无为此品后当说。内入中眼入境界粗故前说。外入中色入自性粗故前说。苦乐所入门故说入处。又杀义是入处义。心心法于此中灭。问入处触入处何差别。答触入处即是入处。或入处非触入处。外入是也。若内入处非分者。是入处。非触入处(缘差不起触者名非分也)。触所住故名触入处。触空者唯是入处。触所入门故如窓牖(天竺为窓牖为风入)

  触所住故如圣住。亦应说受入处触长养心心法触所持来触所转故触力故现在前。是故说触入(圣住者中国名圣住边地地名弥离车住也)。问云何一身具十二入。答

  虽于一身中  所作事各异

  依缘自性故  十二种分别

  于一身中具十二入。但事各异。若事是眼入。此事乃至非法入。若事是法入。此事乃至非眼入。问何等为眼入事乃至法入事。答眼以见色为事。色以眼所行为事。如是乃至法入。譬如一室十二人止事业各异。彼亦如是。又依缘差别说十二。谓六识身有六依六缘。又自性分别说十二。若眼自性乃至非法自性。若法自性乃至非眼自性。问十入处及法入少分。是色何故独说一入处为色入。答

  虽有众多色  但说一色入

  当知一色入  三眼境界故

  于彼入中。三眼境界者名为色入。肉眼天眼圣惠眼。以色粗故说二十种。所谓青黄赤白长短正不正方圆高下烟云尘雾光影明闇。彼长等八事三种分别。余悉无记。问一切十二入尽是法性。何故但说一法入。答

  彼一切诸法  虽尽是法入

  法中众多故  一法入非余

  彼一切虽尽是法入。但一入中众多法故。谓色法无色法。相应不相应法。有为无为法。是故但说一法入。复次三有为相。彼法相不相违。彼入法入中。是故但说一法入。又一切诸法以名显现。彼名入法入中。法者真实相。谓空解脱门。以前法觉法故。是空入法入中。身见能自觉者不然。颠倒转故。法者第一义。谓寂灭涅槃。是法入法入中。问世尊说契经无量入。何故但说十二入。答

  彼十一切入  八入二四入

  及五解脱入  皆悉十二摄

  十一切入中。前八入及八胜处。是无贪善根性。悉入法入中。若取眷属则五阴性悉入意入法入中。十一切入中。后二入及四无色入。是四阴性悉入意入法入中。二入者。谓无相众生入及非想众生入。无想众生入十入性。除香味入。说四无色则已说非想入。五解脱入是慧性。眷属是五阴性。悉入三入中。声入意入法入(五解脱入者一者佛说即得解脱二者闻已思惟得三者因自诵经得四者因为他说法得五者因缘得也)。问所说十八界为种有十八名有十八。答

  界种说十七  或说为十二

  境界依者依  分别十八种

  十八界。或十七种。或十二种。若取意界则失六识。若取六识则失意界。譬如别取树则失林。若取林则失树。指卷等譬亦如是。若取意界则失六识。若取六识则失意界。问若然者云何说十八界。答

  境界依者依  分别十八种

  三事故说十八界。依故。依者故。境界故。依谓六依。眼界乃至意界。依者谓六识界。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境界谓六外界。若言阿罗汉最后心不生后识非意界者。此则不然。以余缘故后识不续如地无种。复次因触故立十八界。眼触三因缘生。谓眼色识。如是乃至意。器故。食故。食者故。器谓眼界。食谓色界。食者谓眼识界。问应说二十一界。二眼二耳二鼻为六。舌界身界七心界六外界。答

  二眼说一界  以二一自故

  耳鼻亦如是  二共说一界

  为令身端严  彼皆不一一

  虽有二眼而说一界。以一自故。共一四大造故。一自见故。非一自有二根。一识所依故。二眼眼识依亦不应二根。一识依一入处故。一入境界亦俱受一入境界故。二眼共取一色。以一眼见色则不明了。二眼见色则明了。二耳二鼻成一界亦如眼说。为庄严身故生二眼二耳二鼻。以一眼者人不爱敬故。是故眼等生二。身舌生一。如佛世尊虽说种种界。悉入十八界中。今当次第说

  若有诸余界  世尊契经说

  各随其自性  悉入十八界

  若世尊说余界悉入十八界中。以三事故。依故。依者故。缘故。如世尊说。憍尸迦。世有种种界。谓诸见以界名说。彼悉入法界中。若彼说六十二界。如多界经说及余契经。以界名说者。各随其义入十八界中。问界入阴何差别。答

  界说一切法  彼即十二入

  除三无为法  余则说五阴

  一切法说十八界。以不离依故。依者故缘故。彼一切法即说十二入。七心界为意入。此即义差别。除三无为余法说五阴。积聚势故。问若一切法说界。界即是入。除三无为说阴。何故世尊三种说。答

  牟尼观众生  欲解根不同

  性行愚差别  故说阴界入

  众生三种欲解。广略中。广者为说界。中者为说入。略者为说阴。软中上根亦如是。恃性憍逸为说界。性义是界义。恃财憍逸为说入。输门义是入义。恃命憍逸为说阴。以阴死法故。始行者为说界。少行者为说入。已行者为说阴。愚于色心为说界。愚于色为说入。愚于心法为说阴。问阴入界有何义。答

  聚积是阴义  输门义说入

  种性义说界  是三种差别

  十一种无量色等。总说色阴。如库藏如军众。譬如四种军其类各别名为军众。色亦如是。虽有十一同一色相名为色阴。如阿毗昙说。善观色阴者。一极微摄一界一入一阴少分。不善观者言。一极微摄一界一入一阴。如色阴。受想行识阴亦如是。输门义说入者。通苦乐故。种性义说界者。如一山中多有诸性。金性银性等。如是一身中种种性各异故说十八界。问以何等故说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不增不减。答

  境界依者依  度量法所应

  是故界入阴  不增亦不减

  界度量所应者六依。六依者六缘。彼依若增则非依以无依者故。若减则依者无所依故。如是一切入亦以依缘为量。阴者何故染着色。乐受着故。何故乐受着。想颠倒故。何故想颠倒。烦恼相应故。烦恼依意意即依意。如所说意缘法生意识。离是依更无余依故。已说界入阴自性及因缘。今当广说界

  界中一可见  又说一切界

  无记谓八种  余则善不善

  界中一可见者。十八界中色界可见可视。在此在彼是故可见。复次示人心行是故可见。复次自现故。谓眼所行。当知十七不可见无行相故。又说。一切界皆可见。慧眼境界故。如所说偈。彼一切诸法。慧者见无我。如阿毗昙说。学见迹见四真谛迹故。是故十八界一切皆可见。无记谓八种者。八界无记。谓五情香味触。无爱不爱果可记故说无记。余十界可记。善及不善故。谓色声法…

《杂阿毗昙心论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