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毗昙心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52卷28页码:P0869
刘宋 僧伽跋摩等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 ▪第2页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中者。胎生者人趣中抟食增多。以抟食持身故。地狱识食增第一有亦然者。地狱识食增。识持名色故。非想非非想亦识食增。以识持名故

  欲天如人趣  色界触食增

  及与畜生趣  湿生亦复然

  欲天如人趣者。欲界天抟食增。色界触食增者。色界天触食增。受修禅故。及与畜生趣湿生亦复然者。畜生趣中湿生者触食增。持义是食义。如榰持瓶安住不坏。如是以食持身。身则不坏。牵有故说食。问若然者一切有漏法是食。牵有故。答增上故说力。能牵有故说食。有二事故名食。谓前方便牵。牵已复长养。问何故说四是食。答此不应问一切难起。但随量所应故说四。彼抟食者。长养诸根四大故说食。触者长养心心法故说食。意思者长养当来有故说食。识者长养名色故说食。是故说四食。问若归依佛法僧者(梵音中三宝名覆护归依趣向义应云归趣佛覆护法僧亦如是)。为何所归。三宝各二种。佛有二种身。谓生身及法身。法亦二种。谓第一义涅槃法及一切无我法。僧亦二种。谓第一义僧及等僧。为归何等。答

  归依彼诸佛  所得无学法

  涅槃无上法  僧学无学法

  诸佛所成就无学法名为佛。归者归佛所得无学法名归佛。不归佛所成就无诤等诸有漏法。自性不解脱故。以是故当知亦除生身。若言于如来所起恶心伤足出血不得无间罪者不然。何以故。起恶心故。谓于佛所得无学法起恶心而伤足故得无间罪。复次坏佛所得无学功德所依故。所依坏故依者亦坏。如瓶坏乳亦坏。归依爱尽名归法。善故常故。当知除余法。以余法无善及常故。归依僧所得学无学法名归僧。不归僧所成就非学非无学法及生身。以有漏故。亦非等僧可坏故。问归依以何为自性。答有说。口业自性。言说假合故。复有说亦身口业自性。戒自性故。问归依有何义。答覆护义是依义。安慰义是依义。以是因缘故归依。是受律仪门。修多罗品说四不坏净言。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缘觉菩萨道  及与三真谛

  于彼无垢信  是法不坏净

  辟支佛所得三根及眷属。一切菩萨所修行道及苦集灭谛。缘此诸法起无漏信。是名不坏缘法。不坏净坏缘后当说

  随生清净戒  佛僧如归说

  此事有二种  说有四种名

  随生清净戒者。谓无漏随生身口业。是贤圣所重戒。是名戒不坏净。佛僧如归说者。佛及僧当知如前归依说。彼缘佛法无漏信。是于佛不坏净缘。僧法无漏信。是于僧不坏净。若缘佛所得无漏法及菩萨所得学法。是名坏缘法不坏净。如是缘佛辟支佛法声闻法乃至一切学无学法。是亦名坏缘法不坏净。问不坏净有几事。答此事有二种。谓信及戒。信者心净。戒者四大净。说有四种名者。事缘建立故有四。以信缘别故为三种。知净者。若知若得若持清净。问何所知。答四真谛。复有说者名不坏净。如首罗长者。复次勇猛故不断。有说者名不坏净。如依长者(此二长者皆得初道魔不能坏不能断各依己自说为名)。问云何次第。答佛知净在前。佛是根本。以说故。问佛何所能。答曰觉法。问谁持法。答曰僧。问彼僧云何得一味。答曰圣戒。复次能说者为佛。何所说。谓法为谁说。谓僧谁持法。谓戒。复次良医者佛。治病者法。看病者僧。药者圣戒。是名次第说。彼于苦集谛及下根。于道谛一因缘得不坏净。谓信也(三根于苦集尽生信厌下根于道未能爱乐唯信也)。彼于灭谛及中上根。于道谛二因缘得不坏净。谓信及欲乐(三根于灭悉皆爱乐中上根于道乃能爱乐信俱有)。修多罗品说沙门果。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所谓沙门果  无为亦有为

  有为学果三  无学果第四

  二种沙门果。有为及无为。有为学果有三。有为无学果第四。一切无为悉非学非无学

  八十九圣人  沙门无为果

  亦说于有为  一切沙门道

  彼见道八忍。是沙门八智。是沙门有为果。八种烦恼断。是沙门无为果。欲界修道离欲九无碍道。是沙门九解脱道。是沙门有为果。九种烦恼断。是沙门无为果。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离欲尽当知。显现故世尊说四。以此处五因缘具故。谓舍曾道得未曾道。结尽。得一味解脱。顿得八智。一时修十六行。以此处道决定及决定究竟故。若断者所作及所作究竟。问颇一念顷一智知一切法邪。答无也。何以故

  虽知一切空  而非知一切

  除其共相应  自性亦复然

  若此智生知一切法空及无我。而不知自己自性。不自顾如指端不自触。此亦如是。又无二决定故。无有一智二决定。自知知他亦不知相应法共。一行一缘故。一切相应品法同行同缘。不知共有法。一果故。同决定转故。此智闻慧思慧非修慧。何以故。修慧者分段缘故。是故说欲界色界。以无色界闻思非分故。问对治几种。答

  所谓断对治  坏持及远分

  此四应当知  是名对治种

  有四种对治。所谓断对治。坏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断对治者。无碍道断烦恼得故。坏对治者。于缘中作过行故。谓无常苦空非我等。如是比。持对治者。与烦恼断得合。谓解脱道及后诸余与烦恼断得合。远分对治者。解脱道为首。苦法忍是见苦所断烦恼。断对治及坏对治。于余欲界系法。坏对治。若欲爱尽超升离生苦法忍。亦是远分对治。如是一切道随其义尽当知。修多罗品说修义。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初得若习行  对治及断修

  当知此四种  是名为修义

  四种修。谓得修。行修。对治修。断修。得修者。谓初得未曾得有为功德。习修者。谓曾得善法相续生。对治修者。谓修四种对治名为对治修。是有漏法敌对治道。断修者。谓断烦恼故。修道是断烦恼得义(上取能治能断为修今取所治所断为修依下四句可知也)。有法得修及习修非对治修断修。作四句。初句无漏有为法。第二句不善法无记有为法。第三句善有漏法。第四句无为法。有说。六种修。前四及分别修防护修。分别修者。如修多罗说。谓此身发毛爪齿。如是比。防护修者。谓根如所说善调御六根。如是广说。如是好者。谓四种修。如前说。此二种修。断修对治修所摄。已说见道修道决定相。差别义今当说

  烦恼通三界  若见断二种

  二断则三种  俱见道前行

  若烦恼三界系。见道断。谓五见及疑。此见道前行二种(五见疑定见道前断爱慢无明与见俱灭实虽未尽名已悉摄随见受名名为前行下修道不待见道故修道前行)。或见道断。或见道修道断。云何见道断。若结非想非非想处系。随信行随法行无间忍断。彼非想非非想处系此以地定故说。随信行随法行此以人定故说。无间忍此以对治定故说。断者此以所作定故说。云何见道修道断。谓八地。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人断见道断。问何故凡夫断烦恼一向修道邪。答凡夫不能部分舍烦恼。如是见断如是修断。复次凡夫不能一种道断九种故。若三界五种。谓爱慢无明。此见道前行三种。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或见道修道断。若彼烦恼非想非非想处系。随信行随法行无间忍断。是见道断。若九地学见迹修道断。是修道断。余八地。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人断见道断

  若欲界烦恼  五行有二种

  彼修齐限故  说修道前行

  若欲界五行。彼修道前行二种。或修道断。或见道修道断。若学见迹修道断是修道断。余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人断见道断。彼决定前断是故说前行。问前说缘此诸缘何时作事。答

  次第缘所作  说彼法生时

  缘缘所作业  彼法灭时说

  次第缘所作说彼法生时者。生时是未来。与转俱故。亦应说转时彼法生时。次第缘为作业。与处义故名次第缘。彼法生者得处故。若言色及一切心不相应行亦得处而生。应说次第缘者不然。彼事行品已说。缘缘所作业彼法灭时说者。法灭时缘缘为作业。以法灭时是现在能摄受境界。非未来未起故。非过去已灭故

  三因所作业  谓彼法生时

  二因之所作  当知灭时说

  三因所作业谓彼法生时者。法生时三因作业。所谓自分因。一切遍因。报因。自分因力故法生相似相续。是故法生时自分因作业。一切遍因报因随顺建立生法故。彼法生时作业。总说故说法生时三因作业。除初无漏余善。除报余不隐没无记。自分因作业染污者。自分因一切遍因作业。报者自分因报因作业。二因之所作当知灭时说者。有缘法灭时。相应因共有因作业。业同故。一果故。不相应法共有因无缘故。增上缘者一切时不障碍住。是故不说。不待说故。所作因亦如是。问云何一切众生等心起等心住等心灭为不邪。所以问者。有众生身或大或小。为身大则心大。身小则心小邪。为一切等。又众生进止迟速不同。为迟行心迟。速行心速。为悉等邪。复次众生或有安静知觉如山。或有不住动若飞尘。为静者心迟动者心速。为悉等邪。答

  一切众生类  心起住灭等

  贪欲等相应  不相应亦然

  一切众生类心起住灭等者。一切众生心等起等住等。灭时无多少。何以故。刹那故。亦无大小。非色故。四大差别故身有大小。身轻者速。身重者迟。心转多缘故则觉飘动。心止一缘则念安静。贪欲等相应不相应亦然者。若心有贪无贪彼一切心俱起俱住俱灭。刹那故。贪心不作业故现重。无贪心作业故现轻。乃至有解脱无解脱尽当知。有贪无贪如界品说

  问已说有心分一切众生心俱起俱住俱灭。无心分复云何等。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此心灭。余众生心起。还从定觉此心生。余众生心灭。云何等。答当知此说有心者然。无心者亦同。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彼余众生心起。此初正受刹那亦起。从定觉时余众生心灭。此后正受亦灭。若住定时余众生心亦起亦灭。此正受亦起亦灭。复有说言。一切心起不必同。或有心起不灭。作四句。初句从无想灭尽正受起。第二句入正受时。第三句有心者。第四句住正受时。此无有小大。无形故。已说诸心起灭。广心义今当说

  欲界中有四  色无色各三

  亦学无学心  说此次第生

  欲界中有四色无色界各三亦学无学心者。有十二心。所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隐没无记心不隐没无记心。色界系善心隐没无记心不隐没无记心。无色界亦如是。及学心无学心。问十二心云何建立。答系不系界…

《杂阿毗昙心论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