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广百论释论》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571卷30页码:P0187
唐 玄奘译

  《大乘广百论释论》一 ▪第2页

  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生因

  是故能生因  皆成所生果

  论曰。诸法要待自所生果。有胜体用方得名因。所生若无。能生讵有。由是所执能生之因。必待余法成别因故。如苦乐等定是无常。岂不因法先有体用。后果生时因名方显。如外众缘先有体用。果法生已乃得缘名。时亦如是。其体常遍。具含种种生长功能。诸果生时名用方显。又未生果亦得因名。待当果故。如稻麦种。汝所立时。其体常遍。具含种种生长功能。诸能与体既许无异。能应同体一一遍常。是则起用生一果时于一果处应生一切。如是便成因果杂乱。我立功能望所生果时处决定。故无此失。汝立功能一一常遍。不应辄许时处决定。若言论主所立功能同斯过者。此亦不然。我立功能依因缘有种种差别非遍非常。随自因缘种种差别。所生诸果时处决定。故无起用生一果时于一果处遍生一切。所以因果不相杂乱。不同汝立时与功能。皆是遍常前后不异。是故唯汝有杂乱失。又说颂曰

  诸法必变异  方作余生因

  如是变异因  岂得名常住

  论曰。世间共许。功能所依种子等法。必舍前位而取后位。体相转变方为芽等所生果因。如是因性理无差失。所立常因应亦同此。体相转变方能为因。既许转变无容常住。岂不世间亦许种等。果未生位体相未转。虽无作用而得名因。不尔世间虽假名说。而实种等将至灭位。正能生果方得名因。种等尔时必有变异。为不根尘不灭无变而有作用生诸识耶。此亦将灭体相转变能生诸识。故不相违。有余师说。根尘望识如种芽等生灭道理。一切因果法不同时此难于彼便成疎远

  复次有余外道。执自然因体常无有生灭变异。自然为因生一切果。为破彼执故。说颂曰

  若本无今有  自然常为因

  既许有自然  因则为妄立

  论曰。若一切法本无今有。计有自然常住为因。法应自然本无今有。何用妄立自然常因。既许自然不待因故。又体自然常无变易。果未生位既未能生。果法生位应亦如是。前后一故因义不成。计自然常便失二事。谓失摄受决定因缘能生自果。及失见有所生粗果。证有自许微细常因。若谓自然要待和合众缘资助方能生果众缘虽别。然和合时资助自然令起总用。此一总用本无今有。是故自然体虽常有。先不生果后方能生。是亦不然。自然常有。云何不令众缘常合。众缘合时其性虽别。然互相助共生一果。除此更无总用可得。又自然性虽处众缘。共和合位亦不能生。体无别故。如未生位。又常住法体相凝然。不可改转。缘何能助。若许自然从缘改转。如所生果应是无常。是故唯有无常诸缘。互相资助起胜体用。异于前位能生其果。非所立常能离前失。复次有诸外道建立常因。时无改变能生于果。此亦应以用相违因为喻遮遣。又说颂曰

  云何依常性  而起于无常

  因果相不同  世所未曾见

  论曰。诸行生起必似自因。故不可言生异类果。岂不现见从月爱珠引出清流。因果异类。我亦不说从因生果。所有体相一切皆同。但言因果相生义中不相离相决定相似。以于世间曾未见有如是因果不同相故。世间共见粗无常果。无不从彼无常因生。类知细果是无常故。犹如粗果因定无常。是故色等因果性法。与无常相定不相离。为决此义。复作是言。一切细果所因色等。定是无常。果无常故。譬如粗果所因色等

  复次有作是见。空等遍常。若于一分众缘合时即依此分发生声等。若遍所依发声等者。住极远境根亦应知。为破彼见故。说颂曰

  若一分是因  余分非因者

  即应成种种  种种故非常

  论曰。若谓空等众缘合时。一分有用发生自果。余分无用自果不生。空等即应分分差别。分分体用有差别故。应如声等定是无常。又此空等体恒周遍。能为种种自果所依。是种种相所依止故。如锦绣等可证非常。又如前说。常法凝然不可改转。缘何能助所计空等。应亦如是体既常住。虽众缘合何能发生声等自果

  复次有作是见。一分起时但从一物大等诸果展转变异差别增长。大等诸果变故无常。一物自性不变故常。此亦不然。义相违故。大等皆用自性为体。大等变时自性应变。由此自性应是无常。体无异故。犹如大等。又此自性其体周遍。一分变时余无量分体无异故。应亦随变。是则一分一法起时。余分余法皆应同起。如是举体有作用故。如大等果应是无常。又以前颂兼破此执。由彼所计自性最胜三分合成。所谓萨埵剌阇答摩。第一萨埵其性明白。第二剌阇其性躁动。第三答摩其性阇昧。此三一一相用众多。皆是神我所受用事。我以思为性。思所受用时。剌阇性躁警萨埵等令起种种转变功能。三法和同随于一分。变成大等。转名最胜。譬如大海其水湛然。随于一分风等所击。变成种种骇浪奔涛。如是所执自性最胜。一分有用变成大等。余分无能无所转变。是即自体应成种种。成种种故定是非常。如大等果相非常住。又三自性一一皆有明躁昧等众多作用。自性作用既许体同。以性随用应成多体。自性最胜无差别故。是则最胜体亦应多。自性最胜体成多故。应如大等定是无常

  复次有执极微是常。是实和合相助有所生成。自体无亏而起诸果。此亦不然。义不成故。若许和合必有方分。既有方分定是无常。若言极微遍体和合。无方分者。此亦不然。何以故。颂曰

  在因微圆相  于果则非有

  是故诸极微  非遍体和合

  论曰。若诸极微遍体和合。无方分故非少分合。是则诸微应同一处。实果应与自因遍合。无别处故。应亦微圆。若尔应许一切句义。皆越诸根所了知境。由见所依余可知故。是则违害世间自宗。若言实果虽与自因遍体和合无别处所。然由量德积集力故。令其实果亦可得见。谓诸实果虽无住处方分差别。然由量德积集殊胜。令所依实非大似大。方分差别分明可见。此但有言都无实义。我先难汝。所生实果与诸极微既无别处。应如极微越诸根境。汝不能救何事余言。若所依实如是相现。应舍实体同彼能依。既成他相应舍自相。亦不可说。如颇胝迦不舍前相而现余相。其体无常前后异故。此若同彼。应舍实体。德依于实。实体既无。德亦非有。无实无德。谁现谁相。故可不说所生实果不舍自相而现他相。如是即应唯德可见。所有实性皆越根境。此亦违汝自所立宗

  复次有说极微有其形质。更相碍故居处不同。是则极微住虽邻次。而处各别应不和合。若许和合处同不同。即违自执。及有分过。有说极微生处各异。虽复无间而不相触。各据一方相避而住。积集差别似有方分。无间处生似有流转。刹那前后展转相续。有因有果非断非常。为兼破彼。故复颂曰

  于一极微处  既不许有余

  是故亦不应  许因果等量

  论曰。如是所说诸极微相。竟不能遮有方分失。何以故。颂曰

  微若有东方  必有东方分

  极微若有分  如何是极微

  论曰。是诸极微既有质碍。日轮才举舒光触时。东西两边光影各现。逐日光移随光影转。承光发影处既不同。故知极微定有方分。既有方分便失极微。如是极微即可分析。应如粗物非实非常。违汝论宗极微无方分常住实有造世间万物

  复次所执极微定有方分。行所依故。如能行者凡所游行必有方分。若无方分则无所行。何以故。颂曰

  要取前舍后  方得说为行

  论曰。进所欣处。名为取前。退所厌处。名为舍后。要依前后方分差别起取舍用。乃名为行。离方分行所未曾见。极微既是行用所依。故知极微定有方分。若无所行行用差别。是则应拨行者为无。故说颂曰

  此二若是无  行者应非有

  论曰。依前后方起取舍用。方若非有。用亦应无。若尔虽行应如不动。若汝拨无行处行用。是则所依行者亦无。执此极微便着邪见。又诸极微若无行用。则不能造有方分果。若无所造有方分果。即诸天眼亦无所见。是则所立一切句义。越诸根境顿绝名言。云何自立句义差别

  复次若执极微无初中后。即净眼根亦不能见。应如空花都无所有。为显此义。故说颂曰

  极微无初分  中后分亦无

  是则一切眼  皆所不能见

  论曰。若执极微是常是一。无生住灭三种时分。无前中后三种方分。应似空花都无实物。是则极微越诸根境。不为一切眼所观见。自他推捡都不可得。是故不应计为实有。此中正破外道所执。极微是常无有方分。越诸根境非眼所见。兼显极微无常有分。非越根境净眼所见

  复次为破极微因果同处。及显因体定是无常。故说颂曰

  若因为果坏  是因即非常

  或许果与因  二体不同处

  论曰。诸有碍物余碍逼时。若不移处必当变坏。如是极微果所侵逼。或相受入异体同居。如以细流溉粗沙聚。或复入中令其转变。如妙药汁注赤镕铜。若许如前则有诸分。既相受入诸分支离。如相离物不共生果。是则应无一切粗物。又若同彼有诸细分。即应如彼体是无常。若许如后自说极微。体有变坏何待征难。若并不许。应许极微互相障隔因果别处。以有碍物处必不同。如非因果诸有碍物。又说颂曰

  不见有诸法  常而是有对

  故极微是常  诸佛未曾说

  论曰。现见石等于自住处对碍余物。既是无常。极微亦尔。云何常住对碍与常。互相违反二法同体。理所不然。复有别释。余物共合变坏生因。名为有对。不尔极微皆有对碍。碍证无常其义明了。若谓极微障碍余物。他不全许。故须别立余物共合变坏生因。比度极微是无常者。是则但应以能生义。证极微性定是无常。何以颂中说为有对。故知此言是有碍义。虽不全许。而因义成。彼许极微碍余物故。既破极微方亦随坏。因极微果证实有方。极微既无。果则非有。何缘而立方实常耶。又方不定待缘而立。假施设有。非实非常。由上所说诸因缘故。极微是常。佛未曾说。但言诸行皆是无常。唯我大师独称觉者。于一切境智见无碍。所说无倒真号如来。愍彼邪徒不能归信诸行无常。诚哉佛说无为非行。何废常耶。然所立常无过二种。一有所作。二无所作。若有所作非谓无为。若无所作但有名想。故契经说。去来及我虚空涅槃是五种法。但有名想都无实义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乘广百论释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9】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