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释》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595卷31页码:P0152
陈 真谛译

  《摄大乘论释》六 ▪第2页

  世亲菩萨释 /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无二。有生无生无二。有灭无灭无二。本来寂静不寂静无二。本来涅槃非涅槃无二。生死涅槃无二。由如此等差别。诸佛如来依义密语。由此三性应随决了常无常等正说。如前解释此中说偈

  如法实不有  如彼种种现

  由此法非法  故说无二义

  释曰。诸法非法非非法。由此法实无所有故。非法如有显现故。非非法。由非法非非法故说无二义

  论曰

  依一分说言  或有或非有

  依二分说言  非有非非有

  释曰。若依一一分。不可说诸法有及非有。如所显现不如是有故不可说有。虽实非有如有显现故。不可说非有。若捉一一分应如此判。若约依他性具有二分。说诸法非有非非有

  论曰

  如显现不有  是故说永无

  如显现实有  是故说非无

  释曰。如所显现不如此有。依不有义故说永无。虽复不有非不显现。依唯有显现义故说非无

  论曰

  由自体非有  自体不住故

  如取不有故  三性成无性

  由无性故成  前为后依止

  无生灭本净  及自性涅槃

  论曰。由自体非有

  释曰。今当显如来所说无性意。初句一分明无性通大小乘。此正是显无性意自。非有者显通无性。由诸法离因缘和合。不关外缘自然成。无有此义故。一切法无性体非有者亦是无性。此有别意。谓约过去未来此体已灭。由此体更立法为有。无如此义。此体未有。由此体预立法为有。亦无此义。是故去来二世并无自性

  论曰。自体不住故

  释曰。若诸法已生过。唯生时无能住义。既不能住故现在亦无体。此三世无性。亦通大小二乘

  论曰。如取不有故。三性成无性

  释曰。由分别性所显现。实无所有故。无相性。分别性无体相故。依他无所依止故无生性。此二无性无无性故真实无性性。此三无性但大乘中有。余乘则无

  论曰。由无性故成前为后依止。无生灭本净及自性涅槃

  释曰。由诸法永实无性。一切无生等四义得成。何以故。若诸法无性是故无生。若无生则无灭。由无生无灭故本来寂静。由本来寂静故自性涅槃成者。前为后成立依止。谓无性成立。无生故为无生依止。后三亦尔

  显了意依章第四

  论曰。复次有四意四依。一切佛世尊教应随决了

  释曰。如来所说正法。不出四意四依。此意及依由三性故可决了。若离三性无别道理。能决了此法

  论曰。一平等意

  释曰。譬如有人执平等法尔说彼即是我。世尊亦尔。平等法身安置心中。说如是言

  论曰。譬如有说。昔是时中我名毗婆尸。久已成佛

  释曰。非昔毗婆尸即是今释迦牟尼。此说中以平等为意。是名通平等。若说别平等。谓因果恩德皆同。是名平等意

  论曰。二别时意

  释曰。若有众生由[悚*页]惰障不乐勤修行。如来以方便说。由此道理于如来正法中。能勤修行方便说者

  论曰。譬如有说。若人诵持多宝佛名。决定于无上菩提不更退堕

  释曰。是[悚*页]惰善根。以诵持多宝佛名。为进上品功德。佛意为显上品功德。于浅行中欲令舍[悚*页]惰勤修道。不由唯诵佛名。即不退堕决定得无上菩提。譬如由一金钱营觅得千金钱。非一日得千。由别时得千。如来意亦尔。此一金钱为千金钱因。诵持佛名亦尔。为不退堕菩提因

  论曰。复有说言。由唯发愿。于安乐佛土得往彼受生

  释曰。如前应知是名别时意

  论曰。三别义意

  释曰。此言显自觉了实相。由三性义道理。若但如闻觉了义。是如来意者。婴儿凡夫亦能觉了。是故如来意不如此。如来意云何

  论曰。譬如有说事。如是等恒伽所有沙数。诸佛于大乘法义。得生觉了

  释曰。此觉了非闻得成。若人已事恒伽沙数佛。方得成就。是名别义意

  论曰。四众生乐欲意。譬如如来先为一人赞叹布施。后还毁呰

  释曰。有众生如来先为赞叹布施功德。后时或为此人毁呰布施。如此意随人得成。何以故。若人于财物有悭吝心。为除此心故先为赞叹布施。若人已欲乐行施。施是下品善根。如来后时更毁呰此施。令渴仰其余胜行。若不由此意赞毁则成相违。由如来有别意故。于一施中赞毁而不相违

  论曰。如施戒及余修亦尔。是名四种意

  释曰。戒等亦如是。有人如来为赞毁于修。此是世间修故可毁呰。若出世间修则无可毁。义意及依异相云何如来心先缘此事。后为他说故名为意。由此因众生决定。入正定聚故名此因为依

  论曰。四依者一令入依。譬如于大小乘中。佛世尊说人法二种通别。二相所摄俗谛

  释曰。于正说中约世谛理说有人法及通别二相。为令众生入于正义故。名令入依

  论曰。二相依。譬如随所说法相中必有三性

  释曰。于正说中若应说法相必说三性。此三性是一切法总相。若欲了别一切法。必须依此三相。故名相依

  论曰。三对治依。此中八万四千众生烦恼行。对治显现

  释曰。于正说中若说众生行对治。不出八万四千。谓说四谛等。此说能除众生因果中身见戒取疑。以能成立众生烦恼对治故。名对治依

  论曰。四翻依。此中由说别义言词以显别义。譬如偈言

  释曰。于正说中由显说别义。文字但说别义。故名翻依。如偈言

  论曰

  阿娑离。娑罗摩多耶。毗跋耶斯者。修絺多。离施那者。僧柯履多。罗槃底菩提物多摩

  论曰。阿娑离

  释曰。谓定。何以故。娑离者有二义。一实二动。阿娑离谓不实不动。不实是文句明了义。不动是秘密义。不动故名定

  论曰。娑罗摩多耶

  释曰。名起实心。谓于定起尊重心

  论曰。毗跋耶斯者

  释曰。谓四念处智慧。何以故。毗跋耶斯者。亦有二义。一倒谓于无常起常倒等。二翻倒谓于常作无常解。倒是文句明了义翻倒是秘密义

  论曰。修絺多

  释曰。谓善住。善住于念处

  论曰。离施那者

  释曰。谓正勤。何以故。离施那者亦有二义。一烦恼二苦难。烦恼是文句明了义。苦难谓正勤是秘密义

  论曰。僧柯履多

  释曰。亦有二义。一染污二疲惓。染污是文句明了义。疲惓是秘密义。菩萨为众生于生死。长时恒行苦行。是故疲惓如罗睺罗法师言。世尊长时于生死劬劳。但由大悲不由余事

  论曰。罗槃底菩提物多摩

  释曰。罗槃底言得。菩提言觉。物多摩言胜。若取此偈明了义判文。则成相违。若取秘密义判文。则是正说。欲令众生依理判文。以理为依不应依文故说此偈。或有人憍慢轻蔑说者。自不能如理判义。欲破彼慢心故说此偈。是名翻依

  论曰。若人欲广解释大乘法。略说由三相应。当如此解释。一广解缘生体相。二广解依因缘已生诸法实相。三广解成立所说诸义。广解缘生体相者。如偈说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如此果报识。及以生起识由更互因生

  释曰。外尘分别所生。本识中熏习种子故。称言说熏习。一切余法以此为因得生。谓生起识为性。言说熏习以诸法为因故。言此法从彼生。由此言说已显本识。与生起识更互为因

  论曰。广解释依因缘已生诸法实相者。诸法者谓生起识为相有相。及见识为自性

  释曰。是诸法有相有见为自性。生起识为相。应如此知诸法有两体。若尘识以相为体。若识识以见为体。从因缘生果法。性相有三种

  论曰。复次诸法依止为相

  释曰。谓依他性

  论曰。分别为相

  释曰。谓分别性

  论曰。法尔为相

  释曰。谓真实性

  论曰。由此言说。于三性中诸法体相则得显现

  释曰。由此言说一切从因缘所生法。由法尔故虚。虚故成倒。由倒故得虚果。由有果故有分别。由分别故有法尔。是故或顺相成。或逆相成。此三种性相遍摄一切果

  论曰。如偈言

  释曰。为显此义故重说偈

  论曰

  从有相有见  应知法三相

  释曰。诸法不出二种。一相二见。于相见中应了别三性为相。此三相如此方便应解释。今当显说

  论曰。云何得解说此法相分别性。于依他性实无所有。真实性于中实有。由此二不有有故。非得及得未见已见。真如一时自然成。于依他性中分别性无故。真实性有故。若见彼不见此。若不见彼即见此

  释曰。二谓分别性及真实性。此二第一无第二有故。言此二不有有。由见分别不见真实。谓未见真实人是凡夫不见时。圣人不见分别。即见真实

  论曰。如偈言

  释曰。为显此义故重说偈

  论曰

  依他中分别  无但真实有

  故不得及得  于中二平等

  释曰。于中谓于依他性中。此二平等。谓于依他性中分别无真实有故。故凡夫人颠倒执。如此得不得圣人正见故。于依他中亦有得不得义

  论曰。广解成立所说诸义者。譬如初所说文句由所余诸句显示分别。或由功德依止。或因事义依止。功德依止者。广说佛世尊功德。最清净慧

  释曰。因前二义。一切所说应如此解释。今当说此方便。此中所说或依功德义。或依因事义。依功德义中最清净慧。是初句。所余诸句各显此义

  论曰。无二行谓于所知一切无障行起功德

  释曰。不如声闻独觉智慧有障。无障由有障故不清净。由无障故清净。如来智慧于一切处悉无障。是故无净不净。由此义故无二

  论曰。无相法为胜依意行。谓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令入功德

  释曰。即是无垢清净真如。说名无相法。由此一切法无所有为体故。此法离有相。由自体实有故。此法离无相。于无相法由最清净。是故自能通达。亦能令他通达故。说无相法为胜依意行

  论曰。住于佛住。谓不由功用。不舍如来事。佛住功德

  释曰。此显无住处涅槃。不在生死故无功用心。不在涅槃故。不舍如来利益众生事。如此二义由无住处涅槃故得成立故。说此涅槃名为佛住

  论曰。至得诸佛平等。谓于法身依止及意事。无差别功德

  释曰。依止即法身。意是应身。事是化身。如此三身一切十方三世如来平等无异。如此平等一切如来皆已至得

  论曰。行无碍行。谓修习一切障对治功德

  释曰。为对治一切三障。如来恒修对治慧。是故如来智于法体及法相皆无障碍

  论曰。不可破无对转法。谓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释曰。于世间中无有天魔及外道诸说。能如理破。如来所说正…

《摄大乘论释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