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释》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598卷31页码:P0380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五 ▪第3页

  无性菩萨造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余处故。或法身等于佛地中平等遍满。无中无边无有分限。此法身等遍一切处。为诸众生现作饶益。然非自性无中无边。穷生死际常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者。即是开示极于法界。谓此法界最清净故。能起等流契经等法。极此法界于当来世一切有情。如其所应常能现作利益安乐。无尽功德者。即是开示尽虚空性。谓彼虚空无障为性。于有对物不障为业。性者界也。持自相故。非诸间穴明闇为性穷尽。如是虚空自性如彼虚空无边无际。无尽无减无生无灭无有变易。于一切时现前容受一切质碍。法身亦尔。常现前作一切有情利乐为相。尽一切界遍作众生诸饶益事。无有休息。等者。等取究竟功德。即是开示穷未来际。谓此功德穷未来际常无间断。穷于未来无际之际。显佛功德永无穷尽。所化有情永无尽故

  由此功德之所庄严。最清净觉。显薄伽梵异诸声闻独觉菩萨觉最胜故。云何而得此最胜觉故次说言不二现行。诸声闻等于所知境有二现行。所谓正智不染无智。佛无此故智德圆满。为显如来断德圆满。故次说言趣无相法不住生死涅槃相故。以何方便得此涅槃。故次说言住于佛住。由薄伽梵于空大悲善安住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如是佛住与余为共为不共耶。故次说言。逮得一切佛平等性。诸佛一切行相展转和杂住故。如是已说自利圆满。次当广说利他圆满。为显已得一切所化障碍对治。故次说言到无障处。有诸魔等。能退转法。能转有情所作义利。今于此中无有是事。故次说言。不可转法。于诸所作有情利益安乐事中。无有高下能为拘碍。故次说言所行无碍。依此方便能作有情诸饶益事。故次说言其所安立不可思议。如是加行诸佛世尊为性平等。为各差别。不尔何者游于三世平等法性。三世诸佛利有情事皆相似故。如是所作利有情事。为于一一诸世界中次第作耶。不尔何者其身流布一切世界顿于一切诸世界中。现成佛故。为显能断于彼彼处所生起疑。故次说言于一切法智无疑滞。所化有情种性别故。如其所应方便化导。为欲显此巧方便智。故次说言于一切行成就大觉。即依如是所化有情有能无能。善巧差别。故次说言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即于所化有情邪正及俱行中。所应现相不可分别。为现此事。故次说言凡所现身不可分别。引发任持不定种性声闻菩萨。故赞大乘。为显此事。故次说言。一切菩萨等所求智。为遮所化诸有情类于大师所。疑一切智非一切智。故次说言。得佛无二住胜彼岸。闻一切佛得平等言。即谓一切应同一性。为遮此疑。故次说言。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非一非异其相云何。为答此问故次说言。证无中边佛地平等常无常等。一切皆是二边相摄。云何无相为避此难。故次说言。极于法界。谓最清净离诸戏论。是法界相如是种类。利众生事。为经几时故次说言。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论曰。复次由义处者。如说若诸菩萨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令入一切智智故。自知我今何假智故。摧伏慢故。坚牢胜意乐故。非假怜愍故。于亲非亲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槃为后边故。应量而语故。含笑先言故。无限大悲故于所受事无退弱故。无厌倦意故闻义无厌故。于自作罪深见过故。于他作罪不嗔而诲故。于一切威仪中恒修治菩提心故。不希异熟而行施故。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于诸有情无有恚碍而行忍故。为欲摄受一切善法勤精进故。舍无色界修静虑故。方便相应修般若故。由四摄事摄方便故。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以殷重心听闻正法故。以殷重心住阿练若故。于世杂事不爱乐故。于下劣乘曾不欣乐故。于大乘中深见功德故。远离恶友故。亲近善友故。恒修治四梵住故。常游戏五神通故。依趣智故。于住正行不住正行。诸有情类不弃舍故。言决定故。重谛实故。大菩提心恒为首故。如是诸句应知皆是初句差别。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

  此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应知此中十六业者。一展转加行业。二无颠倒业。三不待他请自然加行业。四不动坏业。五无求染业。此有三句差别应知。谓无染系故。于恩非恩无爱恚故。于生生中恒随转故。六相称语身业此有二句差别应知。七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八无下劣业。九无退转业。十摄方便业。十一厌恶所治业。此有二句差别应知。十二无间作意业。十三胜进行业。此有七句差别应知。谓六波罗蜜多正加行。故及四摄事正加行故。十四成满加行业。此有六句差别应知。谓亲近善士故。听闻正法故。住阿练若故。离恶寻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复有二句差别应知。助伴功德。故此复有二句差别应知。十五成满。业此有三句差别应知。谓无量清净。故得大威力。故证得功德故。十六安立彼业。此有四句差别应知。谓御众功德故。决定无疑教授教诫故。财法摄一故。无杂染心故。如是诸句应知皆是初句差别

  释曰。三十二法由十六业分别显示说彼业故。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者。或有利益而非安乐。如盛贪者强修梵行。或有安乐而非利益。如乐欲者。受用种种有罪境界。或有利益亦是安乐。如薄尘者乐修梵行。此中菩萨作如是心。云何皆令一切有情当得无上利益安乐。言意乐者。欲及胜解以为自性。此意乐胜故名增上意乐。令入一切智智故者。是展转加行业之所解释。譬如一灯转然千灯。由此业故。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则得显现。如是于后一切句中。利益安乐增上意乐皆应配释。自知我今何假智故者。是无颠倒业之所解释。或有利乐增上意乐而是颠倒。故须自知。我今何假。由此智故说无倒业。谓我唯有如是闻慧。了知教证自有堪能。起随所应无倒加行。如有颂言

  诸有自称量  勤求所求处

  彼不逮劬劳  而能到所到

  如是等颂应当广说。摧伏慢故者。是不待他请自然加行业之所解释。他虽不请自然往彼为说正法。坚牢胜意乐故者。是不动坏业之所解释。生死众苦不能动坏所发心故。非假怜愍故。于亲非亲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槃为后边故者。是无求染业三种差别之所解释。若有染系由爱染因。假作怜愍暂时摄受。若无染系非假怜愍。于一切时恒不舍离。若依爱染而作怜愍。于亲非亲。有爱有恚心不平等。若无染心则于二品平等而转。若有爱染而作怜愍。但至命终怜愍随转。若无爱染而生怜愍。于生生中怜愍之心恒常随转。是故菩萨乃至涅槃永作善友。应量而语含笑先言故者。此是二种利益安乐增上意乐相。称语身业之所解释。无限大悲故者。是平等业之所解释。若唯于苦而起大悲。非乐非舍非平等业一分转故。菩萨大悲于乐于苦于非苦乐。所摄有情皆被生死众苦随逐。平等怜愍无有差别。是故说此名平等业。于所受事无退弱故者。是无下劣业之所解释。专为拔济一切有情。犹如重担。见此重担心无怯惧不舍勤苦。如担而办。是故说名无下劣业。无厌倦意故者。是无退转业之所解释。所化有情诸邪恶行不能退转。利益安乐增上意乐相应业故。闻义无厌故者。是摄方便业之所解释。闻谓所闻契经等法。非泛所闻。义谓即彼所诠之义。于此闻义常无厌足。此是能摄成熟有情巧方便性。是故说名摄方便业。闻义无足如所堪能。应正道理而化导故。于自作罪深见过故。于他作罪不嗔而诲故者。是厌恶所治业之所解释。此中所治谓贪嗔等。欲令远离故名厌恶。若于自罪深见过失。速疾厌离方能制他所不应作。言威肃故非余能制。如契经言

  若自住邪行  便受他讥论

  是人终不能  制止他过失

  世俗亦言

  若自犯愆过  经时不观察

  不如理远离  慢不取其德

  若怀嗔忿。诲他所犯以非利益非方便故。言不威肃他转违背。起诸邪行。如有颂言

  怜愍如一子  诲举他所犯

  决定令受持  后不复当犯

  于一切威仪中。恒修治菩提心故者。是无间作意业之所解释。普于一切所作事中。无间修治菩提心故。如所行清净契经中说

  若见坐时  发如是心  愿诸众生

  坐菩提座

  如是等颂不悕异熟而行施故。乃至由四摄事摄方便故者。是胜进行业七句差别之所解释。即六波罗蜜多及四摄事。离如所说所治过等。于极喜等后后地中。转得增胜趣向成满。因名为业是所作故。此中四种波罗蜜多易故不释。有差别者。今当略释。舍无色界修静虑故者。菩萨不生无色界中。于彼不见能作利乐有情事故。亦不数入无色等至。不见彼处。有多功德之所依故。舍是离义方便相应修般若者。大悲相应修习妙慧。能作有情诸利乐事。此若无者。于诸有情利益安乐此事应无。专为此事求佛果故。如有颂言

  双修习慧悲  能作他利乐

  利他行正道  一向趣菩提

  四摄事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义。由布施故能摄受他。由爱语故方便开解为说法相。由利行故随其所应劝彼修善。由同义故于最后时。令彼同得不共功德。或由布施故令成法器。由爱语故得法胜解。由利行故依法胜解发起正行。由同义故令所起行转得清净转复微妙。由此具摄方便自性。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乃至亲近善友故者。是成满加行业六句差别之所解释。由此加行能令成满。是故说名成满加行。此即是业。由亲近善士等六句释经所说八句。作意功德助伴功德。各释二故有。善尸罗故名持戒有。恶尸罗故名破戒。于此二种能说法者。为闻法故恭敬法故。起善友想无有差别。是故说言善友无二。由是因缘于破戒者不应一向。谓非善友。如有颂言

  若有戒足虽羸劣  而能辩说利多人

  如佛大师应供养  爱彼善说故相似

  以殷重心听闻正法者。谓如所说广义等中。由十六行应听闻法。以殷重心住阿练若者。远离聚落。过俱卢舍名阿练若。于中居止说名为住。如应而住无有慢缓名殷重心。于世杂事不爱乐者。不爱世间歌笑舞等种种杂事。即是远离欲等相应不正寻思。作意功德者。舍爱声闻独觉乘故。大乘功德爱相应故。助伴功德者。远恶友故。近善友故。恒修治四梵住故。常游戏五神通故。依趣智故者。是成满业之所解释。谓成满相名成满业。此中业声是相别名。无量清净等三句。释前恒修治四梵住等三句。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名四梵住。由此表知所有内德。成满清净故得相声。游戏五通名为威力。漏尽智通是解脱智名大威力。或取菩萨增上神通名大威力。如是亦名成满之相。证得功德者。谓已证得现前自在。此即解释依趣智故。各别内证名依趣智。不唯于义依趣于识非寂静故。于住正行不住正行等。是安立彼业。四句差别之所解释。由此安立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此即是业。是故说名安立彼业。御众功德者。谓于持戒犯戒有情驱摈摄受。俱欲令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名不弃舍。言决定故者。谓决定无疑教授教诫。言威肃故。言若不定即不威肃。重谛实故者。谓财法二摄合成一种。积集财法无异分别。平等分布如先所许。如是施与除现所无。如有颂言

  财供养能令  众生尽寿命

  法供养能令  究竟天寂静

  大菩提心恒为首故者。是无杂染心之所解释。由菩提心所摄受故。凡有所作终不贪求他供事等。唯求证得无上菩提

  论曰。如说

  由最初句故  句别德种类

  由最初句故  句别义差别

  释曰。此伽他中其义易解无劳重释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摄大乘论释》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5】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