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释》十 ▪第3页
无性菩萨造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况生人中非经多劫。修不退定得欲界果应正道理。故变化身异自性身道理成就。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广说乃至修邪苦行。不应道理。其文易了无烦重释。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但于一处成等正觉。转正法轮不应道理。此一切处皆相似故。由此道理。是变化身非自性身。若谓远离余赡部洲现成等觉。唯独于此赡部洲中真证正觉。以变化身遍于余处施作佛事。何故不许睹史多天真证等觉。化身来此诸四大洲施作佛事。若汝意谓一赡部洲成等正觉。余处现化非不应理。若唯住在睹史多天。成等正觉一切四洲赡部洲内。示现化身何不应理。若定不许一切四洲现等正觉无教无理故不可说。有赡部洲无佛出世。为不与彼契经相违。如契经说无处无容非前非后。于一世界有二如来出现于世。若许一切赡部洲中同时多佛出现于世。与彼相违为避此难。是故复言。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等。彼契经说一四大洲。名一世界非千洲等。即彼经说如二轮王不同时出。若不许佛多四大洲同时俱出。亦不应许有多轮王多四大洲同时俱出。若许唯一四大洲中无二轮王同时并出。非千洲等。亦应许佛一四洲中无二并出。非千洲等。复以伽他现多化身。显具相觉佛微细化身等者。如佛化身现入母胎。如是化作舍利子等多声闻众其相各异。入自母胎同时平等。为欲显发一切种觉是尊胜故。佛作是化。次显如来毕竟涅槃不应道理。谓为利乐一切有情。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此愿此行唯欲利乐一切有情。事犹未讫即便依彼毕竟涅槃而般涅槃不应道理。行愿二种应无果故。现涅槃者是变化身。非自性身
论曰。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此二所依法身常故。又等流身及变化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数数现化不永绝故。如常受乐如常施食。如来身常应知亦尔
释曰。有契经说如来身常。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如来其身常住。谓此二身虽是无常。然依法身。法身常故亦说为常。言身常者。或体是常。或依常身故名身常。此显等流及变化身。是异门常非自性常。又受用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如常受乐。犹如世间言常受乐。虽非受乐常无间断。而得说言此常受乐。佛受用身当知亦尔。虽非常住而或言常。以于彼彼菩萨众中。受大法乐无休废故。佛变化身数数现化不永断绝。别意言常。如常施食。犹如世间言常施食。虽非施食能常无间。然数数施期心不绝。名常施食。佛变化身当知亦尔。非无生灭说名为常。随所化生数数示现。不永绝故密意言常
论曰。由六因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一所作究竟成熟有情已解脱故。二为令舍离不乐涅槃。为求如来常住身故。三为令舍离轻毁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四为令于佛深生渴仰。恐数见者生厌怠故。五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六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此中有二颂
由所作究竟 舍不乐涅槃
离轻毁诸佛 深生于渴仰
内自发正勤 为极速成熟
故许佛化身 而非毕竟住
释曰。为令舍离不乐涅槃。为求如来常住身故者。此显如来入涅槃意。以如来身是无常故。应乐涅槃若求如来常住身时。便背涅槃世尊现灭显身无常。令乐毕竟常涅槃故。为令舍离轻毁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者。若谓诸佛其身常住。便于悟解甚深法教不勤方便。谓今不悟后定当悟。若数检问诸弟子众。便生轻毁自执己见作如是言。我由此故定免彼问。若不住世彼于何处当生轻毁。咸言我等未得彼意。世尊涅槃。谁能无倒开悟我等。是故于法勤求觉悟。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者。谓知世尊将般涅槃便于自身发勤精进。佛是世间正说法者。彼若无有世间无依。如是知已发勤精进。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者。为修精进离舍善轭乃至世尊未灭度来。我诸善根定须成熟。由是六因佛变化身非毕竟住。为摄如是上所说义故说伽他。由所作等
论曰。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不应为得更作功用。此中有颂
佛得无别无量因 有情若舍勤功用
证得恒时不成因 断如是因不应理
释曰。此中有难。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作证得因。为求佛果何须功用。复有难言。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一佛即能具足成办。一切有情诸利乐事不应为得更作功用。为答此难。说佛得等。诸佛证得无始时来无别无量。若是有情为求佛果舍正勤因。如是证得恒不成因。由佛证得非诸有情。为求佛果舍正勤因故无此难。若离正勤得佛果者。一切有情本应皆得。是故不应断正勤因。又佛法界无始时来无别无量。普为一切作证得因。令诸菩萨悲愿缠心勤求佛果。为作一切有情利乐故求佛果发勤功用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经中摄大乘品。我阿僧伽略释究竟
释曰。我已略释摄大乘竟。复说颂曰
我无性已发 求佛果妙愿
于净境理教 悲慧积于心
从诸师正闻 如实深信解
专念现前故 已述造斯释
于甚深广大 十义勤生福
愿一切世间 得具相妙智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本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经文阅读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