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乘论》下 ▪第3页
坚意菩萨造 / 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报不思议。佛不思议应显现法。唯有利根众生。从卢舍那佛以来。所说诸法悉能堪受。问曰。云何得从彼佛以为次第乃至今耶。答曰。如来法身为化众生有四方便。何等为四。一者多檀多罗波罗比地。二者多檀多罗尼比致。三者阿亶多波罗比致。四者阿亶多罗比致(此四深妙秦言无以译之故存梵本耳)。问曰。若如来法身常是寂灭无相无为。云何而得随顺有相。答曰。以本愿力故。如入灭尽定比丘。虽无心相。以先要心。若打揵捶。声发至耳。随其声发。即得出定。菩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本誓愿力。若使我得寂灭法身尔时心识虽复无相以无作力故。教化众生。是故如来无相法身。便能普应。随顺有相。如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兜率天。百亿炎摩天。皆悉俱时示现色身。现色身已。或复舍寿。或现入胎。或现初生。或作释梵四天王等。接事左右。或现行七步或现师子吼。或复自言天上人间最尊最上。最后边身断生老病死或现童子。或现入宫。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现坐道场。或现降魔。或现初成佛。或现觉悟众生或现久成佛。或现释梵请转法轮。或现成熟不成熟众生。或现度脱已成熟者。或现当入涅槃。或现已入涅槃。或现阎浮提全身舍利分身舍利。或现兜率下来。乃至现度脱成熟众生。随应所见皆为现形。或复数数示现。或复暂时示现。如是说者。名真实义。终不三阿僧祇劫修行诸波罗蜜而成。四十五十年果便灭尽耶。云何当说。因如须弥只罗山等。果如芥子微尘分许。是故汝说即是颠倒。如我法中。乃可令使因如芥子。果如须弥只罗大山。此合斯义。是故三阿僧祇因。得尽一切生死果报。应化众生法身常存。如法花寿量所明。亦如文殊师利授记品中说也。彼云何名为多但多罗尼比致。如佛所说。我作佛事已竟语诸比丘。我涅槃时到。如是十方诸佛。亦复如是。为化众生故。作如是语。其实不灭。一切佛国。神通变化。皆与虚空法界齐等。是故当知。法身是常。色身应化故无常。若以色身观佛者。不名见如来。如佛说偈
若以色见佛 音声求如来
是人行邪道 不名为见佛
以是义故。以法身观佛。名真见如来。如莲花比丘尼。见佛色身。便作是念。我最先见佛。佛言。汝不先见我。唯须菩提识于法身。已先见我。是故当知。位阶十住。名见法身。若礼法身。即礼一切色身。如佛于法华经中说。若人称名供养观世音法身者。胜供养六十二亿诸佛色身。何以故。以其位阶十地。得佛法身。亦名菩萨。亦名为佛。以是故知。法身为本。无量色身。皆依法身。而现化出。是故佛便假说六十二亿恒河沙色身。不如供养一法身乎。如佛于宝积经中所说
如是迦叶。如世间人。月初出时。恭敬礼拜。至其盛满。而不恭敬。何以故。从初以至满故。如是迦叶。若善男子。欲恭敬我者。先当敬礼菩萨。何以故。以佛从菩萨地得满足故。乃至经历生死变化色像利益众生。以是义故。彼已得佛果。是佛实说。非虚妄也。问曰。若未入菩萨地者。受具戒比丘得为礼不。答曰。得礼。以初发心菩萨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故。如尊者罗睺所说偈
若发深心 必生菩提 故为一切
之所恭敬
问曰。云何受具足戒比丘。而礼不具足戒未入正位菩萨耶。答曰。应礼菩萨。何以故。声闻戒要须受得尽寿便舍。菩萨发心成就自性第一义戒。解脱戒。是故声闻虽受具足戒。犹应礼彼未入正位菩萨。以菩萨体性不杀。远离刀杖。乃至虫蚁尽无杀心。而有惭愧。如是广说。体性不盗。乃至体性不邪见。如波罗提木叉戒。命终时舍。罢道时舍。菩萨大士性戒成就。乃至道场。终不中舍。以是义故。虽受具戒。应为作礼。问曰。成就体性戒者。乃可供养。不应礼拜。答曰。不然。以有戒功德故。亦应礼拜。岂但供养。汝言。不受戒菩萨。不应向礼。我今复当为汝广说。不但以白四羯磨故。而受具足戒。如比尼毗婆沙中说有十种受具足戒。菩萨有种种受戒。何等为十。如佛自言善来比丘。自然已得受具足戒。如摩诃迦叶。自誓因缘受具足戒。如憍陈如。见谛故受具足戒。如波阇波提比丘尼。以八法受具足戒。如达摩提那比丘尼。遣使受具足戒。如须陀尼耶沙弥。论义受具足戒。如耶舍比丘等。善来受具足戒。如拔陀罗波楞伽。三归受具足戒。如边地第五律师受具足戒。中国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是以菩萨常受具足戒未曾舍离。问曰。若被法服菩萨得礼白衣菩萨不。答曰。菩萨方便具足五通。随顺众生一切形相。而同其服。亦随一切众生。入于诸趣。同其状类。大菩萨等。随众生业报。变化受身如尊者拘摩罗陀所说偈言
诸趣悉变化 唯除净居天
随业种种转 无处不受生
以是故知。诸菩萨常同利益。随其受生。而化导之。以方便力。但为众生。不随烦恼业报所系。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或现作师长 或复为弟子
以种种方便 为化诸凡愚
自在于诸趣 常为众恭敬
若不恭敬者 是大憍慢业
是以菩萨虽形服在俗。应得礼敬。犹如如来。为化众生。作若干种形。亦如化弗迦沙王。作老比丘形。作瓦师形。作力士形。作琴瑟伎术师形。亦现种种在家人形。虽为种种无量形状。一切皆应恭敬礼拜。是故虽同俗服。应加礼敬。如佛所说偈
严饰诸行而寂灭 调伏决定修梵行
于诸众生舍刀杖 是名沙门婆罗门
是以于诸菩萨。不应取其形状相貌。而生分别。菩萨但为三界众生。作大舍宅。或化为佛。或化为天人。乃至化为种种畜生。一切皆应礼彼菩萨功德妙聚。不应作心礼其状貌如彼世人。致礼形像。远敬法身。岂在金石泥团土木而尊事乎。是故菩萨。以诸方便。作内外形。利益众生。礼无咎耶。是以如来非是涅槃。非不涅槃。如罗睺罗所说偈
生死苦长远 应当入涅槃
以大慈悲力 久住而不舍
是故当知。随生死久远。法身常住。色身应现。犹如灯灭是故菩萨法身。胜于诸佛色身。诸佛色身。于欲界而成正觉。菩萨法身。住于净居。菩萨法身。住于诸佛一切种智。诸佛色身。为化众生。令诸释梵。四天王等。皆悉恭敬。是以佛说。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诸佛色身。不如供养菩萨一法身也。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所说。喜乐正法。终不说佛入于涅槃。如法华经中说偈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凡愚无智者 虽在而不见
如入一切世界大庄严三昧经中说。告善男子。汝见如来法身不。白言。世尊。唯然已见。于一毛孔。见亿百那由他诸佛世界。身口业等遍满一切诸佛世界。又如来密藏中说持速疾菩萨。观如来顶上。至无量诸佛世界。犹不能见。如目连寻如来说法音声。乃至野马世界。犹不能尽于佛音声。如首楞严经中所说。如来处于宫中。而现无量世界初生转法轮入涅槃。如密藏经中说。如来法身住于一切众生身中。光影外现。犹如净彩裹摩尼珠。无所障蔽亦复如是。是故当知。如来法身遍在一切诸众生中。如佛所说。乃至枯树焦木亦悉皆入不应生害。况复余类。是故不应称量众生。除诸如来。无能知者。如维摩诘所说。一切佛土。皆悉严净。此娑婆世界亦是。大心众生有如来藏故。释迦如来以善方便。令诸声闻大弟子等。现五浊世。诸外道等。虽计一异如是人等。一切身中。亦有法身。悉从菩萨善方便生。皆为显发摩诃衍道。是故当知。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众生故。种种不同。若利根众生。为赞大乘。而无讥嫌。令心易解。若钝根众生。入邪见林。着愚痴网。得见诸佛菩萨因缘故。灭诸邪见。乃入大乘。是故摩诃衍。于诸乘中。最为根本。若有众生。受持信解此大乘者。当知是人业报烦恼皆悉消除如世尊为阿阇世王解诸疑悔经中所说光相。勿作是言。何以故。汝于余佛世界。十劫修诸禅定。不如于此娑婆世界。能一食顷修行慈心。何以故。于余世界。断除烦恼。亦复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食顷中修习善业。如与文殊师利授记中说。及余诸经。皆具分别。若有众生诽谤正法。如般若经及法花中广说。其谤法过逆罪。若能受持信解大乘。乃至五无间等。皆悉消尽。如佛所说偈
所作重恶业 能深自悔责
敬信大乘法 拔除诸罪根
佛说如是。真实法相。信心次第相续连注。皆悉空寂。先所造恶。即能消灭。如世尊解除疑悔经中说也。大王观察汝心。以何心杀父。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耶。若过去心。过去心已灭。若心已灭。则无方所。亦无住处。若未来心。未来心未至。若现在心。现在心不住。譬如幻化。非青黄赤白。紫颇梨色。体性纯净。乃至非相非可见。如是广说。即得胜趣。是故当知。摩诃衍者。是根本乘。如弥勒庄严经中说。发菩提心事。解菩提心。住菩提心。得大利益。不堕恶趣。解菩提心。净菩提心。从地至地。渐渐增益。而得法身。能现神通。如卢舍那佛所作变化。而说偈言
若得无垢身 色像则无量
或出于阎浮 或处于兜率
从于定光佛 乃尽生死际
知时与非时 当知定光化
非是形色处 亦复非无相
悉由于本行 亦如水中月
身口意皆密 悉是不共法
一切诸世界 色身现解脱
持世诸天人 欲观见佛顶
无边不思议 过于亿世界
目连诸弟子 至心求佛声
亦过百千界 寻声无边际
法身功德业 一切无能知
不可以形类 言辞巧宣说
见闻唯佛力 非我之境界
念报佛恩者 顶戴信奉行
今我所说法 回施诸众生
悉灭烦恼结 得证无上道
入大乘论卷下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本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经文阅读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