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实论》

「论集部」经文1646卷32页码:P0239
姚秦 鸠摩罗什译

  《成实论》十二 ▪第4页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故不善习。若无舍心则入定无难。如经中说。行者善修四如意足。能吹雪山令为尘末。何况死无明耶。故知八解脱中说漏尽灭。非入定灭。又经中说。有明性有空性。有无边虚空性。有无边识性。有无所有性。有非想非非想性。有灭性因闇故有明性。因不空故有空性。因色故有无边虚空性。因无边虚空性故。有无边识性。因无边识故有无所有性。因无所有故有非想非非想性。因五阴故有灭性。若不能破坏五阴假名相。是名为闇。若能破坏五阴假名。则名明性。如佛教一比丘。汝于空诸行中。当观诸行空自调伏心。如人持灯入空室中所见皆空。行者取色证此色灭。是名空性。外道因无边虚空处得离色。乃至因非想非非想处。离无所有处。因诸阴有灭性者。行者所有思量。所有作起皆灭为妙。是名因诸阴有灭性。问曰。是诸性依何定得。答曰。经中说。明性乃至非想非非想性。皆以自行入定故得。谓行缘有为道故得。所以者何。缘色初智是名明性。第二性亦取色。取已分别令空。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性灭性入灭性一切有为法空故得。是中灭尽诸有为故。故知此中说灭名为漏尽泥洹。问曰。此诸解脱在何地中。答曰。行者欲破坏色。或依欲界系定。或依色界定。能得色空。一切地中能得心空。问曰。此解脱几有漏几无漏。答曰。是空性故一切无漏

  八胜品第一百六十四

  初胜处。内色想见外色少若好若丑。于是诸色胜知胜见。故名胜处。第二内色想见外色多。第三内无色想见外色少。第四内无色想见外色多。第五内无色想见外青色青形青光。如忧摩伽花。如真青染波罗[木*奈]衣。第六见黄。第七见赤。第八见白。行者见如是等无量诸色。所以者何。非但有此青等四色。以略说故有八胜处。行者若能以空坏裂诸色。尔时名为胜处。问曰。谁能得此。答曰。是佛弟子非余人也。问曰。是八胜处在何地中。答曰。在欲色界。问曰。为有漏为无漏。答曰。先是有漏。以空坏色则名无漏。问曰。何故此法独名胜处。答曰。此是行者所贪着处。是故佛为弟子说名胜处。示胜此缘故

  初禅品第一百六十五

  九次第定。四禅四无色定。及灭尽定。初禅者。如经中说。行者离诸欲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问曰。应但说初禅相。何故乃说离诸欲耶。答曰。有人谤言。世间无有能离欲者。以世人皆处五欲中故。无人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故说离欲。欲名欲心。非是色等。如说色等诸物不名为欲。何以知之。有精进者色等犹在。而能断欲。又经中说。色等是分不名为欲。是中贪心则名为欲。若生贪心则求诸欲。求欲因缘故。有贪恚鞭杖杀害恶法随逐。如火因经中说。因爱生求等。故知离贪欲故名为离欲。有人言。离色等五欲名为离欲。离恶不善法名离五盖。初禅近散乱心。故名有觉。又此行者定力未成。散乱心发故名有觉。如经中说。我行有觉有观行。当知佛说散心为觉。是觉渐微摄心转深。则名为观。随定成就。心不多散。是时名观。是观随逐行者至禅中间。若离觉观得喜名离生喜。是喜初得能利益身。故名为乐。是离觉观喜住一缘中。是名为禅。是禅为觉观所乱。故得异身果报。以下中上差别故。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问曰。若离觉观喜名初禅者。则不复以五枝为初禅。若离觉观与第二禅有何差别。又经中说。初禅有觉有观。猗乐异喜亦异。若喜即是乐。则七觉意中不应。别说猗觉意也。答曰。汝言初禅无五枝。是事不然。不说五枝是初禅性。初禅近地有此觉观。故名为枝。问曰。若近地有法数为枝者。初禅亦近五欲。则应说为枝。答曰。五欲不名为近。此行者心已离故。又初禅次第不起欲心。又五欲不住为初禅枝。枝名为因。因即是分。如圣道分集会具等。觉观亦尔。是初禅因。若行者定心于缘中退。还取定相。摄心于缘忆念本相。是名觉观。故知觉观是初禅因。第二禅中定心已成。是故不以觉观为因。亦二禅次第不生觉观。若汝说初禅与觉观俱。是亦不然。从初禅起次生觉观。以杂觉观故名为俱。如与弟子俱行。虽小相远亦名为俱。又此地中有生因缘。故名有觉观。如鬼病人。虽不发时亦名为病。是人为鬼所污。有缘还发故名为病。又乐受即是喜。但差别说。亦从猗别说为乐。如经中说得身猗则受乐。问曰。若尔初禅何故说五枝耶。答曰。随时说五。如七觉意得时节故名十四觉意。是中说有身猗心猗。而实无身猗。但心乐故身亦受乐。喜亦如是。初来在身名为喜。乐喜初得相故名为乐。后但名喜以时异故。又无别猗法。但喜生时身心无粗重法。柔软调适故名曰猗。如病四大灭。无病四大生。是人名乐。猗亦如是。又于除灭中亦说名猗。如经中说。诸行次第灭。如入初禅语言灭。乃至入灭尽定诸想受灭。是故无别猗法。若说初禅与觉观相应。是亦不然。所以者何。经中说。行者若入初禅则语言灭。觉观是语言因。云何有语言因而语言灭。若谓觉观犹在但语言灭者。若人在欲界心不语言时。亦名为灭。问曰。若初禅中无觉观者。应名为圣默然。而佛但说二禅为圣默然。不说初禅。故知初禅应有觉观。答曰。以近觉观故不说默然。非觉观相应故不说也。又经中说。初禅有音声刺。故不说默然。问曰。初禅何故以音声为刺。答曰。初禅住定心弱如花上水。第二禅等住定心强如漆漆木。又触等亦名为初禅刺。以触能令起初禅故。二禅等不尔。所以者何。以初禅中诸识不灭故。第二禅等五识灭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成实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4】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