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普曜经》五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谶算术天地灾变。为众最师。菩萨心念。今者此等自以己身。计知算术星宿灾异。为众人师。所见奉事。吾往其所。问其所行能知殊胜。尔乃降伏讲有无法。一心脱门三昧正定超其所学。以权方便观其本末。自睹此等所当行者。世俗定意。然后为说深奥之定。无为三昧乃归大道。于时菩萨思惟是已。往诣其所。问言。贤者。所事何师谁为说法。而学此业。郁头蓝弗。答言。吾无有师自然达之。又问。今所达者。为何所获。答曰。获有想无想定。菩萨报曰宁可从人得学是定乎。答曰善哉。从志所乐。时菩萨起在于屏处结加趺坐。菩萨适坐功福殊特。圣慧无匹。宿世所行卓然有异。入诸定意一切正受。独步无侣靡不通达。百千定意一切备矣。犹如照镜而得自在。而无罣碍。于时菩萨从三昧起。重诣蓝弗所。复问。宁更有定逾无想乎。进至道耶。答曰无也。菩萨自念。蓝弗无信。独吾有信。蓝弗无精进念定意智能。独吾有之。思惟是已便舍之去。诣迦罗无提所。问之曰。谁为师主从何受法。答曰无师。自然畅之。又问畅之何所获乎。答曰。获无用虚空三昧。于时菩萨三昧正受。最为殊特。即复说言。此业善哉。我所归趣仁亦趣此。俱共在斯。与是众人而为眷属。菩萨答曰。今此业者不至灭度。不离于欲。不达无为。不至寂然。无有沙门。不至正觉。非是泥洹。于时菩萨与彼蓝弗及此迦罗。反复相难知之不及便舍之去。转复前行见三梵志。一曰忧为迦叶。次曰那提迦叶。次曰竭夷迦叶。兄弟三人有千弟子。菩萨过候。问何所事乎。曰奉事水火及于日月。上至梵天。菩萨答曰。是不真正。水不常满。火不久热。日出则移月满则缺。梵天无常虽久必终。唯有无为无终无始能无穷极。所论适竟。因舍之去。还归本处。佛告比丘。于时菩萨心自念言。今吾处在五浊之世。值下劣众外学炽盛。各堕异见九十六俓六十二疑。贪身爱命蔽塞愚冥。染慕情欲怀伤害心。不受训诲不向清净。志慕饮食爱恋土地。常行非义不志微妙。不乐慧施爱财贪嫉。志不存此道品之义。不在无碍驰骋情态。住于十恶不离自大。不救众厄放逸不定。难可开化。杀害恣意饮酒无节。唯慕乐之。或事水火日月梵天。或事山神社神虚空天神。海水泉池树木之神。或服果蓏。入山服食。或一日一食。二日三日或至七日一食。或日一揣。二日三日七日一揣。或十五日乃至一月一食。净修梵行四禅四等。上仙梵天不逝生死。或有裸形。或服鹿皮。或事鬼神罗剎阿须伦神。不免恶趣。不能成道。谓之自达不可轨则。无以开化世俗众邪异学。今我宁可示现清行。以用摄取外学之等。显正真业使舍迷惑。所当应行。欲界色界不从彼教。来入佛道
六年勤苦行品第十五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作是思惟。六年之中示大勤苦精进之行。以何等故名勤苦行。是事难及人所不逮。是故名曰勤苦行矣。众生之中。若天世人不能修行。成办此业。唯有究竟一生补处菩萨。乃能行之故曰难办。斯勤苦行。因是现行四禅之法。数出入息令解其意。无想不念无所悕望。在所至奉心无所猗。不贪是四。其像本末宿世所学。无学缘觉菩萨所行。是则名曰周遍虚空。无作非作靡所不作。彼则名曰普护一切。以等如空行禅定事。是亦名曰去无所至。于时菩萨欲现世间开化外学。若干品业训诲诸天。示其罪福。外学异术。计死断绝神无所生。或言有常云何罪福。为分别说功德之报。现身口心当行清净。日服一麻一米。六年之中。修立难及勤苦之行。宿命不债。菩萨六年之中结加趺坐。威仪礼节未曾进退。常存露精亦无覆盖。不避风雨。不障头首尘土之患。不起左右行大小便。亦无涕[涅-日+乖]。不屈申俯仰。亦不倾侧。身不倚卧。或兴云大雨电雷霹雳。春秋冬夏菩萨默坐。值此众难未曾举手。以自障蔽诸根不乱。不生恐怖丘聚村落男女大小。牧马牛羊担薪负草。过边兴尘不相念之。不以为患。无所污难。彼时菩萨。众人怪之羡之所行。取其草木投着耳中。耳不痛痒。着之鼻中鼻亦不[口*血]。亦不弃去。诸天龙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目自睹见菩萨功勋道德巍巍。来往其边供养奉事。稽首菩萨。尔时菩萨定坐六年。现勤苦行。教授开化十二载天人。立之三乘。以是之故。坐六年耳。于是颂曰
菩萨前出家 其功勋真正
厥心常寂然 显是愍众生
在五浊之世 由下劣俗故
生此阎浮提 于世现罪福
邪学业炽盛 诸见六十二
故立此精进 逼困身毕罪
浴池诸泉源 日月众光明
树木岩石山 厌鬼地神礼
自然行精进 建立难及行
修成勤苦业 为众示现此
身力如金刚 禅思不可动
用若干义故 亦复现缘觉
若诸天人民 异学乱见喜
亦化此等故 示勤苦之行
而结加趺坐 在地无坐具
日进一麻米 示现而服此
示出息不出 亦无还报息
六年甚坚强 禅思不缺漏
无念无不念 不念所可行
心犹如虚空 禅思不倾动
不覆盖身上 亦无所障蔽
不移动如山 禅思不增减
不避其风雨 亦不障头首
不失威仪节 禅思无进退
村落诸男女 牧牛马猪羊
担薪及负草 行边兴尘土
不净坋其身 若干品诸难
无念不迷惑 禅思无进退
身肉为消尽 唯有皮骨存
腹背表里现 犹如箜篌形
诸所造天行 须伦龙沓和
目睹总功勋 皆其咸供养
五体礼受教 令疾得成就
使我得致是 如心怀愍哀
欲降外异学 暗蔽众邪业
因是现罪福 其身坐口言
是佛道难得 髡头何有道
行无央数劫 六年毕其罪
以是化天人 其数十二载
是故人中尊 坐禅不进退
佛告诸比丘。菩萨修勤苦行竟六年已。心自念言。虽有神通圣明慧力。今吾以是羸瘦之体。往诣佛树。将无后世边地诸国有讥者乎。谓饿得道。吾身宁可服柔软食。平复其体使有势力。然后乃往至其树下。能成佛道。时有丘聚名曰修舍慢加。有长者女。日日饮食八百梵志。见知菩萨造勤修行。常愿奉供。大圣菩萨。即夜往树下坐。时长者女。始出嫁时。有愿生男子者。必当与作甘美肴膳。祠山树神。时长者女。生得一男心中欢喜。[((土/口)*殳)/牛]千头牛展转相饮。取其淳乳用作乳糜。欲祠树神。即便遣婢先往扫除。婢见佛坐不识何神。还启大家扫除已竟。树下有神端正殊好。非世所见。时女闻喜欲取糜往。糜跳出釜高一丈余不可得取。女甚怪之。时八百梵志中师见之谓女。今此乳糜非凡夫所应服者。唯临成佛。服食此饭乃消化耳。天于虚空而出声曰。今日女欲兴立大祠。有大菩萨在于精思勤修苦行。已从坐起。汝本有愿当先饭之。食之充满。尔乃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便说此意勿违本愿。时长者女闻天神言。即取乳糜盛满金钵。手执宾干与八百梵志。俱往尼连水边。佛言比丘。菩萨知之。即以神通慧力。还江水边。忽然而度。随其习俗示现。入水而自洗浴。时八万天子各按树枝供养菩萨。菩萨牵枝出在岸边。其身轻便清净无垢。菩萨适住。时兜术天子号离垢光。寻取天衣袈裟僧迦梨。化沙门形奉上菩萨。于时菩萨即取着之。静然而住。时尼连江水中龙妻从地化出。以微妙床贡进菩萨。菩萨即坐。时修舍慢加村落长者女。与诸梵志奉美乳糜。诣菩萨所。稽首足下右繞三匝。以宾干水灌菩萨手。以美乳糜进奉上之。菩萨愍哀女故辄受食之。气力得充心无所恋。持金钵投之江水。具足千龙。即摄取之而供养钵。于时奉床龙妻得之。用立神寺勤心供养。诸天百千亿载。悉取香水和泥起寺。其欲供养菩萨钵者。各现宫殿咸共奉事。于时村落长者女等。佛与发爪得之起塔供养。佛言比丘。菩萨适服此乳糜以成福愿。身遂充满容色光光。逾于日月。于是颂曰
时世尊精思 勤心自念言
身神通慧力 往诣树王下
成一切智能 以逮诸通慧
便行普愍哀 最后救众生
我宁可服食 令身得充满
往到树王下 成圣一切智
不以少薄福 得致天人安
不得成明眼 还身力甘露
至说宿功德 决斯安隐祠
其心思如是 天闻告村落
金钵盛乳糜 往诣江水边
奉上心踊跃 逮得道甘露
所行百千劫 诸根悉寂定
诸天龙神往 大圣至水岸
适施度无极 入水自洗浴
以洗除心垢 愍伤于世俗
亿千天欢喜 各赍华捣香
世寂适入水 人中上洗浴
念知是菩萨 建立行无垢
仁贤适洗浴 百千天奉事
其身无垢秽 天子奉袈裟
身即着衣服 着衣服已竟
龙妻寻欢喜 奉之好床座
寂定意便坐 为世之道眼
修舍女奉食 金钵盛乳糜
稽首礼足下 大通即服之
服此得充满 投钵着水中
诸天奉真诚 来供养于佛
如来适饭竟 乳糜极甘美
其身气力充 行诣佛树下
适到佛树下 行身不动摇
强如帝释步 建立菩萨行
于是菩萨饭食已充。愍念十方救济危厄。欲坐树下现成佛道度脱众生。十方诸佛。咸示威变。显其瑞应。五百化鸟自然来现。往诣其所繞菩萨身。畅悲哀音。叹其宿世所行无量积累功德。为一切故。欲化五趣故现五百。令去五阴。消除五盖。拔五道行。逮五神通。化去五五二十五事。所处甚难。存处道场。住无所住。本无定慧。于是颂曰
从无数劫来 积德行六度
四等心四恩 护三界之将
大慈无盖哀 欲脱痴聋盲
今当成大道 具三十二相
随俗而现身 说苦空非常
使了悉本无 入佛三宝藏
俗人罪所盖 十二因缘障
不达无上真 生死沉没亡
若解一切空 不犯五阴行
阴衰已消灭 心净如法王
至真无上慧 莫能限度量
光明逾日月 所济无有疆
须弥尚可称 虚空可度量
不及大智能 大圣无极行
叹此颂时。无数天神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也。佛告诸比丘。菩萨江水边洗已饭食乳糜。知气…
《佛说普曜经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