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资粮论》

「论集部」经文1660卷32页码:P0517
隋 达磨笈多译

  《菩提资粮论》四 ▪第2页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佛世尊灭度已所有支提。或坏或烧若障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法眼所有罪报。如是等过皆悉搏聚。若于未解深经而起执着言非佛说。及菩萨发菩提愿已而令退菩提心。此二种罪。彼前五无间等罪聚比之。百分不及千分不及。乃至数分柯罗分算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以是罪相故。为护自身及自善根。勿作此二种罪

  问已说菩萨护自善根。何者是修道胜义。答

  于三解脱门  应当善修习

  初空次无相  第三是无愿

  于中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修三解脱门。最初应修空解脱门。为破散诸见故。第二无相解脱门。为不取诸分别攀缘意故。第三无愿解脱门。为超过欲界色界无色界故

  问何故此等名解脱门。答

  无自性故空  已空何作相

  诸相既寂灭  智者何所愿

  以缘生故法无自性。此名为空。以其空故心无攀缘。则是无相。离诸相故则无所愿。又若法从缘生。彼自性无生。以自性无生故。彼法是空。若法是空彼中无相。相无有故彼是无相。若无有相彼中心无所依。以无依故于三界中。心无所愿

  于此修念时  趣近涅槃道

  勿念非佛体  于彼莫放逸

  修此三解脱门时。若非方便所摄。则趣近涅槃。虽应修习。莫堕余菩提处。当求无所得忍。应住善巧方便

  我于涅槃中  不应即作证

  当发如是心  应成熟智度

  发如是心。我当利益诸众生。度脱诸众生。虽修三解脱门。不应于涅槃作证。然我为学般若波罗蜜故。于三解脱门中。专应成熟。我应修空。不应证空。我应修无相。不应证无相。我应修无愿。不应证无愿

  如射师放箭  各各转相射

  相持不令堕  大菩萨亦尔

  譬如射师善学射已。放箭空中。续放后箭各各相射。彼箭遂多。空中相持。不令堕地

  解脱门空中  善放于心箭

  巧便箭续持  不令堕涅槃

  如是此菩萨大射者。以学修空无相无愿弓。于三解脱门空中。放心箭已。又以悲愍众生巧方便箭。展转相续。于三界虚空中。持彼心箭。不令堕涅槃。城

  问云何复令彼心不堕涅槃。答

  我不舍众生  为利众生故

  先起如是意  次后习相应

  若我于三解脱门。善成熟已。欲取涅槃如在手掌。然我以小儿凡夫犹如饮乳。不能自向涅槃城者。未涅槃故。我于涅槃不应独入。我当如是发起精进。随我所作。唯为利益诸众生故。亦为诸众生得涅槃故。先应如是起作。次即心与三解脱门随顺相应。随顺者顺后义也。若不如是。彼之心箭。无巧方便摄故。行三解脱门时。即堕声闻解脱。若独觉解脱中。今更有巧方便

  有着众生等  久夜及现行

  颠倒与诸相  皆以痴迷故

  小儿凡夫诸众生等。以痴迷故。于无始际流转久夜。着四颠倒。无常谓常苦谓乐。不净谓净无我谓我。及于内外众界入中。计我我所。谓有所得。久夜行已及现在行

  着相颠倒者  说法为断除

  先发如是心  次后习相应

  如是诸众生等。以痴迷故。起我我所二种计着。又于色等无所有中。妄起分别取相。生四种邪颠倒。我为说法令其断除。先发如是心已。然后于三解脱门中。修习相应。若异此而修三解脱门者。则趣近涅槃道

  菩萨利众生  而不见众生

  此亦最难事  希有不可思

  菩萨起众生想。此亦最难不可思。未曾有如画虚空。于最胜义中本无众生。此菩萨不知不得。而为利乐众生故。勤行精进。唯除大悲。何处更有如此难事

  虽入正定位  习应解脱门

  未满本愿故  不证于涅槃

  此应思量。若到正定位菩萨。以三十二法故入正定位。与解脱门相应时。中间未满本愿。为证涅槃为不证。以世尊经中说云。四大可令改异。无有入正定位。菩萨中间未满本愿证于涅槃。是故到正定位菩萨。未满本愿不证涅槃

  若未到定位  巧便力摄故

  以未满本愿  亦不证涅槃

  若初发心菩萨。未到正定位。彼以巧方便所摄故。修三解脱门时。中间未满本愿。亦不证涅槃

  极厌于流转  而亦向流转

  信乐于涅槃  而亦背涅槃

  此菩萨于流转中。以三种炽火故。应极厌离。不应起心[这-言+外]避流转。当于众生为子想故。而向流转。及应信乐涅槃。如覆护舍宅故。然复应背涅槃。为满一切智智故。于流转中若有厌离。则于涅槃亦有信乐。若不向流转不背涅槃未满本愿。修习解脱门时。则于涅槃作证

  应当畏烦恼  不应尽烦恼

  当为集众善  以遮遮烦恼

  以是流转因故。应畏烦恼。不应毕竟尽于烦恼。若断烦恼。则不得集菩提资粮。是故菩萨以遮制法遮诸烦恼。由遮烦恼令其无力故。得集菩提资粮善根。以集善根故满足本愿。能到菩提

  问何故不以断灭故灭诸烦恼。答

  菩萨烦恼性  不是涅槃性

  非烧诸烦恼  生菩提种子

  如诸声闻圣人等。涅槃为性。以攀缘涅槃。得沙门果故。诸佛不以涅槃为性。诸佛烦恼为性。以菩提心由此生故。声闻独觉烧诸烦恼。不生菩提心种子。以二乘心种子无流故。是故烦恼为如来性。以有烦恼众生发菩提心。出生佛体故不离烦恼

  问若烧烦恼。不生菩提心种子者。何故法华经中。与烧烦恼诸声闻等授记。答

  记彼诸众生  此记有因缘

  唯是佛善巧  方便到彼岸

  不知成就何等众生。彼中因缘唯佛所知。以到调伏彼岸。不共余众生相似故。而彼不生菩提心种子者。以入无为正定位故。如经说

  如空及莲华  峻崖与深坑

  界不男迦柘  亦如烧种子

  如虚空中不生种子。如是于无为中。不曾生佛法。亦不当生。如高原旷野不生莲华。如是声闻独觉入无为正定位中。不生佛法。峻崖者。于一切智智城道中。有二峻崖。所谓声闻地峻崖。独觉地峻崖。声闻独觉若有一切智者。则非菩萨二峻崖也。深坑者。如丈夫善学跳掷。虽堕深坑安隐而住。若不善学。而堕深坑便死坑内。如是菩萨修习无为善相应故。虽修无为而不堕无为中。声闻等修习无为不善相应。则堕无为中。界者。声闻系在无为界故。不复能于有为中行。是故彼中不生菩提之心。不男者。如根败丈夫于五欲利不复有利。如是声闻具无为法。于诸佛法利亦无有利。迦柘者。如迦柘珠。诸天世间虽善修理彼迦柘珠。终不能为鞞琉璃宝。如是声闻虽复具诸戒学头多功德三摩提等。终不能坐觉场证无上正觉。亦如烧种子者。如被烧种子。虽置地中水浇日暖。终不能生。如是声闻烧烦恼种子已。于三界中亦无生义。以如是等经故。当知声闻得无为法已。不生菩提之心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菩提资粮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