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华严经论》

「经疏部」经文1739卷36页码:P0721
唐 李通玄撰

  《新华严经论》三十二 ▪第3页

  长者李通玄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二个菩萨。普贤文殊二为之首。自余一百四十个菩萨。十十同名。都云五百。经云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又下文云。此诸菩萨皆悉成就普贤行。如是五百菩萨。皆以文殊为法身。根本智之体。普贤为差别智之大用。如是一百四十二个菩萨。云何成五百之数。自天冠菩萨已下一百个菩萨。是本法界果体中本十波罗蜜之行。互融十中一一中具十十中具百。是法界中等一切众生。万行大用之门。十冠菩萨已下。是法界中行果也。自初日光焰幢等十幢菩萨。十力菩萨。十藏菩萨。十眼菩萨。如是四十个。皆以文殊普贤二行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中。通普贤文殊四十二贤圣行中。各以十波罗蜜。会融理智大愿大悲。进修四十心之诸行。一波罗蜜中具十。十中具百。于四十心中成四百。加后法界本果中百波罗蜜成五百。皆以普贤文殊为体用。以四十二圣行中。以四百个波罗蜜门。至此法界本果行中。天冠菩萨已下一百个菩萨行果。会同入法界故。故号为五百。此明四十心进修之佛果。会法界根本无进修之本果行故。自十冠菩萨。所以为法界中本行果。冠是顶上庄严。明法界是本佛果万行之顶故。以名下之义及所严饰知之。为此经名目严饰住处众数皆是法门。他皆仿此。次下有五百声闻众。是得闻此法众。次下有无量世主众。已下他方所来十方咸集之众。皆是法界本行因果。五百声闻众。是示现不闻不见此法界不思议神力众。如是五众。随文释义方明。且略言尔

  六随文释义者。于此品中长科为两段

  第一从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已下。至第六十一卷中一切法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而亦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有一卷半余经。明如来入师子嚬申三昧。及放眉间光现法界门。令诸菩萨以五位升进佛果。入法界无进求自在佛果分

  第二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已下。直至经末已来。为文殊师利童子从善住楼阁东行就根利生成行表法。令后发心者不迷其行。令易开解分。又于初段逝多林中复长科为二十七段

  一尔时世尊已下。至与五百菩萨俱。有一行半经。是当品序分

  二普贤菩萨已下。至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有四十九行半经。为列众分

  三此诸菩萨皆悉成就普贤行愿已下。至以大光明网照法界故。可有八行半经。叹前菩萨志德分

  四及与五百声闻已下。至于佛智海深信趣入。有三行半经。明列声闻众及叹德分

  五及与无量诸世主俱已下。至求一切智。有四行经。明列世主众及叹德分。已上五段是列众分

  六时诸菩萨大德声闻已下。至如来智。有三行经。明诸大众同心念请如来十种法门分

  七一切世间诸天及人已下。至一切智广大愿力。有六行半经。明能信解开示此法之人皆自非得加被方知分

  八唯愿世尊已下。至愿皆为说。有十二行半经。明重请佛说随顺菩萨及众生法及如来往昔所行之行成道等有三十问。请佛为说分。已上三段请法分

  九尔时世尊已下。至靡不咸以摩尼所成。有十三行经。明如来以三昧力显示往昔所行报果庄严十方及此大庄严楼阁广博分

  十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已下。至周遍十方行列庄严。有十六行经。明以佛神力忽然逝多林地严丽广博周遍十方分

  十一时逝多林上已下。至皆住虚空周匝遍满以为严饰。有七行经。明以如来往昔善根及自法力庄严虚空分

  十二何以故已下。至如来身住逝多林菩萨众会皆悉充满。有十四行经。明叹如来神力自在庄严大众圆满都结十方同然分

  十三见普雨一切庄严云已下。至而为庄严云。有十一行经。明十方虚空雨宝云庄严虚空及以宝地分

  十四尔时东方过不可说佛刹已下。至与其眷属结跏趺坐。已上有十段经。十方菩萨来集分。以上六段是答前两度共四十种问。已下亦是前之五段答前问佛三昧神力及佛报境。次下十方来集菩萨众。是往所修行身于依报中。答前往因所修诸地十波罗蜜。以明行满故。庄严身亦满。有十个佛国十佛名号。是所行行中因果。十佛皆号王者。皆明佛果智自在。菩萨以网罗覆其身。皆明教网具足

  十五如是十方一切菩萨已下。至皆是如来威神之力。有二十五行经。叹如上十方诸来菩萨志德用分

  十六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已下。至不见如是广大神变。有五十行经。明如上声闻无如是善根之种如来居逝多林神变庄严广大佛刹菩萨众海为宿世无善根皆悉不见分

  十七佛子如恒河岸有百亿无量饿鬼已下。至下颂有十种喻。比声闻无有广大菩萨善根。在其会中不知不见如来自在分。其所有十喻经文自明如是。声闻示同不闻不见如来变化神力境界菩萨众海。令诸实是声闻回心种如来大愿大智大慈悲。常处生死广利众生故

  十八明毗卢遮那菩萨等十菩萨说颂分。已下有十菩萨。并是十方来者。各说一颂各随自名。各自叹自法。是一切诸佛诸菩萨行。皆随菩萨名下义表其颂意可见。如初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是种种光明直是佛果。愿光者。是佛果中菩萨行。从初总叹。令诸菩萨观察逝多林如来境界。次下九个是总中别。各随菩萨名下义取所颂之法也。如不可坏精进王者。还颂不可坏精进义王者自在义。已下仿此准知

  十九尔时普贤菩萨已下。至演说此师子频申三昧。有六行经。明普贤菩萨以十等一切方便门欲演说师子频申三昧分

  二十何等为十已下。至佛子此十为首。是十种不可说法句分

  二十一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法句都结通已下六行经。是普贤菩萨观佛境界说颂分。于此十行颂中重颂前十无尽句法。意明法界体性无碍。一多互参大小相入。毛孔微尘悉含一切诸佛刹海。一一境界皆互容无碍。颂云。一一毛孔中。微尘数刹海。悉有如来坐。皆具菩萨众。如经具明已上二十一段经。明如来以师子频申三昧。令五位中升进普贤万行法门会入法界。性自圆满本无和会。普贤行故。自此已下如来放眉间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门。令诸菩萨安住师子频申三昧门

  已上二十一段且会法界中。普贤差别智无碍行满。还令普贤说颂叹法已下放眉间光即明己法身根本普光明智与法界中无碍自在。差别同异普贤行门。理智体用一时同会。即令文殊说颂叹法。以文殊普贤二体成真俗二智法界平等恒然法门。此法界中体用二门。若无普贤即差别智不行。即趣寂无悲行。若无文殊。即普贤行是有为。是无常故。以此二人之法门成一法界之体用。一切诸佛法总如是言其佛者。但于此二人体用中无所住名之为佛。言住佛所住者。佛住无住。但于此文殊普贤理智万行体用中。而无所住之智。而得佛名。是故前普贤是以行彰理门。后文殊是以理显行门。为言诠立教即名有前后。约其法界二法同资元一体用故。且以如来举缘表法即师子频申三昧属普贤门。眉间毫相光明即属文殊门以光明是法身妙慧所显得。根本智所起师子频申三昧。是差别智中行故。二人同体方成法界自在之门。表根本智自性无言。作用言说是普贤所收。若也三法别行。即是人天生死。设得道者名为眇目矬陋。或止宿草庵。不入法界大宅门故。师子频申三昧者。是五位中进修已满理智会融。已终加行疲极顿亡。法悦充满不属升进。任智普周现化神通。不为而智境应用不作而佛刹互参。极微不为小。而无尽佛刹海处中尽。虚空不为大。恒十方咸处纤毫之内。此乃纵任智海现宝刹而互参。名曰频申。称理而一多身境相含。名为三昧。频申者。舒适悦乐无劳之义。意明前五位升进。缘有为无为融通作意疲劳相。此法界是升进已满。任智适悦众法自成。无作意劳倦故。已下放眉间毫相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门。此以法身根本智显行自在门。属文殊师利。即下以文殊说颂叹法。明令此文殊普贤理智法同行故。即佛果自然圆满。但体理智体用法界之意。不可逐于纸素竹帛著录抄写前后名言。为名言不可一时。但取理智知其总别同异成坏。然为迷情初启。先须诸善行方便。以显理门。因理智明。如十波罗蜜中。九波罗蜜是行。唯智波罗蜜是果。余九波罗蜜是助显智之方便体用。以是如来出现品前先明普贤行满。出现品内方明果行一时。文殊普贤佛以光加二人。共为一个理智万行体用。今此初以普贤会法界。大用之体。现师子频申三昧之门印之。以三昧是行故。次眉间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门。令诸菩萨安住师子频申三昧者。即明法身根本智照现差别智为一体用方名入法界门。是故已前二十一段经。是以行会理。无著门即以普贤为主文殊为伴。以下如来放眉间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门。即以理会行。圆融自在无碍门。即以文殊为主普贤为伴。如是主伴参融方名法界自在。从尔时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如来师子频申广大三昧故。已下直至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名以理会行圆融自在无碍门。于此段中复分为六段

  一尔时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如来师子频申广大三昧已下。至入如是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神变海方便门。有四十三行经。明诸菩萨蒙佛光照得无量神变海方便门分

  二云何为种种三昧已下。至入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充满法界三昧神变海。有六十六行经。正说所入三昧之名分

  三其诸菩萨皆悉具足大智神通。已下至悉见于佛。光明所照有五十三行半经明诸菩萨蒙佛光明所益之德分

  四尔时诸菩萨得不思议正法光明已下。至说颂有二十行。半经明诸菩萨所得三昧神通现变化云庄严逝多林及十方国分

  五已下一段有二十六行颂。明文殊师利说颂重颂前法分。如文具明。已上明佛光所照诸菩萨蒙光照入频申三昧普贤境界方便门。但是一切三昧总是方便行门普贤境界。总是文殊法身根本智所成就故

  六尔时彼诸菩萨已下。至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有六十三行经。明菩萨以佛三昧光明照故得如上三昧及无限大悲无限神通无限饶益众生分。二十七段经文。总明答前菩萨诸世间主前后四十问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新华严经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8】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