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本行集经》

「本缘部」经文190卷03页码:P0655
隋 阇那崛多译

  《佛本行集经》十四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常饰纳妃品下

  尔时世尊于后最初得成道已。时优陀夷即白佛言。未审世尊。往昔之时与瞿多弥释种之女。有何因缘。乃能令彼舍余童子。直取如来。用以为夫。而心娱乐。云何得尔。时佛告彼优陀夷言。汝优陀夷。至心谛听。其瞿多弥释种之女。非但今世嫌余释童而乐于我。过去世时亦复如是。不用彼等诸释童子。取我为夫。时优陀夷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为我说。此事云何。我今乐闻

  尔时佛告优陀夷言。我念往昔。雪山之下。多有杂类无量无边诸兽群游。各各相随。任取所食。时彼兽中有一牸虎。端正少双。于诸兽中无比类者。彼虎如是。毛色光鲜。为于无量诸兽求觅欲取为对。各各皆言。汝属我来。汝属我来。复有诸兽。自相谓言。汝等且待。莫共相争。听彼牸虎自选取谁。即为作偶。彼兽即是我等之王。时诸兽中有一牛王。向于牸虎而说偈言

  世人皆取我之粪  持用涂地为清净

  是故端正贤牸虎  应当取我以为夫 

  是时牸虎向彼牛王说偈答言

  汝项斛领甚高大  止堪驾车及挽犁

  云何将是丑身形  匆欲为我作夫主 

  是时复有一大白象向于牸虎而说偈言

  我是雪山大象王  战斗用我无不胜

  我既有是大威力  汝今何不作我妻 

  是时兽虎复以偈答彼白象言

  汝若见闻师子王  胆慑惊怖驰奔走

  遗失屎尿狼藉去  云何堪得为我夫 

  尔时彼中有一师子诸兽之王。向彼兽虎而说偈言

  汝今观我此形容  前分阔大后纤细

  在于山中自恣活  复能存恤余众生

  我是一切诸兽王  无有更能胜我者

  若有见我及闻声  诸兽悉皆奔不住

  我今如是力猛壮  威神甚大不可论

  是故贤虎汝当知  乃可为我作于妇 

  时彼兽虎向师子王而说偈言

  大力勇猛及威神  身体形容极端正

  如是我今得夫已  必当顶戴而奉承 

  尔时佛告优陀夷言。汝优陀夷。应当悟解。彼时师子诸兽王者。即我身是。时彼兽虎。今瞿多弥释女是也。时彼诸兽。现今五百释童子是。当于彼时。其瞿多弥已嫌诸兽。意不愿乐。闻我说偈。即作我妻。今日亦然。舍诸释种五百童子。既嫌薄已。取我为夫

  时净饭王。为其太子立三等宫。以拟安置于太子故。第一宫内。所有婇女。当于初夜。侍卫太子。第二宫内。其诸婇女。于夜半时。供承太子。第三宫内。诸婇女辈。于后夜时。侍奉太子。其第一宫。耶输陀罗。最为上首。二万婇女。围绕侍立

  第二宫中。摩奴陀罗(隋言意持)而为上首。诸师复言。此意持妃。唯闻其名。不见现在及往缘事

  第三宫内。即瞿多弥。而为上首。如是次第。侍御太子。诸婇女等。合有六万

  复有师言。侍太子者。诸婇女等。合有十万。以为三宫。二万悉是释剎利种。所余八万。并是众杂异姓诸女

  时净饭王念阿私陀仙人所说。故于宫内复更别造一大好殿。犹如秋云叆叇光润。作事微妙实难思议。顺一切时而受快乐。钩兰阁道一切正等。无有偏颇。何以故。恐畏太子处处游行。见诸浊秽。复教宫内。色别置立诸杂音声。各各千数。其中所谓一千箜篌。一千具筝。一千五弦。一千小鼓。一千具筑。一千张琴。一千琵琶。一千细鼓。一千大鼓。一千具笛。一千具笙。一千铜钹。一千具箫。一千筚篥。一千具箎。一千具螺。诸如是等。一切音声。种别一千。一千种歌。一千种舞。其手及声。常于宫内。昼夜不绝。犹大云内。出于隐隐甚深之声。如是太子在于最妙最胜婇女百千之中。前后围绕。受诸快乐。恭敬侍养。一切皆以种种璎珞。庄严其身。复以金钏七宝磲环串于手臂。而作音声。犹如帝释。受诸玉女。娱乐歌舞。最胜最妙。语言姿媚。相嘱相笑。相抱相呜。相观相眄。或倾侧顾。或斜项看。工解颦眉。巧闲顿[目*夹]。五色绮靡。四目[女*便]娟。能令太子欢娱受乐。不须远涉出宫外游。如帝释天玉女娱乐。如是如是。太子在于女宝之中。受诸欢乐。乃至其中诸婇女等。巧解五欲。常能沷弱。令太子欢。不听更出至于宫外

  时净饭王为增太子诸功德故。建立苦行。断于一切诸邪恶法。行一切善。布施诸物。造众福业。备行苦行。以此善根回资太子。为令增长诸功德故。愿莫出家。是故偈言

  大王增长太子故  复以私陀授记因

  苦行调伏舍诸非  恒共智臣坐思念 

  如是次第太子在于父王宫内。唯独一人具足五欲。娱乐逍遥。嬉戏自恣。足满十年。不曾外出

  尔时南方摩伽陀国。有一大王。姓膻连尼。名频婆娑罗。畏惧怨敌。心内恒愁。集聚群臣。常相议论。作如是语。汝等诸臣。出入去来。观境内外。莫使更有一人胜我。若胜我者。恐彼人来。夺我王位。时诸臣等即差两人。令巡境界。时彼二人。闻王敕已。历自境内及邻界首。周匝欲还。闻有人言。从此已北。有一最大高峻雪山。彼山麓下有别种姓。称为释迦。族内初新产一童子。其人端正。善得生地。兼彼姓氏。第一特尊。眷属豪强。众事具足。身有三十二丈夫相。亦复备于八十种好。彼生之日。有诸解相婆罗门等。以授其记。今此童子身体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炳着分明。其若在家。必定得作转轮圣王。统四天下。十善化民。七宝充备。不用兵仗。自然归降。若舍出家。当得作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十号具足。乃至说于清净梵行

  时彼使人履涉回还。即向其王频婆娑罗。白于是事。乃至梵行。如上所说。是故大王及其幼年。速当起兵灭彼童子。莫令于后来夺我等大王之位。作是语已。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即告于彼二使人言。卿等二人莫作是说。何以故。若如汝言。脱彼童子必定得作转轮圣王。如法治化。我当敬奉伏接随从。依彼威神。我等受乐。安隐治化。若彼舍家得作佛者。慈悲怜愍。度脱众生。我等为其作于声闻受法弟子。今观如是二种果报福德因缘。不可兴心加害于彼

  时净饭王于其太子所住宫院。周匝别更造立子城。唯置一门名为野兽。彼门下关安施机发。开闭之时。有五百人。扶持拥卫。方得开阖其门。声动闻半由旬。次第二重中院宫合。亦开一门。其关键钥。皆安机发开闭之。时有三百人。其声闻彻一拘卢奢。次至内宫太子坐殿。复有一门键钥累关。亦安机发开闭擎接。有二百人。御备转严。非人间比。其声闻及半拘卢奢。彼之三门内外悉罗壮士防守。身着铠甲精锐牢强。手并执持种种戎具。所谓弓箭钺斧长刀剑戟三叉铁捶铁棒斗轮槊矛。禁卫宫闱。如是警严。恐畏太子舍离椒房。逾越出家逃窜山薮

  佛本行集经空声劝厌品第十五

  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彼天见是太子。十年在于宫内。受五欲乐作是思惟。此之护明菩萨大士。纵极多时在彼宫内。受诸五欲。莫为贪着。是五欲故。心醉荒迷。情放盈溢。百年迅速。时不待人。护明菩萨今须觉察。早应捐弃舍俗出家。我若不先为彼作于厌离之相。则彼耽湎。未有醒寤发出家心。我今应当赞助其事。为成就故。作瓶天子。即于夜半。而说偈言

  身自被缚欲解他  譬若盲人引群瞽

  己身解脱乃免彼  犹如有目能导人

  善哉仁今年盛时  宜速出家令愿满

  应当利益天人等  五欲行者不可厌

  没溺六尘境舍难  唯有出世行大智

  乃能厌离此五欲  是故仁今可捐弃

  众生多有烦恼患  仁当为作大医师

  说妙种种法药王  速疾将向涅盘岸

  无明黑暗所障蔽  诸见罗网种种缠

  速然智能大灯明  早使天人得净眼 

  尔时空中作瓶天子说此偈已。威神感动。发劝因缘复以太子宿世善根福德力故。令彼宫内婇女伎儿所作音声歌曲。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盘住持信解微妙之声。自然而述说于偈言

  世间事无常  犹如云出电

  尊者今时至  应舍家出家

  一切行无常  如瓦坏瓶器

  如借他物用  如积干土城

  不久便破坏  犹如夏泥壁

  如河两岸沙  缘生不能久

  犹如灯出炎  生已速还灭

  如风无暂住  急疾不曾停

  恒常无真实  犹如芭蕉心

  幻化诳人意  空拳诱小儿

  一切诸行者  皆悉因缘生

  各各有缘因  愚痴辈不觉

  犹如人索绳  手木成因缘

  如因子生芽  离子芽不生

  二相离不成  复非常无常

  诸行因痴生  彼不住无明

  无明亦非彼  本性来空寂

  生灭无体故  如印成印文

  非彼非离彼  诸行亦如是

  眼不离于色  识眼色因生

  此三不相离  三亦不真实

  空净不净法  眼等分别生

  此颠倒分别  皆悉由识生

  若有巧智人  推求识所生

  知彼无去来  知我如幻化

  如两木出火  第三因于手

  若无此三因  则不得火用

  若智推求者  彼亦无去来

  诸方寻求已  不见火来去

  阴入诸界等  因贪痴业生

  和合因众生  真如无众生

  咽喉唇口舌  而出诸文字

  字非是咽喉  亦非离彼等

  彼等和合故  出语随于智

  语言不在智  亦复无色形

  生处及灭处  智人求不得

  所观悉空寂  语言如响声

  因木因诸弦  人智三合故

  箜篌而出声  彼声三处无

  若有智能人  求彼声来去

  诸方求觅已  去来不可得

  因及有缘者  诸行如是生

  有谛了之人  空观应如是

  阴入及诸界  内外悉皆寂

  求一切处我  如虚空无形

  如是诸法相  仁于定光佛

  往昔已证知  今为天人说

  颠倒分别故  欲等火焚烧

  应起慈悲云  施甘露法雨

  仁昔于亿劫  念施及持戒

  我得无上道  圣财分诸世

  尊者念往昔  圣财施贫穷

  以将圣财摄  调御莫悭惜

  仁昔持净戒  穷急不偷财

  愿开甘露门  为诸众生说

  忆念往昔行  当闭地狱门

  善开解脱路  戒行心愿成

  往昔修忍辱  闻他毁骂等

  建立忍辱故  观诸行悉空

  念此往行故  世间瞋恚多

  教住于忍辱  莫舍彼愿力

  仁者行精进  当得我净智

  在于烦恼海  度众到彼岸

  念于往昔愿  拔众四苦河

  出大精进力  度脱厄难等

  往昔修习禅  为断诸烦恼

  诸根不调者  教令调伏故

  仁念于往昔  愍众在烦恼

  寂静诸慧等  调伏彼诸根

  仁昔修智能  愿破烦恼暗

  愍众在无明…

《佛本行集经十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