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邪论》下
唐济法寺沙门释法琳撰
答秦仲已下三十五世六百余年者。对曰。史记云。自殷已前。诸侯不可得而谱。为多失次等年代难知。故尚书但以甲子为次第而无年月者。良以史阙不记也。邪见。乃云于秦仲迄于二世有六百余年者。一往似长。出何的证。按春秋已前。秦本未有。春秋已来。始有秦伯。当春秋时。秦虽渐霸。但是周之小邑。孝王之世。令非子放马于汧渭之间。不承天命未有正朔。曾孙秦仲宣王之世。始受车马为侍御之臣。仲孙襄公以送。平王东迁进爵为伯。文公已下始见史记。自兹讫灭不过二百余年。史记竹书及陶公年纪等皆云秦无历数。周世陪臣。故隐居列之在诸侯之下。何因得有年纪。续至胡亥。史记但厉公列之。一百一年终乎二世。纵有年代皆附春秋。自无别记。赧王之末。秦昭襄王。因周微弱始灭周国。僭号称王。诸史相承。秦唯五世四十九年。齐秘书杨玢史目云。秦自始封至灭。凡三十五世六百余年者。盖取始封秦号经六百余年非霸统中国经多年也。邪见。乃延秦短祚冒上长年。一何虚妄哉 答帝王无佛年长有佛祚短自庖牺已下爰至汉高二十九代君明臣忠者。对曰。何故庖牺独治不及子孙。尧舜二君位居五帝。尧则翼善传圣。舜则仁盛圣明。如尚书二典论。其化民治道功业最高。民无能名则天之明君也。尧又废兄自立。其子丹朱不肖。舜则父顽母嚚。并止一身不能及嗣。尔时无佛。何不世世相传。遽早磨灭。隐居年纪云。夏禹治五年。羿篡十五年。浞篡十二年。睾十一年。夏癸五十二年。又对曰。书云。舜禹之有天下。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大禹谟云。禹能卑宫菲食。皂帐绨衣而尽力于沟洫。为民治水。于民有功。若皇天辅德。何为天祚不永。止治九年。勘年纪云。夏后相及少康之世。其臣有穷羿寒浞及风夷淮夷黄夷斟寻等国。并相次作乱。凡二十六年。篡夏自立。当时无佛。篡逆由谁 殷汤治(十三年)外丁治(三年)仲壬治(四年)太甲治(十年)沃丁治(十三年)太戊治(十年)外壬治(三年)沃甲治(四年)盘庚治(九年)小辛治(七年)武乙治(四年)祖庚治(七年)祖乙治(十年)又对曰。汤仁不杀。开三面之网。放夏桀于鸣条。甚有仁德。尔时无佛。何以天历不长。外丁外壬其年转促。尚书云。汤行九伐。太甲五征。伊尹立汤次子胜又立。胜弟仲壬又放太甲于桐宫。汲塳书云。尹自篡立。后太甲潜出亲杀伊尹而用其子。既称忠朴之世。尔时无佛。何为亹起萧墙君臣无道。周武王治(十一年)懿王治(三年绝嗣)僖王治(五年绝嗣)倾王治(六年)匡王治(六年)元王治(八年)烈王治(七年)静王治(六年)贞王治(八年)悼王治(一百一日)哀王治(三月)思王治(五月)
对曰。武王伐纣师渡孟津。白鱼入舟应天嘉命。谥法曰。克定祸乱曰武。民赖来稣轼闾封墓。休牛放马治致太平。汝言无佛年长。何因祚短治十一年。懿王僖王更复绝嗣 一答佛未出前世无篡逆者 对曰。何故周烈王弟显王篡位四十八年。悼王立一百一日。为庶弟子朝所害。敬王弟哀王治三月。弟思王外杀之思王治五月。小弟考王隗复杀之三王共治一年。此出杨玢史目陶公年纪秦五世六君四十九年 昭王五年(灭周后始称王在位五载)孝文王式(一年)襄王楚(三年)始皇政(三十七年)胡亥(三年)殇帝子婴(四十六日)又对曰。显王五年秦穆公始霸。三十四年秦权周政。竹书云。自仲之前本无年。世世纪。陶公并云。秦是篡君不依德政。次第不在五运之限。纵年长远终非帝王。以短为长指虚为实。有何意见。秦时北筑备胡伪杀扶苏矫立二世。陈胜蚁聚作乱关东 汉时凶奴入塞。烽火照甘泉宫。南越不宾。乃习水战
汉高祖在位(十二年)惠帝(七年)文帝高祖第四子(非嫡)武帝本胶东王景帝第六子(非嫡)孝景帝时吴楚等七国皆反。昭帝崩立兄子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凡有一千一百二十七罪。霍光废之。后立宣帝。此时无佛。何为乃尔
后汉凡十二帝。一百九十五年
光武(三十三年)孝明(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安帝(十九年)顺帝(十九年)桓帝(二十一年)灵帝(三十一年)献帝(三十年)隐居云自魏黄初元年。至萧齐之末。凡二百八十岁
拓跋元魏十七君。合一百七十九年。尔时佛来何故年久对曰。后汉书云。光武拨乱反正。明帝致治升平。民无百里之忧。吏无出门之役。麒麟入囿神凤栖桐。赤雀文龟苍乌白鹿。嘉瑞备臻兆民胥悦。垂沕滑磅[石*荡]之恩。布通天漏泉之泽。八方饮化万国钦风。论衡等书并云。后汉征祥不惭周夏。汝言有佛祚短。何故年。长奕云西域胡旦末国兵三百二十人。小苑国兵二百人。戎卢国兵三百人。渠勒国兵三百人。依耐国兵三百五十人。郁立师国兵三百三十一人。单相国兵三十五人。孤湖国兵四十五人。凡八国胡兵。合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绍其王业据其土地。自相征伐屠戮人国。况今大唐僧尼二十万众。共结胡法足得人心。宁可不备预之哉 对曰。检汉书西域传云。旦末小苑等八国。并是葱岭已东。汉域胡国计去长安不过万里。本非天竺佛生之地。又无僧尼在中谋叛。纵彼造恶何关此僧。但奕狂鬼入心外兴邪说。虚引往事假谤今贤。达者知其浪言。愚人必生异见。惑乱朝野深可痛哉 一答佛来汉地有损无益入家破家入国破国。汉明之世佛法始来者 大唐圣朝正信君子。论曰。诸佛大人出俗高士游涅槃之妙苑。住般若之真空。不可以言像求。不可以情虑揆。形同法性寿等太虚。但应物现身如水中月。所以瞿师见三尺之貌。罗汉睹丈六之容。大满虚空小入丝发。随缘应质化无常仪。寻释迦之肇。基依汉东都郊祀晋魏等书及王俭史录费长房三宝录考校普曜本行等经。并云。佛是周时第十五主庄王他九年癸巳之岁四月八日。乘栴檀楼阁现白象形。从兜率下降中天竺国迦毗罗城刹利。王种净饭大王第一夫人摩耶之胎。至十年甲午岁四月八日夜鬼宿合时。于岚毗园波罗树下。从摩耶夫人右胁而生。放大光明照三千世界。瑞应经云。沸星下现时太子生本行经又云。虚空无云自然而雨。左传云。星殒如雨。杜氏注解。盖时无云。然与佛经符合。通儒以为佛生时也。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四十九年处世说法。利益天人度脱群品。至周匡王四年壬子二月十五日后夜。于拘尸城入般涅槃。自灭度已来。至今大唐武德五年壬午之岁。计得一千二百二十一岁。灭后一百一十六年。东天竺国有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四千宝塔。遍阎浮提。我此汉地九州之内。并有宝塔。建塔之时。当此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岁也。塔兴周世。经十二王。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焚烧典籍。育王诸塔由此隐亡。佛家经传靡知所在。如释道安朱士行等经录目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房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始皇弗从。遂囚禁房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问曰。虽有此说年纪莫知。以何为证。请陈其决也。答曰。前汉成帝时。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传云。向博观史籍备览经书。每自称曰。余遍寻典策。往往见有佛经。及着列仙传云。吾搜检藏书缅寻太史创撰列仙图。自黄帝已下六代迄到于今。得仙道者七百余人。向检虚实。定得一百四十六人又云。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推刘向言藏书者。盖始皇时人间藏书也。或云。夫子宅内所藏之书。据此而论。岂非秦汉已前早有佛法流行震旦也。寻道安所载。一十二贤者。亦在七十之数。今列仙传见有七十二人。案文殊师利般泥洹经云。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至雪山中。为五百仙人宣说十二部经讫。还归本土。入于涅槃。恒星之瑞即其时也。检地理志西域传云。雪山者。即葱岭也。其下三十六国先来奉汉。以葱岭多雪。故号雪山。文殊往化仙人。即其处也。详而验之。刘向所论。可为验矣。虽遭秦世焚除。汉兴复出。所以荆杨吴蜀扶风洛阳。有宝塔处。皆发神瑞具在众书非徒臆说。检成帝鸿嘉三年岁在癸卯刘向撰列仙传明矣。故知周世佛法久来。生盲人云。有佛祚短良可悼矣。依经律云。释迦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五千年已还四众学者得三达智证四道果。末法已去犹披袈裟。勘周书异记云。穆王闻西方有佛。遂乘骅骡八骏之马。西行求佛。因以禳之。据此而推。同齐时上统法师答高丽使云。佛是西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生。至今武德五年。得一千五百七十七年也。信穆王之世。法已东行。刘向之言。益为明矣。又汉武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问西域胡人。后外国沙门竺法兰来。因以事问。兰云。是劫烧之余灰也。方朔既博识通人生知俊异。无问不酬。无言不答。岂容不达逆记胡人。盖是方朔久知佛法兴行胜人必降。故有斯对也。佛既去世。阿难总持。一言不失。迦叶结集。罗汉千人咸书皮纸。并题木叶。致令五百中国各共奉持。十六大王同时起塔。逮于汉世东流二京所经帝王十有六代。翻胡梵本为汉正言。相承至今垂六百祀。是以佛日再曜。起自永平之初。经像重兴。发于开皇之始。魏人朱士行沙门卫道安等。并为纪录。总其华戎道俗。合有一百八十二人。所译经律戒论大小乘三藏杂记等。凡二千一百七十一部。总有六千四百四十六卷。莫不垂甘露于八魔之境。流慧日于三有之中。汲引将来永传胜业。教人舍恶行善佛法最先。益国利人无能及者。汝言破家破谁家破国破何国。邪见竖子无角畜生。夙结豺心久怀虿毒。无丝发之善。负山岳之辜。长恶不悛老而弥笃。乃以生盲之虑忖度圣尊。何异尺鷃之笑大鹏。井蛙不信沧海。可谓阐提逆种地狱罪人。伤而悯之。故为论也。寻夫七十二君三皇五帝孔丘李老汉地圣贤。莫不葬骨三泉横尸九壤。未有如佛舍利现瑞放光。火烧不然砧槌不碎。于今见在立试可明矣。且据此一条足知佛法之神德也。震旦诸圣孰与为俦。乃欲毁而灭之事难容忍。伤风败俗亏损福田。诳惑生民点污朝廷。实可叹也
沙门安世高译(一百七十六部)沙门鸠摩罗什译(…
《破邪论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