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道地经》

「经集部」经文606卷15页码:P0181
西晋 竺法护译

  《修行道地经》五 ▪第2页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护子令寿命长。我初生时以有此救故不畏人。于是颂曰

  无有慈哀言刚急  其人无故怀怨结

  念狱卒言臣意悲  虽快娱乐忧此恼

  狱卒说言。吾有便手无所不搏无有比伦安有胜乎。吾身前后以此便手杀无央数男子女人。又断手足耳鼻及头。以手挑眼不用刀刃。住立诸囚擎博攊摨。粗弶悬头竹篾勉窟。在于榜床五毒治之。布缠其指油涂火烧。膏灌发上放火然之。草缠其身以火焚之。脔脔割体问其辞对。决口截唇剥其面皮。口嚼其指譬如啖菜。若鞭榜人竹杖革鞭。狱卒喜踊以针刺指。绳绞胁腹缠头木梢。于是颂曰

  臣不念乐恐还狱  如是考治甚可畏

  狱卒数来说刑罪  有此忧者不为安

  狱卒又言。我无憎爱不喜游观听歌音声。设有死罪榜鼓兵围诣于都市。吾悉斩头。虽有勇猛军阵督将豪贵高尊。畏我便手犹碎象牙。刚强逆贼轻慢善人我皆绞颈。父母兄弟亲属涕泣求哀一时。吾不听之。又一子父嚾呼跳[跳-兆+梁]乃如虎鸣。吾折伏之令无有声。于是颂曰

  臣与群从相娱乐  思念狱卒说罪刑

  譬如人饮淳清酒  或有醉喧又欢喜

  狱卒又言。吾有恶气。眼中毒出张目视人。胸裂头劈譬如冰裂。男女见我莫不怀懅。虽有人形作鬼魅行。在于狱户说是已竟便即还去。甫当更是众恼之患。虽在宫殿五欲自娱安以为乐。于是颂曰

  如是之苦恼  不净瑕秽困

  谁当以欢欣  安隐无忧患

  如罪囚临死  求花戴着头

  从王得假然  当复还受榜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从梵天还当归恶道。在胞胎中处熟藏上生藏之下。垢污不净五系所缚。于是颂曰

  修行得漏禅  获此适中半

  则生在梵天  不能久常安

  心中念如是  命尽归恶道

  如人假出狱  限竟还受考

  譬如小儿捕得一雀执持令恼。以长缕系足放之飞去。自以为脱不复遭厄。欲诣果树清凉池水饮食自恣安隐无忧。缕遂竟尽牵之复还。续见捉恼如本无异。修行如是。自惟念言。虽至梵天当还欲界。勤苦如是。于是颂曰

  譬如有雀绳系足  适飞缕尽牵复还

  修行如是上梵天  续还欲界不离苦

  修行自念。我身假使得无漏禅。尔乃脱于勤苦畏道。号曰佛子。所在饮食不为痴妄。以脱犹豫在于正道得第一禅。径可依怙入正见谛。于是颂曰

  已得第一禅  无垢广在行

  犹终始难脱  当精进得道

  修行自念。观众善恶乃致一禅。本从骨锁而获之耳。其形无常苦空非身。因四事生。于是颂曰

  其第一禅因身致  解四大成一心行

  无常苦空脱吾我  观如是者常精进

  修行思惟所用察心。其心之本亦复非常苦空非身。以四事成。皆从因缘转相牵引。而由祸福心想依之。形归无常苦空非我。从四事成。如我受斯五阴之体空无所有。十二因连去来今者亦复如是。欲界诸阴色界无色之界阴想若斯悉为羸弱。见三界空。其根本深及邪无正。震动然炽。睹无阴者皆为寂然。志在恬怕趣于无为。无他之念逮于泥洹。尔时心行和顺不刚修行。于是以见审谛便成阿那含。不复动还究竟解脱欲界之苦。于是颂曰

  其心思想悉和顺  志所依倚因厥身

  了五阴本去来今  皆见空无谓圣贤

  修行自念。我身长夜为五阴盖臭处不净所见侵欺。譬如搏掩凶逆之子取瓶画之。中盛不净封结其口。以花散上以香熏之。与田家子。汝持此瓶至某园观。中盛石蜜及好美酒。住待吾等。我各归家办作供具相从饮食。坚持莫失顾卿劳价。田家子信抱瓶欢喜。心自念言。今当自恣饮食娱乐。至其园观不得令蝇而住其上。遂待经时过日中后。腹中饥渴怪之不来。忧戚难言。日欲向暮上树四望不见来者。下树复持须留众人遂至黄昏。心自念言。度城门闭众人不来。今此石蜜美酒画瓶已属我矣。当以卖之可自致富。先应尝视。便净澡手开发瓶口。则见瓶中皆盛不净。尔乃知之。诸博掩子定侵欺我。修行如是。已睹圣谛乃自晓了从久远来为是五阴所侵欺。于是颂曰

  先死载众身  五阴所侵期

  常更历苦乐  谓有我人寿

  修行五乐欺  然后自见侵

  如人得画瓶  发之知不净

  譬如导师有饶财宝。为子迎妇。端正姝好无有不可。甚重爱敬不失其意。须臾相离自谓如终。尔时国中道路断绝。计十二年无有来者。后多贾客从远方至。住在比国休息未前。道师语子。卿往诣彼市买来还。子闻父教愁忧不乐如箭射心。语亲友言。卿不知我亲爱于妻。今父告我远离舍之。当行贾作。适闻是命我心仅裂。今吾当死自投于水若上高山自投深谷。于是颂曰

  年少亲敬妇  爱欲甚炽盛

  思父之教命  志怀大忧戚

  心恼而欲死  云何离爱妻

  其子意甚痛  如捕山象靽

  亲友闻言即报之曰。所以生子典知家门。四向求财以供父母。假使不劳以何生活。设在天上尚不得安。况于人间耶。既闻父命得众人谏即悲泪出。两手椎胸便严发行。于是颂曰

  亲友知识悉共谏  则受父教庄严行

  为欲所伤如被箭  心怀思妇甚恨恨

  心常念妇未曾离怀。往至买装即寻还国。行道欢喜今当见之如是不久也。朝暮思妇。适到家已问妇所在。于是颂曰

  买作治生行往返  心常怀念所重妻

  已到家中先问之  吾妇今者为所在

  其妇念夫心怀愁忧。宿命薄祐稍得困疾命在呼吸。而体即生若干种疮脓血流出。得寒热病复得癫疾。水腹干竭上气体热面手足肿。无央数蝇皆着其身。披发羸瘦譬如饿鬼。卧在草蓐衣被弊坏。于是颂曰

  其夫一心独所爱  宿命之殃而薄祐

  得无数疾卧着床  离于好座而在地

  于是夫入家问人吾妇所在。婢既惭愧泪出悲泣而报之曰。唯贤郎妇在某阁上。寻自上阁见之。色变未曾有也。此颜丑恶不可目睹。诸所爱欲恩情之意永尽无余。无丝发之乐。悉更患厌不欲复见。于是颂曰

  观察颜色不贪乐  譬如尸死捐冢间

  羸瘦骨立无肌肉  如水没沙失色然

  其修行者亦复如是。患厌爱欲发污露观求致寂然。于是颂曰

  其修行者已离欲  厌于五乐亦如是

  如人见妇病众疮  无央数疾卧着床

  何谓修行数息守意求于寂然。今当解说数息之法何谓数息。何谓为安。何谓为般。出息为安入息为般。随息出入而无他念。是谓数息出入。何谓修行数息守意能致寂然。数息守意有四事行无二瑕秽十六特胜。于是颂曰

  其修行者欲求寂  当知安般出入息

  无有二瑕晓四事  当有奇特十六变

  何谓四事。一谓数息。二谓相随。三谓止观。四谓还净。于是颂曰

  当以数息及相随  则观世间诸万物

  还净之行制其心  以四事宜而定意

  何谓二瑕。数息或长或短是为二瑕。捐是二事。于是颂曰

  数息设长短  颠倒无次第

  是安般守意  弃捐无二瑕

  何谓十六特胜。数息长则知。息短亦知。息动身则知。息和释即知。遭喜悦则知。遇安则知。心所趣即知心。柔顺则知。心所觉即知。心欢喜则知心。伏即知。心解脱即知。见无常则知。若无欲则知。观寂然即知。见道趣即知。是为数息十六特胜。于是颂曰

  别知数息之长短  能了喘息动身时

  和解其行而定体  欢悦如是所更乐

  晓安则为六  志行号曰七

  而令心和解  身行名曰八

  其意所觉了  因是得欢喜

  制伏心令定  自在令顺行

  无常诸欲灭  当观此三事

  知行之所趣  是十六特胜

  何谓数息。若修行者。坐于闲居无人之处。秉志不乱数出入息。而使至十从一至二。设心乱者当复更数一二至九。设心乱者当复更数。是谓数息。行者如是昼夜习数息一月一年。至得十息心不中乱。于是颂曰

  自在不动譬如山  数出入息令至十

  昼夜月岁不懈止  修行如是守数息

  数息已定当行相随。譬如有人前行有从如影随行。修行如是。随息出入无他之念。于是颂曰

  数息意定而自由  数息出入为修行

  其心相随而不乱  数息伏心谓相随

  其修行者已得相随。尔时当观如牧牛者住在一面遥视牛食。行者若兹。从初数息至后究竟悉当观察。于是颂曰

  如牧牛者遥往察  群在泽上而护视

  持御数息亦如是  守意若彼是谓观

  其修行者已成于观。当复还净。如守门者坐于门上。观出入人皆识知之。行者如是。系心鼻头当观数息知其出入。于是颂曰

  譬如守门者  坐观出入人

  在一处不动  皆察知人数

  当一心数息  观其出入意

  修行亦如是  数息立还净

  何谓数长。适未有息而预数之。息未至鼻而数言二。是为数长。于是颂曰

  尚未有所应  而数出入息

  数一以为二  如是不成数

  何谓数短。二息为一。于是颂曰

  其息以至鼻  再还至于脐

  以二息为一  是则为失数

  何谓数息而知长。其修行者。从初数息随息迟疾而观察之。视忖其趣知出入息限度知之。是为息长。数息短者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数息长则知  息还亦如是

  省察设若此  是谓息长短

  何谓数息动身则知。悉观身中诸所喘息。入息亦如是。何谓数息身和释即知。初起息时。若身懈惰而有睡盖。躯体沉重则除弃之。一心数息。数息还入亦复如是。何谓数息遭喜即知。若数息时欢喜所至。息入如是。何谓数息遇安即知。初数息时则得安隐。息入如是。何谓数息心所趣即知。起数息想观诸想念。入息如是。何谓心柔顺数息即知。始起息想分别想念而顺数息。息入亦尔。何谓心所觉了数息即知。初起息想识知诸观而数息。息入如是。何谓数息欢悦即知。始数息时若心不乐劝勉令喜以顺出息入息如是。何谓心伏出息即知。心设不定强伏令寂而以数息。入息如是。何谓心解脱即知。若使出息竟不旨解化伏令度而数出息。入息如是。何谓数息见无常即知。见诸喘息皆无有常是为出息。入息如是何谓。出息无欲即知。见息起灭如是离欲。是为观离欲出息即知。入息如是。何谓观寂灭数息即知。其息出时观见灭尽。是为观寂出息即知。入息如是。何谓见趣道数息即自知。见息出灭处。睹是以后心即离尘。以离无欲弃于三处志即解脱。将护此意是为数息。出息入息如是为十六将胜之说。行者所以观出入息。用求寂故令心定住。从其寂然而获二事。一者凡夫。二者佛弟子。何谓凡夫而求寂然。欲…

《修行道地经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