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道地經》

「經集部」經文606卷15頁碼:P0181
西晉 竺法護譯

  《修行道地經》五 ▪第2页

  西晉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護子令壽命長。我初生時以有此救故不畏人。于是頌曰

  無有慈哀言剛急  其人無故懷怨結

  念獄卒言臣意悲  雖快娛樂憂此惱

  獄卒說言。吾有便手無所不搏無有比倫安有勝乎。吾身前後以此便手殺無央數男子女人。又斷手足耳鼻及頭。以手挑眼不用刀刃。住立諸囚擎博攊摨。粗弶懸頭竹篾勉窟。在于榜床五毒治之。布纏其指油塗火燒。膏灌發上放火然之。草纏其身以火焚之。脔脔割體問其辭對。決口截唇剝其面皮。口嚼其指譬如啖菜。若鞭榜人竹杖革鞭。獄卒喜踴以針刺指。繩絞脅腹纏頭木梢。于是頌曰

  臣不念樂恐還獄  如是考治甚可畏

  獄卒數來說刑罪  有此憂者不爲安

  獄卒又言。我無憎愛不喜遊觀聽歌音聲。設有死罪榜鼓兵圍詣于都市。吾悉斬頭。雖有勇猛軍陣督將豪貴高尊。畏我便手猶碎象牙。剛強逆賊輕慢善人我皆絞頸。父母兄弟親屬涕泣求哀一時。吾不聽之。又一子父嚾呼跳[跳-兆+梁]乃如虎鳴。吾折伏之令無有聲。于是頌曰

  臣與群從相娛樂  思念獄卒說罪刑

  譬如人飲淳清酒  或有醉喧又歡喜

  獄卒又言。吾有惡氣。眼中毒出張目視人。胸裂頭劈譬如冰裂。男女見我莫不懷懅。雖有人形作鬼魅行。在于獄戶說是已竟便即還去。甫當更是衆惱之患。雖在宮殿五欲自娛安以爲樂。于是頌曰

  如是之苦惱  不淨瑕穢困

  誰當以歡欣  安隱無憂患

  如罪囚臨死  求花戴著頭

  從王得假然  當複還受榜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從梵天還當歸惡道。在胞胎中處熟藏上生藏之下。垢汙不淨五系所縛。于是頌曰

  修行得漏禅  獲此適中半

  則生在梵天  不能久常安

  心中念如是  命盡歸惡道

  如人假出獄  限竟還受考

  譬如小兒捕得一雀執持令惱。以長縷系足放之飛去。自以爲脫不複遭厄。欲詣果樹清涼池水飲食自恣安隱無憂。縷遂竟盡牽之複還。續見捉惱如本無異。修行如是。自惟念言。雖至梵天當還欲界。勤苦如是。于是頌曰

  譬如有雀繩系足  適飛縷盡牽複還

  修行如是上梵天  續還欲界不離苦

  修行自念。我身假使得無漏禅。爾乃脫于勤苦畏道。號曰佛子。所在飲食不爲癡妄。以脫猶豫在于正道得第一禅。徑可依怙入正見谛。于是頌曰

  已得第一禅  無垢廣在行

  猶終始難脫  當精進得道

  修行自念。觀衆善惡乃致一禅。本從骨鎖而獲之耳。其形無常苦空非身。因四事生。于是頌曰

  其第一禅因身致  解四大成一心行

  無常苦空脫吾我  觀如是者常精進

  修行思惟所用察心。其心之本亦複非常苦空非身。以四事成。皆從因緣轉相牽引。而由禍福心想依之。形歸無常苦空非我。從四事成。如我受斯五陰之體空無所有。十二因連去來今者亦複如是。欲界諸陰色界無色之界陰想若斯悉爲羸弱。見叁界空。其根本深及邪無正。震動然熾。睹無陰者皆爲寂然。志在恬怕趣于無爲。無他之念逮于泥洹。爾時心行和順不剛修行。于是以見審谛便成阿那含。不複動還究竟解脫欲界之苦。于是頌曰

  其心思想悉和順  志所依倚因厥身

  了五陰本去來今  皆見空無謂聖賢

  修行自念。我身長夜爲五陰蓋臭處不淨所見侵欺。譬如搏掩凶逆之子取瓶畫之。中盛不淨封結其口。以花散上以香熏之。與田家子。汝持此瓶至某園觀。中盛石蜜及好美酒。住待吾等。我各歸家辦作供具相從飲食。堅持莫失顧卿勞價。田家子信抱瓶歡喜。心自念言。今當自恣飲食娛樂。至其園觀不得令蠅而住其上。遂待經時過日中後。腹中饑渴怪之不來。憂戚難言。日欲向暮上樹四望不見來者。下樹複持須留衆人遂至黃昏。心自念言。度城門閉衆人不來。今此石蜜美酒畫瓶已屬我矣。當以賣之可自致富。先應嘗視。便淨澡手開發瓶口。則見瓶中皆盛不淨。爾乃知之。諸博掩子定侵欺我。修行如是。已睹聖谛乃自曉了從久遠來爲是五陰所侵欺。于是頌曰

  先死載衆身  五陰所侵期

  常更曆苦樂  謂有我人壽

  修行五樂欺  然後自見侵

  如人得畫瓶  發之知不淨

  譬如導師有饒財寶。爲子迎婦。端正姝好無有不可。甚重愛敬不失其意。須臾相離自謂如終。爾時國中道路斷絕。計十二年無有來者。後多賈客從遠方至。住在比國休息未前。道師語子。卿往詣彼市買來還。子聞父教愁憂不樂如箭射心。語親友言。卿不知我親愛于妻。今父告我遠離舍之。當行賈作。適聞是命我心僅裂。今吾當死自投于水若上高山自投深谷。于是頌曰

  年少親敬婦  愛欲甚熾盛

  思父之教命  志懷大憂戚

  心惱而欲死  雲何離愛妻

  其子意甚痛  如捕山象靽

  親友聞言即報之曰。所以生子典知家門。四向求財以供父母。假使不勞以何生活。設在天上尚不得安。況于人間耶。既聞父命得衆人谏即悲淚出。兩手椎胸便嚴發行。于是頌曰

  親友知識悉共谏  則受父教莊嚴行

  爲欲所傷如被箭  心懷思婦甚恨恨

  心常念婦未曾離懷。往至買裝即尋還國。行道歡喜今當見之如是不久也。朝暮思婦。適到家已問婦所在。于是頌曰

  買作治生行往返  心常懷念所重妻

  已到家中先問之  吾婦今者爲所在

  其婦念夫心懷愁憂。宿命薄祐稍得困疾命在呼吸。而體即生若幹種瘡膿血流出。得寒熱病複得癫疾。水腹幹竭上氣體熱面手足腫。無央數蠅皆著其身。披發羸瘦譬如餓鬼。臥在草蓐衣被弊壞。于是頌曰

  其夫一心獨所愛  宿命之殃而薄祐

  得無數疾臥著床  離于好座而在地

  于是夫入家問人吾婦所在。婢既慚愧淚出悲泣而報之曰。唯賢郎婦在某閣上。尋自上閣見之。色變未曾有也。此顔醜惡不可目睹。諸所愛欲恩情之意永盡無余。無絲發之樂。悉更患厭不欲複見。于是頌曰

  觀察顔色不貪樂  譬如屍死捐冢間

  羸瘦骨立無肌肉  如水沒沙失色然

  其修行者亦複如是。患厭愛欲發汙露觀求致寂然。于是頌曰

  其修行者已離欲  厭于五樂亦如是

  如人見婦病衆瘡  無央數疾臥著床

  何謂修行數息守意求于寂然。今當解說數息之法何謂數息。何謂爲安。何謂爲般。出息爲安入息爲般。隨息出入而無他念。是謂數息出入。何謂修行數息守意能致寂然。數息守意有四事行無二瑕穢十六特勝。于是頌曰

  其修行者欲求寂  當知安般出入息

  無有二瑕曉四事  當有奇特十六變

  何謂四事。一謂數息。二謂相隨。叁謂止觀。四謂還淨。于是頌曰

  當以數息及相隨  則觀世間諸萬物

  還淨之行製其心  以四事宜而定意

  何謂二瑕。數息或長或短是爲二瑕。捐是二事。于是頌曰

  數息設長短  顛倒無次第

  是安般守意  棄捐無二瑕

  何謂十六特勝。數息長則知。息短亦知。息動身則知。息和釋即知。遭喜悅則知。遇安則知。心所趣即知心。柔順則知。心所覺即知。心歡喜則知心。伏即知。心解脫即知。見無常則知。若無欲則知。觀寂然即知。見道趣即知。是爲數息十六特勝。于是頌曰

  別知數息之長短  能了喘息動身時

  和解其行而定體  歡悅如是所更樂

  曉安則爲六  志行號曰七

  而令心和解  身行名曰八

  其意所覺了  因是得歡喜

  製伏心令定  自在令順行

  無常諸欲滅  當觀此叁事

  知行之所趣  是十六特勝

  何謂數息。若修行者。坐于閑居無人之處。秉志不亂數出入息。而使至十從一至二。設心亂者當複更數一二至九。設心亂者當複更數。是謂數息。行者如是晝夜習數息一月一年。至得十息心不中亂。于是頌曰

  自在不動譬如山  數出入息令至十

  晝夜月歲不懈止  修行如是守數息

  數息已定當行相隨。譬如有人前行有從如影隨行。修行如是。隨息出入無他之念。于是頌曰

  數息意定而自由  數息出入爲修行

  其心相隨而不亂  數息伏心謂相隨

  其修行者已得相隨。爾時當觀如牧牛者住在一面遙視牛食。行者若茲。從初數息至後究竟悉當觀察。于是頌曰

  如牧牛者遙往察  群在澤上而護視

  持禦數息亦如是  守意若彼是謂觀

  其修行者已成于觀。當複還淨。如守門者坐于門上。觀出入人皆識知之。行者如是。系心鼻頭當觀數息知其出入。于是頌曰

  譬如守門者  坐觀出入人

  在一處不動  皆察知人數

  當一心數息  觀其出入意

  修行亦如是  數息立還淨

  何謂數長。適未有息而預數之。息未至鼻而數言二。是爲數長。于是頌曰

  尚未有所應  而數出入息

  數一以爲二  如是不成數

  何謂數短。二息爲一。于是頌曰

  其息以至鼻  再還至于臍

  以二息爲一  是則爲失數

  何謂數息而知長。其修行者。從初數息隨息遲疾而觀察之。視忖其趣知出入息限度知之。是爲息長。數息短者亦複如是。于是頌曰

  數息長則知  息還亦如是

  省察設若此  是謂息長短

  何謂數息動身則知。悉觀身中諸所喘息。入息亦如是。何謂數息身和釋即知。初起息時。若身懈惰而有睡蓋。軀體沈重則除棄之。一心數息。數息還入亦複如是。何謂數息遭喜即知。若數息時歡喜所至。息入如是。何謂數息遇安即知。初數息時則得安隱。息入如是。何謂數息心所趣即知。起數息想觀諸想念。入息如是。何謂心柔順數息即知。始起息想分別想念而順數息。息入亦爾。何謂心所覺了數息即知。初起息想識知諸觀而數息。息入如是。何謂數息歡悅即知。始數息時若心不樂勸勉令喜以順出息入息如是。何謂心伏出息即知。心設不定強伏令寂而以數息。入息如是。何謂心解脫即知。若使出息竟不旨解化伏令度而數出息。入息如是。何謂數息見無常即知。見諸喘息皆無有常是爲出息。入息如是何謂。出息無欲即知。見息起滅如是離欲。是爲觀離欲出息即知。入息如是。何謂觀寂滅數息即知。其息出時觀見滅盡。是爲觀寂出息即知。入息如是。何謂見趣道數息即自知。見息出滅處。睹是以後心即離塵。以離無欲棄于叁處志即解脫。將護此意是爲數息。出息入息如是爲十六將勝之說。行者所以觀出入息。用求寂故令心定住。從其寂然而獲二事。一者凡夫。二者佛弟子。何謂凡夫而求寂然。欲…

《修行道地經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