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法集经》

「经集部」经文761卷17页码:P0609
元魏 菩提流支译

  《佛说法集经》一 ▪第2页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等。彼彼行中无所分别自然成故。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说如是修多罗。如是祇夜。如是和伽罗那。如是伽陀。如是优陀那。如是尼陀那。如是伊谛越多伽。如是阇陀伽。如是毗佛略。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说阿浮陀达摩。而诸如来无所分别。彼彼众生随所闻法自然成故。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为乞食入某国土大小城邑及诸聚落。我至如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国王王子大臣人民诸众生所。而诸如来智慧为首。身口意业自然成故。善男子。诸佛如来无有饥渴大小便利。身无羸损疲乏病苦。为众生故现行乞食。然诸众生谓如来食。而诸如来实不食也。示现教化诸众生事。于一切事无所分别自然成故。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此诸众生下中上根。我为此等下中上根诸众生类。随顺宣说下中上法。而诸如来无分别心。所说之法自然而成。不增不减随器受故。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若诸众生不供养我不恭敬我毁骂于我。如是众生我不教化。复有众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给侍于我。如是众生我应教化。而诸如来寂静三昧。慈悲普覆于彼众生。自然住于平等法故。善男子。如来无高心无下心无憍慢心。无爱心无贪心无嗔心无随贪心。无著心无碍心无障心无杂心。无烦恼心无随烦恼心。无嗔心无痴心。无随嗔心无随痴心。善男子。而诸如来。自然寂静寂静境界。住于赞叹寂静境界故。善男子。如来无有一法不知不解不觉。于一切境界毕竟满足现前悉知。而诸如来见彼彼事彼彼众生所作诸业自然成故。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修行成就不以为憙。见诸众生不修行者亦不生忧。而诸如来。于修正行众生无障大慈常现在前。于邪行众生无障大悲常现在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譬喻相应。何者为十。善男子。譬如日出于上中下。诸众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现平等普照。善男子。如来应供正遍知亦复如是。于上中下诸众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现平等智慧光明普照。善男子。譬如虚空于一切众生无有障碍。而彼虚空为诸烟云尘雾等事之所曀障。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无有障碍。而为烟云尘雾我见烦恼客尘所障不见如来。不受如来功德利益。善男子。譬如树木虽有火性以无因缘而不现用。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虽有无量神力自在。以诸众生远离精进信等因缘。不出于世不作佛事。善男子。譬如种种熏色置一器中熏种种衣。复以众杂染色置一器中染所熏衣。随其所熏受色不同。而彼诸色不生分别差别之心。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种种善根功德庄严。随诸众生信等熏异。见佛如来所受功德差别不同。而佛如来不生分别差别之想。善男子。譬如诸河流水盈满。若人赞毁悉皆顺流。若逆流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赞毁悉皆常随智慧而行。若随憍慢无有是处。善男子。譬如苷蔗若人割截若不割截不失甘味。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亲近供养恭敬。及不亲近供养恭敬。终不舍于解脱甘味。善男子。譬如大地其性安固。于诸众生无所分别。有人欲得求其果实。若能耕种随时随时耘除草秽。彼人至时收获果实。若不耕种耘除草秽。是人终不得其果实。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如彼大地寂然常住。于诸众生无所分别。若有众生求佛功德。能生信心供养恭敬。彼人成就功德果实。若不生信供养恭敬。则不能得功德果实。善男子。譬如有人若于栴檀龙恼等香。嗔谤毁骂然后涂身。而彼栴檀龙恼等香。终不为是而不出香。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嗔谤毁骂而复亲近供养恭敬如说修行。然诸如来常与众生具足功德。善男子。譬如桥梁平坦王道。于诸众生上中下性。有往来者平等而住。与无障碍游行之乐。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诸众生上中下性。有修行者平等而住无有高下。与无障碍修行之乐。善男子。譬如雪山有药树王名曰善见。彼药树王其有见者即得远离一切病苦。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众生见者远离一切烦恼病苦。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譬喻相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何者为十。所谓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形像佛。善男子。云何习气佛。习气佛者。诸波罗蜜所得果报。诸波罗蜜能成彼法。彼依诸波罗蜜而生。是名习气佛。善男子。云何果报佛。果报佛者。依彼习气果报佛所生。以彼果报成色身报佛。依众生住持依法力住持。是名果报佛。善男子。云何三昧佛。三昧佛者。随如来入何等三昧。以彼所入三昧之力。自然不复作心。能现百千万佛。依彼三昧住持力故而能示现。是名三昧佛。善男子。云何愿佛。愿佛者。诸菩萨等作如是愿。随何等何等众生。以何等因何等法。示现种种色身度彼众生。彼彼众生如是如是。示现形色状貌威仪去来。随彼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而现佛身化彼众生。是名愿佛。善男子。云何心佛。心佛者。诸菩萨等得心自在。是诸菩萨依心自在。于种种法随心成就。此诸菩萨随彼众生。应见佛身而可化者。即自在心即成佛身。是名心佛。又善男子。复有异义诸众生等。自心清净能见于佛。知佛信佛是名心佛。善男子。云何实佛。实佛者。远离一切诸烦恼染。不可思议无垢清净。种种形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丈夫相毕竟成就。佛微妙色而可现见。是名实佛。善男子。云何同佛。同佛者。与一切众生。共其资业受用饮食行住去来威仪进止。是名同佛。善男子。云何化佛。化佛者。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得示现一切色身三昧。彼诸佛菩萨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现。化佛色身度诸众生。是名化佛。善男子。云何供养佛。供养佛者。有人若师若和上。如佛世尊。当如是见。彼人于师和上如佛世尊。应如是见供养供给。依彼受法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供养佛。善男子。云何形像佛。形像佛者。有人若他作佛像。若自作佛像。以一切供养恭敬等事。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亲近给侍。此人如是依彼形像。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形像佛。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十种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唯依言辞说法。何者为十。所谓说阴唯是言辞说界说入。说众生说业。说生说老说死。说死已更生。为离彼事故。说涅槃亦是言辞。善男子。云何说阴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无彼色阴。若第一义中有色阴者。舍彼色阴即是断灭。舍彼法者即是解脱。若如是者。第一义中则为有色及以解脱去住之处。而义则不然。是故说色阴唯是言辞。善男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善男子。第一义中无彼识阴。若第一义中有识阴者。舍彼识法即是断灭。舍彼法者即是解脱。若如是者。第一义中则为有识及以解脱去住之处。而义则不然。是故说识唯是言辞。善男子。界入之义亦复如是。善男子。云何说众生唯是言辞。善男子。唯是有为无有众生。若众生实有者。不应同阴尽灭。若同阴尽灭应如虚空。若不尔者应同五阴。俱是有为而义则不然。是故说众生唯是言辞。善男子。云何说业唯是言辞。善男子。作业者非有非无。若作业是有者。作业之者无。彼作者犹如虚空。又如阴是有为。作者亦复如是。以是义故。无彼作者亦无作业。犹如虚空。云何得有作者。是故无有作业者。离彼作者云何有业。是故说业唯是言辞。善男子。云何说生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无生。若第一义中有生者。生即是常。若如是者生则非生。又复生能生生者。生能恼者竟为是谁。是故说生唯是言辞。善男子。云何说老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无老。若第一义中有老老者。则无一人而有老者。又复若有老者。即是少时老。若少时老非老时老。以少者无老。是故少时无老。若离于老云何名老。如是老不能老。若言老能老者。即是少时老。是故说老唯是言辞。善男子。说死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无死。若第一义中有死者。即是死法可得。若可得者。唯应一人得。余不应死而更有死者。是故第一义中无有死法。又复死者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而是死法体性空寂。是故说死唯是言辞。善男子。云何说死已更生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死更不生若第一义中死更生者。死即是生生即是死。若如是者死生即是一法。又复应是二身。一者能托生。二者已受生。若有受生者。必有五阴受生。何以故。以离五阴无彼识生。以依色受想行等法识心得生。以依止诸阴识缘彼住。若离依止则彼识心一念不住。如彼法住如是受生如种生芽。是故说死已更生唯是言辞。善男子。云何为离彼事说般涅槃唯是言辞。善男子。第一义中无彼涅槃。涅槃者知世间寂灭名为涅槃。而非即世间名为涅槃。亦不离世间而有涅槃。世间者如梦如幻。非有非无亦非有无。而是有法。如是非有非无亦非有无如是名生。如是非有非无亦非有无如是名灭。而寂灭一切世间相名为涅槃。如是想如阳焰受如泡沫。如彼阳焰泡沫生灭不实。世间涅槃亦复如是。是故说世间涅槃唯是言辞。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唯依言辞说法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善能知空义。何等为十。所谓知无我空无众生。无命无寿者。无造者。无生无灭。无作无教者。无增上者。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无我空。善男子。空者非有非无。善男子。若空是有者。空即有为。如其实有应即是常。善男子。若空非无者。空即非空。是故彼空非有非无。如是名为知无我空。善男子。云何知无众生空。善男子。众生非空非不空。若众生空者。杀生之业应无有罪。若众生不空者。即应是常。是故如来说众生非常非不常。非有为非不有为。如是名为知众生空。善男子。云何知无命空。善男子。空者不生不死。何以故。善男子。眼空离我我所。云何眼空离我我所。彼法不生不灭故。如是耳鼻…

《佛说法集经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