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法集經》一 ▪第2页
元魏天竺叁藏菩提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等。彼彼行中無所分別自然成故。善男子。諸佛如來不起是心。我說如是修多羅。如是祇夜。如是和伽羅那。如是伽陀。如是優陀那。如是尼陀那。如是伊谛越多伽。如是阇陀伽。如是毗佛略。善男子。諸佛如來不起是心。我說阿浮陀達摩。而諸如來無所分別。彼彼衆生隨所聞法自然成故。善男子。諸佛如來不起是心。我爲乞食入某國土大小城邑及諸聚落。我至如是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國王王子大臣人民諸衆生所。而諸如來智慧爲首。身口意業自然成故。善男子。諸佛如來無有饑渴大小便利。身無羸損疲乏病苦。爲衆生故現行乞食。然諸衆生謂如來食。而諸如來實不食也。示現教化諸衆生事。于一切事無所分別自然成故。善男子諸佛如來不起是心。此諸衆生下中上根。我爲此等下中上根諸衆生類。隨順宣說下中上法。而諸如來無分別心。所說之法自然而成。不增不減隨器受故。善男子。諸佛如來不起是心。若諸衆生不供養我不恭敬我毀罵于我。如是衆生我不教化。複有衆生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給侍于我。如是衆生我應教化。而諸如來寂靜叁昧。慈悲普覆于彼衆生。自然住于平等法故。善男子。如來無高心無下心無憍慢心。無愛心無貪心無嗔心無隨貪心。無著心無礙心無障心無雜心。無煩惱心無隨煩惱心。無嗔心無癡心。無隨嗔心無隨癡心。善男子。而諸如來。自然寂靜寂靜境界。住于贊歎寂靜境界故。善男子。如來無有一法不知不解不覺。于一切境界畢竟滿足現前悉知。而諸如來見彼彼事彼彼衆生所作諸業自然成故。善男子。如來見諸衆生修行成就不以爲憙。見諸衆生不修行者亦不生憂。而諸如來。于修正行衆生無障大慈常現在前。于邪行衆生無障大悲常現在前。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能知如來應供正遍知行。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知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譬喻相應。何者爲十。善男子。譬如日出于上中下。諸衆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現平等普照。善男子。如來應供正遍知亦複如是。于上中下諸衆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現平等智慧光明普照。善男子。譬如虛空于一切衆生無有障礙。而彼虛空爲諸煙雲塵霧等事之所曀障。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于一切衆生無有障礙。而爲煙雲塵霧我見煩惱客塵所障不見如來。不受如來功德利益。善男子。譬如樹木雖有火性以無因緣而不現用。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雖有無量神力自在。以諸衆生遠離精進信等因緣。不出于世不作佛事。善男子。譬如種種熏色置一器中熏種種衣。複以衆雜染色置一器中染所熏衣。隨其所熏受色不同。而彼諸色不生分別差別之心。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種種善根功德莊嚴。隨諸衆生信等熏異。見佛如來所受功德差別不同。而佛如來不生分別差別之想。善男子。譬如諸河流水盈滿。若人贊毀悉皆順流。若逆流者無有是處。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若人贊毀悉皆常隨智慧而行。若隨憍慢無有是處。善男子。譬如苷蔗若人割截若不割截不失甘味。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若人親近供養恭敬。及不親近供養恭敬。終不舍于解脫甘味。善男子。譬如大地其性安固。于諸衆生無所分別。有人欲得求其果實。若能耕種隨時隨時耘除草穢。彼人至時收獲果實。若不耕種耘除草穢。是人終不得其果實。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如彼大地寂然常住。于諸衆生無所分別。若有衆生求佛功德。能生信心供養恭敬。彼人成就功德果實。若不生信供養恭敬。則不能得功德果實。善男子。譬如有人若于栴檀龍惱等香。嗔謗毀罵然後塗身。而彼栴檀龍惱等香。終不爲是而不出香。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若人嗔謗毀罵而複親近供養恭敬如說修行。然諸如來常與衆生具足功德。善男子。譬如橋梁平坦王道。于諸衆生上中下性。有往來者平等而住。與無障礙遊行之樂。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于諸衆生上中下性。有修行者平等而住無有高下。與無障礙修行之樂。善男子。譬如雪山有藥樹王名曰善見。彼藥樹王其有見者即得遠離一切病苦。善男子。諸佛如來亦複如是。衆生見者遠離一切煩惱病苦。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譬喻相應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何者爲十。所謂習氣佛。果報佛。叁昧佛。願佛。心佛。實佛。同佛。化佛。供養佛。形像佛。善男子。雲何習氣佛。習氣佛者。諸波羅蜜所得果報。諸波羅蜜能成彼法。彼依諸波羅蜜而生。是名習氣佛。善男子。雲何果報佛。果報佛者。依彼習氣果報佛所生。以彼果報成色身報佛。依衆生住持依法力住持。是名果報佛。善男子。雲何叁昧佛。叁昧佛者。隨如來入何等叁昧。以彼所入叁昧之力。自然不複作心。能現百千萬佛。依彼叁昧住持力故而能示現。是名叁昧佛。善男子。雲何願佛。願佛者。諸菩薩等作如是願。隨何等何等衆生。以何等因何等法。示現種種色身度彼衆生。彼彼衆生如是如是。示現形色狀貌威儀去來。隨彼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而現佛身化彼衆生。是名願佛。善男子。雲何心佛。心佛者。諸菩薩等得心自在。是諸菩薩依心自在。于種種法隨心成就。此諸菩薩隨彼衆生。應見佛身而可化者。即自在心即成佛身。是名心佛。又善男子。複有異義諸衆生等。自心清淨能見于佛。知佛信佛是名心佛。善男子。雲何實佛。實佛者。遠離一切諸煩惱染。不可思議無垢清淨。種種形色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大丈夫相畢竟成就。佛微妙色而可現見。是名實佛。善男子。雲何同佛。同佛者。與一切衆生。共其資業受用飲食行住去來威儀進止。是名同佛。善男子。雲何化佛。化佛者。諸佛如來及諸菩薩。得示現一切色身叁昧。彼諸佛菩薩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現。化佛色身度諸衆生。是名化佛。善男子。雲何供養佛。供養佛者。有人若師若和上。如佛世尊。當如是見。彼人于師和上如佛世尊。應如是見供養供給。依彼受法滿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供養佛。善男子。雲何形像佛。形像佛者。有人若他作佛像。若自作佛像。以一切供養恭敬等事。而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親近給侍。此人如是依彼形像。滿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形像佛。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能知十種佛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知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唯依言辭說法。何者爲十。所謂說陰唯是言辭說界說入。說衆生說業。說生說老說死。說死已更生。爲離彼事故。說涅槃亦是言辭。善男子。雲何說陰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無彼色陰。若第一義中有色陰者。舍彼色陰即是斷滅。舍彼法者即是解脫。若如是者。第一義中則爲有色及以解脫去住之處。而義則不然。是故說色陰唯是言辭。善男子。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善男子。第一義中無彼識陰。若第一義中有識陰者。舍彼識法即是斷滅。舍彼法者即是解脫。若如是者。第一義中則爲有識及以解脫去住之處。而義則不然。是故說識唯是言辭。善男子。界入之義亦複如是。善男子。雲何說衆生唯是言辭。善男子。唯是有爲無有衆生。若衆生實有者。不應同陰盡滅。若同陰盡滅應如虛空。若不爾者應同五陰。俱是有爲而義則不然。是故說衆生唯是言辭。善男子。雲何說業唯是言辭。善男子。作業者非有非無。若作業是有者。作業之者無。彼作者猶如虛空。又如陰是有爲。作者亦複如是。以是義故。無彼作者亦無作業。猶如虛空。雲何得有作者。是故無有作業者。離彼作者雲何有業。是故說業唯是言辭。善男子。雲何說生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無生。若第一義中有生者。生即是常。若如是者生則非生。又複生能生生者。生能惱者竟爲是誰。是故說生唯是言辭。善男子。雲何說老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無老。若第一義中有老老者。則無一人而有老者。又複若有老者。即是少時老。若少時老非老時老。以少者無老。是故少時無老。若離于老雲何名老。如是老不能老。若言老能老者。即是少時老。是故說老唯是言辭。善男子。說死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無死。若第一義中有死者。即是死法可得。若可得者。唯應一人得。余不應死而更有死者。是故第一義中無有死法。又複死者無所從來去無所至。而是死法體性空寂。是故說死唯是言辭。善男子。雲何說死已更生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死更不生若第一義中死更生者。死即是生生即是死。若如是者死生即是一法。又複應是二身。一者能托生。二者已受生。若有受生者。必有五陰受生。何以故。以離五陰無彼識生。以依色受想行等法識心得生。以依止諸陰識緣彼住。若離依止則彼識心一念不住。如彼法住如是受生如種生芽。是故說死已更生唯是言辭。善男子。雲何爲離彼事說般涅槃唯是言辭。善男子。第一義中無彼涅槃。涅槃者知世間寂滅名爲涅槃。而非即世間名爲涅槃。亦不離世間而有涅槃。世間者如夢如幻。非有非無亦非有無。而是有法。如是非有非無亦非有無如是名生。如是非有非無亦非有無如是名滅。而寂滅一切世間相名爲涅槃。如是想如陽焰受如泡沫。如彼陽焰泡沫生滅不實。世間涅槃亦複如是。是故說世間涅槃唯是言辭。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唯依言辭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入十種法行。善能知空義。何等爲十。所謂知無我空無衆生。無命無壽者。無造者。無生無滅。無作無教者。無增上者。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知無我空。善男子。空者非有非無。善男子。若空是有者。空即有爲。如其實有應即是常。善男子。若空非無者。空即非空。是故彼空非有非無。如是名爲知無我空。善男子。雲何知無衆生空。善男子。衆生非空非不空。若衆生空者。殺生之業應無有罪。若衆生不空者。即應是常。是故如來說衆生非常非不常。非有爲非不有爲。如是名爲知衆生空。善男子。雲何知無命空。善男子。空者不生不死。何以故。善男子。眼空離我我所。雲何眼空離我我所。彼法不生不滅故。如是耳鼻…
《佛說法集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