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五十 ▪第2页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我言。圣子今可在此城住。勿向余城。我今窃可违此妇人。伺其睡卧。乘依此路。至于别所。东西驰访。当自证知。竟有何事。若善若恶。既觉知已。应如法行
尔时慈者。伺彼妇人睡眠着时。安徐而起。从宝殿下。巡历而行。从东门出。围绕是城。周匝绕已。至于南面。见有一道。即寻是道。渐行而进。遂复遥见有一金城。端正可喜。乃至周匝。有诸泉池渠流盈满。于彼城中。有一宝殿。名曰常醉。微妙可观。七宝所成。所谓金银乃至车磲真珠等宝。尔时彼城。有八妇女。从城而出。可喜端正。最胜最妙。以诸璎珞。庄严其身。来诣慈者商主之处。到已白言。善哉慈者。何能远至。复言慈者。此城都是真金所造。一切众物。资财具足。其城中央。有一宝殿。名曰常醉。七宝所成。我等八女。早起晚眠。乃至慈者。亦入彼城。升于宝殿。共彼八女。无男之处。以诸五欲具足受乐。共相娱乐。经于数年数百千年。随意而住。后时彼女。告慈者言。圣子慈者。汝莫从此去至余城。尔时慈者。亦复惊疑。寻即盗出。处处游观。乃复遥见一颇梨城。可喜端正。观者无厌。彼城处中。有一宝殿。名曰意乐。微妙可喜。七宝所成。金银琉璃。乃至真珠。尔时彼城。乃有妇女一十六人。从城而出。颜容端正观者无厌。诸宝璎珞庄严其身。乃至亦复白慈者言。善来慈者。何能冒至。又言慈者。此城纯是颇梨所成。众物具足。其城处中。有一宝殿。名曰意乐。亦以七宝之所成立。我等诸女一十六人。早起晚卧。如前请住。尔时慈者。即入彼城。升于宝殿。共十六女。无男之处。具受欲乐。以相娱乐。经于数年数百千年。尔时诸女。又语慈者。慎莫东西。慈者亦疑。即违彼出。游历渐进。又复遥见一琉璃城。可喜端正。四壁牢固。乃至周匝泉池流水沟渠盈满
尔时彼处有一宝殿。名曰梵德。可喜微妙。七宝所成。城中复有三十二女。从城而出。端严可喜。观者无厌。微妙殊特。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语慈者曰。善来圣者。冒能远至。又言慈者。此城皆是琉璃所成。众物具有。我是清洁行无违失。常先启白。然后方为心意和善言语风流。今来谘汝。愿入此城。升于宝殿。共相娱乐。具足五欲。和合受乐。凡所须者。我当谘奉。尔时慈者。入彼城中。升于宝殿。共于彼女三十二人。无男之处。具受欲乐。经于数年。经数百年数百千年。意喜而住
尔时彼诸三十二女。复白慈者。善哉圣子。汝今慎莫从此城出诣于他城。尔时慈者。便复生疑如是筹量。此等诸女。云何语我。作如是言。圣子慎莫从此城出至余城也。我今可伺诸女睡时。乘依此路。安徐而去。若善若恶。到已应知。既知见已。如实应行
尔时慈者。伺彼诸女睡眠着时。徐徐缓起。下殿而去。出城东门。巡遶彼城。诣到城南。见一道路。见已遂复乘彼而去。须臾遥见有一铁城。其城四面。皆各有门。时彼城中。无有一人。若男若女。童男童女。出迎慈者。唯闻是声。谁饥谁渴。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远行来疲乏之者。我乘谁者
尔时慈者。便作是念。其先已曾见于银城。于其城内。有四女人。迎接于我。又诣金城时。彼城内有八女人。出迎于我。又于一时诣颇梨城。有十六女。出迎接我。我后一时。遇琉璃城。三十二女。出迎接我。而今此城。无有一人。或男或女。童男童女。迎接我者。唯有闻彼意所不喜如是等声。言谁饥者。言谁渴者。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从远道疲乏来者。谁我乘者。如我今者。若入此城。即知是声谁所作也
尔时慈者。即入彼城。入彼城已。四门寻闭。尔时慈者。心怀恐惧。身毛皆竖。处处逃走。作如是言。我今败也。我今坏也。而彼处处逃走之时。见有一人。头戴铁轮。其轮赫赤。状如猛火。其火焰炽。甚可怖畏。遂诣彼所问言。仁者汝是谁也。汝头上轮谁所转也。何故焰赫炽燃可畏。犹如火聚。时彼罪人报言。仁者汝今知不。我是商主。名瞿频陀。尔时慈者。又问彼言。汝于往昔作何罪业。以彼造罪业因缘故。有此铁轮。如是炽猛。如是焰热。转在头上。彼人报言。我于昔日。以瞋怒故。打蹋母头。以如是业罪因缘故。受大铁轮。如是猛炽。如是赫焰。转在头上。尔时慈者。闻此语已。悲啼号哭。悔过自责。忆省自业。口作是言。今我被禁。如鹿入槛
尔时彼城。有一夜叉。业守彼城。名婆流迦。在彼城中。时彼夜叉。从彼商主瞿频陀边。取其头上炽燃火轮。取已擐着慈者头上
尔时慈者头上铁轮。甚大焰赫。极受大苦。极烧极燃。其苦难忍。实时以偈。问夜叉言
此城周匝四门所 常有光焰恐怖人
我今已被如此缚 犹如诸鹿入深槛
善哉乞问夜叉王 是轮何故与我着
炽然猛焰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我先经于喜乐殿 复入金城常醉宫
又经颇梨意乐处 最后所过名梵德
先入银城有四女 后至金郭复遇八
颇梨城女有十六 又至琉璃三十二
如是值彼复值此 次第值已转更胜
既得值遇如是者 云何今值恐怖轮
由我贪欲不知足 今逢如此苦厄难
我昔为更作何业 值此铁轮头上旋
炽燃辉赫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愿夜叉王哀愍答 经几岁数受斯轮
尔时夜叉业守城者。即便以偈告慈者言
昔时汝母持净戒 汝以脚足踏其头
以如是等业因缘 今为铁轮头上转
炽然犹如猛火聚 光辉炎赫甚可畏
轮转在于汝头上 令汝身命断更断
于斯满足六万年 终无岁数阙减者
此轮常在汝头上 如是事实终不疑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知识与彼利 彼乃返更与其祸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瞋恨
不应与恶反与恶 不应与罪更与罪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瞋恨
若兴慈心反觅便 于恩德处不报恩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瞋恨
业力从远牵将来 业力自近牵将去
业力将人处处经 随其作业受苦乐
非地非空非海中 亦非山间岩石里
一切无有地方处 能使脱之不受业
佛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于意云何。是时慈者。岂异人乎。勿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以彼时欲入海故。受八关斋戒。以彼业报因缘力故。得值如是四种宝城。一切诸物皆悉具足无所乏少。由于恶心瞋恨因缘蹋母头故。具足经由六万年岁。受大铁轮炽然之苦。汝诸比丘。因业报应。非虚空受。但是众生造善恶业。随业因缘而受是报。是故诸比丘。应须受业。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诸比丘。若有比丘。身自愚痴。不辩罪福。善不善等。应当谘问师长和上阿阇梨等。于后乃行城邑聚落。若和上阿阇梨而不许可自专去者。应当如法治其不敬不孝顺罪
佛本行集经尸弃佛本生地品第五十三上
尔时菩萨。住在优娄频蠡河岸之侧。行其苦行。坐卧随宜。着弊故衣。受随用器。一日之内。唯食一粒。所谓胡麻。或一粳米。或一小豆。或一蒃豆。或一大豆。或赤粳米。或一青豆。当于彼时。输头檀王。访觅菩萨。不知所在借问他言。我子今者住在何处。作何事业。于是月日。私密遣使。访问菩萨行坐之处。告使者曰。卿今应当访知我子所停之处。何所为作。应报我知。时诸使者。承是敕已。即白王曰如王所敕。不敢违旨。遂即驰访。次第渐到优娄频蠡所居之处。见其菩萨行难苦行。寻还往白输头檀王。作如是言。善哉大王。今者童子。在优娄频蠡所居之处。行难苦行。其所居停。皆悉随宜。乃至日食一青豆等。时输头檀王。闻是事已。心怀怅怏。愁忧不乐。即说是言。呜呼我子。身体软弱。汝以何事。乃至如是。次第六年。时诸使者。将其菩萨善恶消息。诣大王所。次第论说。当于尔时。耶输陀罗释种之女。闻诸使人论说童子在苦行处。行其苦行。所居行住。随宜安止。乃至日食一青豆等。闻是事已。便即思惟。我于今者。安然受乐。实非善也。何以故。我夫今者既在苦行。我亦应当顺童子法行其苦行。时耶输陀罗。作是念已。即脱璎珞。金银琉璃。真珠摩尼。种种诸宝涂香末香。诸花鬘等。皆悉弃舍。着纯白衣。唯留一髻。卧凡恶铺。所食粗涩。纔可活命。世人苦行。莫能及者
尔时世尊。得菩提已。时优陀夷。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耶输陀罗既见世尊在于山林行苦行。时云何善能随顺世尊。而行苦行。诸余世人。莫能及者。佛告优陀夷言。优陀夷。耶输陀罗释种之女。非但今世我在山林行大苦行能随顺我行于苦行。过去之世。我在厄难。亦能随我入大苦难。时优陀夷。白佛言。世尊。其事云何。愿为解说。佛告优陀夷。我念往昔。过久远时。有一闲静白玛若拙。其处山林溪壑之内。有一鹿王。领诸群鹿。食草而活。次第游行于彼之时。有一猎师。张设木弶。罥彼鹿王。尔时群鹿。各各走散。当于尔时。有一母鹿。见彼鹿王为弶所罥即住不走。尔时诸鹿。多解人语。而彼鹿母。即便说偈。告鹿王言
鹿王当努力 奋迅足与头
张设弶罥人 今犹未来此
尔时鹿王即以偈句报母鹿言
我今虽用力 不能拔此弶
以皮作罥绳 缚束转复急
微妙诸山林 甘泉水草美
愿令未来世 永莫受此殃
而有偈说
是时彼二鹿 恐怖泪交流
以恶猎师来 执持刀仗故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佛本行集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0】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