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三 ▪第2页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他 此名极恶之毁害
瞋恚欲心智者除 若修慈等瞋渐灭
未曾共住辄亲善 恒近恶者是痴人
不察其过辄弃舍 作如上事非智者
若无愚小智不显 如鸟折翅不能飞
智者无愚亦如是 以多愚小及无智
不能觉了智有力 以是义故诸贤哲
博识多闻得乐住 智者得利心不高
失利不下无愚痴 所解义理称实说
诸有所言为遮恶 安乐利益故宣辩
为令必解说是语 智者闻事不卒行
思惟筹量论其实 明了其理而后行
是名自利亦利他 智者终不为身命
造作恶业无理事 不以苦乐违正法
终不为己舍正行 智者不悭无嫉恚
亦不严恶无愚痴 危害垂至不恐怖
终不为利谗构人 亦不威猛不怯弱
又不下劣正处中 如此诸事智者相
威猛生嫌懦他轻 去其两边处中行
或时默然如哑者 或时言教如王者
或时作寒犹如雪 或时现热如炽火
或现高大如须弥 或时现卑如卧草
或时显现猛如王 或时寂灭如解脱
或时能忍饥渴苦 或时堪忍苦乐事
于诸财宝如粪秽 自在能调诸瞋恚
或时安乐纵伎乐 或时恐怖犹如鹿
或时威猛如虎狼 观时非时力无力
能观富贵及衰灭 忍不可忍是真忍
忍者应忍是常忍 于羸弱者亦应忍
富贵强盛常谦忍 不可忍忍是名忍
嫌恨者所不嫌恨 于瞋人中常心净
见人为恶自不作 忍胜己者名怖忍
忍等己者畏斗诤 忍下劣者名盛忍
恶骂诽谤愚不忍 如似两石着眼中
能受恶骂重诽谤 智者能忍花雨象
若于恶骂重诽谤 明智能忍于慧眼
犹如降雨于大石 石无损坏不消灭
恶言善语苦乐事 智者能忍亦如石
若以实事见骂辱 此人实语不足瞋
若以虚事而骂辱 彼自欺诳如狂言
智者解了俱不瞋 若为财宝及诸利
忍受苦乐恶骂谤 若能不为财宝利
设得百千诸珍宝 犹应速疾离恶人
树枝被斫不应拔 人心已离不可亲
便从异道远避去 可亲友者满世间
先敬后慢而轻毁 亦无恭敬不赞叹
如似白鹄轻飞去 智者远愚速应离
好乐斗诤怀谄曲 喜见他过作两舌
妄言恶口亦绮语 轻贱毁辱诸众生
更出痛言入心髓 不护身业口与意
智者远离至他方 嫉妒恶人无善心
见他利乐及名称 心生热恼大苦毒
言语善濡意极恶 唯智能远至他方
人乐恶欲贪利养 谄曲要取无惭愧
内不清净外亦然 智者速远至他方
若人无有恭恪心 憍慢所怀无教法
自谓智者实愚痴 慧者远离至他方
此处饮食得卧具 并诸衣被凭活路
应当拥护念其恩 犹如慈母救一子
爱能生长一切苦 先当断爱而离瞋
悉能将人至恶趣 自高憍慢亦应舍
富贵亲友贫贱离 如此之友当速远
若为一家舍一人 若为一村舍一家
若为一国舍一村 若为己身舍天下
若为正法舍己身 若为一指舍现财
若为身命舍四支 若为正法舍一切
正法如盖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拥护
行法力故断恶趣 如春盛热得荫凉
修行法者亦复然 与诸贤智趣向俱
多得财利不为喜 若失重宝不为忧
不常勤苦求乞索 是名坚实大丈夫
施他财宝甚欢喜 世间过恶速舍离
安立己身深于海 是名雄健胜丈夫
若解义理众事巧 为人柔软共行乐
诸人叹说善丈夫 优波大达作是言
我今于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极困厄
终不复作诸恶事 若死若活得财产
及失财产不造恶 兄今当知我奉事
愿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应当为一生 而可放逸作恶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于生死作不善
遭值恶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断除
佛入宿命知了说 告诸比丘是本偈
尔时大达是我身 优波大达是阿难
当知尔时屯度脾 即是提婆达多身
比丘当知作是学 是名集法总摄说
宜广慎行应恭敬 诸比丘僧修是法
(三○)提婆达多欲毁伤佛因缘
佛在王舍城。告提婆达多言。汝莫于如来生过患心。自取减损。得不安事。自受其苦。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于如来所。常生恶心。世尊长夜。慈心怜愍。柔软共语。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迦尸之国。波罗奈城。有大龙王。名为瞻卜。常降时雨。使谷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时。化作人形。受持五戒。布施听法。时南天竺国。有咒师来竖箭结咒。取瞻卜龙王。时天神语迦尸王言。有咒师将瞻卜龙王去迦尸国。王即出军众而往逐之。彼婆罗门。便复结咒。使王军众都不能动。王大出钱财。赎取龙王。婆罗门。第二更来咒取龙王。诸龙眷属兴云降雨。雷电霹雳。欲杀婆罗门。龙王慈心语诸龙众。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还去第三复来。时诸龙等即欲杀之。龙王遮护。不听令杀。即放使去。尔时龙王。今我身是也。尔时咒师者。提婆达多是也。我为龙时。尚能慈心。数数救济。况于今日。而当不慈
(三一)共命鸟缘
佛在王舍城。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是如来弟。云何常欲怨害于佛。佛言。不但今日。昔雪山中。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一头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隐。一头便生嫉妒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头俱死。欲知尔时食甘果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毒果者。提婆达多是。昔时与我共有一身。犹生恶心。今作我弟。亦复如是
(三二)白鹅王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推山压佛。放护财象。欲蹋于佛。恶名流布。提婆达多。于众人前。向佛忏悔。呜如来足。无众人时。于比丘中。恶口骂佛。诸人皆言。提婆达多。向佛忏悔。心极调顺。无故得此恶名流布。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甚能谄伪。于众人前。调顺向佛。于屏处时。恶心骂佛。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时。有莲花池。多有水鸟在中而住。时有鹳雀。在于池中。徐步举脚。诸鸟皆言。此鸟善行。威仪庠序。不恼水性。时有白鹅。而说偈言
举脚而徐步 音声极柔软
欺诳于世间 谁不知谄诡
鹳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谄诡。终不亲善。汝欲知尔时鹅王。即我身是也。尔时鹳雀。提婆达多是
(三三)大龟因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心常怀恶。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罗门。使持弓箭。诣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变成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波头摩华。优钵罗华。五百婆罗门。见是神变。皆大怖畏。即舍弓箭。礼佛忏悔。在一面坐。佛为说法。皆得须陀洹道。复白佛言。愿听我等出家学道。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体。重为说法。得阿罗汉道。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为希有。提婆达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时。波罗奈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回渊处。遇水罗剎而捉其船。不能得前。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诸神。谁能慈愍。济我厄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心生悲愍。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渡海。时龟小睡。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商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也。不识恩曰。我停饥急。谁问尔恩。辄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尔时大龟。我身是也。尔时不识恩者。提婆达多是。五百商人者。五百婆罗门出家学得道者是。我于往昔。济彼厄难。今复拔其生死之患
(三四)二辅相诡媾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种种因缘。欲得杀佛。然不能得。时南天竺国。有婆罗门来。善知咒术。和合毒药。提婆达多。于婆罗门所。即合毒药。以散佛上。风吹此药。反堕己头上。即便闷绝。躃地欲死。医不能治。阿难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被毒欲死。佛怜愍故。为说实语。我从菩萨成佛已来。于提婆达多。常生慈悲。无恶心者。提婆达多。毒自当灭。作是语已。毒即消灭。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恒起恶心于如来所。如来云何犹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恶心向我。过去亦尔。时问佛言。恶心于佛。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之世。迦尸国中。有波罗奈城。有二辅相。一名斯那。二名恶意。斯那常顺法行。恶意恒作恶事。好为诡媾。而语王言。斯那欲作逆事。王即收闭。诸天善神。于虚空中。出声而言。如此贤人。实无过罪。云何拘系。诸龙尔时亦作是语。群臣人民亦作是语。王便放之。第二恶意。劫王库藏。着斯那舍。王亦不信。而语之言。汝憎嫉于彼。横作此事王言捉此恶意。付与斯那。仰使断之。斯那。即教恶意。向王忏悔。恶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毘提醯王所。作一宝箧。盛二恶蛇。见毒具足。令毘提醯王。遣使送与彼国。国王并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余人。王见宝箧。极以严饰。心大欢喜。即唤斯那。欲共发看。斯那答言。远来之物。不得自看。远来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恶人。或能以恶来见中伤。王言我必欲看。殷勤三谏。王不用语。复白王言。不用臣语。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发看。两眼盲冥。不见于物。斯那忧苦。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历诸国。远觅良药。既得好药。以治王眼。平复如故。尔时王者。舍利弗是也。尔时斯那。我身是也。尔时恶意。提婆达多是
(三五)山鸡王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往至佛所。而作是言。如来今者。可闲静住。以此大众。付嘱于我。佛言。食唾痴人。我尚不以诸大众等。付嘱舍利弗目犍连。云何乃当付嘱于汝。提婆达多。瞋骂而去。诸比丘言。世尊。提婆达多。欲作种种苦恼于佛。又多方便欺诳如来。佛言。不但今日。于过去世。雪山之侧。有山鸡王。多将鸡众。而随从之。鸡冠极赤。身体甚白。语诸鸡言。汝等远离城邑聚落。莫为人民之所啖食。我等多诸怨嫉。好自慎护。时聚落中。有一猫子。闻彼有鸡。便往趣之。在于树下。徐行低视。而语鸡言。我为汝妇。汝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爱。头上冠赤。身体俱白。我相承事。安隐快乐。鸡说偈言
猫子黄眼愚小物 触事怀害欲啖食
不见有畜如…
《杂宝藏经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