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上 ▪第2页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大比丘众千数俱。皆是旧学外道。诸漏已尽所作已办。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于正理中心得解脱。王闻已大严驾兵众。有大威势。以王力故。驾万二千车乘万八千马骑兵众。与无数百千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从王舍城往诣佛所。为欲见佛为欲供养。舆辇所至处已。王即下辇。仍足步入园。于时频婆娑罗王遥见佛。即却五种庄严如是宝衣冠伞盖宝剑宝庄团扇宝革屣。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偏袒右肩合掌向佛。恭敬作礼三称自姓名。大德。我是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如是三称。佛言如是。汝是摩伽陀王频婆娑罗。亦如是三称。大王。于汝自坐处坐。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礼佛足已却坐一面。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俱在一处亦礼佛足却在一面。时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问讯佛。佛种种慰喻竟却坐一面。又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合掌向佛作礼却坐一面。又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远见佛已默然而坐。于时沤楼毗螺迦叶。于此大众中在近而坐。时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各生念言。为是此大沙门从沤楼毗螺迦叶学道。为是沤楼毗螺从此大沙门学道。时佛知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心中所念。仍向沤楼毗螺迦叶说偈问言
汝沤楼毗螺 何所因见故
而舍供养火 而从此学道
如是等所以 应当向我说
汝所供事火 云何乃舍置
沤楼毗螺迦叶答言
饮食等诸味 贪嗜此三种
如是等过患 我深见所以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乐
佛言
汝心不安乐 饮食等诸味
云何心不乐 人天中胜道
汝今应答我
迦叶言
我见无余灭 道最为第一
于世间欲乐 心不生贪着
更无别异相 故不从余教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乐
供养并事火 我昔心邪尽
缘此得解脱 我实大盲闇
随从生死流 不识正真道
今始见无为 如来实善说
大众所归依 世尊为军主
我今已觉了 瞿昙实谛理
佛言
善来修行道 尔所念皆是
善分别法相 其最胜已得
迦叶汝当决众疑。时长老沤楼毗螺迦叶即入三昧。如所起心。于东方住于空界。现四威仪行住坐卧。身内出火。长老沤楼毗螺迦叶。身出种种光焰。青黄赤白红水精色。现变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如是南西北方种种示现神通变化竟。摄还合掌向佛作礼。而白佛言。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如是三说。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是我弟子。迦叶。汝坐于汝座。随意坐。时长老沤楼毗螺迦叶还本座坐。时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作如是念。定非大沙门从沤楼毗螺迦叶学道。乃是沤楼毗螺迦叶从大沙门学道。时佛世尊告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大王。色亦生亦灭。此生灭相应。当知识想受行亦生亦灭。此生灭相应。当知大王。色生灭法。善男子。知是事已识想受行生灭法。大王。善男子。知是事已知是识已。大王。善男子。知色不着不取不住不入。计识想受行为我。善男子。知是已不着不取不住不入。大王。善男子。计色为我不着不取不住不入作无我心。我说。是人则得无量无边解脱生死。时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各作是念言。若色非我。识想受行非我。即是谁当成我人众生自体。能作所作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则应不生。不有在在处处所作善恶业果。谁当为受谁舍此阴谁受后阴。尔时世尊。知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心中所念。告诸比丘有称我者。皆是凡愚无知。随从他语。皆无我无我所。苦生故生。苦灭故灭。行生故生。行灭故灭。依如是等因缘故。生众生身行。如来知众生接续及生灭。诸比丘我皆见。以胜眼清净过人中眼。若众生生灭善色恶色。若胜若劣若生善道若生恶道。如从业法我皆如实知。此等众生具身恶业。具口意恶业诽谤贤善。具邪见法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即堕恶趣生地狱中。又此众生具身善业。具口意善业。不诽谤贤善。正见随造正见业法。此因缘故身坏命终。即堕善道生天中。如是等我皆知见。我亦不说言。此是我此是众生。此是命此人。此作此能作。此生此能生。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则应不生不有。在在处处受所作善恶业果。舍此阴受后阴别法相赖。其法相赖者。此法有故是法生。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起如是等大苦阴聚集。此等无故此等灭。此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等灭。如是等大苦阴灭。如是比丘。有为皆苦涅槃寂灭。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本则不复续。不相续故灭。如是极于苦边。比丘云何名灭。即处有苦。灭故即寂灭。即寂灭即尽已。此是寂静处。若离一切烦累。则爱尽离欲寂灭涅槃。时佛世尊。重复告摩伽陀国频婆娑罗。大王。是色为常为无常。无常世尊。此苦为常为无常。苦是无常。世尊是生灭法。然声闻正弟子作如是想。随从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不然世尊。大王汝意云何。识想受行。为常无常。无常世尊。此等苦为常无常。苦皆无常。世尊若此苦是无常。则是生灭法。然声闻正弟子作如是想。随从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不然世尊。以如是等故。大王。若有小色。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广大若微细。若增若劣若近若远。此等一切非是我我所。以如是如实应以正智观。若有受若有想。若有行若有识。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广大若微细若增若劣若近若远。此等一切非我我所。如是如实应以正智观。如是正弟子。如是知见故。厌色受想行识等。亦生厌厌故离厌离故称得解脱。解脱故得见慧。我生已尽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说如是等法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无复诸染离诸垢秽。于法得法眼净。时八万诸天无量千数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于法得法眼净。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见法得法解法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诸疑网。不从他教更无余信。于佛教法中得无畏。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我已得过。我今已得过已。我今归依世尊及比丘僧。忆持我为优婆塞。从今日乃至尽形寿。归依不杀生业清净。愿世尊来王舍城。我尽形寿供养世尊。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供具。愿世尊与比丘僧俱受我请。摩伽陀王频婆娑罗请已。时佛世尊默然而住。摩伽陀王频婆娑罗。知佛默然受请头面接足礼辞佛而退
尔时世尊向王舍城。次第行已至王舍城。住王舍城柯兰陀所住竹林。时王舍城有道士。名删阇夷。出化未久其等承习师始适无常。其有二伴将领徒众。一名优婆底沙。一名古利多。领诸徒众。其等二人共作是约。若有先得甘露胜果者。必相分遗。时长老阿说耆。于晨朝执持衣钵入王舍城乞食。时优波底沙道士。于王舍城出行。道路有小缘事故。优波底沙道士远见长老阿说耆。心生欢喜。郑重观视执持衣钵。见已心作是念。在此王舍城内。出家学道者。不见有人威仪如是。此出家人我今宜问。乞士谁是汝师。汝何所为而出家耶。汝从谁法。欲讯访故于路而立。待长老阿说耆至。时优波底沙道士。问长老阿说耆言。乞士谁是汝师。汝为谁出家。汝从谁法。长老。有瞿昙沙门是释种子。剃除须发着坏色衣。有于正信舍离有为。出家学道无上正遍知正觉道。此世尊是我师。我为其出家。我从其法。长老。为我说其法耶。长老。我年尚幼稚。学日复初浅。是故我未能说如来无上正遍知甚深广大法。我今且略说法中之少义。愿为说之。我唯须义不须文字。时长老阿说耆而说偈言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说如是等法时。道士优波底沙。无染离垢。于法得法眼净。时优波底沙道士。见法已得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诸希望心度疑网。不复余信不从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得无畏。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长老阿说耆作礼。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说。无动无忧恼。无数那由他劫昔来未闻见。世尊今在何处住。即在此王舍城柯兰陀住处竹林。时优波底沙道士。闻长老阿说耆语已。心生欢喜。头面礼阿说耆足已而退。时优波底沙道士。往诣古利多道士。古利多遥见优波底沙道士已。作如是言。汝诸根乃尔清悦。面色清净皮光白色。长老。汝已得甘露耶。如是长老。长老为我说法。时优波底沙道士。而说偈言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长老更为我重说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说如是等法时。古利多道士无染离垢。于法得法眼净。时古利多道士。见法已得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诸疑网。不复余信不从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已得无畏。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优波底沙。作礼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说无动无忧恼。无数那由他劫昔来未闻见。世尊今在何处住。即在此王舍城柯兰陀住处竹林。便可共往诣世尊。于世尊所修行梵行。宜往观诣彼众。彼亦有智人如我等者。时优波底沙与古利多道士。告诸婆罗门弟子言。我等欲于佛世尊所修行梵行。汝等今何所作。答言。我等若有所知皆藉师教。师若依世尊修行梵行。我等亦随师出家。汝等婆罗门。当知今正是时。时优波底沙古利多。各有眷属二百五十人。出王舍城往世尊所。于是时中。佛世尊为无数百千众生说法。世尊遥见优波底沙古利多二道士。各有二百五十眷属导从。远见是以即告诸比丘。汝等观视此二伴。各领徒众在众首行来诣此。优波底沙古利多等如是世尊。此二人当成我第一调从弟子。一者神通第一。二者智慧第一。时众中有比丘。而说偈言
见此二人来 优波底沙等
及古利多来 未至此竹林
世尊今悬记 无边佛智慧
诸根过世人 满足波罗蜜
世尊于世中最上。彼众二人来应为大弟子。世尊已悬记。一神通第一。二智慧第一。时优波底沙古利多等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我等愿得于世尊所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于世尊所修行梵行。优波底沙古利多等道士。…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