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阿毗昙經出家相品》上 ▪第2页
陳天竺叁藏真谛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大比丘衆千數俱。皆是舊學外道。諸漏已盡所作已辦。已舍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于正理中心得解脫。王聞已大嚴駕兵衆。有大威勢。以王力故。駕萬二千車乘萬八千馬騎兵衆。與無數百千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從王舍城往詣佛所。爲欲見佛爲欲供養。輿辇所至處已。王即下辇。仍足步入園。于時頻婆娑羅王遙見佛。即卻五種莊嚴如是寶衣冠傘蓋寶劍寶莊團扇寶革屣。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偏袒右肩合掌向佛。恭敬作禮叁稱自姓名。大德。我是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如是叁稱。佛言如是。汝是摩伽陀王頻婆娑羅。亦如是叁稱。大王。于汝自坐處坐。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禮佛足已卻坐一面。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俱在一處亦禮佛足卻在一面。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問訊佛。佛種種慰喻竟卻坐一面。又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合掌向佛作禮卻坐一面。又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遠見佛已默然而坐。于時漚樓毗螺迦葉。于此大衆中在近而坐。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各生念言。爲是此大沙門從漚樓毗螺迦葉學道。爲是漚樓毗螺從此大沙門學道。時佛知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心中所念。仍向漚樓毗螺迦葉說偈問言
汝漚樓毗螺 何所因見故
而舍供養火 而從此學道
如是等所以 應當向我說
汝所供事火 雲何乃舍置
漚樓毗螺迦葉答言
飲食等諸味 貪嗜此叁種
如是等過患 我深見所以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樂
佛言
汝心不安樂 飲食等諸味
雲何心不樂 人天中勝道
汝今應答我
迦葉言
我見無余滅 道最爲第一
于世間欲樂 心不生貪著
更無別異相 故不從余教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樂
供養並事火 我昔心邪盡
緣此得解脫 我實大盲闇
隨從生死流 不識正真道
今始見無爲 如來實善說
大衆所歸依 世尊爲軍主
我今已覺了 瞿昙實谛理
佛言
善來修行道 爾所念皆是
善分別法相 其最勝已得
迦葉汝當決衆疑。時長老漚樓毗螺迦葉即入叁昧。如所起心。于東方住于空界。現四威儀行住坐臥。身內出火。長老漚樓毗螺迦葉。身出種種光焰。青黃赤白紅水精色。現變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如是南西北方種種示現神通變化竟。攝還合掌向佛作禮。而白佛言。佛是我師。我是佛弟子。如是叁說。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是汝師。汝是我弟子。迦葉。汝坐于汝座。隨意坐。時長老漚樓毗螺迦葉還本座坐。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作如是念。定非大沙門從漚樓毗螺迦葉學道。乃是漚樓毗螺迦葉從大沙門學道。時佛世尊告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大王。色亦生亦滅。此生滅相應。當知識想受行亦生亦滅。此生滅相應。當知大王。色生滅法。善男子。知是事已識想受行生滅法。大王。善男子。知是事已知是識已。大王。善男子。知色不著不取不住不入。計識想受行爲我。善男子。知是已不著不取不住不入。大王。善男子。計色爲我不著不取不住不入作無我心。我說。是人則得無量無邊解脫生死。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各作是念言。若色非我。識想受行非我。即是誰當成我人衆生自體。能作所作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則應不生。不有在在處處所作善惡業果。誰當爲受誰舍此陰誰受後陰。爾時世尊。知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心中所念。告諸比丘有稱我者。皆是凡愚無知。隨從他語。皆無我無我所。苦生故生。苦滅故滅。行生故生。行滅故滅。依如是等因緣故。生衆生身行。如來知衆生接續及生滅。諸比丘我皆見。以勝眼清淨過人中眼。若衆生生滅善色惡色。若勝若劣若生善道若生惡道。如從業法我皆如實知。此等衆生具身惡業。具口意惡業誹謗賢善。具邪見法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即墮惡趣生地獄中。又此衆生具身善業。具口意善業。不誹謗賢善。正見隨造正見業法。此因緣故身壞命終。即墮善道生天中。如是等我皆知見。我亦不說言。此是我此是衆生。此是命此人。此作此能作。此生此能生。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則應不生不有。在在處處受所作善惡業果。舍此陰受後陰別法相賴。其法相賴者。此法有故是法生。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起如是等大苦陰聚集。此等無故此等滅。此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等滅。如是等大苦陰滅。如是比丘。有爲皆苦涅槃寂滅。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本則不複續。不相續故滅。如是極于苦邊。比丘雲何名滅。即處有苦。滅故即寂滅。即寂滅即盡已。此是寂靜處。若離一切煩累。則愛盡離欲寂滅涅槃。時佛世尊。重複告摩伽陀國頻婆娑羅。大王。是色爲常爲無常。無常世尊。此苦爲常爲無常。苦是無常。世尊是生滅法。然聲聞正弟子作如是想。隨從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不然世尊。大王汝意雲何。識想受行。爲常無常。無常世尊。此等苦爲常無常。苦皆無常。世尊若此苦是無常。則是生滅法。然聲聞正弟子作如是想。隨從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不然世尊。以如是等故。大王。若有小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廣大若微細。若增若劣若近若遠。此等一切非是我我所。以如是如實應以正智觀。若有受若有想。若有行若有識。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廣大若微細若增若劣若近若遠。此等一切非我我所。如是如實應以正智觀。如是正弟子。如是知見故。厭色受想行識等。亦生厭厭故離厭離故稱得解脫。解脫故得見慧。我生已盡諸漏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說如是等法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無複諸染離諸垢穢。于法得法眼淨。時八萬諸天無量千數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于法得法眼淨。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見法得法解法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諸疑網。不從他教更無余信。于佛教法中得無畏。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作禮。而白佛言。世尊。我已得過。我今已得過已。我今歸依世尊及比丘僧。憶持我爲優婆塞。從今日乃至盡形壽。歸依不殺生業清淨。願世尊來王舍城。我盡形壽供養世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供具。願世尊與比丘僧俱受我請。摩伽陀王頻婆娑羅請已。時佛世尊默然而住。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知佛默然受請頭面接足禮辭佛而退
爾時世尊向王舍城。次第行已至王舍城。住王舍城柯蘭陀所住竹林。時王舍城有道士。名刪阇夷。出化未久其等承習師始適無常。其有二伴將領徒衆。一名優婆底沙。一名古利多。領諸徒衆。其等二人共作是約。若有先得甘露勝果者。必相分遺。時長老阿說耆。于晨朝執持衣缽入王舍城乞食。時優波底沙道士。于王舍城出行。道路有小緣事故。優波底沙道士遠見長老阿說耆。心生歡喜。鄭重觀視執持衣缽。見已心作是念。在此王舍城內。出家學道者。不見有人威儀如是。此出家人我今宜問。乞士誰是汝師。汝何所爲而出家耶。汝從誰法。欲訊訪故于路而立。待長老阿說耆至。時優波底沙道士。問長老阿說耆言。乞士誰是汝師。汝爲誰出家。汝從誰法。長老。有瞿昙沙門是釋種子。剃除須發著壞色衣。有于正信舍離有爲。出家學道無上正遍知正覺道。此世尊是我師。我爲其出家。我從其法。長老。爲我說其法耶。長老。我年尚幼稚。學日複初淺。是故我未能說如來無上正遍知甚深廣大法。我今且略說法中之少義。願爲說之。我唯須義不須文字。時長老阿說耆而說偈言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說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說如是等法時。道士優波底沙。無染離垢。于法得法眼淨。時優波底沙道士。見法已得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諸希望心度疑網。不複余信不從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得無畏。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長老阿說耆作禮。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說。無動無憂惱。無數那由他劫昔來未聞見。世尊今在何處住。即在此王舍城柯蘭陀住處竹林。時優波底沙道士。聞長老阿說耆語已。心生歡喜。頭面禮阿說耆足已而退。時優波底沙道士。往詣古利多道士。古利多遙見優波底沙道士已。作如是言。汝諸根乃爾清悅。面色清淨皮光白色。長老。汝已得甘露耶。如是長老。長老爲我說法。時優波底沙道士。而說偈言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說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長老更爲我重說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說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說如是等法時。古利多道士無染離垢。于法得法眼淨。時古利多道士。見法已得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諸疑網。不複余信不從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已得無畏。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優波底沙。作禮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說無動無憂惱。無數那由他劫昔來未聞見。世尊今在何處住。即在此王舍城柯蘭陀住處竹林。便可共往詣世尊。于世尊所修行梵行。宜往觀詣彼衆。彼亦有智人如我等者。時優波底沙與古利多道士。告諸婆羅門弟子言。我等欲于佛世尊所修行梵行。汝等今何所作。答言。我等若有所知皆藉師教。師若依世尊修行梵行。我等亦隨師出家。汝等婆羅門。當知今正是時。時優波底沙古利多。各有眷屬二百五十人。出王舍城往世尊所。于是時中。佛世尊爲無數百千衆生說法。世尊遙見優波底沙古利多二道士。各有二百五十眷屬導從。遠見是以即告諸比丘。汝等觀視此二伴。各領徒衆在衆首行來詣此。優波底沙古利多等如是世尊。此二人當成我第一調從弟子。一者神通第一。二者智慧第一。時衆中有比丘。而說偈言
見此二人來 優波底沙等
及古利多來 未至此竹林
世尊今懸記 無邊佛智慧
諸根過世人 滿足波羅蜜
世尊于世中最上。彼衆二人來應爲大弟子。世尊已懸記。一神通第一。二智慧第一。時優波底沙古利多等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我等願得于世尊所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于世尊所修行梵行。優波底沙古利多等道士。…
《佛阿毗昙經出家相品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