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句譬喻经》

「本缘部」经文211卷04页码:P0575
西晋 法炬共法立译

  《法句譬喻经》一 ▪第2页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民。佛与比丘共还精舍

护戒品第二

  昔佛在舍卫国祇桓精舍。为诸天人宣演经法。时罗阅祇国有二新学比丘。欲往见佛。二国中间旷无人民。于时旱热泉水枯竭。二人饥渴热暍呼吸故泉之中有升余水而有细虫不可得饮二人相对曰。故从远来欲望见佛。不图今日没命于此也。一人言曰且当饮水以济吾命。进前见佛焉知其余也。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为首。残生自活见佛无益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一人即起极意快饮。于是进路。一人不饮遂致殒命。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思惟自省即识宿命持戒不犯。今来生此信哉福报其不远矣。即持华香下到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其饮水者道路疲顿经日乃达。见佛神德至尊巍巍。稽首礼毕涕泣自陈。我伴一人于彼命终感其不达愿佛知之。佛言。吾已明矣。佛以手指曰。今此天人则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于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观我形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去我万里奉行经戒此人则为在我目前。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学而多闻  持戒不失  两世见誉

  所愿者得  学而寡闻  持戒不完

  两世受痛  丧其本愿  夫学有二

  常亲多闻  安谛解义  虽困不耶 

  于是比丘闻偈。惭怖稽首悔过嘿思所行。天人闻偈心意欣悦逮得法眼。天人众会莫不奉行

多闻品第三

  昔舍卫国有一贫家。夫妇悭恶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现为贫凡沙门。诣门分卫。时夫不在其妇骂詈无有道理。沙门语曰。吾为道士乞丐自居。不得骂詈唯望一食耳。主人妇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况今平健欲望我食。但稽留时节不如早去。于是沙门住立其前。戴眼抒气便现死相。身体膖胀鼻口虫出。腹溃肠烂不净流漫。其妇见此恐怖失声。弃而舍走于是道人忽然舍去。去舍数里坐树下息。其夫来归道中见妇怪其惊怖。其妇语夫。有一沙门见怖如此。夫大瞋怒问为所在。妇曰。已去想亦未远。夫即执弓。带刀。寻迹往逐张弓拔刀。奔走直前欲斫道人。道人即化作琉璃小城以自围繞其人。绕城数匝不能得入。即问道人何不开门。道人曰。欲使开门弃汝弓刀。其人自念。当随其语。若当得入手拳加之。寻弃弓刀门故不开。复语道人。已弃弓刀门何不开。道人曰。吾使汝弃心中恶意弓刀耳。非谓手中弓刀也。于是其人心惊体悸。道人神圣乃知我心。即便叩头悔过稽首道人曰。我有弊妻不识真人。使我兴恶。愿小垂慈莫便见舍。今欲将来劝令修道。即起还归。其妻问曰。沙门所在。其夫具说神变之德。今者在彼卿自宜往改悔灭罪。于是夫妻至道人所。五体悔过愿为弟子。长跪问曰。道人神变圣达乃尔。有琉璃城坚固难逾。志明意定。永无忧患。行何道德致此神妙。道人答曰。吾博学无厌奉法不懈。精进持戒慧不放逸。缘是得道自致泥洹。于是道人因说偈言

  多闻能持故  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逾毁  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能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道人说偈已。现佛光相洪晖赫奕照曜天地。夫妻惊愕精神战惧。改恶洗心头脑打地。坏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拘睒尼国美音精舍。与诸四辈广说大法。有一梵志道士。智博通达众经备举无事不贯。贡高自誉天下无比。求敌而行无敢应者。昼日执炬行城市中。人问之曰。何以昼日执炬而行。梵志答曰。世皆愚冥目无所见。是以执炬以照之耳。观察世间无敢言者。佛知梵志宿福应度。而行贡高求胜名誉。不计无常自恃憍。恣如是当堕太山地狱。无央数劫求出甚难。佛即化作一贤者居肆上坐。即呼梵志何为作此。梵志答曰。以众人冥昼夜不见明。故执炬火而照之耳。贤者重问梵志。经中有四明法为知之不。对曰。不审。何谓四明法。一者明于天文地理和调四时。二者明于星宿分别五行。三者明于治国绥化有方。四者明于将兵固而无失。卿为梵志有此四明法以不。梵志惭愧弃炬叉手有不及心。佛知其意即还复身。光明炳然晃照天地。便持梵声为梵志说偈言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  照彼不自明 

  佛说偈已告梵志曰。冥中之甚无过于汝。而昼执炬行入大国。如卿所知何如一尘。梵志闻之有惭愧色。即便叩头愿为弟子。佛即受之令作沙门。意解妄止即得应真

  昔舍卫国有大长者。名曰须达。得须陀洹。有亲友长者名曰好施。不信佛道及诸医术。时得重病痿顿着床。宗亲知友皆就省问。劝令治病至死不肯。答众人言。吾事日月忠孝君父。毕命于此终不改志。须达语曰。吾所事师号曰为佛。神德广被见者得福。可试请来说经咒愿听其所说。言行进趣何如余道。事之与不随卿所志。以卿病久不时除差。劝卿请佛冀蒙其福。好施日佳。卿便为吾请佛及众弟子。须达即便请佛及僧。往诣其门佛放光明内外通彻。长者见光欣然身轻佛前就坐。慰问长者所病何如。昔事何神作何疗治。长者白佛。奉事日月君长先人。恭敬斋戒祈请万端。得病经时未蒙恩佑。医药针炙居门所忌。经戒福德素所不知。先人以来守死于此。佛告长者。人生世间。横死有三有病不治为一横死。治而不慎为二横死。憍恣自用不达逆顺为三横死。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佑群生。以大智能消去阴盖。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抂横。戒慧清净世世常安。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事日为明故  事父为恩故

  事君以力故  闻故事道人

  人为命事医  欲胜依豪强

  法在智能处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为务  别伴在急时

  观妻在房乐  欲知智在说

  为能师见道  解疑令学明

  亦与清净本  能奉持法藏

  闻能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能摄为解义  解则戒不穿

  受法猗法者  从是疾得安

  是能散忧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 

  于是长者闻佛说法。心意疑结[火*霍]然云除。良医进疗委心道德。四大安静众患消除如饮甘露。中外怡怿身安心定。得须陀洹道。宗室国人莫不敬奉

  昔罗阅祇国南有大山。去城二百里。南土诸国路由此山。山道深邃有五百贼依崄劫人。后遂纵横所害狼藉众贾被毒王路不通。国王追讨不能擒获。时佛在国哀愍群生。念彼贼辈不知罪福。世有如来而目不睹。法鼓日震而耳不闻。吾不往度如石沉渊。化作一人着好衣服。乘马带剑手执弓矢。鞍勒严饰金银庄校。以明月珠埀络马体。跨马鸣弦往入山中。群贼见之以为成事。作贼积年未有此便。卵之投石与此何异。群贼齐头住前。围绕挽弓拔刀诤欲剥脱。于是化人举弓一发。使五百贼各被一箭。以刀指拟各被一疮。疮重箭深即皆颠倒。五百群贼宛转卧地叩头归降。为是何神威力乃尔。乞蒙原赦以活微命。愿时拔箭使疮除愈。今者疮痛不可堪忍。化人答曰。是疮不痛箭不为深。天下疮重莫过于忧。残害之甚莫过于愚。汝怀贪得之忧残杀之愚。刀疮毒箭终不可愈。此二事者。根本深固勇力壮士所不能拔。唯有经戒多闻慧义。以此明道疗治心病。拔除忧爱愚痴贡高。制伏刚强豪富贪欲积德学慧乃可得除长获安隐。于是化人即现佛身。相好挺特金颜英妙。即说偈言

  斫疮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盲者从得眼  暗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于是五百人见佛光相重闻此偈。叩头归命克心悔过刀疮毒箭自然除愈。欢喜心开即受五戒。国界安宁莫不欢喜

笃信品第四

  昔者舍卫国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余家居在岸边。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于刚强欺诈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世尊常念其应度者当往度之。知此诸家福应当度。于是世尊往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相。奇异莫不惊肃。皆往礼敬或拜或揖问讯起居。佛命令坐为说经法。众人闻之而心不信。习于欺怠不信真言。佛便化作一人从江南来。足行水上正没其踝。来至佛前稽首礼佛。众人见之莫不惊怪。问化人曰。吾等先人以来居此江边。未曾闻人行水上者。卿是何人有何道术履水不没。愿闻其意。化人答曰。吾是江南愚直之人。闻佛在此贪乐道德至南岸边不时得度。问彼岸人水为深浅。彼人见语。水可齐踝何不涉渡。吾信其言。便尔来过无他异术。佛时赞言。善哉善哉。夫执信诚谛可度生死之渊。数里之江何足为奇。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信能渡渊  摄为船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信乃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所到有明

  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慧

  从是脱渊 

  于是村人闻佛所说见信之证。心开信坚皆受五戒为清信士。明信日修法教普闻

  昔佛在世时有大长者名修陀罗。财富无数信向道德。自誓常以腊月八日请佛及僧。终身子孙奉行不废。长者亡时嘱儿勿废。儿名比罗陀。后日渐贫居无所有。腊月已至无有供办愁戚不乐。佛遣目连往问比罗陀。汝父直月欲至当设何计。比罗陀答言亡父教令不敢违之。唯愿世尊勿见忽弃也。八日中时回光临眄目连还白如是。比罗陀即将妻子至外家质取百两金。还舍供办一切具足。佛与千二百五十众僧。往诣其舍。坐毕行水下食澡竟还于精舍。比罗陀欢喜不敢悔恨。其日夜半诸故藏中。自然宝物悉满如故。比罗陀夫妇明旦见之。喜而且惧。惧官见问所从得此。夫妻共议当往问佛。寻到佛所具白如此。佛告比罗陀。安意快用勿有疑难。汝之履信不违父教。持戒惭愧没命不二。闻施慧道七财满具。福德所致非为灾变。智者能行不问男女所生之处。福应自然。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慧为七财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慧而履行  奉教不忘  生有此财

  不问男女  终已不贫  贤者识真 

  比罗陀闻佛所说益加笃信稽首佛足欢喜还家。具宣佛教诲其妻子。…

《法句譬喻经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