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經》一 ▪第2页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民。佛與比丘共還精舍
護戒品第二
昔佛在舍衛國祇桓精舍。爲諸天人宣演經法。時羅閱祇國有二新學比丘。欲往見佛。二國中間曠無人民。于時旱熱泉水枯竭。二人饑渴熱暍呼吸故泉之中有升余水而有細蟲不可得飲二人相對曰。故從遠來欲望見佛。不圖今日沒命于此也。一人言曰且當飲水以濟吾命。進前見佛焉知其余也。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爲首。殘生自活見佛無益甯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一人即起極意快飲。于是進路。一人不飲遂致殒命。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思惟自省即識宿命持戒不犯。今來生此信哉福報其不遠矣。即持華香下到佛所。爲佛作禮卻住一面。其飲水者道路疲頓經日乃達。見佛神德至尊巍巍。稽首禮畢涕泣自陳。我伴一人于彼命終感其不達願佛知之。佛言。吾已明矣。佛以手指曰。今此天人則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于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觀我形不奉我戒。雖雲見我我不見汝也。去我萬裏奉行經戒此人則爲在我目前。于是世尊即說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谛解義 雖困不耶
于是比丘聞偈。慚怖稽首悔過嘿思所行。天人聞偈心意欣悅逮得法眼。天人衆會莫不奉行
多聞品第叁
昔舍衛國有一貧家。夫婦悭惡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現爲貧凡沙門。詣門分衛。時夫不在其婦罵詈無有道理。沙門語曰。吾爲道士乞丐自居。不得罵詈唯望一食耳。主人婦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況今平健欲望我食。但稽留時節不如早去。于是沙門住立其前。戴眼抒氣便現死相。身體膖脹鼻口蟲出。腹潰腸爛不淨流漫。其婦見此恐怖失聲。棄而舍走于是道人忽然舍去。去舍數裏坐樹下息。其夫來歸道中見婦怪其驚怖。其婦語夫。有一沙門見怖如此。夫大瞋怒問爲所在。婦曰。已去想亦未遠。夫即執弓。帶刀。尋迹往逐張弓拔刀。奔走直前欲斫道人。道人即化作琉璃小城以自圍繞其人。繞城數匝不能得入。即問道人何不開門。道人曰。欲使開門棄汝弓刀。其人自念。當隨其語。若當得入手拳加之。尋棄弓刀門故不開。複語道人。已棄弓刀門何不開。道人曰。吾使汝棄心中惡意弓刀耳。非謂手中弓刀也。于是其人心驚體悸。道人神聖乃知我心。即便叩頭悔過稽首道人曰。我有弊妻不識真人。使我興惡。願小垂慈莫便見舍。今欲將來勸令修道。即起還歸。其妻問曰。沙門所在。其夫具說神變之德。今者在彼卿自宜往改悔滅罪。于是夫妻至道人所。五體悔過願爲弟子。長跪問曰。道人神變聖達乃爾。有琉璃城堅固難逾。志明意定。永無憂患。行何道德致此神妙。道人答曰。吾博學無厭奉法不懈。精進持戒慧不放逸。緣是得道自致泥洹。于是道人因說偈言
多聞能持故 奉法爲垣牆
精進難逾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 已明智能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爲歡
善說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聞爲知法律 解疑亦見正
從聞舍非法 行到不死處
道人說偈已。現佛光相洪晖赫奕照曜天地。夫妻驚愕精神戰懼。改惡洗心頭腦打地。壞二十億惡得須陀洹道
昔佛在拘睒尼國美音精舍。與諸四輩廣說大法。有一梵志道士。智博通達衆經備舉無事不貫。貢高自譽天下無比。求敵而行無敢應者。晝日執炬行城市中。人問之曰。何以晝日執炬而行。梵志答曰。世皆愚冥目無所見。是以執炬以照之耳。觀察世間無敢言者。佛知梵志宿福應度。而行貢高求勝名譽。不計無常自恃憍。恣如是當墮太山地獄。無央數劫求出甚難。佛即化作一賢者居肆上坐。即呼梵志何爲作此。梵志答曰。以衆人冥晝夜不見明。故執炬火而照之耳。賢者重問梵志。經中有四明法爲知之不。對曰。不審。何謂四明法。一者明于天文地理和調四時。二者明于星宿分別五行。叁者明于治國綏化有方。四者明于將兵固而無失。卿爲梵志有此四明法以不。梵志慚愧棄炬叉手有不及心。佛知其意即還複身。光明炳然晃照天地。便持梵聲爲梵志說偈言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佛說偈已告梵志曰。冥中之甚無過于汝。而晝執炬行入大國。如卿所知何如一塵。梵志聞之有慚愧色。即便叩頭願爲弟子。佛即受之令作沙門。意解妄止即得應真
昔舍衛國有大長者。名曰須達。得須陀洹。有親友長者名曰好施。不信佛道及諸醫術。時得重病痿頓著床。宗親知友皆就省問。勸令治病至死不肯。答衆人言。吾事日月忠孝君父。畢命于此終不改志。須達語曰。吾所事師號曰爲佛。神德廣被見者得福。可試請來說經咒願聽其所說。言行進趣何如余道。事之與不隨卿所志。以卿病久不時除差。勸卿請佛冀蒙其福。好施日佳。卿便爲吾請佛及衆弟子。須達即便請佛及僧。往詣其門佛放光明內外通徹。長者見光欣然身輕佛前就坐。慰問長者所病何如。昔事何神作何療治。長者白佛。奉事日月君長先人。恭敬齋戒祈請萬端。得病經時未蒙恩佑。醫藥針炙居門所忌。經戒福德素所不知。先人以來守死于此。佛告長者。人生世間。橫死有叁有病不治爲一橫死。治而不慎爲二橫死。憍恣自用不達逆順爲叁橫死。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當以明道隨時安濟。一者四大寒熱當須醫藥。二者衆邪惡鬼當須經戒。叁者奉事賢聖矜濟窮厄。德威神祇福佑群生。以大智能消去陰蓋。奉行如此現世安吉終無抂橫。戒慧清淨世世常安。于是世尊即說偈言
事日爲明故 事父爲恩故
事君以力故 聞故事道人
人爲命事醫 欲勝依豪強
法在智能處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爲務 別伴在急時
觀妻在房樂 欲知智在說
爲能師見道 解疑令學明
亦與清淨本 能奉持法藏
聞能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後世福 積聞成聖智
能攝爲解義 解則戒不穿
受法猗法者 從是疾得安
是能散憂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隱吉 當事多聞者
于是長者聞佛說法。心意疑結[火*霍]然雲除。良醫進療委心道德。四大安靜衆患消除如飲甘露。中外怡怿身安心定。得須陀洹道。宗室國人莫不敬奉
昔羅閱祇國南有大山。去城二百裏。南土諸國路由此山。山道深邃有五百賊依崄劫人。後遂縱橫所害狼藉衆賈被毒王路不通。國王追討不能擒獲。時佛在國哀愍群生。念彼賊輩不知罪福。世有如來而目不睹。法鼓日震而耳不聞。吾不往度如石沈淵。化作一人著好衣服。乘馬帶劍手執弓矢。鞍勒嚴飾金銀莊校。以明月珠埀絡馬體。跨馬鳴弦往入山中。群賊見之以爲成事。作賊積年未有此便。卵之投石與此何異。群賊齊頭住前。圍繞挽弓拔刀诤欲剝脫。于是化人舉弓一發。使五百賊各被一箭。以刀指擬各被一瘡。瘡重箭深即皆顛倒。五百群賊宛轉臥地叩頭歸降。爲是何神威力乃爾。乞蒙原赦以活微命。願時拔箭使瘡除愈。今者瘡痛不可堪忍。化人答曰。是瘡不痛箭不爲深。天下瘡重莫過于憂。殘害之甚莫過于愚。汝懷貪得之憂殘殺之愚。刀瘡毒箭終不可愈。此二事者。根本深固勇力壯士所不能拔。唯有經戒多聞慧義。以此明道療治心病。拔除憂愛愚癡貢高。製伏剛強豪富貪欲積德學慧乃可得除長獲安隱。于是化人即現佛身。相好挺特金顔英妙。即說偈言
斫瘡無過憂 射箭無過愚
是壯莫能拔 唯從多聞除
盲者從得眼 暗者從得燭
示導世間人 如目將無目
是故可舍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聞者 是名積聚德
于是五百人見佛光相重聞此偈。叩頭歸命克心悔過刀瘡毒箭自然除愈。歡喜心開即受五戒。國界安甯莫不歡喜
笃信品第四
昔者舍衛國東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廣。有五百余家居在岸邊。未聞道德度世之行。習于剛強欺詐爲務。貪利自恣快心極意。世尊常念其應度者當往度之。知此諸家福應當度。于是世尊往至水邊坐一樹下。村人見佛光相。奇異莫不驚肅。皆往禮敬或拜或揖問訊起居。佛命令坐爲說經法。衆人聞之而心不信。習于欺怠不信真言。佛便化作一人從江南來。足行水上正沒其踝。來至佛前稽首禮佛。衆人見之莫不驚怪。問化人曰。吾等先人以來居此江邊。未曾聞人行水上者。卿是何人有何道術履水不沒。願聞其意。化人答曰。吾是江南愚直之人。聞佛在此貪樂道德至南岸邊不時得度。問彼岸人水爲深淺。彼人見語。水可齊踝何不涉渡。吾信其言。便爾來過無他異術。佛時贊言。善哉善哉。夫執信誠谛可度生死之淵。數裏之江何足爲奇。于是世尊即說偈言
信能渡淵 攝爲船師 精進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爲聖所譽
樂無爲者 一切縛解 信乃得道
法致滅度 從聞得智 所到有明
信之與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慧
從是脫淵
于是村人聞佛所說見信之證。心開信堅皆受五戒爲清信士。明信日修法教普聞
昔佛在世時有大長者名修陀羅。財富無數信向道德。自誓常以臘月八日請佛及僧。終身子孫奉行不廢。長者亡時囑兒勿廢。兒名比羅陀。後日漸貧居無所有。臘月已至無有供辦愁戚不樂。佛遣目連往問比羅陀。汝父直月欲至當設何計。比羅陀答言亡父教令不敢違之。唯願世尊勿見忽棄也。八日中時回光臨眄目連還白如是。比羅陀即將妻子至外家質取百兩金。還舍供辦一切具足。佛與千二百五十衆僧。往詣其舍。坐畢行水下食澡竟還于精舍。比羅陀歡喜不敢悔恨。其日夜半諸故藏中。自然寶物悉滿如故。比羅陀夫婦明旦見之。喜而且懼。懼官見問所從得此。夫妻共議當往問佛。尋到佛所具白如此。佛告比羅陀。安意快用勿有疑難。汝之履信不違父教。持戒慚愧沒命不二。聞施慧道七財滿具。福德所致非爲災變。智者能行不問男女所生之處。福應自然。于是世尊。即說偈言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爲七財 從信守戒 常淨觀法
慧而履行 奉教不忘 生有此財
不問男女 終已不貧 賢者識真
比羅陀聞佛所說益加笃信稽首佛足歡喜還家。具宣佛教誨其妻子。…
《法句譬喻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