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36卷26页码:P0367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五 ▪第2页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三。欲生者。谓此于欲界生

  三乐生者有诸有情。即如是身离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梵众天是第一乐生。有诸有情。即如是身定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极光净天是第二乐生。有诸有情。即如是身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遍净天是第三乐生。此中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不可近得非有非现有。但于诸蕴界处。由想等想假言说转。谓为有情那罗意生儒童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由斯故说有诸有情。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身业亦名身。身根亦名身。五有色根亦名身。四大种聚亦名身。今此义中意说四大种聚身。故说即如是身。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离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梵众天于此离生喜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离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离生喜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梵众天。数现受离生喜乐。彼先住此入初静虑。亦数现受离生喜乐。彼先后所受离生喜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初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梵众天故。二所受离生喜乐品类相似。谓梵众天者显初静虑。梵众等天是第一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一。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乃至广说。定生喜乐者。谓第二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定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极光净天于此定生喜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定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定生喜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极光净天。数数现受定生喜乐。彼先住此入第二静虑。亦数现受定生喜乐。彼先后所受定生喜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第二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极光净天故。二所受定生喜乐品类相似。谓极光净天者。显第二静虑极光净等天。是第二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二。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乃至广说。离喜之乐者谓第三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遍净天于此离喜之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离喜之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离喜之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遍净天。数数现受离喜之乐。彼先住此入第三静虑。亦数现受离喜之乐。彼先后所受离喜之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第三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遍净天故。二所受离喜之乐品类相似。谓遍净天者。显第三静虑遍净等天。是第二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三。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

  初三慧者。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闻所成慧云何。答因闻依闻由闻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如有苾刍。或受持素呾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闻亲教师说。或闻轨范师说。或闻展转传授藏说。或闻随一如理者说。是名为闻。因此闻依此闻由此闻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云何。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如理思惟书数算印。或随一一所作事业。是名为思。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云何。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方便善巧。自勤修习诸离染道。由此所修离染道故。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修。因此修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修所成慧。有作是说。如此亦是思所成慧。所以者何。唯依佛法不共所修。乃可名为修所成慧。今此义中依诸等引所起寂静慧。皆名修所成慧

  后三慧者。一学慧。二无学慧。三非学非无学慧。学慧云何。答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极栋择最极栋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学慧。无学慧云何。答无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云何。答有漏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非学非无学慧

  三根者。一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如法蕴论广说其相。如世尊说

  学者学诸根  恒随正直道

  常委勤精进  守护于自心

  初慧根无间  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  解脱位方有

  不动解脱位  诸有结永尽

  无漏根圆满  乐止息诸根

  将入永寂灭  任持最后身

  降伏诸魔军  证毕竟常乐

  三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圣慧眼。肉眼云何。答杂骨肉血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肉眼。天眼云何。答不杂骨肉血极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天眼。圣慧眼云何。答诸有学慧及无学慧。并一切善非学非无学慧。是名圣慧眼。如世尊说

  肉眼最为劣  天眼名次上

  圣慧眼最胜  有三种差别

  诸世间善慧  能顺趣决择

  学无学正知  尽生老病死

  大觉天人中  名称最高远

  亦由慧速证  妙觉庄严身

  三仗者。一闻仗。二离仗。三慧仗。闻仗云何。答多闻闻持闻积集者。若所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法具足多闻。忆持所闻言教纯熟专意观察所闻言教。于诸法义见善通达。是名为闻。因此闻由此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闻。亦名为仗。亦名闻仗。故名闻仗。离仗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离。因此离依此离由此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离。亦名为仗。亦名离仗。故名离仗。慧仗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为慧。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慧。亦名为仗。亦名慧仗。故名慧仗。如世尊说

  闻仗最为劣  离仗名次上

  慧仗最为胜  精进力具足

  具念乐静定  知世间生灭

  于一切解胜  至世边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  谓学修住定

  导净默增上  无上明各三

  有三学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导三清净三寂默三增上三无上三明

  三学者。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增上戒学云何。答安住具戒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是名增上戒学。增上心学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增上慧学。如世尊说

  苾刍具三学  乐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  恒相续现行

  具精进势力  及明盛静虑

  常守护诸根  勤行不放逸

  如昼夜亦然  如夜昼亦尔

  如前后亦尔  如后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尔

  胜伏诸方所  由不放逸定

  说此为学迹  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舍  故得心解脱

  世说为等觉  雄猛至行边

  明行俱圆满  恒住无忘失

  命根不相续  爱尽解脱故

  如灯火涅槃  究竟心解脱

  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于诸善戒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修慧云何。答于诸善慧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慧。如世尊说

  善修戒定慧  至极究竟者

  已永尽诸有  无垢亦无忧

  于着得解脱  具利慧深定

  超众魔境界  遍照如日轮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5】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