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发智论》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
世第一法七 顶二[火*(而/而)]身见
十一见摄断 此章愿具说
云何世第一法。答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有作是说。若五根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于此义中。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何故名世第一法。答如是心心所法。于余世间法。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上为妙。故名世第一法。复次如是心心所法。为等无间。舍异生性。得圣性。舍邪性。得正性。能入正性离生。故名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耶。答应言色界系。何故此法不应言欲界系耶。答非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乃以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若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欲界系。然非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乃以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是故世第一法。不应言欲界系。何故此法不应言无色界系耶。答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欲界事。后合辩色无色界事。若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无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欲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无色界事。后合辩欲色界事。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无色界系。然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欲界事。后合辩色无色界事。是故世第一法。不应言无色界系。复次入无色定。除去色想。非除色想。能知欲界若缘此法。起苦法智忍。即缘此法。起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应言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云何有寻有伺。答若依有寻有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云何无寻唯伺。答若依无寻。唯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云何无寻无伺。答若依无寻无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答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云何乐根相应。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云何喜根相应。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云何舍根相应。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答应言一心。何故此法非多心耶。答从此心心所法。无间不起余世间心。唯起出世心。若当起余世间心者。为劣为等为胜。若当劣者。应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非以退道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等者。亦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先以此类道。不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胜者。先应非世第一法。后方是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答应言不退。何故此法定不退耶。答世第一法。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譬如壮士度河度谷度山度崖。中间无能回转。彼身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先所发起。增上身行未至所趣。必不止息。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如赡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阎母那。三名萨洛踰。四名阿氏罗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随顺大海。趣向大海。临入大海。中间无能回转彼流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彼决定能流入大海。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彼此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复次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无有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可于尔时能作障碍。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是故此法。决定不退。云何顶。答于佛法僧。生小量信。如世尊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于佛法僧 生起微小信
儒童应知彼 名已得顶法
云何顶堕。答如有一类。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信佛菩提法。是善说僧。修妙行。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善施设苦谛。善施设集灭道谛。彼于异时。不亲近善士。不听闻正法。不如理作意。于已得世俗信。退没破坏。移转亡失。故名顶堕。如佛即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人于如是 三法而退失
我说彼等类 应知名顶堕
云何暖。答若于正法毗奈耶中。有少信受。如世尊为马师井宿二苾刍说。此二愚人。离我正法及毗奈耶。譬如大地去虚空远。此二愚人。于我正法毗奈耶中。无少分暖
此二十句萨迦耶见。几我见。几我所见耶。答五我见。谓等随观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十五我所见。谓等随观我有色。色是我所。我在色中。我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我所。我在受想行识中。若非常常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若常非常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见灭所断。若苦乐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若乐苦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见灭所断。若不净净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若净不净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此有二种。若谓灭为不净。见灭所断。若谓道为不净。见道所断。若非我我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有身见摄。见苦所断。若非因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非因。谓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若因非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见集所断。若有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邪见摄。此有四种。若谓无苦。见苦所断。若谓无集。见集所断。若谓无灭。见灭所断。若谓无道。见道所断。若无有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此非见是邪智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
一智识因缘 二心念祭祀
三根用过去 疑名句文身
佛诃责六因 随眠心及断
因境断识义 此章愿具说
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答无。若此智生一切法非我。此智何所不知。答不知自性。及此相应俱有诸法。颇有一识了一切法耶。答无。若此识生一切法非我。此识何所不了。答不了自性。及此相应俱有诸法。颇有二心展转相因耶。答无。所以者何。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又非后心为前心因。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答有。如有心起无未来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如有心起有未来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如有心起无未来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如有心起有未来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如有二知他心者。彼二心展转相缘。何故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答无第二等无间缘故。有情一一心相续转故。补特伽罗。既不可得。又无前心往后心。理何缘能忆本所作事。答有情于法。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如有二造印者。能了自他所造印字。虽彼二人不往相。问汝云何造此字亦不相。答我如是造此字。而彼二人。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能了自他所造印字。有情亦尔。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又如有二知他心者。互相知心。虽彼二人不往相。问汝云何知我心亦不相。答我如是知汝心。而彼二人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互相知心。有情亦尔。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复次一切心心所法。于所缘定。安住所缘。又以受意为因力。强念便不忘。何缘有情忘而复忆。答有情同分相续转时。于法能起相属智见。又以受意为因力。强念便不忘。何缘有情忆而复忘。答有情异分相续转时。于法不起相属智见。又以受意。为因力。劣念便忘失。何缘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耶。答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则到非余。如鹅雁孔雀鹦鹉舍利命命鸟等。虽如意自在飞翔虚空。而神力威德。不大于人。然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能飞翔虚空。鬼趣亦尔。由法尔力。祭祀则到。余趣不尔。又如一类那洛迦。能忆宿住。亦知他心。一类傍生。一类饿鬼。能忆宿住。亦知他心。及起烟焰。兴云致雨。作寒热等。虽能作是事。而神力威德。不大于人。然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能作是事。鬼趣亦尔。由法尔力。祭祀则到。余趣不尔。复次有人。长夜起如是欲如是爱乐。我当娶妇。为儿娶妇。为孙娶妇。令生子孙绍继不绝。我命终已。若生鬼趣。彼念我故。当祭祀我由彼长夜有此欲乐。是故祭祀则到。非余。当言一眼见色二眼见色耶。答应言二眼见色。所以者何。若合一眼。起不净识。开二眼时。起净识故。设合一眼。起如是识。开二眼时。亦起此识。则不应言二眼见色。然合一眼。起不净识。开二眼时。便起净识。是故应言二眼见色。如合覆损破坏亦尔。如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亦尔
诸过去彼一切不现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不现。谓如具寿邬陀夷言
一切结过去 从林离林来
乐出离诸欲 如金出山顶
有不现非过去。谓如有一。或以神通。或以咒术。或以药物。或以如是生处得智。有所隐没。令不显现。有过去亦不现。谓所有行已起等起。已生等生。已转现转。已集已现。已过去。已尽灭。已离变。是过去。过去分。过去世摄。有非过去亦非不现。谓除前相。诸过去彼一切尽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尽。谓如具寿邬陀夷言。一切结过去。乃至广说。有尽非过去。谓如佛言。此圣弟子。已尽地狱。已尽傍生。已尽饿鬼。已尽所有崄恶趣坑。有过去亦尽。谓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广说。有非过去亦非尽。谓除前相。复次若依结断说者。有结过去非尽。谓结过去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吐。有结尽非过去。谓结未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变吐。有结过去亦尽。谓结过去。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变吐。有结非过去亦非尽。谓结未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吐。及结现在。诸过去彼一切灭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灭。谓如具寿邬陀夷言。一切结过去。乃至广说。有灭非过去。谓依世俗。小街小舍。小器小眼。言是灭街。乃至灭眼。有过去亦灭。谓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广说。有非过去亦非灭。谓除前相…
《阿毗达磨发智论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