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一 ▪第2页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第七修跋姖山。又渡六大国土。一名鸠留国。二名高腊鞞。三名毗提诃。四名摩诃毗提诃。五名郁多罗曼陀。六名沙熙摩罗野。是名六大国土。又度七大树林。林间有河。度是七河。又度阿摩罗林。及诃梨勒林。乃至剡浮提树南枝。从南枝上。行至树北枝。是人俯窥见下水相。与常水异。最澄最清。向底洞澈。都无障翳。是人观已。作是思惟。我之神通。今于此处。得成就不。因脚履水。手攀树枝。是脚至水。如石即没。于此神通。不得成就。云何如此是水。最轻最细。若以彼水。投此涧水。如苏如油。浮在水上。若以此水。投于彼水。即沈如石。是人从剡浮树。取一菓子。还王舍城。奉上世尊。佛受此菓。破为多片。施诸大众。菓汁染于佛手。尔时佛以此手击于山石。至今赤色如昔不异。湿亦不燥。掌迹分明。因昔分菓为片片故。因名此石。为片片岩。是时佛化优娄频螺迦叶。取此剡浮提树子。送与迦叶。迦叶。汝食是菓。迦叶问佛。大瞿昙沙门。那得是菓。佛语迦叶。是树名曰剡浮。此菓从彼树得。迦叶曰。我不能食是菓子。沙门但取自食。时诸天神又送剡浮树子。供养于佛。或在舍卫若王舍城迦毗罗卫国等。佛得受已。分施大众。复余比丘住剡浮所。还此土说。目连比丘亦曾住彼还此。次第为比丘说。以是因缘。此事可知
六大国品第三
是剡浮树外有二林。形如半月。围绕此树。其内有林。名呵梨勒。外名阿摩勒。阿摩勒菓。是子熟时。其味最美。不辛不苦如细蜂蜜。菓形大小。如二斛器。其核如自性阿摩勒核。呵梨勒菓。是子熟时。其味最美。不辛不苦。如细蜂蜜。菓形大小。两倍于前。核亦如是。阿摩勒林南。复有七林。七河相间。其最北林。名曰庵罗。次名剡浮。三名娑罗。四名多罗。五名人林。六名石榴林。七名劫毕他林。如是诸菓。其子熟时。不辛不苦。甜如蜂蜜。是人林中菓形似人。如剡浮提胜人王种。其姓拘梨。若男十六岁。女十五岁。庄严具足。状如行嫁。是人林菓可爱如是。其子蔕形。如人头髻。未离欲者。见此菓子。便生爱心。诸外道等有离欲人。若见此菓。退失禅定。欲心还生。其子熟时。唯鸟竞食。鸟食之余。残落在地。如尸陀林。甚可厌恶。诸退定者。见是相已。深生厌离。还得本定。是二林广五十由旬。东西达海。其一一河。广五十由旬。东西达海。林河相次。互相间错剡浮提地。林河所覆。七百由旬。其劫毕他林南有六大国。其最南国名曰高流。次名俱腊婆。三名毗提诃。四名摩诃毗提诃。五名郁多罗曼陀。极北名舍喜摩罗耶。是六国内。人皆贞善。持十善法。自不杀生。不教他杀。其兽将死。自至人所。既自死已。乃啖其肉。是处[牦-未+牙]牛。其数最多。以其髦尾用覆屋舍。其地生麦。不须耕垦。是麦成粒。无有糠糩。是其国人磨蒸为饭。而是麦饭气味甘美。如细蜂蜜。云何知耶。过去久远有王出家。其王夫人亦得出家。国师婆罗门亦随出家。既出家已。各相舍离。入山学道。是王夫人有时月水。月水净时。往至王所。与王相见。即白王言。大王我今有月水。古昔之人尊重儿息。王欲弃舍不从妃意。思惟事重。复恐不可。遂共和合。乃有大福德子。男女二人俱时托胎。舍王而去。既经时节。其后腹大。从诸村落。次到郡县。乃至诸州。人人诃骂云。此女人都无道心。出家破戒。妃闻是语。深生愧悔。是时国师大婆罗门已成仙人。得五神通。随一山林。依止而住。尔时王妃闻婆罗门在彼山住。仍往寻觅。既见师已。乃问妃言。是娠谁作。妃即答言。是王所为。尔时仙人忆王昔恩。仍于别处。为起叶屋。即语王妃。汝止是中。我今当采树根菓子以相供赡。太妃依语。仍住其中。于是仙人。如法采拾树根菓子。供给是妃。妃怀孕月满。遂产二子。一男一女至断乳已。驱斥是妃。汝今远去。我当随得根菓养饴二儿。妃弃二子。依语而去。仙人随得根菓。养育此儿。两儿稍大。已至识地。是时仙人以生熟杂菓。试与二儿。于是二儿自能分别。熟者即啖。生者便弃。仙人作是思惟。是儿身已长大。心至识地。能分别菓生熟差别。我令当住何处国土。丰乐安隐以置立之。以五通故。见是麦地。即以神力携二小儿。飞空而往。安置是地。教是儿言。此草名麦。尔时仙人即自刈取。磨以为食。种种教示。汝等从今当依此法以为资粮。汝住此中。莫生愁恼。我当数数来看视汝。是两小儿乃住其中。仙人后时数往瞻视。是二小儿随年月长。男女二根各皆成就。遂为夫妻。子孙生长。分成六国。尔时大王既学道已。舍于人身。往生天上。舍上天身。还受人身。受人身已。依佛所说无上正法。出家学道。至得无碍六种神通。以六通故。观自宿命。见六大国。作是思惟。是六大国皆我子孙。为怜愍是六国人故。往彼乞食。得麦饭还。不问诸比丘前食。而独自食时。诸比丘称此比丘名。而大骂辱。汝长老。大悭嫉妒。咄汝恶人得是麦饭。不问诸比丘。而独自食。比丘答言。我今不为嫉妒。而不布施汝等。何以故。如是饮食。未离欲人则不得食。时是比丘三过洗钵。再过弃之。以最后汁。取其少分。施诸比丘。是剡浮提无有一味等此味者。于是比丘为诸比丘说此食味次第因缘。彼六大国本我子孙。是故利益彼国人故。往彼乞食。有余比丘往彼乞食。大目揵连亦往乞食。佛世尊为诸比丘说是六国次第因缘。是故得知六大国事。六大国品究竟
夜叉神品第四
时剡浮提中有两众山。恒河之南名娑多耆利山。恒河之北名醯摩跋多山。娑多耆利山中是山最大。一名萨阇。二名频诃。三名末车。四名遏车婆。五名间诃耆利。六名波梨耶多罗。醯摩跋多山中是山最大。一名周罗迦罗。二名摩诃迦三名瞿诃那。四名修罗婆计。五名鸡罗。六名干驮摩驮。七名修槃那般沙。若一切神住河南山者。皆名婆多耆利神。若在河北山者。皆名醯摩跋多神。是婆多耆利神。领河南一切诸神。故名为王。是醯摩跋多神。领河北一切诸神。故名为王。云何知耶。有一神王。名醯摩槃。住醯摩跋多山。是神王最长老大年至极位。重疾困苦。是神临死。其有太子。名醯摩跋多。呼来教示。即语子言。阿父。我已得闻。从昔夜叉神最为长老。见过去佛。曾值迦叶佛。闻说释迦牟尼佛将应出世。如我见相及我所见因缘。是释迦佛不久应下。阿父。若我中间舍命不及佛者。汝决应往令得见佛。若汝见佛决大利益。太子问曰。云何令我知佛出世。父答子言。汝屋舍中未曾有宝而出现者。当知是时如来出世。复有神王。名娑多耆利。住摩伽陀国界中。汝当与彼共作朋友。同立誓愿。我之与汝所住之处。若见希有奇宝现者。莫不相报。是时父王教其子已。即便舍命。是时太子供养父尸。忆持尊重父之遗嘱因是度河往觅娑多耆利神王。至神所已。对面语言。共相和敬。同坐一处。醯摩跋多神语娑多耆利王言。府君。我父临死说如上言。因即过世。是故我今语汝是事。若屋室中非常宝现。决须相报。娑多耆利答如是如是。于是二人既立誓已。各还所住。后时醯摩跋多王宅有奇宝现。莲花千叶。大如车轮。黄金为叶。众宝为茎。时有一神。见是莲花。驰往白王。王今知不。是宝瓌异。世未曾有。今已出现。千叶莲花。大如车轮。黄金为叶。众宝为茎。此是天物。愿王往观。是时神王闻是言已。即往池所。见是莲花。具足千叶。大如车轮。众宝所成。庄严奇特。见是事已。心生惊怪。身毛皆竖。自下池中。恭敬合掌。顶礼三过。旋绕三匝。作是思惟。我于昔时。曾值善友。而教我言。汝所住处。若有奇宝。当遣报我。因遣使者。往报娑多耆利神王曰。府君。我今住处。希有之宝。今已出现。具说宝相。汝今当来共我观视。是时世尊已出于世。正法已说。一向寂静。今至涅槃。往向菩提。修伽陀所教。是时娑多耆利王觉忆此事。作是思惟。我昔曾有善友来报我言。汝所住处。诸佛世尊于中得道。若佛已出。汝应报我。是其所欲。故我应报。娑多耆利王即遣使往。谓是王言。府君。若一莲花。作何利益。若百若千。亦何利益。我国土中未曾有宝。今已出现何者名宝。谓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今已出世。汝今应来共事此宝。醯摩跋多九月十五。是布萨时。有五百神。共相围绕。取诸莲花。面向南行。履空而去。往娑多耆利王所。彼王又将五百神众。共相围绕。来迎是王于恒河南边。共相聚集。既相见已。醯摩跋多王说偈。问彼神曰
今十五净日 四王来集时
我等事何师 汝信阿罗诃
尔时娑多耆利王。说偈答曰
是时佛世尊 住摩伽陀城
为灭一切苦 说法一切智
诸苦及苦集 苦灭不更生
八分苦灭道 无恼向涅槃
是故汝及我 当往事是人
一切无能比 是我信罗诃
尔时醯摩跋多。闻是偈已。心大惊怖。身毛皆竖。怀疑未信。三过辩定。府君。汝今说世尊出世。答曰。府君。我说佛宝出世。第二第三。问答亦尔。是时北山神王。即时如力思度诸佛行住威仪境界四法。问南山神王。说偈问曰
佛心于众生 善得安立不
憎爱二思惟 已得灭尽不
尔时南山神王。以偈答曰
佛心于众生 真实得安立
憎爱两思惟 灭尽永无余
北山神王。重偈问曰
佛有妄语不 无恼他言不
无离间语不 有无义语不
南山神王。以偈答曰
佛不说妄语 亦无苦涩语
不说离间语 说如量义语
北山神王重说偈问曰
佛无盗他不 不损他命不
远离放逸不 不损禅定不
南山神王。说偈答曰
佛不盗他财 是故护他命
远离诸放逸 不损深禅定
北山神王。又偈问曰
佛无著爱欲 心净无浊不
已过无明流 得净法眼不
南山神王。答曰
不着于欲尘 心地最清净
已过于无明 于法得净眼
北山神王。又问曰
佛明具足不 法足清净不
四流已绝不 后生已尽不
南山神王。又答曰
佛明已具足 法足久清净
四流已断灭 是故无后生
尔时北山神王闻已。心生欢喜。说偈赞叹
智者意成就 一切事已办
及身口清净 赞叹具明足
南山神王。心口欢喜。说偈赞曰
佛心寂清净 身口能利他
十力无与等 今随喜汝赞
智者心成就 及与身口业
具足明法足 即共汝往观
今十五布萨 四王游巡时
心解脱无著 我共汝礼拜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匿瞿提树下。是二神王千神围绕。往诣佛所。至佛所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却坐一面。时北山王。以偈问曰
能说亦能行 度流永无漏
独步如师子 佛不染世法
度一切法岸 殷勤故来问
众生生何处 数数习有处
执持是何物 何处而受苦
尔时世尊。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众生生六处 数数习六处
执持六种法 六处受苦恼
北山神王。重偈问佛
是取名何取 而令众生苦
愿答出离问 云何解脱苦
尔时世尊。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世间有五尘 我说心第六
于中离欲着 解脱如是苦
众生得出离 已说如理量
汝今既有问 是故答出离
北山神王。重偈问佛
谁能度驶流 日夜无疲极
无底亦无攀 深处谁不沈
尔时世尊。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常持清净戒 精进不散心
思择内正念 由智度难度
欲想无有欲 伏灭色系缚
永灭有喜爱 是人终不沈
尔时南北二山王。同时说偈。以赞佛曰
我等今善见 善来今善明
我等见正觉 演说甘露道
名无灭失见实义 常乐问难无所著
穷智慧际悉解脱 行于圣路大仙人
千余夜叉众 名闻有威神
一切归依佛 是我无上师
是三夜叉三角而坐。是故至今路名菱角。是时世尊住于树下。是故此树名瞿匿昙瞿提。因此二夜叉事。故知南北二山。夜叉神品究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9】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