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玄赞》二十 ▪第3页
卷第十(末) /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十种。华严云。一寿自在无边劫住故。二心自在出无数定入深智故。三庄严自在能严一切刹土故摄论名众具自在。四业自在随时受报故。五生自在于一切刹示现生故。六解脱自在见一切界诸佛满故摄论名胜解自在。七欲自在随时刹土成菩提故。八神力自在示现一切神变故。九法自在示现无量无边法门故。十智自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十力无所畏故。然与摄论解释小殊。行六度得广如摄论。今此即神力自在。普示诸门故
经。佛说是(至)三菩提心
赞曰。第四段结成时益
陀罗尼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者。论云为护众生诸难。如前已释
释名者。梵云陀罗尼此云总持。念.慧为体以少略密无义文字神力加持威灵莫匹。摧邪殄恶树正扬善故名陀罗尼。此品明之故名陀罗尼品
解妨者。问总持有四为得法.义.辨才.词无碍解如次。说四。此说何者。答上来长行法.义持。今此咒持。为护前二所以明之。无得无生忍总持也
经。尔时药王(至)功德甚多
赞曰。品文分三。初明持经之福。次明神咒之方。后明时众获益。此初。有二。初问后答。答中有三。一返问。二直答。三佛说
经。尔时药王(至)多所饶益
赞曰。下明神咒之方。有五。合为三类。初二圣。次二天后。十神。此初圣有四。一标。二说。三结胜。四佛赞
经。尔时勇施(至)是诸佛已
赞曰。第二圣有四。初标。二功能。三正说。四结胜
经。尔时毗沙门(至)无诸衰患
赞曰。下二天。中初文有三。初标。次说。后结胜。毗沙门者此云多闻。四天王中北方之天也。常赞佛法
经。尔时持国(至)是诸佛已
赞曰。第二天王。有三。初标。次说。后结胜。此即东面天王
经。尔时有罗刹女(至)如是法师
赞曰。此十神。有七。一标名。二请说。三正说四劝勿恼法师。五更说偈喻罪。六请身护。七佛赞扬。有三初总赞。次别赞。后劝赞
经。说是陀罗尼(至)无生法忍
赞曰。品第三段时众获益
妙庄严王本事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有二。一者论云功德胜力者。妙庄严王品示现。此明净藏.净眼持法华经。因圆道着功德胜力。回邪见之父王得当来之佛记皆由法华功德之力。说彼本缘利益时会故此品来。二者前妙音品明华德菩萨请问妙音所得三昧。因此自得法华三昧。今妙庄严王即是华德。未得三昧已前为妙庄严本着邪见。今明二子劝说父王为善知识不简怨亲。以示众人令弘此经。故此品来
释名者。在俗皇贵妙珍绮以饰容回邪入正胜法宝而莹体。故名妙庄严王。宿世因缘故名本事
解妨者。问此品正明净藏。净眼为善知识。何故不以为品名耶。答由功德胜回邪入正妙庄严王身。非二子故。虽为善友父藉功德身入正故。又前华德即妙庄严。欲会彼身故以为品。又净藏.净眼即药王.药上。前已明药王。恐题名滥故不说之
经。尔时佛告(至)劫名喜见
赞曰。品文分四。一叙本缘。二会今古。三劝人归礼。四结成众益。初文复四。一叙时。二标佛。三明菩萨父子。四广显由绪。此初二也
经。彼佛法中(至)二名净眼
赞曰。三明菩萨父子
经。是二子(至)亦悉通达
赞曰。下第四广明由绪分四。一赞二子之德。二明时佛说法。三时净藏净眼下二子化父。四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下出家获益。此初。分三。初标成福智。次别列四德。后列七定。四德者。一六度。二方便善巧有十二。悲心顾恋.了知诸行。欣佛妙智。常处生死轮回不染.炽然精进.此六为内。令以少善感无量果。令以小力摄大善根。憎圣教者除其恚恼。处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此六为外。三四无量。四三十七道品诸三昧中净者断障证真故。日星宿者如日大破如星种种破诸暗。故净光者放大光故。净色者现诸妙色故。净照明者照佛法故。长庄严者证得功德无萎歇故。大威德者起神通故
经。尔时彼佛(至)是法华经
赞曰。第二明时佛说法
经。时净藏净眼(至)宜应听受
赞曰。第三二子化父有五。一启母请诣佛。二母令子化父。三禀教行化。四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下信心归佛。五尔时彼佛为王说法下佛应导利。此初有二。初标后释。爪音侧挍反。正应作爪又作抓者玉篇掏也刮也爪之搔物曰抓。虽声同非指爪
经。母告子言(至)与共俱去
赞曰。二母令子化父
经。净藏净眼(至)此邪见家
赞曰。第三禀教行化。有九。一二子恨生。二母令念父。三顺言即化。四父见喜问。五二子具答。六父陈欲往。七报母请出。八母遂许之。九白亲诣佛。此初也
经。母告子言(至)往至佛所
赞曰。二母令念父
经。于是二子(至)心净信解
赞曰。第三顺言行化。初标。次释。后结
经。时父见子(至)我是弟子
赞曰。第四父见喜问。第五二子具答
经。父语子言(至)愿听我出家
赞曰。第六父陈欲往。第七报母请出。报母请出有二。初报父信心后请出家。出家宽旷喻虚空也。如契经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十轮经说瞻博迦华虽萎悴。犹胜诸华鲜洁时。破戒恶行诸苾刍犹胜精进诸外道。由此二子请母出家
经。母即告言(至)时亦难遇
赞曰。第八母遂许之。第九白亲诣佛。有三。初标请。次释请。后结请
经。彼时妙庄严王(至)好乐佛法
赞曰。子化父中。第四信心归佛。有三。初明道器堪成。次二子善化。后诸人诣佛。此初二也。道器成中有四。一后宫。二净眼。三净藏。四夫人
经。于是妙庄严王(至)却住一面
赞曰。此诸人诣佛
经。尔时彼佛(至)放大光明
赞曰。二子化父。中下第五佛应导利有四。一佛善说法。二王解珠施。三王念佛色。四佛问记成。此初二也
经。尔时妙庄严王(至)功德如是
赞曰。第三王念佛色。第四佛问记成。佛问记成中初问。后记。记中有六。初因.二体.三国.四劫.五众.六土
经。其王即时(至)庄严三昧
赞曰。广明由绪。中下第四出家获益。有六。一出家。二修行得定。三升空白佛。四叹印广陈。五下空赞愿。六说已而出。此初二也
经。即升虚空(至)来生我家
赞曰。第三升空白佛。有三。初升空。次正白。后结叹
经。尔时云雷(至)得善知识
赞曰。第四叹印广陈。有三。初明宿因方遇善友。次释善友利益之义。后彰善友二子之因。此初也
经。其善知识(至)三菩提心
赞曰。此释善友利益之义。有二。初彰示教利喜令证大菩提果。后显令得见佛发菩提心因。善戒经及菩萨地云。亲近善友者戒无穿缺。多闻.修证.哀愍.无畏.堪忍.无倦.言词辨了。名善友相。求施利乐于此正知。有力.善权.饶益不舍.大悲无傥。名为善友。所作不虚。威仪圆满.言行敦肃.无倦.无嫉.俭畜随舍.谏举.令忆.教授.教诫.能为说法。是名善友。可为依信。有病无病爱敬供侍.翘问迎礼修和敬业。四事什物不阙应时。谨敬承事问听无动。名为亲近。涅槃经言。善知识者谓佛菩萨辟支佛声闻人中住方等者。何故名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教人行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依华严经菩萨有十种善知识。何等为十。一能令安住菩提心。二能令修习善根。三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四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五能令安住成热一切众生。六能令具足辨才随问能答。七能令不着一切生死。八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九能令安住普贤行。十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又善知识是我父母生长一切诸善根故。又为良药疗众病故。又为眼目作导明故。又为日月开照出世正觉路故。乃至广说。是全梵行化令见佛。名是大缘。令发无上大菩提心名是大因。由此因缘令证佛果名作佛事
经。大王汝见(至)令住正见
赞曰。此彰善友二子之因
经。妙庄严王(至)如频婆菓
赞曰。第五下空赞愿。有二。初赞五德。后发六愿。此初也。绀音古暗反青赤色也。晈如青绀莲华叶故。红环绞饰故言青赤。频婆菓者色丹且润。故以为喻
经。尔时妙庄严王(至)诸恶之心
赞曰。下发六愿中。初总赞佛法。后别发六愿。若教若诫二种所行处所。皆悉安隐。众生离恶而摄善故
经。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赞曰。第六说已而出
经。佛告大众(至)菩萨是
赞曰。下第二段会今古
经。是药王药上(至)亦应礼拜
赞曰。下第三段劝人归礼初叹。后劝
经。佛说是(至)得法眼净
赞曰。品第四段结成胜益。对法第九等云。无间道能远尘。解脱道能离垢。由二满故得法眼净证初果也
普贤菩萨劝发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者。论云护法力者。普贤品及后品示现。嘱累品佛自三周付嘱护法。此品菩萨劝发众人护法故此品来
释名者仁慈慧悟曰贤。德利周备名普此由内证一真外成万德。所以德利周备仁慈慧悟故名普贤。般若理趣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遍自体故。由证普遍贤善之理能证之道名为普贤。故华严云普贤身相依于如如不依佛国。或由内证此普遍贤理。外彰三业无所不贤。故名普贤。此乃自利德为名也。诱奖名劝导生为发。训诱奖导令信导生名为劝发。此乃利他德也。此品之中明普贤菩萨劝发信心持经入道。故名普贤菩萨劝发品
解妨者何故普贤来劝。非余来耶。答欲明信顺道证一乘三业举措无不贤故
经。尔时普贤(至)右绕七匝
赞曰。品文分六。初普贤来轨。二启白闻经。三佛告四法。四普贤劝发。五释迦赞劝。六时众获益。此初。有四。一从东而来。二所经之相。三从来徒属。四到已归礼华严…
《妙法莲华经玄赞二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