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光赞经》

「般若部」经文222卷08页码:P0147
西晋 竺法护译

  《光赞经》三 ▪第3页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所化者则为尘劳。何谓为化。何谓为想。色则为化。痛痒思想生死识。此便为想。十八种十二因缘总持门三昧门。是谓尘劳之想。当受奉行。无所寄倚无所养育。声闻辟支佛。所不信乐萨芸若。何谓信乐。信是般若波罗蜜。笃乐无疑思惟分别。观其要谊则无想。行亦无想是故不受想。专一依倚。而欢喜乐行于笃信。其本净空则便得度。不复受色。亦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所以者何。其相自然现在法空。所受空者亦无所得。所以者何。其三昧定。内不可得者为时慧。亦不于外亦不内外可得。时慧亦无所见。内外悉空。除其因缘犹如外道。所学所信彼乐此已。御于笃信。是故曰萨芸若。以恨诸法计一切法。都不可得所从起者。作是信已无有受法者。不复想念有所者也。亦不能获无央数法。当所受者受与。不受亦复不念。所可游居以能修习。于一切法无所念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亦无去来。度无所度而复周游。所由然者。用不受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于一切法亦无所受。亦不受诸总持门。不受诸三昧门。于一切法无所起受。亦无中间而般涅槃。悉以具足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所以者何。其四意止者止无所止。四意断神足根力觉意八由行。亦复如是。其所断者断无所断。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觉无所觉法。计其法者亦非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不受色。亦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至于总持门诸三昧门。等无有异。复次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观。何所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谓是为般若波罗蜜。谁为此般若波罗蜜。何以有是般若波罗蜜。用是般若波罗蜜。为亦无所得。亦无所见亦无所不见。是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复次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思惟。其无所有法亦不可得。亦无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谓须菩提。仁者何所法。谓无所有而不可得。答曰。般若波罗蜜法。亦无所有亦不可得。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则无所有亦不可得。于内为空。于外亦空。内外亦空。彼空者得致大空。至于真空。无所有空。因其空者。至无有空无常亦空。惶慌亦空。所作事空。本净亦空。自然相空。一切法空。无所有空。自然亦空。所有自然亦空。缘是之故色无所有亦不可得。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所有亦不可得。其内空者。则无所有亦不可得。其所有空无所有空自然之空。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其四意止。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其六神通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其无有本者。悉无所有亦不可得。所谓法者而住于法。若寂然法及察本际。悉无所有亦不可得。所谓佛者。悉无所有亦不可得。萨芸若者。悉无所有亦不可得。一切具慧。悉无所有亦不可得。其内亦空。计外亦空。内外亦空。所有亦空。自然亦空。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如是观察者。作是思惟已。则不可见心。心无所著无所染污。不恐不惧不畏不难。心不怀懅。则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之不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谓舍利弗。所谓离色者。色之自然故。所谓离痛痒思想生死识者。识之自然故也。所谓离檀波罗蜜。檀波罗蜜之自然故。所谓离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故也。所谓离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八由行。三十七品之自然故也。所谓离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者。诸佛之法自然故也。谓离诸总持门诸三昧门及离本际者。本际自然故也。舍利弗谓须菩提。何谓色自然。何谓痛痒思想生死识自然。何谓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自然乎。须菩提答曰。已无所有故谓自然。色无所有故曰色自然。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所有故。曰痛痒思想生死识自然。无所有至于本际故曰自然。舍利弗。以是故作此观者。则知离色色之自然。则知离痛痒思想生死识之自然。五阴六衰十八种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至所本净悉无所有。故曰本净自然。所谓离色色之本相。所谓离痛痒思想生死识痛痒思想生死识之本相一切诸法及诸佛法。离本际者本际相故。色自然相自然相故。谓相自然而得远离。舍利弗谓须菩提。其有菩萨摩诃萨。学此法者。皆当归趣萨芸若不。须菩提谓舍利弗。如是如是。贤者其学此者。归趣萨芸若。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所起无所灭。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故须菩提。一切诸法不起不灭。答曰。舍利弗。所谓色者。其色则空。以是之故不起不灭亦不可得。痛痒思想生死识则为空。以是之故不起不灭。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十八种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诸总持门一切三昧。至于本际不起不灭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则近萨芸若。假使能近萨芸若者。其身口意则自然净。诸相清净自然具足。其身口意以能清净。具足诸相。致清净者应时菩萨即不复起淫怒痴心。淫怒痴心已清净者。则便无有憍慢恚贪。亦不复起六十二见。诸所邪疑贪恚之心已不复兴。则能除于六十二见诸所疑意。诸所生处不造常见。所生之处诸佛国土。从一佛国游一佛国。教化众生严净佛土。常怀专一不离诸佛世尊。至于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成至阿惟三佛。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光赞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7】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