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1卷41页码: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论记》二 ▪第7页

  沙门释光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色法。非见断者。缘彼烦恼。究竟断时方名断故 又云。非六生法非见断者。缘色等境外门转故

  如是已说至被障诸色故者。此下第十九是见.非见门。就中。一正明。二傍论。此即正明。初两句出见体。下六句释妨遮计 尊者世友眼见。尊者法救眼识见。尊者妙音眼识相应慧见。譬喻者眼识同时心.心所法和合见 问如婆沙.五事.杂心等论。皆破识.慧.和合。此颂何故但破识耶 解云随作论者意乐破故 又解亦兼破慧。颂言五识俱生慧非见。已知破慧但不破和合。或可。以和合计分同经部。论主意明故不别破 又解具破三种。不见障色言从强破识。慧.及和合准破。应知。故杂心云。同分眼见色非彼眼识见。非慧。非和合。不见障色故 又解此论从强破识。具破三种广如诸论。故五事论第一云。问谁能见色。为眼根见。为眼识见。为与眼识相应慧见。为心.心所和合见耶。如何所疑。一切有疑过。若眼根见。余识行时宁不见色。何不俱取一切境耶。若眼识见。识但以了别为相。非见为相岂能见色。若与眼识相应慧见。应许耳识相应慧闻。彼既非闻。此云何见。若心心所和合能见。诸心.心所和合不定。谓善眼识与二十二心所相应。不善眼识与二十一心所相应。有覆无记眼识与十八种心所相应。无覆无记眼识与十二种心所相应既不决定。云何和合。答眼根能见然与眼识合位非余。譬如眼识了别色用依眼方有。又如受等领纳等用必依于心。此亦应尔。由斯理趣。余识了时眼识既空不能见色。亦无俱取一切境失。以一相续中无二心转故。问何故六所依.所缘。而一相续中无六识俱转。答等无间缘唯有一故。复有余义。若眼识见谁复能识。若慧见者谁复能知。若心.心所和合能见诸法一一业用不同。于中定无和合见义。又应一体有二作用。谓许能见.及领纳等。复有余义。若识见者识无对故。则应能见被障诸色。慧及和合应知亦然。是故眼根独名能见

  论曰至余皆非见者。十八界中眼全是见。法界一分八种是见。余十六界全。及法界少分。皆非是见。应知此中见有二种。一者观照名见。所谓眼根。虽慧亦名观照。此中且以眼名观照 问眼对色时如何名见。若言舒光至境。灯.日亦应名见。若言影现。水镜应亦名见。若言体清妙故。耳等四根应亦名见 解云眼见色时。不舒光至境不同灯日。亦非影现不同水镜。虽五色根体皆清净起用各别。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眼对色非如钳之取物。但起观照色用。故独名见不同耳等。二者推度名见。于其慧中唯此八种。余十六界全.法界少分不能观照。又无推度。皆非是见

  何等为八者。问

  谓身见等至明昧不同者。答 世间诸见。谓有染.无染。或染.无染名世间 学.无学名诸见 夜分有云喻有染。五见有漏故如夜。是烦恼故如云

  夜分无云喻无染。正见有漏故如夜。非烦恼故如无云 昼分有云喻有学。正见无漏故如昼。有烦恼故如云 昼分无云喻无学。正见无漏故如昼。无烦恼故如无云。余文可知

  何故世间正见唯意识相应者。问

  以五识至是故非见者。答。可知 问五识无计度分别可名无分别。如定中有漏正见。及学.无学正见。既无计度分别。云何名见。以计度分别唯散慧故 解云定慧虽非计度分别。而能审虑决度故名见。准

  此所余至非见应知者。此例释也。十八界中眼全是见观照色故。法界八种是见。推度性故。就彼慧中五识俱慧总非是见。非决度故。准此所余染慧。所余无染慧。及诸余法。非见 所余染慧。谓意地贪.嗔.慢.疑.忿等十惑相应慧。为二钝惑之所损覆。一贪等随一。二彼相应无明。不共无明相应慧。虽复唯为一惑损覆。其过尤重过二烦恼。染悔俱慧。虽复唯有相应无明其力稍劣。恶作共损故并非见。虽彼五见亦有相应无明。其力微劣不能损慧。唯一故不同贪等。无力故不同独头。故名见 所余无染慧。谓意地异熟生等四无记慧。其性中庸。势力羸劣而非猛利。如不成善。不成染污。故不成见。尽.无生慧以息求故亦不名见 及诸余法。即十六界全。法界少分。既无观照。又无推度。故皆非见 或可。此文别简法界。于法界中准此前义所余染慧。及诸余法界非见。应知乘前解慧有此文故

  若尔眼根至云何名见者。识见家难。即是法救。大众部等

  以能明利至故亦名见者。眼见家答

  若眼见者至亦应名见者。识见家难

  非一切眼皆能现见者。眼见家答

  谁能现见者。识见家征

  谓同分眼至能见非余者。眼见家释。解颂第五句

  若。尔即应至见色非眼者。识见家难

  不尔眼识定非能见者 总非识见家。释第六句

  所以者何者。识见家征

  传说不能至应见障色者。眼见家为释反征。解第七.第八句。识既不能观被障色故非能见。复反征识见家。若识见者识无对故。壁等不碍应见障色。于被障色至如何当见者。识见家答

  眼识于彼至何缘不起者。眼见家总征。理定眼识于被障色何故不生。此即总征。许眼见者已下。理定我宗许眼见者。眼有对故不见障色。识与依根一境转故。可言于被障色眼识不生。汝许识见者。于被障色何缘不起

  眼岂如身至无见功能者。识见家又难。眼若境合。可同身根不取障色。眼根既能取非至境。如何不能见被障色 颇胝迦下。引事难见障外色

  若尔所执眼识云何者。眼见家反征

  若于是处至故不能见者。识见家答。颇胝迦等。光明无隔识见障色。壁等。光明有隔于被障色眼识不生

  然经说眼至唯为见色者。识见家通经引证。经言眼见是见所依。如意能识 或就所依根说能依识业用。如座言声 又如眼所识色亦就所依说能依识。已上通经引例 又如经说下。复证眼识依眼门见。此经意说。门非是见。依门识见。若门即见。岂容被经重说见言

  若识能见至二用何异者。眼见家难。若识能见谁复了别。见与了别二用何别

  以即见色至亦能了别者。识见家答。如一慧体推求名见。亦名简择。识亦应然。亦名能见亦能了别。有慧非见故言少分慧。如尽智等。有识非见。如耳识等。故言少分识

  有余难言至谁是见用者。有余异执作是难言。若眼能见眼是见者。谁是见用。彼计见.用各别。由计不同故为斯难 或是识见家异师难。彼计眼是见者识是见用

  此言非难至见亦应尔者。眼见家答。此言非难。如共许识是能了别。然无了者.了用不同。即识名了。见亦应尔即眼名见。无别见者。见用不同

  有余复言至亦说钟能鸣者。识见家异师复通前经。引喻不同计亦无别。或是别部故今重叙

  若尔眼根至应名能识者。眼见家难。眼是见依说眼能见。眼是识依说眼能识

  无如是失至名能作昼者。识见家答。无如是失。世间人同许。眼根识生时说此眼是见。由彼识生时。说眼能见色不言眼识色 又解世人同许。眼识生时说眼是见。由彼识生时。说眼能见色不言识色 又解世间同许眼识是见者。此文应言同许眼根是见。而言眼识者。此举能依显所依事 又解应言同许眼根是见。而言眼识。于所依因立能依果名 又解世间同许眼识是见。识体微细世不了知。但言眼见。言眼见时即是识见。由彼识生时说眼能见色。不言眼根能识色 问若眼不名识色。何故前文言。又如经言眼所识色可爱可乐。然实非此可爱乐色是眼所识。准彼前文。色是眼所识。眼即是能识。于所依根立能识号。何故后文不言识色 解云前文约典说眼能识。后文据俗眼非能识 又解前约法救.大众部等引经。亦复异部别解。故不同也 识见家言。何但我作斯解。毗婆沙中亦作是说。若眼所得说名所见。明知眼名能见。眼识所受同文故来。此即证眼名能见不名能识 又解眼识所受说名所见。明知眼识名能见。此即证识名见。若眼所得同文故来 又解。若眼所得说名所见。此即证眼名能见不名能识。眼识所受说名所见。此即证识名能见。是故但说眼名能见不名能识。唯识现前说能识色。譬如说日名能作昼即日名昼。非离日外别有其昼。其识亦尔。识现前时即名能识。非离识外别有能识 上来虽复眼见.识见两家异诤。看其文势论主意朋识见

  经部诸师至不应固求者。上来诤见两说不同。今经部师。傍观德失俱破两家。经部诸师有作是说。见用本无。如何浪执。或说眼见。或说识见。犹如共聚揸掣虚空。眼.色等缘生于眼识。此等于见谁为能.所。诸法生时。前因后果相引而起。实无作用。相续道中及缘成位。遍计所执谓有作用能见闻等。若言实有作用。应同胜论业句义也 问经部宗中无作用耶

  解云诸法但有功能实无作用世尊为顺世情假说见.耳。皆俗谛摄不应封着。如世尊说。方域言词种种异说。不应坚执。世俗名想随情即立。不应固求。唯法因果胜义谛收

  然迦湿弥罗至意能了者。说一切有部结归本宗

  于见色时至为二眼见者。此下第二傍论。就中。一两眼见先后。二六根.境离合。三根.境量大少。四六识依世摄。五眼等得依名。六识随根立名。七依地同异别 此下第一明两眼见先后。问起

  此无定准至不同碍色者。答。如犊子部两眼互见。非俱时见。处隔越故。速疾转故谓俱时见。如婆沙十三破云。若一眼见非二眼者。身诸分亦应不俱时觉触。如身根两臂相去虽远。而得俱时觉触生一身识。两眼亦尔。相去虽远。何妨俱时见色生一眼识(已上论文)

  若依此宗。有时一眼见色。或时二眼见色。以见色分明故知两眼同见 颂中言或。显不定也

  二眼俱时。表异犊子 又如两眼同观一月。以手触一名触一眼。不被触者名开一眼。此被触眼便于现前见二月等。以实触眼与不触眼。同观一月非见二月。但被触眼所引意识。妄谓见二非触眼见。此证两眼同见一月俱发一识。若不尔者。如闭一眼但触一眼即不见彼二月等事。故知同见一月。以此明知。非但两眼互见。亦有或时二眼俱见。非所依别能依之识分成二分。无色之法住无方故。不同碍色。根虽两处依性一故。眼设一百千尚生一识。况唯有二。若依经部中上座计。大同犊子。故正理…

《俱舍论记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