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记》十九 ▪第8页
沙门释光述
以诸愚夫至为无记根者。答。以诸愚夫修上定者。不过依托爱.见.慢三。谓爱上定者。见上定者。慢上定者。有由爱力。有由见力。有由慢力。此三皆由无明转故。有斯胜用。故立此四为无记根。余非胜故不立为根 问此国。外方。何故不同。于二说中何者为正 解云据义各别故说不同。于二说中前说为正。故婆沙云。问何故西方诸师立慢为无记根。答彼说力坚强义是根义。慢力坚强故立为根。谓瑜伽师所以退失百千善品皆由慢力。问何故此国诸师不立为根耶。答此说下义是根义。慢令心举。于下不顺故不立根。问何故此国诸师立无覆无记慧为无记根。答此说为依因义是根义。无覆无记慧为依因胜故立为根。问何故西方诸师不立为根。答彼说力坚强义是根义。无覆无记慧势力羸劣故不立根。问何故此彼国师不立疑为无记根。答俱说定住义是根义。疑不定住。二门转故。不立为根。如是说者善.不善根俱有三种。无记亦应尔。又如不善慢不立不善根。无记慢亦应尔。故无记根唯三者善
诸契经中至无记摄耶者。此下第二因论明四记问。诸契经中说十四无记事。彼亦是此三性之中无记摄耶
不尔者。答
云何者。征
彼经但约至立无记名者。答。彼经中十四。于四记中但约第四应舍置问立无记名。记之言答
谓问记门总有四种者。论主因答此问总明四种。记之言答。下皆准此。谓问答门总有四种
何等为四者。问
颂曰至我蕴一异等者。上两句正答。下两句指事说
论曰至谓答四问者。就长行中。一毗婆沙师解四记。二本论师解四记 等。谓等取对法诸师等。故正理云。等言为摄有约异门。且问四者。此总举数。第一问应一向记。第二问应分别记。第三问应反诘记。第四问应舍置记。此之四记如其次第答彼四问。此即释上半颂 如有问者。一问死。问生。三问胜。四问我一.异等。此即指事别显四也 所以记有四者。谓答此四问。此即释下半颂 若作是问至白黑等性者。此下别释。前三问记。如文可知 第四问记若作是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得此问时应舍置彼一异之记但作是言。此不应记。以彼有情无实有故。若一。若异。性皆不成故言应舍置记。又如问言。石女所生儿为白。为黑等性。若得此问亦应舍置。石女本自无儿。何论白.黑 女不生子名为石女。故婆沙十六云。如女身中不任怀孕。空无子故说名石女
如何舍置而立记名者。问。如何舍置一.异等问不记一.异等而立记名
以记彼问言此不应记故者。答。以记彼一.异等问言此不应记故。准此即是发言记问。非是默然不记名舍置记古来诸德皆言第四名为默答。此释不然.又婆沙十五云。如诸外道问世尊言。世界常耶。佛言此不应答 以此准知。发言名答
有作是说至非一切当生者。初问无异说。后三问有异说。此即外人设难。有作是说。彼第二问一切死者皆当生不。应分别记。亦应一向记非一切当生
然问者言至仍未解故者。此即论主释通。然问者一切死者死当生不。理应分别答彼所问。有烦恼者死已当生。无烦恼者死已不生。直作是言。非一切当生。此总说记不成。虽令总知非一切当生。仍未分明解如何者当生何者不生
又作是说至如识果因者。此即外人设难。又作是说彼第三问人为胜.劣不。应反诘记。亦应一向记摄。人亦胜.亦劣。所待异故。犹如一识从前意生名果。能生后识名因。故正理云。如有问识为果为因耶。应一向记。亦果.亦因。所待异故
然彼问者至应反诘记者。此即论主释通。然彼问者一向为问人为胜.劣汝言亦胜.亦劣。非一向记故应成分别记。何名一向记。既不审知前人问意。但此应诘问意所方。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恶趣。应记人胜。故此名为应反诘记
又作是说至云何名记者。此即外人设难。又作是说彼第四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既全不记蕴与有情若异若一。云何名记
然彼所问至如何不名记者。此即论主释通。然彼所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理应舍置。一异之问不应为记。记言应舍置。如何不名记。既发言记。所以名记
对法诸师至契实义故者。此第二本论诸师解四问记。即是六足.发智诸师。此解第一一向记者 若有问言。世尊是如来应正等觉耶。此问佛宝 所说法要是善说耶。问教法宝 诸弟子众行妙行耶。此问僧宝 及五蕴无常耶。四谛善施设耶 皆应一向记。是如来应正等觉。是善说。是行妙行。皆无常。善施设。契合实义故
分别记者至欲说何者者。此释第二分别记。可知
反诘记者至无便求非者。此释第三反诘记。者。若人谄心欲求过非。请言愿尊为我说法。应反诘彼。法有众多欲说何者。不应分别三世等法。若无所知者。乃至令彼默然而住。若有所知。令彼自记无便求非
岂不二中至成问记耶者。问。岂不分别。反诘。二中都无有问。唯有请说。亦无有记。唯反诘欲说何者 如何分别。反问。二种成问记耶
如有请言至岂非记道者。答。谓如有人请言为我说其道路。岂非问道。即由反诘。记彼所问。道有众多。谓洛阳道。益州道。欲说何者。岂非记道 或由反诘记彼所问。道有众多。欲说何者。岂非记道
若尔应俱是反诘记者。难。若尔反诘记彼所问。此二应俱是反诘记
不尔问意至无分别故者。答。不尔。问意直。谄。有殊。此即问意不同。若直心问者记有分别故。若谄曲心问者记无分别。所以前名分别记。后名反诘记
舍置记者至不应为记者。此释第四舍置记。外道说世为我。若有问言。世为有边等。总有十四。此应舍置。不应为说
今依契经至问记有四者。此下第三依经辨释。今依契经辨问记相。于大众部经。问记有四
何等为四者。此即总问
谓或有问至但应舍置者。此即总答
云何有问应一向记者。别问第一
谓问诸行至应一向记者。答文可知
云何有问应分别记者。别问第二
谓若有问至应分别记者。答。谓若有问。诸有故思造作业已为受何果。此问名为应分别记。若造善业受人.天果。若造恶业受三涂果
云何有问应反诘记者。别问第三
谓若有问至应反诘记者答 想。谓想蕴 又解想者。谓名。名从想生。或能生想。从想为名。行蕴所摄。若有问云。士夫想。与我。为一。为异耶。应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问。若言依粗五蕴假我。应记与想异。若依汝执别有真实细我。不可言一异 问想即五蕴摄。宁得言异 解云除士夫想计余五蕴为我。故言想异 又解我有二种。一粗。二细。若言依粗色蕴假我。应记与想异。想非色故。若言依细四蕴假我。还应反诘。依何细我。若言依余三蕴。应记与想异。若言依想。应答一。粗我与想决定异故。论文偏举。细我不定略而不说。此问名为应反诘记
云何有问但应舍置者。别问第四
谓若有问至但应舍置者。答 世及如来死后命者。皆我异名。外道执此即为我故 世常等四。有边等四。及有等四。三.四十二 并命者即身。命者异身。足前十四。谓若有问世为常等。此问名为但应舍置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俱舍论记》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1】个分章。